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工作報告>調研報告>

生產調研報告十篇

調研報告 閱讀(3.11W)

生產調研報告 篇1

一、市場現狀和問題

生產調研報告十篇

**縣位於**省的中東部,後花園。湘江自南而北穿縣而過,淥江由東向西流入湘江。京廣鐵路、京珠高速、s211三線平行縱貫南北,320國道連通東西,全縣共有45萬人口,總面積1381平方公里。縣轄19個鄉鎮、332個行政村。

改革開放20年來,特別是近5年來,隨著縣城提質擴容和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全縣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市場得到長足發展,加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實施,廣大農民的購物環境得到改善,消費質量得到提高。全縣主營生活資料的有縣城農貿市場、超市、19個鄉鎮大小市場71處和“萬村千鄉”聯鎖店,主營生產資料的有縣城部分經營網點、縣碩結種子公司及鄉鎮聯鎖店、“萬村千鄉”生資聯鎖店20家及全縣鄉鎮農技站等。

縱觀我縣市場流通情況,儘管近5年來發展速度較快。但由於基礎差等因素的制約,總的來說是有數量,沒質量。具體體現:一是流通市場商品檔次不高、質量得不到保障,存在假冒偽劣商品。全縣共有自然形成的馬路市場33個,佔總數的46%。其中s211線6個,張淥公路7個、河西縣道11個、河東縣道9個。每逢集日、攤擔佔道經營,堵塞交通,潛在著安全隱患,車輛及行人怨聲載道。二是當前農資市場價格較高,影響農民的積極性。三是我縣距離市區較近,縣裡市場品種滿足不了縣城居民的需求。四是資金短缺制約發展。縣委、政府在市場建設問題上,積極鼓勵多方籌資,並執行誰出資、誰受益的原則。客觀現實是,民間資金基本聚集在縣城,農村較少;向金融機構借貸,門檻較高;政府支援與龐大的需求量相比,也是杯水車薪。

二、發展與建設的重點

一是加強對市場商品和流通企業的監測工作。為了及時、準確瞭解和掌握市場大宗商品的質量、價格、供求趨勢及流通企業的經營形勢,我們圍繞生活必須品,農業種子、生資和有代表性的流通企業,建立了3個市場資訊監測點,並與全國聯網,及時捕捉市場資訊。二是加大市場管理和市場建設力度。縣城甘塘坡、再就業、世紀廣場等市場的管理日趨科學,服務更加規範。引導超市規範經營。對農村市場的管理,重點在整頓馬路市場。我們協助鄉、村,積極創造條件,加大工作流通量度,取締馬路市場。市場建設,特別是農村市場建設步伐加大。在“萬村千鄉”工程框架內,全縣全年預計建設“農家店”50家,其中鄉級店20家,村級店30家。

三、建議

1、商務、工商、質監、藥監、物價等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的領導和管理。包括全縣農村市場的規劃佈局、商品質量和價格的監管以及對市場的規範管理和服務。

2、建議恢復商業網點建設費,用於市場網點建設。

3、請求加大資金投入。按照我縣規劃,馬路市場的搬遷、現有市場的提升和專業市場的新建,加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深入和普及,這些工程的實施,除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吸收社會資金外,特請求各級政府給予大量的資金支援。

生產調研報告 篇2

xx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近年來,xx縣把發展壯大糧食生產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切實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實現糧食生產的快速發展,種植業面積和產量也逐年增加,為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做到了一定的貢獻。

一、xx縣農業概況

xx縣轄10個鄉(鎮)145個行政村,境內有三個大型國營農場和森工系統8個林場,縣域總面積1.0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是42萬人,其中縣域人口32萬人,縣屬農業人口21.5萬人,農戶5.7萬戶,縣屬耕地面積238.4萬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是11畝,xx縣處於第二積溫帶和第三積溫帶之間,年平均氣溫3.3℃,10℃以上有效積溫-2700℃年降水量550mm左右,無霜期130-150天,全年日照2513小時。農業氣侯:春季偏旱、少雨多風、蒸發量大;夏季溫熱、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秋季短促、降溫快切氣候多變;冬季漫長而嚴寒。

二、糧食生產情況

xx縣是全省重點商品糧生產縣份之一,近年來,xx縣始終遵循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確保總產這一宗旨和原則,特別是近三年來xx縣的糧食生產在穩定面積、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增加效益的前提下,糧食作物面積逐年增加,糧食總產穩中有升。XX年,全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6萬畝,總產53.4萬噸;XX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9.6萬畝,總產58.4萬噸;XX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09萬畝,總產72.8萬噸。XX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XX年糧食總產居全市之首。

