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工作報告>調查報告>

健康的調查報告(精選16篇)

調查報告 閱讀(1.84W)

健康的調查報告 篇1

一、引言

健康的調查報告(精選16篇)

近年來,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推廣居民營養膳食的科學化。學生豎家的棟樑,其營養改善與膳食結構的正確調整,直接關係到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但是現在許多學生由於對飲食營養認識較差或不良飲食態度等造成一系列健康問題。為進一步探討學生飲食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優化膳食結構,改善飲食習慣,注重飲食衛生,我科研小組針對我校區學生進行了飲食方面的調研工作

二、調查相關說明

(一)調查目的

通過對學生飲食狀況的瞭解,對突出問題的進不步討論,提出解決方法,讓學生擁有更好更科學的飲食習慣。

(二)調查方法

我們對我校在讀生進行一次題為“學生飲食健康調查問卷”的抽樣調查,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為100%,調查普及各個系,能夠真實映出當代學生在飲食健康方面的情況。

(三)調查時間

10月5日至12月15日

(四)調查範圍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涿州校區的一、二學生

三、概念界定

(一)飲食

本義:喝。甲骨文字形。右邊是人形,左上邊是人伸著舌頭,左下邊是酒罈(酉)。象人伸舌頭向酒罈飲酒。小篆演變為“飲”,隸書作“飲”。

(二)膳食結構

是指消費的食物種類及其數量的相對構成。

(三)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是指人們對食品和飲品的偏好。其中包括對飲食材料的偏好,烹調方法的偏好,以及烹調風味及佐料的偏好。

四、調查問卷分析

(一)飲食習慣

(1)您暴飲暴食嗎?

選擇經常的佔總數的21%,選擇偶爾的有佔總數的58%,選擇從不的佔總數的21%

多數同學選擇偶爾。不應該暴飲暴食,俗話說:“若要身體好,吃飯不過飽”,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暴飲暴食不僅能破壞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引起急性胃腸炎、急性胃擴張和急性胰腺炎,而且由於隔肌上升,影響心臟活動,還可誘發心臟病等,如果搶救不及時,會發生生命危險。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吃喝、暴飲暴食。

(2)您早晨又喝水的習慣嗎?

選擇有的有65人,佔總數的65%,選擇沒有的有35人,佔總數的35%。

多數同學選擇有。這是一個很好的飲食習慣。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涼開水,有利於肝、腎代謝和降低血壓,防止心肌梗塞,有的人稱之為“復活水”。學者認為,人經過幾個小時睡眠後,消化道已排空,晨起飲一杯涼開水,能很快被吸收進入血液迴圈,稀釋血液,從而對體內各器官進行一次“內洗滌”。

(3)您有挑食的習慣嗎?

選擇有的有34人,佔總數的34%,選擇沒有的有66人,佔總數的66%。

多數同學不挑食和偏食,這樣的飲食習慣有助於身體的健康成長。因為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是由各種食物供給的,沒有任何一種天然食品能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單吃一種食物;不管吃的數量多,營養如何豐富,也不能維持人體的健康。因此,在飲食中,不可長期挑食或偏食。

(4)您就餐時邊喝水或飲料嗎?

選擇經常的有25人,佔總數的25%,選擇偶爾的有53人,佔總數的53%,選擇從不的有19人,佔總數的19%。

多數同學選擇偶爾。吃飯時最好別喝水或飲料。因為,人的胃腸等器官,到吃飯時,會條件射地分泌消化液,如牙齒在咀嚼食物時,口腔分泌的唾液,胃分泌的含有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液等,與食物碎末混合在一起,這樣,食物中的部分營養成分,就被消化成容易被人體吸收的物質了。如果在吃飯前、吃飯時或飯後喝茶飲水,勢必沖淡、稀釋了唾液和胃液,並使蛋白酶的活力減弱,影響消化吸收,時久會使身體健康狀況不良。會沖淡消化液,不利於食物的此外,飯後飲水過多,還會增加腎臟和心臟的負擔。故用餐時不宜喝水。

較長時間在胃內停留,可促進胃液量分泌,對胃黏膜造成長時間的刺激,久而久之,導致胃黏膜糜爛、潰瘍,抵抗力減弱。如果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質,如油炸、燒烤、煎制等食品,長時間滯留在胃中,更易對胃黏膜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導致胃癌。

(6)您有吃早餐的習慣嗎?

選擇有的有67人,佔總數的67%,選擇看情況而定的有27人,佔總數的27%,選擇沒有的有6人,佔總數的6%。

多數同學選擇偶爾吃早餐。每天上午是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重要階段,非常需要腦儘早地興奮起來,早餐則是啟動腦的“開關”。機體中儲備的葡萄糖經過一夜的酣睡已消耗殆盡,激素分泌已經進入了低谷,腦很難為無米之炊,記憶機能組織只好暫且進入冰凍狀態。早餐,猶如雪中送炭,能使激素分泌很快進入高潮,並給嗷嗷待哺的腦細胞提供渴望得到的能源,猶如解凍的“電源開關”,早餐就是這樣及時地給腦接通了活動所需的電流。由此可見,早餐是絕對不可敷衍和隨意推遲的,更不能不吃早餐。長期不吃早餐會導致營養不均衡,抵抗力低,長期不吃早餐不但會引起全天能量和營養素攝入不足,而且,一般到上午的九十點鐘就會出現飢腸轆轆的現象,造成腸內壁過度摩擦,損傷腸黏膜,導致消化系統的疾病而引起營養不良,這樣全身的免疫力降低、機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因此希望同學們養成每天吃早餐的好習慣。

健康的調查報告 篇2

健康素養是健康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的是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資訊和服務,並運用這些資訊和服務做出正確判斷,以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提高我國公民健康素養,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我院按照“20xx年福建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的工作要求,我院於4月8日-5月22日對轄區內的的50名居民進行了《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問卷》調查先將調查情況彙報如下:

調查社群居民50名,其中男性27名,女性23名,其中最小13歲,最大73歲。調查點則為每村隨機抽取5個人;共計10個調查點。回收問卷53份,有效問卷50份,問卷有效率94.33%。調查物件為全鎮10個村的10~80歲常住人口。通過調查問卷顯示,居民對健康生活方式知曉率≧71%;對吸菸可導致哪種疾病的知曉率≧62.5%;對日常行為習慣的知曉率≧68.5%;健康技能掌握≦35.8%。我鎮村居民總體健康素養和3個方面健康素養均顯示如下特徵:(1)男性高於女性;(2)45歲以下年齡組高於45歲及以上年齡組;(3)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備健康素養的比例也越高。

通過調查,轄區居民對健康生活方式及日常行為習慣的知曉率較一般,對健康技能方面的知識掌握的較差。轄區居民普遍能接受衛生院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配合健康教育講座及問卷調查。我院今後將每年在全鎮範圍內開展一次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動態監測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的變化趨勢,及時釋出監測結果,全面系統地掌握我鎮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和健康影響因素,為制定醫療衛生服務提供科學依據,並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工作計劃,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工作,進一步提高轄區居民健康素養,提高我鎮村居民的生活質量。

健康的調查報告 篇3

xx市位於xx省南部,地理位置處於北緯22°33′—25°12′、東經116°54 ′—118 °90′,轄薌城、龍文兩區,龍海一市,漳浦、雲霄、東山、詔安、平和、南靖、華安、長泰八縣,以及經濟開發區和常山經濟開發區。xx年全市人口468萬人、生產總值702.02億元。xx市地理交通條件優越。轄區地勢由北西向東南傾斜,地貌依次為中低山、丘陵臺地和衝海積平原,有xx省最大的盆地~盆地。水系發育,主要河流有九龍江、漳江、東溪和鹿溪;交通便捷,324、319國道和廈(門)漳(州)、漳(州)詔(安)、漳(州)龍(巖)高速公路及鷹(潭)廈(門)鐵路穿境而過,港可直通東南亞國家,形成鐵路、公路、水路立體交通網路。氣候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溫暖多雨。區內地層主要有奧陶—志留系、泥盆系、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和第四系,廣泛出露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侵入岩。區域構造處於政和—大埔深斷裂帶的西南端,南部屬閩西南拗陷帶,北東向、北西向和東西向三組斷裂組成本區的主要構造格架。

xx市礦泉水資源十分豐富,已經鑑定40處,除XX縣外,其他七縣一市兩區普遍分佈,型別以偏矽酸為主,個別含鋅和鍶,累計探明可採儲量2834.77立方米/日。二十世紀80年代末,開始勘查和開發利用礦泉水。90年代是礦泉水行業發展壯大時期,在此期間全市礦泉水企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經優勝劣汰後又從多到少的大起大落過程。以20xx年、20xx年和xx年三年為例,礦泉水企業數分別為5家、18家和15家,年採水量分別為1.099、3.443和1.862萬噸,年工業產值分別為864、1137.27和1356.57萬元。本世紀初,礦泉水行業經重新洗牌而出現了新的格局。xx年度,全市共有礦泉水生產企業12家,直接從業生產人數292人,年採礦泉水3.89萬噸,年工業產值2258.74萬元,主要產品有紫山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紫山礦泉水、龍海虎甲山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的龍谷礦泉水、xx市長力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的長力礦泉水、xx省平和三平礦泉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三平聖水、xx市金文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金文礦泉水、xx省閩南地質大隊勞動服務公司生產的靈芝山礦泉水、閩寶礦泉水飲料廠生產的閩寶礦泉水等。

礦泉水行業的發展變化過程,歷經曲折坎坷,飽含經驗教訓,其中有一條最值得回顧反思——科學開發利用是礦泉水質量創優的根本途徑。

健康的調查報告 篇4

留守兒童存在嚴重的“親情飢渴”除了教育問題,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也值得關注。家庭教育的缺位,親情關愛的缺失,是導致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

1、心理封閉和情感世界問題

留守兒童由於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裡找到感情的支援,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

2、留守兒童存在著嚴重的“親情飢渴”

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留守兒童大部分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與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和煩惱,需要有渠道傾訴,有親人安慰。但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難以給孩子打一個電話,寫一封信,見一次面,以此維繫親情很難溝通思想,傾聽煩惱,給孩子予以足夠的關懷。有的父母與孩子多年不曾見面,致使孩子遺忘了父母的面貌,更談不上有何親情。

3、學校教育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在傳統的教育中,學生的成績好壞或聽不聽話,是直接影響教師學生觀的主導因素。教師對成績好的學生投入更多的關注,對成績差的學生常常是一點機會都不給,或者是給予很少的機會。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大多數是“留守兒童”,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引起教師的重視和信任,於是就會抑鬱悲觀,往往以“不好”、“更不聽話”的方式與教師對抗。這樣的惡性迴圈導致師生關係惡化,有的教師甚至採取挖苦諷刺的方式,給這部分“留守兒童”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主要表現

