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工作報告>調研報告>

對提高資訊工作的幾點思考

調研報告 閱讀(3W)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新一輪資產經營責任制的實施,資訊在鐵路經營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已成為影響領導制定和實施決策的重要因素,成為領導決策的基礎和依據。資訊既有動態的、淺層次的,也有綜合的、反映問題本質的深層次的。為領導決策服務的主要是深層次資訊,深層次資訊能幫助領導及時掌握、貫徹、落實鐵路各項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能幫助領導揭示、解決生產經營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能幫助領導對方向性和傾向性的問題進行超前預測和防範,能幫助領導掌握典型、總結經驗、推動全域性工作。為達到這些要求,更好地服務於領導決策需要,必須改變被動地“等米下鍋”的工作方法,積極主動地圍繞鐵路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難點、重點、熱點、焦點、亮點等方面,努力開發高層次資訊。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從五個方面談幾點粗淺體會。

對提高資訊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強化資訊意識,抓習慣養成

資訊意識強不強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看他是否養成良好的挖掘資訊的習慣,是否有一種勤奮務實、無私奉獻的挖掘資訊精神。這就要求我們祕書人員把重視資訊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應該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養成積極主動、良好向上的挖掘資訊習慣。抓習慣養成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從強化組織管理入手,建立資訊定量考核機制,形成外在壓力推動。在組織上,要加強資訊工作的計劃性,可根據企業的中心工作需要的原則,開展資訊工作,確立資訊題目,落實專人負責並限定完成時間。從辦公室主任到祕書人員,每一時期都要明確每一時期的資訊重點。在管理上,要引進競爭激勵機制,將完成資訊任務情況與祕書崗位責任及個人的分配掛鉤,定期的開展優秀資訊評選活動。通過建立有計劃、有目標、有責任、有考核的資訊定量考核機制,強化祕書主動挖掘資訊意識,有序推進祕書信息工作。

二是從增強自控能力入手,主動自我加壓,調動內在積極性。資訊工作的計劃性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由於情況的變化,一些計劃往往會受客觀原因的影響而落空。這就要求祕書人員,除想法設法盡力排除干擾外,還要有一種自我加壓的意識,給自己提出既有數量指標,又有質量指標的資訊。如,陪同領導下基層檢查工作、領導為基層解決問題等都要主動地寫出資訊。這是變被動抓資訊為主動挖掘資訊的有效方法。

三是從提高綜合素質入手,注重知識更新,養成自覺鑽研的習慣。資訊工作是無止境的,沒有停*站,更沒有終點站,有的只是加油站。特別是在當前鐵路企業走向市場,實行資產經營責任制的過程中,運輸單位的剝離分流、工附業單位的市場化經營、安全基層建設的深層推進、三項制度的配套改革、經營管理向安全生產過程的滲透、融合等許多方面,有的是剛剛立題,有的正處在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對祕書搞好資訊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為此,要求祕書人員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重視知識、素材、資訊的日常積累和更新,重視巨集觀思維能力的鍛鍊,不斷的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增強資訊意識。資訊意識實際上是資訊人員一種捕捉資訊,對資訊是否有價值、具有較高質量的綜合判斷和快速反映能力。資訊的最大特點是在於它的不確定性,既千變萬化、稍縱即逝。一個有良好資訊意識的資訊人員,能夠憑藉其敏捷的反映、深刻的洞察力在千變萬化的資訊世界裡分辨出、捕捉到有價值的資訊。

二、圍繞中心資訊,抓資訊質量

作為企業領導參謀部、智囊團的辦公室祕書的工作很多,很雜,辦文、辦會、辦事牽扯了很大精力,用在資訊上的時間十分有限,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能去,每一個會議都能參加上。即使是企業的中心工作,存在的問題也是很多的,但是,總有一些是主要的。因此,祕書人員要善於圍繞中心工作抓主要矛盾,在資訊內容、選題上應著重抓住四點:

