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工作報告>整改措施>

國中科學教學措施(精選5篇)

整改措施 閱讀(2.6W)

國中科學教學措施 篇1

一 教學目標

國中科學教學措施(精選5篇)

國中《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對科學本質認識為基礎、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綜合課程。在國中開設綜合科學課程,是為了適應現代和學生髮展的需要,呈現各學科領域知識的相互滲透和聯絡,統籌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自然和科學,深化對科學的理解,促進科學素養的發展,為學生認識和適應未來不斷變化的世界做好準備。

七年級《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旨在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科學的方法以及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並同時使學生逐步養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習慣。

二 教材分析

《科學》教材的邏輯體系是:自然界由不同層次的物質組成,這些物質在不斷地運動變化著,而物質組成、運動、變化的自然規律是可以被認識的,科學就是認識的有效途徑。

七年級上冊的教材在《科學入門》之後就安排了三章教學內容。它們分別是“觀察生物”、“人類的家園-地球”、“物質與特性”幾個內容,由這三個部分組成了由“巨集觀”到“微觀”的不同層次的物質系統。

第1章 “科學入門”,本章按照科學並不神祕、科學實驗室、科學觀察、科學測量、科學探究的順序展開,主要是引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初步瞭解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該章的內容是為今後學習科學打基礎的,有些內容屬於情感和價值觀念,有些內容是科學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第2章 “觀察生物”,本章內容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安排了生物的基本特徵內容的學習後,直接進入了微觀層次的學習,並將學習內容按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群體的順序進行編排,是“物質系統的層次”體系在本章中得到明顯體現。

第3章“人類的家園-地球”本章內容從整體認識地球入手,著眼於地球表層的結構、物質構成特點、物質的變化規律,引導學生關愛地球、瞭解地球、保護地球。教學內容包括地球形狀、地球儀和地圖、組成地殼的岩石、泥石流、板塊、地形與地形圖,主要學習地球的概況,這樣的安排更有利於學生的認知發展。

第4章“物質的特性”,首先介紹了物質的構成,讓學生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和分子運動觀,為學生理解物態變化等現象奠定了基礎,在介紹質量及其測量、密度和比熱、物質在狀態變化中所表現出來的特性,最後將物質的各種特性劃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通過本章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建立物質由微小粒子-分子構成這一概念。這一個很抽象的概念,肉眼無法直觀地看到分子,需要用一些數字和模擬實驗來說明。本章內容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幾乎所有的知識都需要通過觀察、實驗得出的,突出了觀察、實驗在科學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全章緊密聯絡現代社會生活、現代科技和現代生產的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和親切感。

本冊教材一共有四個完整的“探究”:①怎樣根據人的腳印長短判定人的身高;②是什麼將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③怎樣繪製學校平面圖;④食鹽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響因素。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步驟。另有7個學生分組實驗和2個製作活動。

三 教學重難點

第一章教學重點:為了解科學與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體會簡單的科學探索過程,瞭解科學實驗室的基本情況,理解科學實驗室的規範,瞭解科學觀察與觀察方法,掌握長度與體積的測量方法、溫度計的使用方法等。

教學難點:刻度尺的度數,科學活動中科學態度的培養。

第二章教學重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知道生物的基本特徵;知道細胞的結構和動植物細胞的區別;知道常見動植物類群的主要特徵;學會低倍顯微鏡的操作技能;建立生物分類的理念和物質組成的層次性的理念。

教學難點:根據生物的基本特徵區別生物與非生物;運用細胞結構及其功能解釋某些生命現象;通過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等微觀層面來認識生物體;建立生物分類觀念。

第三章教學重點:運用經緯網確定氣球上某地位置的方法;學習使用常用地圖和繪製平面示意圖;常見岩石的鑑別;火山、地震的發生和分佈規律;板塊構造理論的形成和基本觀點;泥石流的發生機制、危害和防止措施;簡單等高線的判斷和繪製方法。

教學難點:徵求地球是球體的方法,運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某地位置的方法,學習使用常用地圖和繪製平面示意圖,常見岩石的鑑別,板塊構造理論的形成,泥石流的發生機制,簡單等高線的判讀和繪製方法。

第四章教學重點:晶體的熔化、液體的汽化;物質的構成;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是:晶體熔化、凝固和液體沸騰時物質的溫度不變,但要吸熱或放熱;晶體和非晶體熔化的圖象;分子及分子運動圖象的建立;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判斷。