1.自我封閉 性格孤僻

這些孩子在年幼時便與父母長期分開,家庭環境的不穩定使他們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帶來較強的孤獨感。他們由於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內向,遇到一些麻煩事會顯得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長期的寡言、沉默、焦慮和緊張,極易使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閉的心理。這樣的兒童在人際溝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2.情緒失控 容易衝動

留守兒童一般年齡在16週歲以下,正處於身心發育時期,情緒欠穩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緒失控和衝動。他們還容易對周圍人產生戒備和敵對心理。這種敵對心理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攻擊行為。有些兒童總感到別人在欺負他,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對教師、監護人、親友的管教和批評也易於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嚴重者往往還有暴力傾向。

3.認知偏差 內心迷茫

少數留守兒童認為家裡窮,爸媽沒能耐,才會出去打工掙錢,由此產生怨恨情緒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疏遠他們,導致情感隔膜。他們難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未來感到茫然。多數兒童進取心不強,紀律渙散,再加上家裡無人輔導,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逐漸逃學、輟學,以致過早地流向了社會。

4. 敵對

“留守兒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團結、搞破壞、易產生敵對等不良心理問題,從而導致打架鬥毆、拉幫結派等不良行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嚴重者有的參與盜竊、搶劫,最後走上犯罪的道路。

健康的調查報告 篇5

隨著我國新一輪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湧向城市,他們這一走,有一系列問題讓人們不得思考,其中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日益突出。為了瞭解留守兒童教育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分析形成的原因,尋求解決的途徑,我們通過問卷、座談等形式,對思練國中20__年秋季學期三個年級的留守兒童進行了調查。

一、基本情況

思練國中現有20個班,學生1230人,留守兒童619人,父母雙方外出打工的有341人,一方外出打工的有209人,單親或孤兒的有59人,隨祖父母生活的199人,隨親友生活的320人,獨自生活的有100人。隨著各級政府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各項政策的實施,外出務工人數逐年上升,留守兒童的量還將進一步擴大。

二、我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

1、親情缺失。

外出民工為減少開支一年到頭都很少回家,我們走訪當中還發現有的家長甚至幾年都不回家一次,一些年級較小的留守兒童對父母的印象非常模糊。長期分離和缺乏聯絡使兒童無法得到父母正常的引導和關心,家長也無法瞭解子女的心理、思想變化。親情的缺失甚至使一部分兒童對父母產生怨恨情緒,使“代溝”加深。留守兒童有煩惱沒有正常交流宣洩途徑,比較容易走極端,造成心理抑鬱,性格孤僻,對以後的人際交往、協作求助、學業發展等產生不良影響。

2、自控能力差。

家長外出,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管理不到位,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只要不犯大錯,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採取認可態度。孩子的生活、學習無人督促,造成行為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兒童在家裡不聽祖輩教導(祖輩也管不了在),他們在學校不遵守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咖和遊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調查中大部分的教師認為留守子女自律性較差,有不良行為者遠遠大於正常兒童。對於自控能力差的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但由於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前兩年一所農村中學就發生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一名父母外出打工的女學生,經常同一些社會不良青年來往,老師家長怎麼勸都不聽,後來發展到在校外開房同居,最後因其懷孕被迫輟學回家!

3、價值觀念扭曲。

父母在外無法照顧孩子會產生內疚感,便會在金錢上進行補償,而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極易形成孩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並直接導致“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抬頭。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已產生了厭學情緒,認為讀書無用,自己父母也沒讀什麼書,同樣掙錢,部分學生開始把人生髮展方向定位為打工掙錢,熱衷於吃喝玩樂,在學習中往往缺乏進取心和刻苦鑽研精神,得過且過,不求上進,成績持續下降。我們把在校就讀100名留守兒童,與100名非留守兒童的教育情況進行對比。結果表明:在外出務工人員子女100人中,想學習的佔34.3%,成績好的佔29.5%。而非外出務工人員子女中,想學習的佔57.7%,成績好的佔58.6%。

4、心理問題較為嚴重。

在瞭解留守兒童心理感受時發現,回答“看到別的小孩和父母在一起感到難受”的比例最高佔到40.6%,“孤單無助,感到被遺棄”者佔到28.1%。甚至還有7.2%的兒童表示有過“離家出走”等念頭甚至行為。可見,親子關係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人格發育帶來了嚴重後果,也產生了許多煩惱與衝突。這時,他們需要暢通的傾訴渠道,需要成年人正確的引導。但由於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問題,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畸形心理一旦形成,進行矯正比較困難。

5、年齡性別差異。

家長的外出,留守兒童年齡越大受到的干擾也越大。低年齡兒童學習情況、思想行為表現沒有明顯的變化;年齡偏大的學生其學習情況、思想行為表現出現一定變化,父母的外出失去了對他們的監管,他們自控能力又差,容易沾染不良行為,導致他們學習成績下降、厭學、逃學甚至有輕微違法行為。

不管留守兒童年齡多大,不管監護人是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還是自我監護,也不管家庭經濟好壞,總體而言女生目前要比男生的情況好。全校118名在父母外出後有輕微違紀行為的都是男生,可見父母外出務工,對兒童尤其是男生的影響是顯性的。

三、問題的成因

1、家庭教育意識淡薄。

在增加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時,大多數農民選擇進城務工,根本顧及不到子女的教育問題,這其中既有生活壓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識薄弱。絕大多數農民沒有認識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資,而認為其是最大的負擔。再者監護人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之間形成巨大落差。外出家長忙於掙錢,沒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教育,監護人由於年齡、文化、身體和精力等方面的綜合因素,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於讓孩子完成作業,家庭教育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時期的中國小生,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援和知識上的解答。

2、就學考試製度不完善。

從社會整體發展來看,大量勞動力要進入城市,民工將子女帶在身邊存在好多困難。比如會考、大學聯考報名制度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城市學校入學的費用太高;各地選用不同教材導致轉學銜接的困難;大學學費太高,讓老百姓害怕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學等。

3、學校教育存在缺陷。

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於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太多關注學習成績,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對留守兒童管理教育的一些措施和干預

1、提高對留守兒童管理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學校要成立了留守兒童管理領導組,校長親自抓,搞好研究、管理、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對家庭比較困難的留守兒童減免學費,發放免費教科書,給予生活補助。

2、開好三個會。

一是教師會,要求教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全面家訪,以便更好的進行管理;

二是召開留守兒童會,要他們樹立克服困難的思想和信心,培養自立自強的品質;

三是召開監護人會議,要求他們不能採用溺愛的管教方式,不要在物質、生活上給予全方位的滿足,精神和道德上的缺乏管束與正確引導。對孩子的不好行為習慣不能持一種寬容甚至放任的態度,導致孩子形成放任甚至放縱的性格特點。

3、加強對外出務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子女往往缺乏的並不是物質上的幫助,精神上的撫慰對他們來說更是彌足珍貴。針對留守子女這一特殊性,各個學校普遍建立了關愛扶助制度,老師和留守學生中確立一對一幫扶物件,與留守兒童談心、交流。開設心理教育課程,為學生鋪設心理健康綠色通道。

4、設定“親情電話”,建立互通制度。

最好要求班主任老師每月與外出家長至少電話聯絡一次,反饋子女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也要求外出家長在百忙中,每月至少給孩子打一次電話或寫一封信,鼓勵子女戰勝困難的信心,努力把學習搞好。家長跟學校經常保持聯絡,共同承擔起教育責任。如果經濟允許的話,可以要求家長一個學期中間回來一次,再加上寒暑假可以把孩子接到身邊,這樣,親子互動與溝通的時間與機會增多,並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在溝通內容上,不能只談學習成績,其它方面也應該詢問,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要有更多的關心。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絡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這方面對於孩子的情感發展非常有幫助。

5、學校要重點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

一是積極改善辦學條件,為學生供生活上更多的便利。

二是充分利用農忙、春節家長回家的時機,組織老師進行家訪或召開家長座談會,家校共同教育學生。

三是建立留守兒童跟蹤管理檔案,學校要對留守兒童登記備案,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要經常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餘生活,多與他們溝通交流,慰藉他們殘缺的感情。

四是教育教學中強化留守兒童自尊、自立,幫助他們知法、守法;學校要成立心理諮詢室,開設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心理課程,設專職心理教師,對兒童的心理壓力和障礙進行疏導,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我們將繼續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真正將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落到實處。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為他們做點什麼,給他們關愛,解決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困難,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使他們健康的成長,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和確保可持續發展的有利因素,不要讓他們成為你心裡永遠的痛!

健康的調查報告 篇6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推廣居民營養膳食的科學化。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樑,其營養改善與膳食結構的正確調整,直接關係到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但是現在許多大學生由於對飲食營養認識較差或不良飲食態度等造成一系列健康問題。為進一步探討大學生飲食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優化膳食結構,改善飲食習慣,注重飲食衛生,我科研小組針對我校區學生進行了飲食方面的調研工作。

二、調查相關說明

(一)調查目的

通過對大學生飲食狀況的瞭解,對突出問題的進不步討論,提出解決方法,讓大學生擁有更好更科學的飲食習慣。

(二)調查方法

我們對我校在讀生進行一次題為“大學生飲食健康調查問卷”的抽樣調查,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為100%,調查普及各個系,能夠真實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在飲食健康方面的情況。

(三)調查時間

10月5日至12月15日

(四)調查範圍

成都師範學院溫江校區的大一、大二學生

三、調查問卷分析

(一)飲食習慣

(1)您暴飲暴食嗎?

選擇經常的佔總數的21%,選擇偶爾的有佔總數的58%,選擇從不的佔總數的21%

大多數同學選擇偶爾.不應該暴飲暴食,俗話說:“若要身體好,吃飯不過飽”,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暴飲暴食不僅能破壞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引起急性胃腸炎、急性胃擴張和急性胰腺炎,而且由於隔肌上升,影響心臟活動,還可誘發心臟病等,如果搶救不及時,會發生生命危險。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大吃大喝、暴飲暴食

(2)您早晨又喝水的習慣嗎?

選擇有的有65人,佔總數的65%,選擇沒有的有35人,佔總數的35%。

大多數同學選擇有。這是一個很好的飲食習慣。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涼開水,有利於肝、腎代謝和降低血壓,防止心肌梗塞,有的人稱之為“復活水”。學者認為,人經過幾個小時睡眠後,消化道已排空,晨起飲一杯涼開水,能很快被吸收進入血液迴圈,稀釋血液,從而對體內各器官進行一次“內洗滌”。

(3)您有挑食的習慣嗎?