三、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基地,擴規模,切實增加糧食總量

xx縣緊緊依託地域優勢,自然條件和農民的種植經驗,不斷擴大糧食生產規模,增加糧食總量,促進了糧食產業發展。近年來,已建立了萬金山鄉、青原鎮、xx鎮、朝陽鄉水稻,七星泡鎮、朝陽鄉、夾信子鎮玉米,尖山子鄉、七星河鄉、青原鎮、七星泡鎮、xx鎮大豆,小城子鎮、龍頭鎮雜糧雜豆四條優質糧食生產產業帶,糧食生產基地面積200萬畝以上,XX年,全縣共落實糧食生產基地209萬畝,其中水稻基地26.8萬畝,總產14.4萬噸,玉米基地63.3萬畝,總產39.5萬噸,大豆基地108萬畝,總產16.3萬噸,雜糧基地11.2萬,總產2.6萬噸。

(二)、抓宣傳,落政策,大力發展優質糧食生產

xx縣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糧食工作領導小組,從全縣抽調100名機關幹部進駐鄉鎮、村屯開展糧食生產的宣傳和政策貫徹落實工作。縣直機關幹部帶著全縣統一印製的宣傳資料到村屯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兩委會進行宣傳,同時,到農戶家中走訪宣傳,重點向農民講解發展糧食生產的重大意義和國家關於種糧補貼政策,教育和引導農民發展糧食生產。近年來,累計已舉辦糧食生產專題電視講座21期,通過會議、科技大集、走訪向農民發放宣傳單12萬份,印發宣傳資料彙編1.5萬冊,印發直補政策宣傳單5.6萬份,張貼宣傳標語3,500幅。在糧食生產政策落實上,三年來,累計落實糧食直補面積715.5萬畝(XX年237萬畝的,XX年240.1萬畝,XX年238.4萬畝),水稻良種補貼面積74.24萬畝(XX年21.5萬畝,XX年25.97萬畝,XX年26.77萬畝),大豆良種補貼面積80萬畝(XX年10萬畝,XX年10萬畝,XX年60萬畝),玉米良種補貼20萬畝(XX年20的萬畝)。此外,xx縣還根據全縣糧食生產的實際情況,謀劃了發展糧食生產工作總體思路,制定了具體工作目標,強化了各項措施,已經形成發展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XX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工程,xx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打造百萬噸糧食生產縣的工作目標,並計劃到XX年實現這一目標。

(三)、提質量,增效益,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

圍繞提高糧食質量,增加種糧經濟效益,xx縣採取建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培育標準化示範戶等方式,狠抓了農業投入標準,農時標準、整地標準、播種標準等關鍵環節。為提高技術到位率,縣農技推廣中心編寫了《xx縣主要農作物生產技術標準》,並印發到鄉鎮、村屯,發放到農戶手中。同時,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村屯、農戶家中、田間地頭、對農民實行面對面指導和服務,引導農民實施標準化生產,提高糧食產量。青原鎮新城村XX年建立的大豆高產建立核心區平均畝產達到257公斤,超過全縣完成建立指標。近年來,全縣共建的糧食作物標準化示範園區85個(XX年20個,XX年25個,XX年40個)其中6個,省級10個,市級25個,縣級44個,示範區農戶平均增收1,500元。為了提高糧食品質,三年來,全縣共建立糧食作物種子繁育基地30萬畝,其中大豆27萬畝,水稻3萬畝,保證了糧食生產良種需要。在糧食作物種子的應用上,大豆主推懇豐16、黑農37、黑農41、黑農44;玉米主推綏玉7、東農248、龍單13;水稻主推空育131、綏粳4、綏粳的12。糧食作物主推及專用品種推廣面積達到100%,良種應用率達到100%。

