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導遊詞>上海導遊詞>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範文

上海導遊詞 閱讀(7.55K)

外灘(英文:The Bund;上海話拼音:nga thae),位於上海市黃浦區的黃浦江畔,即外黃浦灘。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範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範文

上海外灘名稱由來導遊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清末,除上海縣城東門黃浦江岸外的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灘地。退潮時,江水聚滯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灘地。漲潮時,江水又沒過河灘。黃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於江寬水急,逆水而行的船就須拉縴行走。幾百年來,縴夫的足跡就在黃浦江灘踩出一條曲折多彎的小道,人們稱之“纖道”,這纖道就是外灘最早的路了。纖道的西邊為農田,阡陌溝渠之間散佈著星星點點的茅舍。

在上海的地名習慣用詞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裡”,河流的下游叫作“外”,進入上海舊縣城附近以前有條小支流叫上海浦(現已消失),上海人就以上海浦這一小河的出口為界,其上游的黃浦江河灘叫作“裡黃浦灘”,簡稱“裡灘”,其下游的黃浦江河灘叫作“外黃浦灘”,簡稱“外灘”。

上海外灘建設沿革導遊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帝國在上海開闢租界前,首先劃定外灘一帶江面為其船隻的“下錨地段”。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1月29日,通過《上海土地章程》把外灘以西的830畝土地劃為英租界。此後,殖民當局便在李家莊(又名李家場,今圓明園路西南、北京東路近外灘的一段)建造英國領事館(今外灘33號中國旅行社上海分社所在地)。不久,英國領事館的南邊沿黃浦江一線,陸續出現沙遜洋行、仁記洋行、寶成洋行、旗昌洋行、天長洋行等洋行。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臨黃浦江的纖道被改造成18米寬的馬路,並在馬路東側建造碼頭、堆疊、本行和船廠。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法國殖民者也搶佔外灘建立了法租界。

清咸豐四年(1854年)-民國三十年(1941年)間,外灘出現十餘家外資銀行和中資銀行,成為上海的金融中心,有“東方華爾街”之稱。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位於外灘源的英國領事館建成,成為上海最早的領事館建築,也是外灘建築群第一介面中儲存年代最久的近代建築。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5月,中國第一家商辦銀行在外灘成立,成為中華民族現代金融史第一家。

清光緒三十一年(1920xx年)10月,中國第一家國家銀行——戶部銀行在外灘設立分行。

清光緒三十四年(1920xx年)5月,交通銀行在外灘設立上海分行。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上海的華資銀行和錢莊共有131家,幾乎全部集中在外灘地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中國銀行大樓建成,該樓是外灘建築中唯一一幢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建造的大樓。

民國三十年(1941年)日軍佔領租界之前,外灘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佔據,並分別被叫作“英租界外灘”和“法蘭西外灘”。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別為它們的最高市政組織和領導機構。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中國收回租界管理權,外灘所在的道路被命名為中山東一路。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0月,交通銀行大樓建成,外灘天際線及外灘建築群的整體格局基本形成。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受命全面接管民國資本銀行。新生的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分行等國資銀行集聚外灘。[4]

1979年,中國推行改革開放,上海新建的各類金融機構和金融要素市場如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清算所等都首先落戶於外灘;眾多外資銀行迴歸外灘;上海市政府讓出大廈,開設浦發銀行。

20xx年4月,上海市政府批准實施面向世博的新一輪外灘交通綜合改造工程。7月,外灘開始綜合大改造。

20xx年3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被中央批准後,“外灘金融聚集帶”確立,大體範圍是沿外灘,北起蘇州河,南至世博園區,整個範圍面積2.6平方公里。

20xx年3月28日,世博會開幕前夕,外灘全面完成改造工程。

上海外灘歷史建築導遊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外灘共有33座建築,一部分仍為一些單位機構徵用,比如民國十六年(1920xx年)建成的外灘13號海關大樓,仍然是上海海關的駐地;外灘14號交通銀行大樓,是外灘最年輕的一座建築,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建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由上海總工會使用。另外一些則為各國銀行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高階賓館,比如外灘1號亞細亞大樓,建於1920xx年;日清大樓,又名海運大樓,民國十四年(1920xx年)建成,原是日清洋行的建築;匯豐銀行大樓,又名市府大樓,民國十四年(1920xx年)建造;英國總會,一層樓酒吧間的110.7英尺的酒吧櫃號稱東方最長,如今則是東風飯店;外灘19號匯中飯店大樓,今天為和平飯店;外灘22號沙遜大廈,民國十八年(1920xx年)建成,是外灘上最高的建築,今天也屬於和平飯店。3號、6號、18號被整修開發為高檔消閒購物娛樂場所,為上海奢侈消費的座標。

1號:現為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所在地,原名亞細亞大樓,建於民國二年(1920xx年),是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在上海成立的辦事處。史稱“外灘第一高樓”,底段與上段都是巴洛克式造型,中段為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是上海高層建築中最年長的建築。