一是突出重點,加強決策型資訊的編寫。突出重點就是要以領導決策的需要為出發點,以服務企業科學決策為根本目的,避免四面出擊,眉毛鬍子一把抓的做法。如,我們去年年初職代會確定了一些重點改革專案,為及時的宣傳企業8個方面24個改革專案,編寫了《支線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房產製度改革呈多渠道發展》、《貨裝一體——裝卸改革的出路》等一大批改革資訊,及時反映了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措施和建議,為推動改革起到了一定的參謀作用。

二是突破難點,加強導向資訊的編寫。難點問題,往往制約著事物的發展。突破難點,哪怕只是突破難點的一個方面,都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借鑑性。如,東北地區冬季工務的“三折”問題,也是一個長期以來都沒有解決好的難點,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分局安全基礎建設的程序。對此,我們針對分局長每週徒步走兩個區間檢查工務“三折”的資訊下發到管內各單位,各單位紛紛仿效,形成了領導幹部走區間,層層檢查保安全的氛圍,這樣即為解決難點問題,又對各單位起到了良好的引導、借鑑作用。

三是抓住熱點,加強系列資訊的編髮。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動態的變化的過程。我們要善於在動態中抓熱點,採寫資訊,這是促進各項管理不斷深入的良好方法。如,我們針對分局安全不牢的實際,組織採寫了制約安全管理的成因、暴露出的相關管理的深層次問題,提出了改變被動局面的途徑和一些對策的一系列專題資訊,引起了分局領導的高度重視,也得到基層站段的認同。

四是盯住落點,加強資訊的督查作用。我們要在從屬和被動中求得主動,就必須把資訊和調研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互為所有,相得益彰。資訊是調查報告的題目、前導和基礎,調查報告則是資訊深化的產物。充分利用好資訊和調查報告的關係,認真抓好落實過程中的資訊督查工作,及時瞭解落實決策的情況,發現落實過程中帶有普遍性、傾向性及苗頭性問題,總結、提煉基層單位帶有普遍意義的典型經驗,提供領導參考和指導全域性的工作。

三、提高資訊質量,抓吃透“兩頭”

吃透“兩頭”,就是吃透“上情”、

“下情”和掌握領導工作的熱點,這是提高資訊質量的前提。具體的講,就是要全面理解部、局當前的方針、政策精神和中心任務,摸清本企業生產經營實情,掌握本企業的特點,熟悉瞭解基層的情況和職工關注的難點、熱點、焦點問題。要吃透“兩頭”,必須在動態中把握好三個環節:

一是主動捕捉領導決策意圖,力求實現與領導的“思路對接”。要近可能的參加旁聽企業領導辦公會議、黨政工團聯席會議、經濟活動分析和安全路風分析會等有關重要會議,瞭解企業領導的工作重心、決策思路,及其關注的熱點。要特別重視積累領導的觀點,對領導在一些場合發表的零星觀點,要留心記錄、歸納、整理,形成系統化。通過追蹤領導思維的軌跡,掌握領導的思維與特徵,並聯系實際,系統和完善領導的思路。這樣才能在採寫資訊中做到想領導之所想,急領導之所急,幫領導之所需。

二是主動掌握基層的現實動態,力求實現與企業的“實情對接”。要經常下基層,熟悉、瞭解整個企業的生產過程和經營狀況,努力做到把部、局的方針、政策與分局的實情結合起來,把分局領導的決策與各站段的實情結合起來,全面準確地把握部局的精神實質和分局的現實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資訊工作。

三是主動調查研究,在真正解決問題上下功夫。要堅持實事求是的資訊原則,注重向實踐請教,向基層請教,向群眾請教,要從實踐中、從事實中產生資訊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力避“閉門造車”、“報喜不報憂”等不良傾向。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真,只唯實。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採寫出有質量、有特色,又能揭示事物客觀本質的資訊,為領導提供可*的依據。

四、提高資訊深度、精度,抓高層次資訊的開發力度

日常資訊工作中,由於資訊人員的自身素質、所處角度不同等原因,所採寫的資訊反映表面現象、揭示一般問題,視野不開闊,深度不夠,質量差,價值低的資訊不少。這就需要我們對資訊進行再加工、再提煉、再濃縮,再挖掘,具體要把好“四關”。