(四)、強農藝、興科技、積極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

xx縣在發展糧食生產上,始終堅持科技興糧戰略,堅持農機農藝、良種良法相結合,大力推廣模式化栽培,發展科技生產增效作用。一是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培訓工作。全縣每年舉辦科技培訓班都在350期以上,培訓農民在6萬人次以上,投入科技培訓經費三年累計達到200萬元。通過培訓農民科技素質普遍提高,每戶都有一個種田明白人,加快了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二是推廣先進的糧食生產技術。近年來全縣在發展糧食生產上重點推廣的大豆壟三栽培、大壟密植、小壟密植、深窄密,玉米通透性栽培,水稻機插深施肥、神魚生態除草、三超栽培,小麥模式化栽培,農業技術到位率達到100%。三是積極應用糧食增產技術。重點是應用秋季深鬆整地和水稻大棚育秧技術。每年整地面積都在90萬畝左右,深鬆面積在50萬畝以上,通過整地不但改善了土壤結構,而且產量顯著增加,增產幅度在15%左右。XX年通過對朝陽鄉曙光村的一塊1500畝大豆畝產百斤左右的地塊實施深鬆整地,XX年,大豆產量經過實測,畝產達到165公斤,增產幅度達到60%以上。水稻育秧上重點推廣大棚育苗,每年新增大棚面積都在20萬平方米左右,XX年秋季新增育秧大棚92萬平方米。XX年在青原鎮興旺村建了一個佔地2.5萬平方米的育秧小區,並建立了一個3,000畝的水稻高產栽培示範區,XX年,水稻畝產平均達到650公斤,個別地塊畝產達到700公斤以上。水稻大棚育秧拉動全縣水稻單產平均達到600公斤以上。四是努力提高糧食品質,在優良品種的選用上堅持按照適宜區種植,避免了越區種植,加快了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步伐,實現了xx縣區域內品種的統一化、專用化和優良化。

(五)、增投入,打基礎,努力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xx縣在財政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制定了糧食生產扶持政策,重點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秋季農業三項重點工作,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三年來,縣財政累計投入糧食生產扶持資金950萬元,其中XX年150萬元(深鬆整地10萬畝,畝補貼5元,合計補貼50萬元,秋季水利工程補貼60萬方,每方補貼1元,合計補貼60萬元,水稻育秧大棚補貼8萬平方米,每平方米補貼5元,合計40萬元)。XX年280萬元(深鬆整地12萬畝,每畝補貼10元,合計補貼120萬元,秋季水利工程補貼70萬方,每方1元,合計補貼70萬元,水稻育秧大棚補貼10萬平方米,每平方米補貼9元,合計補貼90萬元)。XX年520萬元(深鬆整地補貼12萬畝,每畝補貼10元,合計補貼120萬元,秋季水利工程補貼80萬方,每方補貼1元,合計補貼80萬元,水稻育秧大棚補貼32萬平方米,每平方米補貼10元,合計補貼320萬元)。三年累計完成秋整地260萬畝,實現了三三輪耕目標,完成水利工程300萬方,新建水稻育秧170萬平方米,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六)、抗災害,奪高產,確保大災之年糧食總產不減

近年來,xx縣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春季低溫乾旱,夏旱和秋旱,特別是XX年的夏旱最為嚴重,全縣受災面積192.6萬畝,其中嚴重乾旱面積104.2畝,瀕臨絕產面積13.4萬畝。災情發生後,xx縣委、縣政府向全縣發出了“全縣人民總動員,眾志成城抗夏旱”的號召,並確定了“保糧食作物、保水田、保種子田、保科技示範園區”的工作思路,通過採取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抗旱資金投入、組織科技人員下村指導、搶修灌溉工程、應用節水灌溉技術等措施,集中全縣力量開展抗旱救災工作。在抗旱期間,全縣3,038眼抗旱機電井全部啟動,每天出動抗旱人員平均達1.8萬人次,車輛1.2萬餘輛,澆灌總面積達到145萬畝。在資金投入上,共投入1,605萬元,其中縣財政投入510萬元,農民自籌890萬元,縣內龍頭企業幫扶50萬元,全縣職工幹部捐款55萬元,縣直部門幫扶100萬元。利用抗旱資金全縣共維修抗旱機電井1,500眼,新打抗旱水源井915眼,購買人工增雨火箭彈和防雹彈1,050枚,下襬抗旱柴油500噸。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xx縣的抗旱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糧食總產達到58.4萬噸,比XX年增加了5.4%,從而實現了受災不減產的工作目標,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四、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災能力差,制約糧食生產發展。近年來,由於村集體和農民投入能力嚴重不足,搞水利工程建設籌資難的問題一直未能解決,導致水利工程欠帳較多,遇有災害農民損失慘重。

(二)農機裝備落後,缺少大型農機具,耕作水平較低。目前農民使用的農用拖拉機大部分是在30馬力以下,在整地上缺少大機械,現有大機械馬力不足,達不到標準化深鬆整地要求,影響到整地效果。

(三)農民種糧收入減少,投入相對不足,形成惡性迴圈。由於農資價格的上漲和糧食價格的下調,形成了投入和收入剪刀差,使農民種糧效益逐年下滑,農民種糧積極性嚴重受挫。

(四)農民素質差,種田水平低,先進技術沒有實施到位。部分農民仍然沿襲陳舊的耕作方式,雖然縣、鄉多次舉辦培訓班、電視技術講座。但是有些農民就是不接受,有些應用了但是因為到位率較低,沒有發揮出先進技術增產增收的作用。在推廣水稻大棚育秧和深鬆整地上,有些農民就有牴觸情緒,不接受。