選擇有的有34人,佔總數的34%,選擇沒有的有66人,佔總數的66%。

大多數同學不挑食和偏食,這樣的飲食習慣有助於身體的健康成長。因為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是由各種食物供給的,沒有任何一種天然食品能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單吃一種食物;不管吃的數量多大,營養如何豐富,也不能維持人體的健康。因此,在飲食中,不可長期挑食或偏食。

(4)您就餐時邊喝水或飲料嗎?

選擇經常的有25人,佔總數的25%,選擇偶爾的有53人,佔總數的53%,選擇從不的有19人,佔總數的19%。

大多數同學選擇偶爾。吃飯時最好別喝水或飲料。因為,人的胃腸等器官,到吃飯時,會條件反射地分泌消化液,如牙齒在咀嚼食物時,口腔分泌的唾液,胃分泌的含有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液等,與食物碎末混合在一起,這樣,食物中的大部分營養成分,就被消化成容易被人體吸收的物質了。如果在吃飯前、吃飯時或飯後喝茶飲水,勢必沖淡、稀釋了唾液和胃液,並使蛋白酶的活力減弱,影響消化吸收,時久會使身體健康狀況不良。會沖淡消化液,不利於食物的此外,飯後飲水過多,還會增加腎臟和心臟的負擔。故用餐時不宜喝水。

(5)您經常吃宵夜嗎?

選擇經常的有19人,佔總數的19%,選擇偶爾的有81人,佔總數的81%。

大多數同學選擇偶爾。我們最好少吃宵夜,因為吃過夜宵再睡眠時,食物較長時間在胃內停留,可促進胃液大量分泌,對胃黏膜造成長時間的刺激,久而久之,導致胃黏膜糜爛、潰瘍,抵抗力減弱。如果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質,如油炸、燒烤、煎制等食品,長時間滯留在胃中,更易對胃黏膜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導致胃癌。

(6)您有吃早餐的習慣嗎?

選擇有的有67人,佔總數的67%,選擇看情況而定的有27人,佔總數的27%,選擇沒有的有6人,佔總數的6%。

大多數同學選擇偶爾吃早餐。每天上午是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重要階段,非常需要大腦儘早地興奮起來,早餐則是啟動大腦的“開關”。機體中儲備的葡萄糖經過一夜的酣睡已消耗殆盡,激素分泌已經進入了低谷,大腦很難為無米之炊,記憶機能組織只好暫且進入冰凍狀態。早餐,猶如雪中送炭,能使激素分泌很快進入高潮,並給嗷嗷待哺的腦細胞提供渴望得到的能源,猶如解凍的“電源開關”,早餐就是這樣及時地給大腦接通了活動所需的電流。由此可見,早餐是絕對不可敷衍和隨意推遲的,更不能不吃早餐。長期不吃早餐會導致營養不均衡,抵抗力低,長期不吃早餐不但會引起全天能量和營養素攝入不足,而且,一般到上午的九十點鐘就會出現飢腸轆轆的現象,造成腸內壁過度摩擦,損傷腸黏膜,導致消化系統的疾病而引起營養不良,這樣全身的免疫力降低、機體的抵抗力就會大大下降。因此希望同學們養成每天吃早餐的好習慣。

(二)膳食結構

(1)您注意葷素的搭配嗎

選擇以葷為主的佔總數的11%,選擇以素以主的佔總數的67%,選擇相對均衡的佔總數的28%

隨著素食風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以素食為住。長期飲用素食,雖能益壽延年,體重較輕,降低膽固醇含量,減少患癌症機會,但卻能引起膽結石,影響女性的身孕,不利於高血壓者的降壓,營養不良。最合理的膳食結構為粗糧和細糧的`比例為6:4 ;蔬菜和肉食的比例為6:4。不可食用過多調味品:胡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等天然調味品有一定的誘變性和毒性。

(2)您會因為減肥而刻意節食嗎

選擇會的佔總數的21%,選擇偶爾的佔總數的58%,選擇不會的佔總數的21%。而其中女生選擇會刻意節食佔了67%

節食減肥會使你體力下降,運動量下降,營養素減少;長時間還會造成腦細胞死亡、頭髮脫落、骨質疏鬆和月經停止,以及誘發膽結石等嚴重後果。到後來你肯定無法堅持下去,開始多吃東西,體重最終將反彈並超反彈。為什麼呢?因為人體代謝率會隨著飲食量、運動量和營養素的下降而下降。你的身體很聰明,要備戰備荒,像冬眠的熊,學會調節(降低)代謝率度過難關。於是,即使是回覆到與減肥前同樣的熱量攝入,體內脂肪儲存會比過去多,像第二年秋天的肥熊,因為代謝率下降了。

尤其是現在女生,會因為追求漂亮的身材,穿時尚的衣服,而去刻意減肥。因而只吃素食,有的甚至只吃蔬菜或水果。這會造成必需氨基酸、脂肪酸、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12和肉鹼等的缺乏。這些營養素的缺乏會使你面板乾燥,肌肉鬆弛,面色蒼白,頭髮脫落,反應遲鈍;同時脂代謝效率下降,從而更進一步增加肥胖。“減肥一月,衰老三年!”真的一點不假!

(3)您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嗎

選擇定時且定量的佔總數的19%,選擇定時不定量的佔總數的20%,選擇定量不定時的佔總數的19%選擇不定時也不定量的佔總數的42%

定時定量就餐的同學很少,大多數都是很隨意的選擇時間就餐,以及就餐的數量,這樣對胃功能的消化造成不良影響。吃飯的時間和飯量的改變,這必然會影響人體“生物鐘”的規律性,導致血糖的改變。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

一般三餐時間安排和熱量分配

餐次早餐午餐晚餐

時間7:3012:0012:3018:0018:30

佔全日熱量的比值/%25~304030~35

(4)您經常以方便麵代替正餐嗎

選擇經常的佔總數的51%,選擇偶爾的佔總數的16%,選擇及少的佔總數的25%,選擇從不的佔總數的18%。尤其是男生,更是把方便食品作為正餐的一部分。

方便麵是許多大學生喜歡的一種食品,它既可以當點心、宵夜,又可以當正餐,而且食用方便,似乎非常我們。尤其是不少男生,既沒有女人那麼多對於身材的顧慮,又對飲食馬馬虎虎,方便麵更是他們的"寵兒",經常會在寢室裡放上幾包。大多數品種的方便麵都用油炸過,油脂經過氧化後變成氧化脂質。它積存於血管或其他器官中,形成老化現象,加速人的老化速度,引起動脈硬化,易導致腦溢血、心臟病、腎臟病等疾病。如果長期用來替代主食,而不新增任何其他食品,就很容易導致人體營養缺乏,對健康極為不利。

(三)飲食衛生

(1)您就餐時自帶餐具嗎

選擇經常的佔總數的8%,選擇偶爾的佔總數的42%,選擇從不的佔總數的50%

大部分同學在就餐時,不會自帶餐具。然而自帶的餐具能讓你放心的飲食,使飲食衛生更安全,做到心裡放心。這樣有可能在就餐時選擇使用一次性餐具,進而造成環境的汙染與破壞,資源的浪費。自帶餐具就餐,不盡能使個人的飲食衛生更加可靠,還能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2)您飯前洗手嗎

選擇經常的佔總數的40%,選擇偶爾的佔總數的50%,選擇從不的佔總數的10%吃飯前不洗手,平時那些細菌,髒的東西就都會跟著進入體內,這樣會肚子痛,嚴重者會生蛔蟲。

(3)您覺得路邊攤怎麼樣

選擇“大家都吃沒什麼問題”佔總數的31%,選擇“我喜歡路邊攤,而且經常吃”佔總數的13%,選擇“感覺不衛生,很少吃”佔總數的46%,選擇“強烈反對路邊攤”佔總數的10%

路邊燒烤之類的食物含有大量的細菌和亞硝酸鹽等致癌物,,有的路邊攤上用過期的原料,甚至是用的生水,和一些不能食用的化學原料比如化工用的色素、糖精等,抵抗力差的同學吃後就會導致細菌性痢疾和腸炎,造成的後果會更嚴重,例如重金屬中毒等。

四、個案分析

(一)案例陳述

小王同學是一位身體較肥胖的男同學。由於相對優越的家庭條件,他在對食品的消費幾乎沒有任何顧及。他喜歡油炸食品,甜食,漢堡以及高糖飲品,,並且在正餐之外經常加餐,並尤為喜歡吃夜宵。他的零食量與他的正常飯量相差無幾。正餐中他很少選擇素菜,早餐、午餐與晚餐每一餐都必須有肉與主食。他還常因心情、壓力等因素而暴飲暴食。由於對食物的強烈渴望,他對飲食衛生的問題很少關注。雖然體型比較肥胖,但他還是比較喜歡運動。在運動過後,他會有體力透支的感覺,因此他經常馬上進食,並且食量比平常大很多。

(二)案例分析

(1)從飲食結構方面講,他的正餐飲食結構過於單一,其特點是以高熱量高脂肪為主。這樣很容易引起熱量過剩卻營養不良,嚴重者可患肥胖症以及一系列併發症,如糖尿病、脂肪

健康的調查報告 篇7

有關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報道頻見於媒體,26.7%的學生有嚴重的心理疾患的報道,彷彿大學新生已經成為心理疾病的高發人群。難道象牙塔真的失色了嗎?上海立信會計學院針對20__年新生的心理測試結果表明,從整體上看,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還是比較好的,雖然部分新生有心理問題症狀傾向,但是隻要教育行政部門控制大學新生的活動情境和生活事件安排,讓他們儘快適應大學生活,就可以消除這種傾向。

心理測試結果新生心理問題存在合理

常見心理症狀神經衰弱、抑鬱、焦慮

神經衰弱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反應過度興奮或遲緩狀態。主要表現:精神不足和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減退;情緒不穩定,煩躁不安;頭腦昏沉,睡眠不好。

抑鬱是由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症狀的神經症性障礙。常會表現出情緒上的改變,憂鬱、易哭泣;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感覺前途無望;自責,沒有自信。也會伴有焦慮不安、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

焦慮是每個新生都會體驗到的,這是對入學事件的本能反應,只有部分同學持續時間較長,形成一種心理症狀。主要表現為莫名的恐懼、惶惶不可終日、時時處於緊張應付狀態、感覺危機就在眼前等。