四 學情分析 本期擔任七年級1.2班的科學教學任務,二個班共有學生80人左右。這些學生來自於各地,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教師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

五 教學策略

我們必須努力創造條件,改革現行教學方式,包括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激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所以在教學中應擯棄應試教學,努力實施開放式教學。

( 1 )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科學基本概念的教學對於學生學好科學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學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於概念是逐步發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對於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地揭示其涵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概念,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提高運用自然知識的能力。

( 2 )加強實驗教學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科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學生愛護儀,節約藥品。

( 3 )積極開展科學課外活動。

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科學課外活動,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課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應,靈活多樣。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 4 )注重學生"動手"與"動腦"的結合

教師應當認識到,只有使學生將進行科學探究與學習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全面提高科學素養。在科學課程的教學中,必須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在親身參與科學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感受科學過程,獲取事實證據,檢驗自己的想法和科學理論,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7年級學生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在科學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思考事實證據和科學結論之間的關係,幫助學生學習建立科學模型,由此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逐步形成質疑、反思的科學思維習慣。

( 5 )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造各種條件和形式,開展學生之間的交流。例如:在探究活動中要求學生認真做好觀察和實驗結果的記錄與分析,鼓勵他們運用口頭、書面、繪畫、圖表、數學公式等多種方式進行交流。在學生之間營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氣氛,培養學生提出論據、回答質疑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開放性的討論,對彼此的科學解釋提出批評和質疑,要引導學生學會放棄錯誤的觀點,接受更合理的科學解釋。

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利用協作性的小組形式開展探究活動,使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小組工作,使學生認識到小組的成員在探究嘗試中各有所長,其知識和技能可以互補,通過這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 6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態度、學習習慣

①採取多層次教學、因材施教,運用獎勵機制。

②教育學生認真思維,不懂發問,鼓勵學生認真自學,培養能力。

③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發揮工具書的作用。預習要同桌檢查,教師經常抽查。

( 7 )課前鑽研教材,上好每一節課

⑴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⑵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六 具體安排

國中科學教學措施 篇2

一、學期教材分析

科學新教材加強學科間的聯絡,促進了課程綜合化發展,較好地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簡單的拼盤式處理。

科學新教材圖文並茂,大量實物彩色圖片、形象的模型圖與優美生動的文字相結合,將科學知識生動直觀的展示出來,而不只是缺乏生氣的抽象文字元號。

科學教材重視探究學習與實踐活動等學習方式,鼓勵獨立思考,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克服課本中心和知識中心傾向,不單純強調獲取間接經驗。

二、學期教學總目標

1、思想品德方面

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課外適當注意個別輔導,找原因找差距。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加強學習是的引導和課外的學習指導,使之更上一個層次。結合學科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2、知識技能方面

以落實教學大綱為重點,加強基礎知識學習,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防止兩極分化。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科學的方法及獨立思考,刻苦鑽研的好習慣。理解研究科學的最基本方法:實驗和觀察,學會長度、體積、溫度、質量、時間的測量;能區分生物和非生物,瞭解各類動植物的只要特點,學會使用顯微鏡;瞭解地球、月球、和太陽之間的關係知道物質的特性,能區分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3、學習常規、學習習慣方面

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自覺地進行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複習工作,並能夠主動提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對學生的作業要加強監督和檢查,及時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加強對個別學生的輔導。同時還要注意對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培養和鍛鍊。

學習技法時,首先進行集體討論,提出創意,然後分工收集素材,設計製作方案。具體實踐時,要遵循科學規律,遵守勞動紀律,愛護公物、節約材料、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提倡合作互助的精神。

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做到課前預習,明確難點;獨立思考,勤動腦,勤動手,勤作筆記;定期進行章節檢測,及時反饋,及時鞏固。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科學是一門與生活的聯絡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正確引導,以期在測試中取得好的成績。本期擔任七年級1、2 、3班的科學教學任務, 共有學生170多人。這些學生來自於農村,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教師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

三、提高教學質量具體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科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學生愛護儀,節約藥品。

3、積極開展科學課外活動。

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科學課外活動,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課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應,靈活多樣。在活動內容方面可包括聯絡社會,聯絡生活、結合科技發展和科學史,以及擴充套件課內學過的知識等;活動方式可採取做趣味小實驗、舉行知識講座,科學知識競賽和專題討論,或組織學生製作教具,進行參觀訪問等。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4、注重學生"動手"與"動腦"的結合