一是篩選關。對於所上報的資訊,要精選資訊素材,嚴格資訊內涵,資訊選才要求真,表現事物的本來面目,無論從哪個角度來採寫,都來不得半點的“合理想象”和“文藝創作”,因而資訊的綜合加工,就要我們認真的判斷,鑑別真偽,發現資訊中的破綻和疑點,對原始資訊加工進行核對、審查,把其中列舉的事實、資料等核准搞清,剔除其中不真實、不可*的成分,防止偏差的資訊給領導決策造成失誤。

二是加工關。在資訊加工上注意做到從零散單一的反映個別情況到比較完整、系統的反映某一區域性工作或全域性情況;從一般為領導者提供資訊到引發啟示領導者的決策思路;從視角狹小的微觀資訊到涉及全域性的巨集觀資訊;從簡單的提出問題到徹底的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從只看到現象到事物的本質;從報喜不報憂到喜憂皆報,加工出高質量、深層次的資訊。

三是精煉關。在把內容講明、內容說清的基礎上,儘量精簡資訊內容,提煉表達方式,使資訊精悍嚴謹,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要針對過去資訊報的多,採用的少,單方面的材料多,綜合性的材料少,報經驗性資訊多,報問題性資訊少,一般性資訊多,深加工資訊、高層次資訊少的實際,切實採取措施,搞好資訊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信心的服務價值。

四是深度關。透過資訊反映的表面現象,挖掘更深層次的內涵,使資訊立意新,有深度。對資訊從內容到形式上進行深加工,要站在領導的角度思考問題,選取加工資訊,要掌握全域性性、有指導的資訊,要找出傾向性和共性問題的資訊,通過全面、系統、綜合、深入的反映和處理,提出一定的主觀認識、看法和意見,達到認識事物本質聯絡、為領導提供高層次服務的目的。

五、提高資訊效率,抓工作作風

企業的每一項工作都有一定的階段性,只有敏銳的觀察,善於捕捉資訊,及時的進行加工整理,方能發揮資訊的作用。資訊瞭解的再深、再細,由於事過境遷,也是徒勞無功。因此,要注重提高資訊效率,講求資訊的實效性。要做到快出資訊,出好資訊,關鍵要該進工作作風,念好“勤、理、謀”三字經。

一是重於“勤”。勤,就是勤于思考,勤於積累。具體的講,就是要做到“六勤”,即勤思,勤於捕捉問題,勤于思考問題;勤看,多看檔案、報刊,新聞聯播;勤聽,處處留心,哪怕只是隻言片語的資訊,勤問,多問,不懂就追根究底,弄清原委;勤記,多記,及時整理歸納,切誤時機;勤跑,多到各業務部門,多下基層,深入實地,獲取第一手資料。只有掌握了企業的整體情況,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動筆時才會心中有數,言之有物。

二是善於“理”。理就是理思路,提煉觀點。採寫資訊雖然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但是,在採寫前,擬個題目,在動筆之前,理清思路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才能使寫出的資訊有的放矢,少走彎路。我們既要學會理,還要善於理。理思路要力避單一,就事論事,要結合當前重點工作,針對一些重點、難點、熱點、焦點、亮點等方面,反映在加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式下,鐵路實行資產經營責任制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新觀念、新舉措,根據領導的需要,提供層次不同的“適銷對路”的資訊。

三是敢於“謀”。謀就是幫助領匯出主意、當參謀、作智囊。要提高資訊服務效率,必須災難謀字上下工夫。要敢於“換位思考”。俗話說“站的高,看的遠”。在採寫資訊是也應該站在企業的高度,站在領導的高度,擺脫部門和職位的侷限,做到職位低,站得高,部門小,裝得全,從領導的角度去思考本部門、本單位、本系統全域性性的大事,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做到不在其位謀其政,不具其職盡其責,不掌其權想其事。要敢於用改革的思路和超常規的方法,及時總結別人沒有總結的經驗和教訓,敢於研究別人沒有涉足的領域和課題,敢於提出沒有提出的觀點和對策。這種“謀”才是高層次的“謀”,必然能

產生更高的資訊效率和效益,為領導提供高層次的資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