引發以上這些心理症狀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在剛剛完成從中學到大學轉變時的不適應。新生在應付以前未遇見的事情時持久地處於緊張狀態,使神經系統超載;專業志向、經濟條件、地域等自身條件上的不如意和挫折總是縈繞在頭腦中,增加了思維負荷;個人個性特質,如敏感、多疑、依賴性強、缺乏自信心、任性、急躁、好強等在相對寬鬆的大學環境中得到釋放,如果學生自我調整能力不強的話,就容易出現心理症狀。

緩解的對策三級防護網

上海市東加西人才諮詢研究所所長張靜璉介紹說,由於目前各高校具體情況不一,市教委暫時還未能設定統一的教材、課程來輔導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不過各高校都設有了專門的心理諮詢室,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心理輔導。而且高校內也開設了心理輔導方面的選修課,向學生們講解心理問題的症狀(如出現消極心態、失眠、人變得消瘦等)該如何克服、如何尋求幫助等等。

張靜璉認為,高校學生的心理輔導應通過三個階段來完成,第一階段,也是最主要的階段,就是要學生提高自我意識,認識自己、悅納自己、調節自己,從自我的角度來擺脫心理症狀;第二階段,如果自己無法擺脫,可以找好友傾訴,或者進行相關的心理諮詢,宣洩後可以緩解心理的壓力;第三階段,就是要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進行藥物治療。總之,及早發現自己是否有心理問題是防治的根本。

相關審視不應人為突出心理症狀

在邁進一個新的環境時,或多或少總會出現些心理問題,但是現在針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報道和研究卻水分過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社會對新生的不信任。新生都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那時關於獨生子女的個性弊端的討論對他們的父母和同齡群體影響很深。於是他們的擔心很容易轉換為期望的形式。

其次,心理健康重要性的深入人心。人們通過各種途徑瞭解心理健康成為定義一個人是否健康的必要元件和成分,越來越接受心理學。人們清楚大學階段生理病變的可能性不大,而心理健康都和應急事件有關,於是就合情合理地推匯出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是需要關注的。

第三,大學心理諮詢部門的呼籲。一般大學都設定心理諮詢室或心理中心,但在順利開展工作上的障礙還很多。於是這些專業人員就有意識在學術上打擦邊球,突出大學新生的症狀指標,以便在理論和事實上呼應社會需求,形成一種社會需要壓力。

大學新生的心理調適確實很急迫,但是我們也需要相信事實大學新生其實只是有點不適應。

健康的調查報告 篇8

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形成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後,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農村),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

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銳。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

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佔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據20__年五普資料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近20__萬人。有專家推算和保守估計,近年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至少在4390萬以上。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高達18—22%。父母雙方都外出流動,兒童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況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超過了半數,比例高達56.17%。因人口流動引發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是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

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侷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國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進入國中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週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

二是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堪憂。

據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訊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範、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項調查顯示,19.6%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4%覺得自己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北方某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兒童所佔比例已高達20%。

三是疏於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

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物件。公安部門統計資料顯示,被拐童群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後果。

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工業化、城鎮化程序和勞動力轉移產生,並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關係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係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也關係到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就必須從法律、制度層面整體地加以考慮和解決。

健康的調查報告 篇9

隨著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社會文明趨於更高的水平,然而,各種社會問題也凸顯出來,如教育難、醫療難、就業難等等。大學生群體,一個看似輕鬆,事實上卻承擔巨大壓力的群體,是所有問題的面對者,他們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他們受到學業、戀愛、人際、擇業、就業等多方面的問題的衝擊,所以,他們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極大地挑戰。作為一個心理危機高發的群體,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尤其值得我們關注。

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準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瞭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心理健康的特徵

心理健康對於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於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特徵如下:

1.智力正常:這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

2.情緒穩定與愉快: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著肌體功能的協調。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行為協調統一,其行為受意識的支配,思想與行為是統一協調的,並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亂,語言支離破碎,做事雜亂無章,就應該進行心理調節。

3.良好的人際關係:人生活在社會中,就要善於與人友好相處,助人為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人的交往活動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人與人之間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4.良好的適應能力:人生活在紛繁複雜、變化多端的大千世界裡,一生中會遇到多種環境及變化,因此,一個人應當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無論現實環境有什麼變化,都將能夠適應。心理健康並非是超人的非凡狀態,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個方面都有表現,只要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

5.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時,所進行的選擇、決定與執行的心理過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動的自覺性、果斷性、頑強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現出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都有自覺的目的性,能適時地作出決定並運用切實有準備的方式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能採取合理的的反應方式,能在行動中控制情緒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動盲目、畏懼困難,頑固執拗。

6.是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個體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統一的人格,即個人的所想、所說、所做都是協調一致的。一是人格結構的各要素完整統一;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標和行動統一起來。

7.是自我評價正確。正確的自我評價乃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大學生和自我觀察、自我認定、自我判斷和自我評價,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認識自己,擺事實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於別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於別人而自慚,面,能夠自我悅納,喜歡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強、自制、自愛適度,正視現實,積極進取。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

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來源的分析

大學生作為祖國明天的棟樑,建設祖國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繼計,20__年至20__年上半年,我國高校發生大學生自殺事件88起[2],平均每半年發生近18起。大學生本作為擁有高素質的人才,然而,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事件發生率呢?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環境、角度的變化引發心理衝突

大學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環境與高中時期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大學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的能力處理學習、生活、人際等方方面面的問題,但據調查 ,80% 的學生以前在家沒有洗過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對父母有較強的依賴性。生活問題對這部分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其次,大學中評判學生優劣的標準已不再是單純的學習成績,而已包括了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其它一些因素,這種標準的多樣化使部分成績優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學生感到不適應,其自尊心受到強烈的震撼,心理上產生失落和自卑。

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應該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是新生入學適應的第一步,也是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一步。其次需引正確地評價自己,在不同環境下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及他人的長處和短處,並認識到優、缺點是每個人都有的,應當發揚優點,克服缺點,而不應因為缺點的存在就自卑或自暴自棄。

2來自學業上的壓

大學生學習的重要特點是學習自主性,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因而大學生面臨學習方法、學習內容與學習習慣的巨大轉變,這也包括對自己學習能力的重新評估。

許多學生在中學時代確立自己的學習優勢,有著較高的學業期待。在大學,又面臨著學業期待的變化,及學業優勢的失落及對自己的學業重新定位。如果大學生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不能恰當接受和對待學業成績,就會出現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上升,甚至還會出現強烈的嫉妒心理和攻擊行為。

大學的學習目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都是有別於中學的。隨著社會對大學生要求的提高,用人標準的轉變,促使很多在校大學生既要學習專業知識,同時還要選修一些相關知識,如外語、計算機、汽車駕駛等,考取各類證書,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如果大學生學習方法不當,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目的不明確,自我約束能力弱,容易出現焦慮、緊張等情緒反應,同時還會嚴重影響自信心,發生苦惱以及自我否定等心理問題,導致學業失敗。學業成績不理想以至學業失敗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3)來自人際上的壓力 與中學生相比,大學生的人際關係更為廣泛與深刻,角色呈多元化。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經濟狀況,帶著各自的生活習慣與學業期待來到大學,新型人際關係的適應是大學生面臨的重要問題。既有師生關係的理解,也是同班及宿舍的相處,還有異性交往的適應等。 大學生與人交往和相處的經驗相對較少,在短期內建立起一種和 諧的人際關係,往往需要很多的技巧,而大學生們往往只感受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及其壓力,而缺乏必要的經驗和技巧。人際關係更多反映人們的一種性格特點和交往模式。因此,大學生的人際關係與自我認知與認知他人相關。一方面,他們對良好的人際關係報有極大的期望,希望能建立和諧、友好、真誠的人際關係。但同時,這種期望又往往過於理想化,即對別人要求或期望太高,而造成對人際關係狀況的不滿。這種不滿又會反過來對他們的人際關係帶來消極的影響。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與心理閉鎖的矛盾集於一身。 大學生中重要的人際關係是異性交往,這既包括兩性之間友誼的發展也包含愛情的成長。在異性交往中重新認識與確立自己的方位與座標,有的大學生面對異性的追求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拒絕,也不知如何去愛,如何把握愛的溫度;有的大學生將愛情置於學業之上,甚至認為有愛就有一切,當失戀的打擊襲來時,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知如何策略地面對分手,面對自己。

4)來自家庭期望的落差

作為一名大學生,家庭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然而,大學是一個人才篩選的中介,不論你曾經有多麼地優秀,當你在同你一樣優秀的人群中時,你不再金雞獨立,而是平平凡凡,甚至可能更沉默,這就使大學生自身和家庭在期望與現實之間產生距離感,從l而使大學生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

5)來自戀愛上的壓力

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他們的生理機能已經成熟,逐漸產生了戀愛的要求,但是如果在這個問題上處理不當,就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及學習和生活。目前,大學生存在的戀愛睏擾主要是對兩性交往的不適,性衝動的困擾及缺乏處理戀愛中感情糾葛的能力等。

大學生在校期間談戀愛不宜提倡,但也不可壓制,應該進行正確的引導 ,正確對待自己和戀人,在因戀愛而發生情緒困擾時,應及時進行情緒疏通,使消極情緒得以合理渲洩,以保證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維護心理健康。

6)來自擇業、就業上的壓力

大學,是階段性求學路上的一個抉擇點,它是學校與社會的過渡。臨近畢業,大學生面臨著選擇職業和就業的壓力,他們中存在著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這就造成了他們就業難。而恰恰就是這種難就業的現象,使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對自己的前途產生迷惘,在壓力的綜合下,就易走向極端。 因此,對大學生尤其是畢業生進行職業輔導,幫助他們調整擇業心態,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進行職業輔導,首先應瞭解自我,包括對自我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 如智力、興趣、態度、氣質、能力等 ) 的認識,這方面可以藉助於一些心理測驗工具來進行。其次要了解各種職業的基本情況。在這兩方面的基礎上選擇適合於自己特點的職業。同時還應學習基本的求職技巧,以便在求職過程中能發揮優勢,表現出自己的真才實學來推銷自我。最後還應正確面對求職中的挫折,調整心態,不斷努力尋找機會。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產生除了受重大生活事件影響、人際交往障礙等誘因影響外,還受以下四方面因素的影響。

其一,個體對事件的知覺。對某一事件的認知和主觀感受在個體決定應付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中起著重要作用。認知方式限制了人們探索壓力條件的信念,極大地影響了人們對他人的知覺、人際關係及對採取不同型別的精神治療手段的反應。如果個體對事件的知覺是客觀的、合乎邏輯的,則問題解決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