教師應當認識到,只有使學生將進行科學探究與學習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全面提高科學素養。在科學課程的教學中,必須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在親身參與科

學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感受科學過程,獲取事實證據,檢驗自己的想法和科學理論,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5、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

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利用協作性的小組形式開展探究活動,使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小組工作,使學生認識到小組的成員在探究嘗試中各有所長,其知識和技能可以互補,通過這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6、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態度、學習習慣

①採取多層次教學、因材施教,運用獎勵機制,要求學生做到:課堂內專心聽講,不做小動作,積極開動腦筋,並大膽舉手發言,發言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回答問題完整、不含糊、不羅嗦,並能對其他同學的回答作評價。

②教育學生認真思維,不懂發問,鼓勵學生認真自學,培養能力。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從正面引導為主,樹立榜樣、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競爭性,採取同桌競爭的方法。

③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發揮工具書的作用。預習要同桌檢查,教師經常抽查。

7、課前鑽研教材,上好每一節課

⑴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⑵課堂上的情況。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國中科學教學措施 篇3

本學期,我接手了八年級和九年級兩個班級的科學課程教學,更是兼職學校的教導工作。而教導工作非常的繁重,使得我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時間投入,有些不夠。但一直以來,都是勤勤懇懇、認認真真的進行我的教學工作。如今臨近學期結束了,我也對自己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進行了總結,目的是希望能準確的對待自己的工作,更希望能把握好以後的教學方向和目標。

一、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計劃

由於八、九年級學生的學情不同,學風不同,原有的知識構成也不同,這就要求我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他們所隱含的不同情況。

對於九年級學生,因為八年級的時候,我已基本上掌握他們的學習情況(以前的科學是另外一個科學教師任教的,所以我只是基本上有所瞭解)和他們的知識構成。而對於他們的學生更是耳濡目染、深刻了解。針對這些情況,這個學期開學的時候,我就制定了一個非常詳細的教學計劃,在執行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我走的也是嚴格、負責的路線,就是希望能使自己的教學工作順利的進行。

對於八年級學生,由於我們之間已經有了一年多的接觸,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狀態,都有比較詳細的瞭解。深知這個班級學生的基礎知

識掌握和成績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但這個班級有一個很好的條件:學生的紀律非常好,這讓我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有了充分的準備——利用學生之間的傳、幫、帶作用。在此種種條件下,我本著面向全體學生,既注重實效、有注重實際的精神,制定好了這個學年的工作計劃和這個學期的教學計劃。

二、抓好教學過程、激勵並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於八年級的學習情況很差,導致基礎知識的進一步掉落,到了九年級,班級裡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人數已經大打折扣,這給我自己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同時,這個班級的學習氛圍非常差,班級裡有3/4的學生沒有學習狀態,更沒有學習的心思。如果一味的貫徹學習目的和內容,我怕會引來更差的效果,在備課的時候,我往往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對課堂內容進行處理,讓枯燥的學習生活多一點精彩。但我並沒有因為這樣,而放棄了優秀的學生,或者放棄了後進生,儘量的讓我的課堂多一些氣氛,而至於課本上那些深奧的專業術語,我更多的是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實在不行的,再另外處理。一年下來,雖然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但也沒有讓學生失去科學的興趣。(我覺得在一個毫無學習氛圍的班級裡上課,真的好辛苦) 。

而對於八年級學生,學習的情況比較好,基礎也比較紮實,但兩極分化的現象比較嚴重。我想提高後進生的基礎知識,不能只靠我自己一個人,這樣的效果會很差,找了很多的學生,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最後將幾個後進生進行;一幫一;的傳幫帶教學,用學生的思維給學生補習,效果也不錯。課堂上,教學的內容雖然以突出基礎知識為主,但很注重知識的提高。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我不僅給了足夠的知識挑戰內容,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勝心,來把握優生的心理動態。一個學期下來,效果也不錯。這種班級的教學,最怕的就是顧不到兩頭,能夠做到;後進生吃好,優生吃飽;,有一定的難度,但我一直在努力。總的來說,我們的教學都以落實基礎知識為主,加強知識的延伸,聯絡生活的實際,營造輕鬆的課堂氣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其實是輕鬆的!科學其實就在身邊,學習科學就是感受生活;讓他們喜歡上我的科學課,是我最大的動力。

國中科學教學措施 篇4

由於國中生物只參與結業考試,有很多學生對國中生物不夠重視。因此,很多生物教師都有為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苦惱。那麼如何才能優化國中生物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呢?下面根據我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具體做法。