2號:現為東風飯店,曾是上海最豪華的俱樂部——上海總會。有“東洋倫敦”之稱,設計上仿效英國古典主義,也參照日本帝國大廈。三角形電梯是西門子公司製造,已有90餘年的歷史。有一條110多英尺的吧檯。

3號:現名有利大樓,原名聯合大樓,屬於美國有利銀行所有,現為新加坡佳通投資有限公司所在地。民國五年(1920xx年)建成,是上海第一幢鋼結構大樓,鋼材來自德國。該樓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均衡對稱的建築風格,但裝飾上又多采用巴洛克風格的漩渦型圖案。

5號:現屬華夏銀行,原為日本日清公司大樓,是日本近代西洋建築與古典建築風格相結合的產物,外立面採用花崗石,建於民國十年(1920xx年)。

6號:現屬香港僑福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原為中國通商銀行大樓,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竣工,是外灘現存最老的建築之一。該樓外牆採用花崗石貼面,擁有一排英國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尖角,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外灘的典型建築。

7號:現為泰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和泰國盤谷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原為大北電報公司大樓,清光緒三十三年(1920xx年)建成。

9號:輪船招商總局大樓,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20xx年),盛宣懷投資白銀220萬兩。

10—12號:現為浦東發展銀行所在地,原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建於民國十二年(1920xx年)。三扇青銅大門和兩旁的銅獅子,由英國專門鑄造,據說鑄成後立刻將銅模毀掉,獅子成為絕版珍品。底層中部突出一個八角形門廳,由此進入寬敞的營業大廳。門廳的頂部有8幅彩色馬賽克鑲拼成的壁畫,分別描繪了20世紀初上海、香港、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曼谷、加爾各答等8大城市的建築風貌。畫旁有文字“四海之內皆兄弟”。解放後上海市政府曾在此辦公。此樓耗資800萬兩白銀,被譽為“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最考究的建築”。

13號:現為海關大廈,是匯豐銀行大樓的姊妹樓,建於民國十六年(1920xx年),仿造英國議會大廈的大鐘(大本鐘)製造,由英國喬伊斯公司造好後到上海組裝,此樓樓外立面的大鐘為亞洲第一大鐘,世界最著名的大鐘之一(全球現存唯有的三座威斯敏斯特大鐘之一,另兩座是英國議會大本鐘和俄羅斯紅場斯巴斯克大鐘),原來每逢整點奏威斯敏斯特報時曲,於文革時改為東方紅。[9]

14號:現為上海市總工會,由鴻達洋行設計,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陶馥記營造廠承建,是上海解放前外灘建築群中最後建成的一幢樓。

15號:現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原為華俄道勝銀行大樓,清光緒二十八年(1920xx年)竣工。

16號:現屬招商銀行,原為臺灣銀行大樓。臺灣銀行原為日商銀行,是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之後,日本在臺北開設的,清宣統三年(1920xx年)又在上海設立分行。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將臺灣銀行劃歸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所有。

17號:現為友邦保險大樓,原為《字林西報》大樓,是上海第一幢高層建築。《字林西報》創刊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是英國人辦的一張英文日報,也是在上海開設最大的新聞出版機構。《字林西報》起初只是一份4頁的英文週報,刊登商賈行情、船期航班等交通訊息,後因時常刊登英租界當局的文告、新聞公報,被稱為租界工部局的喉舌。1951年停刊。大樓室內有白色大理石地坪、黑色大理石牆面和金色馬賽克穹廬頂。

18號:建於民國十二年(1920xx年),是一棟有著84年曆史的市級經典保護建築,位於外灘南京東路口,原名麥加利銀行的外灘十八號樓,曾是英國渣打銀行駐中國的總部。自1955年渣打銀行遷址以來,歷經多家單位使用。20xx年11月20日修復後的外灘十八號樓進門四根古希臘式的大理石柱是原裝,來自220xx年前義大利的Tuscani教堂。兩盞量身定做的三米高紅色玻璃吊燈,全部由空心玻璃管組裝而成,每盞燈由一百八十五個零件拼裝起來。大堂的二24K金磚馬塞克壁畫是全手工製作,其被打造成為國際知名時裝、珠寶、名錶、美食、娛樂、藝術中心。

19、20號:現為和平飯店,分為南樓和北樓,南樓原為匯中飯店大樓,北樓原為華懋飯店大樓。匯中飯店是上海現存最古老飯店之一,清咸豐四年(1854年)建造,是上海最豪華的旅館。清光緒三十二年(1920xx年)翻新,翻新時,舊中國第一次在建築物內安裝電梯,1965年改為和平飯店南樓;華懋飯店由地產大亨沙遜投資,又名沙遜大廈,被譽為“遠東第一樓”,1956年改為和平飯店北樓。

23號:現屬中國銀行,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建築。

24號:現屬中國工商銀行,為老沙遜洋行行址。

26號:現為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原為揚子保險公司大樓。

27號:現為外貿總公司大樓,原屬英商怡和洋行。怡和洋行,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創辦於廣州,是英國最早進入中國的貿易商行。

29號:現屬光大銀行,原為東方匯理銀行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