其二,社會心理支援。人的本質是社會化的,他依賴周圍的人提供的內在、外在的評價而存在。對個體而言,獲得確定的評價的意義比其他任何事都更為重要。這是人們應付大量壓力的重要的社會心理支援資源。這種重要的支援資源一旦喪失或沒能發揮或支援失當,面對壓力的個體將變得無比脆弱、失衡並進一步產生危機。

其三,應付機制的形成。人們通過日常生活,學會了運用各種手段去應付焦慮和減少緊張,並逐步形成了應付壓力的模式。那些被人們運用過的有效的應付辦法會成為人們日常解決壓力的一部分而被納入他們的生活模式中,並逐漸形成了人們解決壓力的一套有效的應付機制。相反,如果沒有恰當的、有效的應付機制,個體的壓力或緊張持續存在,危機便會隨之產生。

其四,個體的人格特徵。危機人格理論認為,心理危機還受個體的人格特徵的影響,容易陷入危機狀態的個體在人格上具有的特異性有:注意力明顯缺乏,看問題只看表面看不到本質;社會傾向性過分內傾,這種人格特徵使個體遇到危機時往往瞻前顧後,總聯想不良後果;在情緒情感上具有不穩定性,自信心低,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極差;解決問題時缺乏嘗試性,行為衝動欠理性,經常會有毫無效果的反應行為。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 心理危機干預是指在心理學理論指導下對有心理危機的個體或群體的一種短期的幫助行為,其目的是及時對經歷個人危機、處於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將發生危險的物件提供支援和幫助,使之恢復心理平衡。它不同於一般的心理諮詢和治療,最突出的特點是及時性、迅速性,其有效的行動是成功的關鍵

三、對如何處理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

大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普遍,這也使我們不得不去注意這一特殊群體,並採取可行的措施來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坦然面對生活。對於如何處理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體,學校不僅要抓好專業知識上的教育工作,而且也要抓好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讓學生不但在知識上有所收穫,同時,在心理上也能得到完善和發展。

(二)高校要增加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

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但往往自己沉浸在其中並不會去注意。學校作為一個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學校可以設立各級關注體制,及時發現學生的異常,及早對其進行修正和調整。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三)家庭配合關注學生

家庭對學生來說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家長要做好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並及時留意孩子出現的異常,與學校做好配合,早發現、早糾正,以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四)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鍛鍊

自我暗示是靠思想、語詞,對自己施加影響以達到心理衛生、心理預防和心理治療目的的方法。通過自我暗示,可以調理自己的心境、感情、愛好、意志乃至工作能力,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比如,面臨緊張的考場,反覆告誡自己

學習自我暗示,需要堅強剛毅的意志,要對自我及自我暗示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並在實踐中進行鍛鍊,使自我暗示得到恰如其分的應用。下面介紹兩種具體的自我暗示的方法:

1. 冥想放鬆法。你可以用一件真實的物件,如某種球類,某種水果,或者手頭可以找到的小塊物體,來發揮自我想象的能力,具體做法是:

(1)凝視手中的橘子(或其他物體),反覆、仔細地觀察它的形狀、顏色、紋理脈絡;然後用手觸控它的表面質地,看是光滑還是粗糙,再聞聞它有什麼氣味。

(2)閉上眼睛,回憶這個橘子都留給你哪些印象。

(3)放鬆肌肉,排除雜念,想象自己鑽進了橘子裡。那麼,想象一下,裡面是什麼樣子?你感覺到了什麼?裡面的顏色和外邊的顏色一樣嗎?然後再假想你嚐了這個橘子,記住它的滋味。

(4)想象自己走出了橘子的內部,恢復了原樣,記住剛才在橘子裡面所看到的、嚐到的和感覺到的一切,然後做5遍深呼吸,慢慢數5下,睜開眼睛,你會感覺到頭腦清爽,心情輕鬆。

2. 自主訓練法。又叫適應訓練法,其中較簡單的一種方法如下:

(1)取坐姿,把背部輕輕靠在椅子上,頭部挺直,稍稍前傾,兩腳擺放與肩同寬,腳心貼地。

(2)兩手平放在大腿上,閉目靜靜地深呼吸3次,;排除雜念,把注意力引向兩手和大腿的邊緣部位,把意念排導在手心。

(3)不久,你會感到注意力最先指向的部位慢慢地產生溫暖感,然後逐漸地擴散到手心全部。這時,你心理可以反覆默唸:

(4)做5遍深呼吸,慢慢數5下,睜開眼睛。

(五)社會為大學生減壓

大學生是一個即將跨入社會的新群體,他們可以為社會的建設新增新的活力,社會應該為大學生擇業、就業提供更多的機會,減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以使大學生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健康的調查報告 篇10

1、前言

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是未來社會的主力軍,然而近些年來,我國大學生的多項體質監測結果呈逐年下降趨勢,身體狀況令人擔憂。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當代大學生出現身體不健康的問題呢?又該如何改善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為此我們小組提出研究假設,認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影響一個人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並通過對在校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健康意識與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得出相應的結果。

2、研究物件與方法

本次調查以武漢大學(一本重點)、中南民族大學(一本)、湖北中醫藥大學(二本)和武漢職業學院(高職高專)等4所學校的部分在校大學生為研究物件。採取多階段隨機抽樣調查,根據研究假設設計了《關於在校大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問卷》,發放並回收,共獲得有效問卷260份,再運用相關軟體對有關資料進行了常規數理統計。其樣本分佈如下所示:

樣本學校分佈情況:

其中,回收的問卷中,武漢大學47份,中南民族大學113份,湖北中醫藥大學51份,武漢職業學院49份。

樣本年級與性別分佈情況:

XY

女 11級 26(18.06%) 17(14.66%) 10級 57(39.58%) 52(44.83%) 09級 39(27.08%) 42(36.21%) 08級 22(15.28%) 5(4.31%) 小計 144 116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學生身體質量指數的調查研究

按照BMI(身體質量指數)這一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標準,中國成年人身體質量指數為輕體重:BMI<18.5>28。

通過問卷調查表明:絕大多數同學是健康體重,佔69.62%;但屬於輕體重範圍的同學也佔大概24.23%,不算少數;還有較小部分的同學屬於超重和肥胖範圍,分別為4.62%和1.54%。

3.2 學生健康意識的研究

通過問卷調查及一般提問的方式對在校大學生的保健意識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結論:目前高校學生的健康意識很差。

主要表現在:

(1)對自己身體的一些具體測量值雖然清楚但並不關心的佔60.77%,對自身狀況不知道也無所謂的佔20.38%,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同學對自身身體情況瞭解並十分關心。

(2)大部分同學沒有定期體檢的習慣,其中55.77%的同學都是隻有到生病以後或生病到實在挺不住了才去醫院治療,其中還有36.92%的同學從不主動體檢,除非學校或其他機構組織才去,問及原因,多回答說沒這個習慣不想去或說覺得浪費錢。只有少得可憐的7.31%的同學還記得定期體檢。

健康的調查報告 篇11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而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是面臨了越來越多的壓力,家庭、就業、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讓大學生似乎喘不過氣來。如果處理不當,大學生心理健康會造成一定得影響,其後果或大或小,小即產生抑鬱、自閉、暴力傾向,大則引發自殺,近年來頻繁出現的高校學生自殺現象則證明了這一點。為進一步瞭解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其更好地處理和應對心理壓力問題,特進行了此次問卷調查。

二、調查時間、方法、物件

1.調查時間

2.調查方法

在網上進行電子問卷調查,共發放100份問卷,有效問卷100份

3、調查內容

針對不同性別、不同地區的大學生從壓力的大小程度、壓力主要來源方面進行調查

4、調查物件

此次調查問卷針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問卷,主要是針對專科和本科大學生。

三、調查結果分析

隨著世界的迅猛發展,社會競爭激烈,社會關係日趨負責,大學生們承擔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家庭的壓力、父母的期望、就業的壓力和人際關係的複雜在無形中讓大學生身體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大學生學會提高抗壓能力更具有挑戰性和不可忽視。此次的調查的物件並非同一間學校,而是來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問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過此次的問卷調查,我們總結出了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壓力問題如下:

(一)從大學生心理壓力程度上看:

除了性別方面對大學生心理壓力程度上有影響,學生來自的地區也有著很大的作用。來自農村的學生會普遍比來自城市的學生壓力大:在調查報告中顯示,選擇壓力非常大的,農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選擇偶爾有壓力的,農村的佔43%,相對來說,城市的佔18%,這一結果也在我的預想中,農村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從小,農村的學生就被灌輸讀好書,走出農村的教育,所以農村的孩子在讀書方面也會更努力,可這麼一來,壓力也無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見慣了村裡的人不斷往城市去就業、謀生,甚至有些人家情願在城市裡租房子住也不願在農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實擺在農村學生面前,除非自己夠優秀,比別人更努力,自己才會有出路,才能擺脫貧困的生活。而城市裡的學生也許是過慣了舒適的生活,對生活危機感方面就不會比農村學生敏感,因為他們知道起碼自己還有家父母的靠山,壓力就會比農村學生壓力小一點。

當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問及現在的壓力性對於以前來說,性格開朗的學生要比內向、冷漠、孤僻的情況要樂觀得多。

正如影象顯示的,選擇壓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開朗的人佔了43.90%,內向的人佔了46.34%,在選擇壓力小了,性格開朗的人中佔了70.97,內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較懸殊,可見,抗壓方面,越開朗的學生心理壓力方面要小些,這也許是因為心態不一樣,對遇到的困難和挫折表現得就不一樣。

(二)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方面

從調查的結果看,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方面主要來自就業壓力、家庭壓力、人際交往、感情處理這四大方面。

從現實的結果看,在主要心理來源中,77%的學生選擇了就業壓力、43%的學生選擇了家庭壓力,32%的學生選擇了與老師同學交往的壓力,30%選擇了感情壓力,當然還包括一些其他的壓力,77%和43%的比例讓我不得不重視大學生的心理負擔之重,幾乎可以說1中就有6、7個人有就業壓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顧慮。在問及家庭教育中給壓力最大時,74%的學生選擇了是來自父母的期望,18%選擇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經濟不夠好,6%是因為家人關係不好。

從中看出,就業和家庭壓力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經濟問題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過對比分析,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個主線,農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壓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壓力大,性格內向比性格開朗的壓力大。

(三)壓力的來源分析

1、就業壓力

就業壓力是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說是幾乎存在大學生活中的,並且是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的。社會的複雜,競爭的激烈,人心的難測,讓在習慣了風平浪進的大學校園中的大學生們更有恐懼感。近年來,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而相對提供的就業缺口卻還是不怎變化,要想在人才濟濟的社會裡鑽出一個角落,真是難上難。加上有些同學對自己的專業滿意程度不高,在調查中,43%的學生選擇了不是很滿意,而24%表示沒感覺,這麼一種狀況的確令人擔憂,專業方面給不了他們安全感,就外面的競爭又是如此的激烈,兩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讓他們心裡憂心忡忡。他們擔心就業後的職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資也怕不盡人意,或是就業中逃脫不了遲早一天被競爭淘汰。