(五)龍頭企業小,帶動能力差,市場拉動力弱。在糧食市場價格波動起伏大的情況下,龍頭企業的作用尤為重要,縣內的龍頭企業加工規模小,除了水稻外,其它糧食品種只能原號出售,並且除市場價,沒有價格保障。

五、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努力提高現代農業物質裝備水平。

1、加強農機化建設。以國家實施農機補貼政策為契機,積極向上爭取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大力發展農機作業合作社,服務公司。通過發展農機化,推進農業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同時,加快現代農業作業區建設,抓好北崗現代化農業試點工作,帶動全縣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XX年農機合作社要發展到10個,農機作業率達到95%以上,完成秋耕整地90萬畝,其中深鬆整地60萬畝。同時,紮實推進水稻育秧大棚建設,增加育秧總量,擴大機插面積,提高耕作水平。

(二)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積極爭取中央、省級扶持資金,增加縣級財政投入,重點在水源建設、改造中低產田、節水灌溉和保障農村飲水安全上加大力度,建設一批控制性水源工程,增強水資源控制能力,完善農業生產條件。XX年,全縣新增水田2萬畝,新增改善除澇面積5萬畝,新增農田灌溉機電井1,000眼,新增農村人飲安全深水井10眼,完成水利農民自籌1,500萬元。

(三)加強土地肥力建設。

大力實施沃土工程,鼓勵農民多積、多造、多施農家肥,加大秸稈根茬還田力度,實施保護性栽培。擴大測土配方施肥範圍,提高施肥水平。XX年,全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擴大到100萬畝。

生產調研報告 篇3

今年以來,全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圍繞農民增收致富,狠抓各項政策落實,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拓寬農業生產空間,確保農業經濟保持穩定增長。

一、農業生產及農村經濟執行情況

(一)農業生產經濟總量平穩增長。前三季度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6.9億元,比上年增長5.4%。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3.8億元,比上年增長5.2%。

(二)夏糧豐收,秋糧略減。據統計,今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為98.5萬畝,增加0.4萬畝,總產量預計達到34.7萬噸,比去年增加0.5萬噸,增長1.6%;畝產預計352.2公斤,比去年增加4.1公斤,增長1.2%。其中小麥播種面積46.7萬畝,總產達15.1萬噸,比去年增產0.7萬噸,增長4.8%;平均畝產323.1公斤,比去年增產10.8公斤,增長3.5%;全縣秋糧播種面積51.8萬畝,比去年減少0.2萬畝;預計總產19.6萬噸,比去年減0.1萬噸,減0.7%;平均畝產378.4公斤,比去年略減。

(三)畜牧業生產平穩發展。到三季度末,全縣存養奶牛3.3萬頭,同比增長5.6%;生豬存欄33.8萬頭,同比增長1.8%;羊存欄23.3萬隻,同比增長0.4%;家禽存欄1290.6萬隻,同比增長0.2%。出欄生豬34.3萬頭、羊19.7萬隻、家禽5596萬隻,同比分別增長1.2%、-3.9%、-1%。實現肉類總產量達11.6萬噸,同比增長3%;禽蛋產量3.5萬噸,同比增長1%;奶類產量7.9萬噸,同比增長5.6%。

(四)農民現金收入大幅度增加。“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收入的增長。前三季度全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10601.8元,同比增加1976.1元,增長22.9%。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家庭經營收入大幅度回升,這是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的主要動力。農民家庭經營現金收入人均4725元,同比增加827元,增長21.2%。二是工資性收入保持較快增長,這是農民增收的來源。農民工資性收入人均4874.7元,增加647元,增長15.3%。其中:農民外出打工得到的勞務收入人均2436元,比上年增加594元,增長32.3%。三是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人均1002元,比上年增加502元,增長100.4%。

二、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農業生產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仍然較弱。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還較薄弱。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依然有限,“靠天吃飯”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善,糧食生產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受今年8月3日的10號“達維”颱風的影響,縣山區遭受特大鳳災和水災,致使山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了嚴重損失,生產、生活受到了影響。部分糧食作物倒伏、受淹,影響了糧食的豐收。