1、注重現象向本質的轉化

國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來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對於學生只關心實驗現象而忽略現象背後知識的情況,教師在進行生物實驗教學時應當適當的引導和啟發學生,以便學生能夠主動去思考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如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可能出現很多細胞重疊而無法觀察細胞形態的情況,這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去思考哪步操作存在問題,學生經過分析後可能會認為是洋蔥表皮未能展平或者製片時未壓好。實驗過程中,細胞可能會出現顏色過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會可能會得出染色時間不足而導致。實驗教學不但會使學生掌握新的知識,而且還能使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助於學生由只關注實驗現象向關注現象原因的轉變。

2 激發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

對於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若學生不感興趣則就不能主動的去獲取知識,就會對該門課程有牴觸心理,國中生物教學也不例外。為此,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過程中,應當採取適宜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①理論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實驗教學,通過實驗過程的學習,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國中生物教學若採取填鴨式教學,則很難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會使學生對此門課程產生情趣。為此,教師應當適當活躍課堂氣氛,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進而激發學生對生物課程學習的熱情;

③鼓勵學生;在學生進行一些課外生物實驗時,生物教師應當以欣賞和鼓勵的視角看待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援,使學生對生物學習充滿資金,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其對生物學習的興趣。

3 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國中生物是一門很貼近生活的學科,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現象都來自於生物。在進行國中生物課程教學時,不但要使學生充分掌握課本上的知識,而且要使學生懂得如何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實踐來加深對知識的認識,進而掌握知識。為此,在確保生物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之上,應當引導學生進入生物教學實踐領域。如在學習完種子萌發全過程後,我鼓勵學生親自動手進行種子萌發試驗,每天記錄種子萌發的現象,並及時記錄實驗現象,之後對記錄的現象進行分析和研究,進而得出實驗結果,之後再將所得到的結果與課本上介紹的理論進行比較。此外,實踐教學還能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使其認識到生物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麼做也會提高學生對生物課程的興趣,進而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國中生物學習中。

國中科學教學措施 篇5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學要求: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明確自己的工作目標,充分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斷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質。

2、認真學習、領會《新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地理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調查、運用圖表和資料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時掌握好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動”部分內容為突破口,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繼承以往教學活動的長處,並不斷深化、創新、拓展,形成多種多樣的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4、注意建立過程式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發展,給在實施新課程中的每一位學生建立成績檔案,用來記錄該學生的地理學習情況,作好整理工作。

5、將新課程教學實驗研究進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將自己在這些年的教學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課程改革的理念的課堂教學或實踐活動進行總結、提煉,繼續發揚光大,並把它們記錄下來,寫成教案、活動案例、論文、實驗報告等,積累經驗,驗證《新課程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三、本學期世界地理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知道有關世界海陸分佈、氣候和海洋的基礎知識,以及世界人口、人種和國家等概況。

2.使學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況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係,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瞭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佈,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徵和地理事象的內在聯絡,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學會畫簡單的世界、大洲、國家的地理略圖,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

4.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環境;初步知道世界

一些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全球觀念。

四、具體實施

1.教學中要改變傳統地理課程重知識輕方法、重結論輕過程的觀念。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和自身經驗出發,觀察、發現、瞭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並善於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地理知識。

3.引導學生關心現代社會的發展,關注世界的變化,樹立科學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要將現代資訊科技的運用作為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以千姿百態的地理事象、千差萬別的地理空間、千變萬化的地理演化過程。充分考慮現代資訊科技的深遠影響,促進地理學習的革命,為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地理創造良好的環境。

4.七年級每個班級都有個別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他們或者自身努力但學習比較困難,或者智商不低但學習不努力,或者對老師的教育有反感情緒,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對這類學生給予特別的"關照",生活中要關愛他們,學習中要特別關注他們的一言一行,要從基礎抓起,從良好的學習習慣抓起,不放棄每一位學生。

5、教學活動應該是由教學內容、學生、教師、教學環境整合而成的系統,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更應注重師生共同探究新知識的過程,重視學生學習的經歷和經驗,關注學生體驗、感悟和實踐的過程,通過學習情境的創設、實踐環節的開發和學習渠道的拓寬,豐富學生的經歷和經驗,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知識傳承、能力發展、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統一。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特別強調地理同生活實際的聯絡,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引導學生把課堂中的地理知識和方法運用於生活實際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