2.家庭壓力

來壓力來源這塊,43%的學生選擇了家庭壓力,可見份量不樂觀。望子成龍,望女成分,一直是眾多父母的願望,他們從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別是來自農村的學生,這方面的壓力會更明顯一點。寒窗苦讀十幾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夠大學畢業找份好的工作,而學生本身也理所當然地揹負了這種期待。他們也想盡自己努力不讓家人失望,可反觀自己的條件和社會的挑戰遍不得不感嘆前途渺茫,更是時時擔心最終大學畢業就是面臨失業,給家人當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學生的壓力也來自於家庭的家境,18%的學生認為在家庭壓力這塊,家境不好和家人關係不和諧,也是他們心裡負擔的一個原因。面對著種種的壓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點溫暖和支援,可家人間總是鬧矛盾,吵吵鬧鬧,的確人人很揪心,心情也會不好。從身邊的事例中,我們也可發現家庭和諧的學生性格會比較開朗,心理承受壓力能力也會強很多。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可以發現這一點。

3.人際交往

大學算是半個社會,我們天天都得跟老師同學打交代,相對國中高中來說,和人打交代的頻數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對的人更是各種各種,這要求我們的人際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學生選擇了與老師同學的交往作為了心理壓力的一部分,他們也許煩惱該如何更好地與他們交往,因為在大學,人脈很重要,關係到你的`各種評優,況且人際交往能力強的人辦事起來都非常順利,朋友也會有很多。且不談生活在校園中,僅僅說在宿舍,如何與舍友相處,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學四年,我們幾乎都在同一個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樣陪伴在身邊,如果連和他們都溝通不好,又該如何度過這四年的大學生活。

4、感情問題

到了大學,很多人都選擇了拍拖,感情的不確定因素,讓大學生們也會苦惱!

大學生們會嚐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調查報告中,也有30%的人把這點列入了造成心理壓力的原因。

健康的調查報告 篇1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健康也隨之成為現代人追求的目標。但一些健康問題總是在考驗和挑戰我們的身體,越來越受到關注飲食和健康的問題已成為了困擾著現代人們一道難題。然而據瞭解,導致我們不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飲食,中學生的不良飲食會出現許多健康問題,為此我們組選擇了“飲食與健康”這一課題,調查了國中學生飲食與健康的有關問題。在國中生中,有10%的學生經常不吃早餐,27%的學生有時不吃;15%的學生,三餐食量不合理。這些都是嚴重的飲食不健康現象,通過這些現象,我們可以得出國中學生出現飲食與健康問題的原因,讓廣大的中學生認識到飲食與健康的關係,使他(她)們懂得正確飲食才能健康。

一、首先,不吃早餐是有極大危害的。

1、對大腦的危害。雖說腦組織的重量只佔人體重的2-3%,但腦的血流量每分鐘約為800毫升,耗氧量每分鐘約為45毫升,耗糖量每小時約為5克。青少年的腦組織正處於發育期,血、氧、葡萄糖的需求量比成人還高。如血糖過低,腦意識活動就會出現障礙,長期如此,勢必影響腦的重量和形態發育。

2、對消化系統的危害。正常情況下,頭天晚上吃的食物經過六小左右就從胃裡排空進入腸道。第二天若不好吃早餐,胃酸及胃內的各種消化酶就會去“消化”胃粘膜層。長此以往,細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會遭到破壞,很容易造成胃潰瘍及十二指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

3、造成動脈硬化且更易導致肥胖。有不少青少年學生是怕長胖而不吃早餐的。這種做法毫無科學道理。人體對熱量的需求是有標準的,不吃早餐,勢必加大中、晚餐的進食量。而晚餐後一般運動量較小,更容易造成脂肪積累而導致肥胖。另外,長期不吃早餐還會使膽固醇、脂蛋白沉積於血管內壁,導致血管硬化。

4、讓你反應遲鈍:早飯是大腦活動的能量之源,如果沒有進食早餐,體內無法供應足夠血糖以供消耗,便會感到倦怠、疲勞、腦力無法集中、精神不振、反應遲鈍。

5、慢性病可能“上”身:不吃早餐,飢腸轆轆地開始一天的工作,身體為了取得動力,會動用甲狀腺、副甲狀腺、腦下垂體之類的腺體,去燃燒組織,除了造成腺體亢進之外,更會使得體質變酸,患上慢性病。

6、腸胃可能要“造反”:不吃早餐,直到中午才進食,胃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會造成胃酸分泌過多,於是容易造成胃炎、胃潰瘍。

7、便祕“出籠”:在三餐定時情況下,人體內會自然產生胃結腸反射現象,簡單說就是促進排便;若不吃早餐成習慣,長期可能造成胃結腸反射作用失調,於是產生便祕。

8、會讓你更靠近肥胖族:人體一旦意識到營養匱乏,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最後消耗的才是脂肪,所以不要以為不吃早飯會有助於脂肪的消耗。相反,不吃早飯,還會使午飯和晚飯吃得更多,瘦身不成反而更胖。

營養學家們的證實,早餐是每個人一天中最不容易轉變成脂肪的一餐。如果每天不吃早餐只會讓午餐吃得更多。

二、其次,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比例最好是3∶4∶3,這樣子就能讓你在一天內所吃的精華在體力最旺盛的時間內消耗掉。

在飲食搭配上:

21%的人攝入脂肪、油、甜品過量;

20%的人攝入奶製品過量;

13%的人攝入高蛋白食品過量;

18%的人攝入蔬菜不足;

36%的人攝入水果不足;

22%的人攝入穀類不足;

有11%的人飲食中營養不夠豐富;

而只有12%的.人勉強符合健康的膳食寶塔。

綜上所述,國中生的飲食狀況不容樂觀,除了對他們的飲食行為進行調查,我們還細緻的調查了他們的飲食意識:

只有約1∕5的人有強烈的健康飲食觀念;

而超過1∕2的人不夠重視;

三、總體來看,學生的健康飲食觀念較為淡薄,因此國中生必須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進一步加強正確健康飲食習慣的培養。

春天多吃酸味的食物,如含維生素C的食物和有機酸的水果,以及糖醋和酸辣類的菜餚等。科學研究發現,這些酸味食物中含有某種物質能夠成倍地提高鈣、鐵、鋅等無機鹽的吸收率。

春天多吃酸味的食物,如含維生素C的食物和有機酸的水果,以及糖醋和酸辣類的菜餚等。科學研究發現,這些酸味食物中含有某種物質能夠成倍地提高鈣、鐵、鋅等無機鹽的吸收率。

夏季天氣炎熱,而苦味的食物,如苦瓜油麥菜等,具有清熱降火的功效,適量攝取此類食物對身體有益。

秋季氣候乾燥,天氣轉涼,是滋養肺氣的時機,可在飲食中適量加入辛辣食物,如姜、蒜等,即可提高免疫力,有可增強血液迴圈。

冬季天氣寒冷,屬水,是滋養腎的好機,因此,此時應多吃一些口味重的黑色的食物,如木耳、黑豆、芝麻等。

早飯一定要吃,這是每天早上必不可少的。儘量不吃油膩的食物,早上吃太多油膩食品,如油條、油餅、巧克力、漢堡包等,上午容易犯困、注意力不集中,經過油炸的麵粉,如油條,其中的營養還會流失。

飯後不要馬上上床睡覺。這樣會使大腦的供氧量慢慢減少,容易引起心口灼熱及消化不良,還會發胖,應該站立半個小時在睡覺,這個時候可以適當的做做家務活,比如:洗碗,拖地等

坐著不蹺二郎腿。因為這會使腿部血流不暢,影響身體健康。 多喝酸牛奶,它的營養成分比牛奶更多,更有助於消化吸收。具有一定的防病保健功能

不要暴飲暴食,不偏食,多多運動,每天都堅持合理的用餐。 青春期體格發育極為迅猛,加上學習緊張、活動量大,因此需要攝入更多的熱量。熱量主要來自主食米、面和脂肪、蛋白質,因此中學生應首先吃好三頓正餐。中學生代謝旺盛,骨骼生長快,肌肉組織細胞數量直線上升,要特別注意鈣、磷、鎂和維生素A、D的供給。大量組織的形成需要鐵,供給不足則可發生貧血,因此鐵質的補充更為重要。要摒棄挑食、擇食的習慣,合理的糧菜混食、葷素搭配,不僅可使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齊全,相互得到補充(即營養的互補作用)中學生的飲食除注意以上幾點外,還應考慮此期的特點:在飲食習慣上,容易發生飲食無節制、暴飲暴食、偏食、忌食、挑食、愛吃零食以及節食怕胖等行為,因此應幫助他們改掉這類不良習性。

家庭膳食要量夠優質,菜譜應多樣化,每日供應肉蛋類葷菜100-150克、牛奶或豆漿1瓶、糧食500-750克、蔬菜為300-500注意補充各種維生素。因中學生用眼多,維生素A供應充足有助於保護視力,又可預防呼吸道感染;維生素B與機體能量消耗有關;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寒冷季節還應考慮維生素D製劑的補充,以提高鈣的吸收。

綜上所述,我們認識到了飲食與健康的關係:得出了得到為什麼出現“中學生的飲食與健康”問題的答案;知道了中學生怎麼飲食才健康,我們調查得出的結果已達到了我們這個課題的目地。

健康的調查報告 篇13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為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身心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二、心理健康的定義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三、報告摘要

此報告主要針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主要圍繞學習、情感、就業、人際交往四方面展開,本調查報告寫於到20xx年12月18日。調查範圍為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系和機電工程系。

四、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我們選擇在本系的管理工程系和機電工程系進行調查,男女生比例為1:1。採取抽樣調查的方法,調查方式為問卷調查。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小組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走訪式調查,在調查訪問中,我們對調查人員進行了具體分工,在分工中,由男生負責50份問卷,女生負責50份問卷,回收率為98,問卷回收後,將問卷整編編號,1-49份是女生問卷,50-98為男生問卷。由組長召開小組分析會議,並將會議討論結果進行整理和歸納。

五、調查結果

1、學習方面

大學生在經歷了高中的煉獄後,如釋重負,沒有了以往堆積如山的作業,獲得了自由身。而問題是,在高中時期,生活學習的唯一使命是大學聯考,而本身對自己人生的方向缺少把握的同學在沒有了大學聯考這一目標後,忽然不知該何去何從。又由於在大學聯考結束後到大學開始的長達三個月的假期裡,昔日緊張忙碌的心逐漸鬆散。在泡沫偶像劇、網路遊戲中逐漸消磨了曾經飽滿的心。到了大學,由於教學方式的改變,新生們不僅無心學,“60分萬歲”的消極思想,更更不知如何學。又加上高中老師灌輸的“大學不用學習”引得新生們不以學業為重。我們發現男女生的不同,女生在大學中會覺得學習壓力大,而男生沒有感到學習壓力大,其中有7.5的男生覺得無壓力。對在本校就讀,有56.5的同學表示對自己喜歡,有37.1的同學不喜歡,有1.7的同學認為無關緊要。在對大學生當前的壓力來源調查中顯示,有49.6的同學將學習壓力放在首位。由以上資料不難看出,當今大學生在入學時,還是有部分同學能較快適應新生活,並確立明確的目標。其中也不乏存在較大一部分未能很好地適應新環境,在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裡才找到什麼是自己要的。在對自身的專業選擇上,很多同學都表示滿意當前專業,並都能認真鑽研自己的專業知識,認真對待。而對自身專業不滿的同學亦坦言在瞭解了自身的專業特點後,也能發現箇中樂趣,現在能認真學習。對於已轉專業的同學,情況不容樂觀。這些同學坦言轉專業後並沒有增加學習積極性。由此,問題的關鍵在於同學是否有想法要把自己的學習搞好,而不在於專業是否喜歡。因此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對於學習壓力重,也從另一方面表明現在同學們已經把學習當回事,認真對待之。

2、情感方面

到了大學生這個年齡層,其情感正處於成熟和不成熟的過度階段,而愛情至於現今大學生究竟為何物,且看調查資料。在如何看待大學生戀愛動機時,有30是為了滿足心理需要,30是為了調節緊張的學習壓力,30是為了打發無聊的時光,僅僅只有10的學生是情到深處才談戀愛的。男生女生不相上下。當問到曾為戀愛與其他關係產生不快情緒嗎?20的男生會,而女生為40。可見兩極分化很嚴重。

3、人際交往

統計表明,大學生人際關係困擾總檢出率為53.57,其中輕度人際關係困擾者佔38.51,嚴重困擾者佔15.06,只有明顯障礙者佔1.43。在同別人鬧彆扭時能主動道歉的佔90以上。在同陌生人交往時能找到主動找到話題的同學佔34.6,能找到話題但要一段時間的同學佔17.9。為了和大家和睦相處不會固持己見,偶爾放棄自己的觀點以迎合大家的同學佔71.3。女生之間鬧彆扭率達到70,男生僅僅為20。當和朋友之間的友誼出現裂縫時,小部分女生會選擇立即斷交,而小部分男生會選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遇到困難時,女生有45.7會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4會向知心朋友求救,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需要知心朋友。

4、就業方面在大學中,就業壓力比較大。90的人都認為就業競爭太激烈,僅10的人認為無所謂。

六、調查中反映的大學生容易出現的不良心理

1、緊張與焦慮

①、生活環境的改變引起的挫折心理

②、學習適應不良產生的心理困擾

③、人際交往不適引發的心理失衡

④、人生規劃的不確定性產生的焦慮心理

2、浮躁與急功近利

3、失落與沮喪

4、自卑與退縮

5、空虛與倦怠

七、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客觀方面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為今後繼續深造或就業做準備;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階專門人才。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後,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係較中學時代要複雜。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國小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這對年齡僅有十八十九歲的新生來說,是極不習慣的,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我管理,班裡事情多,社團活動多,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5、未來的不確定性。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為應該對未來進行及早的規劃,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適應社會。可是自己是規劃在哪裡呢?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沒有目標,找不到方向,缺乏動力,自己的長處短處何在?要怎樣發展?該走那條路等問題是他們甚為苦惱。

主觀方面對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著矛盾。

1、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誇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鬆懈了鬥志,終日悠哉遊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裡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2、失望與失寵感。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於理想化、神祕化,入學後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物件,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3、鬆氣情緒與歇腳心理。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後奮鬥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鬆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4、畏首畏尾。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後,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上課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是應付了事,做事懶散,湊合著打發時光。

5、有些大學生不知如何處理與異性的關係,對男女交往過分敏感,從而使正常的異性交往不能自然進行;有的大學生則過快地將同學關係發展成戀愛關係,過早地沉溺於“兩人世界”。也有的大學生陷入單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產生情感衝突。

6、部分學生把兼職賺錢看得過重,常常為了兼職賺錢而遠離自己的專業學習,無法靜下心來鑽研學問,耽誤了過多的學習時間。

八、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措施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6、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7、加強自我心理調節

健康的調查報告 篇14

本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為主,訪談調查為輔的有機調查系統完成。問卷調查範圍廣泛但一般情況下隨機性較大不易控制,在問卷調查的同時輔以訪談調查,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以彌補問卷調查可能出現的調查樣本和調查問題的不完整和缺失,使整個調查具有更強的可信性。

本次問卷調查主要涉及以下問題:

一、基本情況調查

問卷中顯示:

在調查樣本中,生源地為河南省內的樣本數目為38,所佔比例為76%。省外樣本數目為12,所佔比例為24%。男生樣本數目為30,所佔比例為60%。女生樣本數目為20,所佔比例為40%。由於在本次調查中樣本選擇分佈不是十分科學,因此而產生的調查結果可能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學習情況

學習情況調查主要是為了解大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心理狀況,主要包括瞭解他們在學習中需要的指導內容、學習能力、臨考心情、專業看法、畢業打算、學習主動性以及對自己的定位。

對大學學習生活的態度是因人而異的,受到個人的人生態度、價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因而大學生對大學校園學習生活的評價不一。42%的受訪者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滿意度一般,只有10%的受訪者對自己的專業非常滿意。調查還顯示有50%的同學對自己的專業知識的用處前景表示不滿意。綜合來看,大部分受訪者面對與自己專業學習的態度呈現中庸現象。這反映出很多學生對校園學習生活缺乏熱情與激情,只是在被動地接受,而沒有調整自己的積極性,這才一個側面還反映出大學生校園學習生活缺乏動力因素。

當今社會在各方面競爭都日趨激烈,大學生學習、就業也不例外。有競爭就必然會產生壓力。因此,面對大學學習、生活、就業帶來的壓力,如何處理就顯得異常重要。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只有4%的同學地自己的就業前景感到十分滿意。30%的同學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滿意。而42%的同學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滿意度為一般,並不是十分積極地態度。而還有22%的受訪者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的態度為不滿意甚至是十分不滿意。而從畢業後的規劃來看,58%的同學選擇繼續研習,38%的同學選擇直接就業。還有4%的同學選擇其他。這反映出大部分同學他們給自己的定位,是一種處於迷茫、無目標的大學生,一種消極的定位,雖然是一種這樣的定位,但是他們普遍認為學習應是其主要任務,也非常需要老師的就業前景分析和職業規劃指導。雖然大家就業前景並不是十分看好,但也從側面反映出同學們對自己的未來持嚴謹的態度,而不是沒有思考盲目樂觀。只是需要指導老師的幫助。

三、生活情況

調查顯示,16%的受訪者與家人的聯絡頻率為每天一次,32%的聯絡頻率為兩三天一次,34%的受訪者與家人的聯絡頻率為一週一次左右。也有16%的同學表示很少與家人聯絡。從受訪者的感受來看,20%的同學認為家裡人對自己的期望非常大,80%的受訪者認為家裡人對自己的期望比較大。現代大學生特別是90後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承擔了家裡父母很大的期望,父母對子女的關注度比較高,也直接導致了一些大學生心理壓力較大。

四、情感交際情況

進入了大學校園後,首先面對的就是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調查顯示,24%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在大學裡有知心朋友,2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在大學裡沒有知心朋友。還有50%的同學面對這個問題表示說不清。在問到與同寢室人關係如何,8%的同學表示關係不錯,38%的同學表示關係一般,還有48%的同學認為關係很差,也有4%的同學認為這個問題說不清。在面對與寢室外其他同學關係如何時,66%的同學認為與其他同學關係一般,16%的同學表示關係不錯,14%的同學說與其他人關係很差,也有4%的同學認為數不清。還有32%的同學認為大學中的同學關係屬於比較單純或很單純,也有32%的同學認為大學中的同學關係比較功利化,也有18%的同學認為大足額同學關係嚴重功利化,4%的同學表示說不清。

在與同學的交往中,52%的同學認為自己溝通交往能力一般,只有4%的同學認為自己的溝通交往能力極佳,充滿自信,勇於表現自己,較善於應對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62%的同學認為自己目前的人際關係良好,少部分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一般,也有2%的同學認為自己的人際關係非常糟糕。經過訪談調查發現,不同的年級、不同的性別之間也存在一些差異。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顯低於高年級的同學,應對處理能力也相對較弱。這可能和剛剛進入陌生的環境,並缺乏經驗有關。同時。女生稍微弱於男生,這與女生通常比較靦腆、羞澀的性格有關;相反,男生則顯得更加主動大方。

在與異性交往的情況調查中顯示,2/3的同學有男女朋友。46%的同學對自己的感情狀況滿意或非常滿意。34%的同學覺得自己的感情狀況一般,極少同學覺得自己感情狀況比較糟糕。調查還顯示,1/2的同學認為自己的情感把握能力極佳或良好,也有4%的同學認為自己的情感把我能力比較糟糕。由此部分調查來看,目前大學生校園情感交際方面的情況並不是十分樂觀,消極現象也很普遍,不過大部分同學關係比較融洽,小有摩擦都屬於正常現象。同學朋友之間出現摩擦爭執都很正常,重要的是要採取正確的態度和方法來面對和解決問題。

五、自身情況方面

調查中顯示,在面對人生時84%的同學都選擇積極生活,仍有12%的同學曾經有過輕生的念頭。在對受訪者進來一個月的精神狀況中顯示,52%的同學覺得自己最近的精神狀態比較好,也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的精神狀況不好,從身體素質的調查來看,56%的同學認為自己身體狀況良好,少部分同學認為身體狀況極為不佳。在調查中還顯示,只有4%的同學認為使自己產生不良情緒的事情非常多,6%的同學認為使自己產生不良情緒的事情比較多,42%的同學覺得一般,53%的同學覺得使自己產生不良情緒的事情很少甚至幾乎沒有。52%的同學表示當心情遭遇低谷時自己的恢復能力良好。在感覺心情低落時68%的同學表示會選擇自己默默承受,28%的同學表示會找家人朋友傾訴。由於現代大學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強,面對無法預測的情況有較強的適應力,因此,遇到挫折時自我排遣的能力比較強,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承受壓力和挫折,但也有一部分同學,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需要加強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

意見與建議

面對大學生學習生活,如何恰當地處理學習生活是大學生必須正視的問題。在大學學習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確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大學生對校園學習生活的評價。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對大學學習生活缺乏熱情與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大學學習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長期的目標,使大學生缺乏奮鬥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動力。另一方面,大學生學習生活的自主積極性不高,或許是受到中學時代教育模式的長期影響,留下了些許後遺症,在一定程度上對老師、父母還存在依賴性,沒有完全從中走出來。因此,有必要努力培養獨立自主意識,這是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同時也是進入社會前的必要準備。

學習上,大部分同學的問題反映出他們需要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的指導,許多大學生荒廢學業除了一方面自身因素外,也有因對本專業及一些學科缺乏瞭解,對專業就業前景缺乏信心導致的頹廢墮落。因此,學校可定期開展一些就業指導活動,為大學生專業發展指明道路,使之看清自己的優缺點和對以後未來發展的規劃,選擇好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生活和情感上,同學之間的長時間相處,尤其是舍友長期生活學習都在一起。長時間的相處難免會出現大大小小的矛盾。當這些矛盾出現的時候,應該積極地尋求解決,而不應該激化擴大矛盾,儘可能地心平氣和地協商解決問題。同時,在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時,應該保持一種寬容的心理,設身處地地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顧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顧。

在處理異性關係,男生和女生都應該主動,不必感到羞澀靦腆。在人際交往中,異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與異性的交往中應該表現得落落大方。在與異性的交往中,不僅能夠給人情感的滿足感,而且可以讓不同性格型別的異性互相補充,更加嫩完善自我的性格,培養健全的人格。

當在交際中遇到不被理解、信任的時候,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壓抑,這是屬於正常的心理反應。此時,自己應該儘可能地與別人增加溝通,委婉地表達

自己的想法。在平時的交往中,講究誠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的信用,讓他人由衷地感到你是可以信任的人。此外我們在發現自己已經出現情緒低落壓抑等心理問題的時候,應當勇於正視,尋求方式解決。在解決方式的選擇上,儘可能地採取自我調節和與他人交流溝通相結合,解決方式應避免單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方式從心理問題的陰影中走出來。

正確的價值觀是個人健康發展的助推器,是個人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實現奮鬥目標的燈塔。因此,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學校園之後,就有必要對整個大學生涯進行規劃,對未來的人生、職業有一個較明晰的規劃,確立明確的目標,併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奮鬥,堅持不懈。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僅包括個人的人生規劃,還應包括對社會的責任感,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無論是大學生活,還是人生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挫折,這就需要大學生較強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另一方面要儘可能地積累挫折經驗,豐富人生閱歷,讓自己心理日漸成熟,為培養健全的人格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

健康的調查報告 篇15

一、調查概況

我於20xx年4月份,對我所在大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澄西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教育價值觀

部分大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16%的大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大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

1、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

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二)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大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大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大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大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找到好工作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大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健康的調查報告 篇16

摘要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遠走他鄉離開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的孩子卻留在了農村家裡交由祖輩或親戚(甚至是無血緣關係的他人)監護接受教育,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近年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本案例記錄了對我所教班級的一名錶現很極端的留守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併成功轉化的過程以及我的一些感悟。

關鍵詞:農村 留守兒童 心理輔導 案例

根據權威調查,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5800萬人。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13%的孩子被託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留守兒童無法像其他孩子那樣得到父母的關愛,家長也不能隨時瞭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變化。這種親情的缺失使孩子變得孤僻、抑鬱,甚至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嚴重地影響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這些心理方面的問題,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使他們不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社會都經常出現一些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行為,主要表現為:性格柔弱內向、自卑心理障礙、孤獨無靠心理、產生怨恨父母和心理等。由於“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特殊的環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久而久之,產生了一系列問題,而心理問題最值得關注。

一、基本情況

本案例分析的是我在接任四年級班主任時的學生鄭裕國,男,11歲,父母離異的留守兒童,常年與爺爺相依為命。性格孤僻,不愛與人溝通,有不良的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為班級倒數,總是不能及時完成作業。情緒偏激,時常會頂撞老師,也時常不回家吃飯、缺課。

二、個案分析

通過詢問同學、家訪以及對其本人的簡單交流,瞭解到鄭裕國是一個很“可憐”的留守孩子。從出生開始便沒有媽媽的呵護,父親學年在外務工並且從不關心他的成長,更談不上家庭教育,也不曾有經濟幫助家庭,家中僅靠爺爺的.“五保戶”收入與社會救助來維持生活。爺爺的文化素質較低,對孫子的學業與行為等各方面從來不過問,也無從管教,甚至於孫子沒有沒回家吃飯與就寢都不得知道。一年四季不管天寒地暖都只有一雙鞋子,三年級時的班主任王老師時常看不過去會把他的衣服、鞋子等洗一洗,這就算是“母愛”了。他是同學們眼中的“貫偷”,同學們時常反映他有“偷”的不良習慣,以至於只要班上有某個同學的東西找不到了,便會一同指向他。社會上也有類似的聲音,當地一家小超市,經常發現他會在夜間去超市“偷吃偷睡”,有一回是睡去了第二天才被發現。每當我問他是不是有“偷”他人的東西時,總是低頭不說話,時常落下眼淚。在老師眼中,他又是一個蠻靈光的孩子,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熱愛勞動,是班級裡的勞動積極分子。每次單元考試有進步了老師給予表揚時總能露出那少有的甜美的笑臉。

三、心理問題診斷

經過多方瞭解,細心觀察,查閱資料與諮詢相關權威心理專家等。可以確定這是一個典型的由於缺少關愛,沒有家庭溫暖而引起的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個案。在諸多的不良行為習慣中,“偷”東西是平時同學們反映最多的問題。在多次家訪中得知,回到家中吃不上飯是常有的事情,而爺爺總是說“我已經盡力了”,如此貧困的家庭背景促使他養成諸如“偷”等比較嚴重的不良行為習慣,更讓自卑心理充滿他的內心。而在班級裡他又很愛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一旦得到肯定時,會讓自己覺得很成功,很有成就感。這是積極的一面,說明內心是積級向上的。因此,要做好鄭裕國的的心理輔導工作,主要解決下面兩個問題:

第一,改變鄭裕國不合理的認知和思維方式,接受現實的家庭背景並積極面對生活。

第二,在無法改變家庭背景這個大環境下,改善在班級這個小集體中的關係,給予他更多的關愛,讓他感受到有人關心如家般的溫暖。

四、輔導過程

1、方案設計:

目標:通過輔導,能讓鄭裕國接受現實的家庭背景,改善與同學關係,從而幫助他樹立對學習、生活的信心。

輔導方法:情感溝通、就事論事、傾聽探討、行為操縱、激勵機制。

輔導週期:整個過程約15周時間,分三個階段進行。

2、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獲取信任,滲透輔導理念。(約3周)

幾次的接觸,我已經取得了他的信任,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有時還會主動來找我溝通一些自己不良習慣的形成原因,慢慢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的行為。面對他的坦言,我便以一個大哥哥的身份告訴他,人不能選擇出生,不理想的家庭背景是暫時的。也正因為如此,你才要更加獨立和努力,男兒當自強,通過刻苦的學習掌握知識改變命運。積極聯絡在外務工的父親及家中的爺爺,爭取他們多花點時間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學習問題。同時,幫助鄭裕國與父親建立定期“電話關愛”,從而改善親子關係和獲取父愛的溫暖。

第二階段:樹立信心,實施行為輔導措施。(約8周)

本階段為整個輔導過程的重點,如何幫助他樹立信心改變自卑心理是關鍵。對於他自卑的心理問題,我用尊重、平等、激勵的方式與其溝通。及時對他的表現做出評價,讓他意識到做什麼、怎麼做是讓人肯定和讓人討厭的。對於家庭背景所帶來的不利於成長的觀察因素,在給予適當幫助外,時常講一些勵志故事,讓其樹立起積極、樂觀的上進心。同時,有意識的地幫其與同學溝通交流接近關係,動員班幹部及與他走得近的同學一起和他參加各種活動,讓他學會與人友好、愉快相處。

學習成績不理想、不能很好的完成作業等問題是導致其自卑心理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我幫他制訂了學習計劃,並特意安排兩個品學兼優的男生專門幫助鄭裕國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其中一個與他同桌,並叮囑兩人平時多與他談心,瞭解他的思想動態,同時適當開導他。剛開始的時候鄭裕國並不合作,經過大約四周時間的努力開始接受同學的幫助,並在接下來的課堂上有了明顯變化,開始舉手回答問題,課後作業也主動詢問同學,而不在是以往那樣直接去抄襲。

第三階段:鞏固輔導效果。(約4周)

為了鞏固取得的成果,我接著採用激勵機制。在閒聊時得知,鄭裕國曾經拿過別人的東西(包括錢),原因是沒吃飯肚子實在是餓得不行,回家也是沒飯吃。在強調他這樣的行為不正確時,又告訴他,我可以幫助他可以暫時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但是有條件:第一,今後再遇到這種情況要首先要告訴我,可以向我借錢;第二,向我借去的錢等你有能力了後要還;第三,努力學習,爭取提高成績。他表示同意。事後我幫他制訂了複習計劃,並監督他是否努力完成。此後,鄭裕國同學在學習方面表現出來的積極性比以前有了極大的提高

五、輔導效果

經過近一個學期的輔導,鄭裕國在與同學的相處上有了信心。獨立意識、評價能力、學習能力和集體觀念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班級裡再沒有同學說他會“偷”東西的不良習慣,還全票通過推選他當衛生委員。他變得願意與老師、同學談心,還主動打電話給他父親,講述他在學校裡的事情。他的每一點進步都讓我欣喜,但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不良行為習慣的改變並非朝夕之事。短期的良好表現能否持久並伴隨一生,仍需觀察、追蹤、指導。

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問題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應該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足夠的重視。事實證明,只要我們及時瞭解孩子的家庭情況,與家長充分溝通,及時針對孩子的問題制定詳細的輔導計劃,以一顆愛心對待孩子,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一定能得到有效的防範和及時的矯正。

參考文獻:

[1] 劉宣文主編《心理諮詢技術與應用》 寧波出版社 20__年9月 第1版

[2] 張加彬主編 《心理援助—青少年心理危機應對方略》 中國商業出版社 20__年8月 第1版

[3] 陽志平主編 《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操作指南》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__年5月 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