(二)畜牧業規模戶所佔比重偏低。一是全縣畜牧業生產方式仍然落後,散養仍然佔有很大比重,全市生豬存出欄中規模戶(生豬存欄40頭以上的戶)佔的比例在80%左右,而全縣僅在40%。二是由於受到冶源水庫水資源保護地限養、禁養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畜牧業發展。

(三)農村市場價格不穩定。雖然農產品整體價格平穩,但是市場經濟的不穩定性,將會成為制約農民增收的不確定因素。例如,今年的山楂生產,雖然山楂豐收了,但是價格的不穩定,造成了農民豐收不增收。

生產調研報告 篇4

為了提高農民收入,發展特色經濟,近期,我辦就全區特色農業現狀與發展規劃進行了專題調研。我區特色農業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但存在問題也很突出。針對這一現狀,我辦在充分研究探討基礎上,大膽謀化,多措並舉,努力推動全區特色農業向縱深發展。

一、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一)現狀

20xx年全區共有耕地4.7萬畝,總播面8.92萬畝,其中糧田8.2萬畝,菜田0.71萬畝,其他濟作物0.1萬畝。設施播面0.25萬畝,主要集中在方村鎮方村和西京北兩村。20xx年全區實現農業增加值689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94元。

全區確立了優質專用糧、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主導產業。一是無公害蔬菜產業。主要分佈在方村鎮方村、西京北兩村。其中集體規模生產面積0.25萬畝,建有溫室580棟,涉及農戶23戶。主要生產品種有黃瓜、西紅柿、等普通蔬菜品種和名、特、優、新品種。二是糧飼兼用糧產業。經過近幾年來的種植結構調整,糧飼兼用玉米所佔比重不斷增大。全區特色糧飼兼用生產面積達2.1萬畝。主要分佈在宋營、方村兩鎮,生產品種邯鄭單958、蠡玉14、農大1等。

(二)基本特點

1、農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特色農業區域化佈局和規模化發展框架基本形成。

農業結構調整一直是我區農業工作的重心。近兩年來,在頻繁徵佔耕地的情況下,我區種植結構調整堅持以“壓縮普通糧食作物,穩步發展優質專用糧、積極發展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產業,增加特色品種”為原則,優化產業佈局,調整品種結構。實現了特色產業區域化佈局。引進名、特、優蔬菜、花卉苗木品種,提高農產品市場佔有率,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和檔次。

2、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服務質量大幅度提高。

引進名、特、優蔬菜花木品種,並有計劃地進行試驗、示範和推廣;搞好先進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素質。聘請專家,技術能手進行不同形式的技術培訓,印發各類技術資料,取得了良好效果;通過資訊網路收集、整理農業資訊,為農民提供及時有效的資訊服務,並通過網路向外推介我區特色農產品,提高農產品知名度。

(三)存在問題

一是對農業工作的認識不到位。部分幹部群眾認為我區已成為主城區了,農業工作已經不重要了,在領導力量、資金、技術等方面對農業工作的支援有所鬆懈。二是傳統農業比重大。糧田佔總耕地面積的85%,結構不合理,缺乏有特色拳頭產品。四是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提高緩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

二、特色農業發展規劃

(一)工作思路:

立足本區特色,按照農業資源比較優勢,壓縮和淘汰低效糧食作物,發展蔬菜、花卉苗木勞動密集型或資本密集型優勢特色產業,提高特色農產品市場佔有份額,增加農民收入。

(二)工作重點:

1、全面改造提高種植業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實現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的轉變,使種植業的發展切實轉變到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壓縮糧食麵積,增加優質蔬菜、花卉苗木種植面積,將傳統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二元結構逐步調整為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三元結構。

加大蔬菜產業發展力度。擴大保護地生產面積,擴大名優新特蔬菜品種的引進。減少大路貨品種的種植面積。

2、培育開發特色農業園

在方村建立特色農業園區,將自由採摘、休閒娛樂、農事體驗、生產銷售於一體的高科技園區,帶動周邊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三)辦法和對策

1、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特色農業發展的有效手段,而推進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是搞好生產基地、加工企業、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市場、科技園區帶動等龍頭建設。因此,我區要加大對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有前途的龍頭扶持力度,不斷增加龍頭牽動能力。

2、增加特色農業科技含量,加快科技興農步伐

推進特色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科技進步,健全完善農技推廣網路,加快優質新品種,節本增效新技術的引進、示範、推廣,增強競爭力,實現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地開展技術培訓,把特色農業生產真正納入依靠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的軌道上來,實現科技興農工作的新突破。

3、轉變政府職能,努力提高對特色農業發展的引導和服務水平

圍繞轉變職能這個中心,在資訊、科技、維權服務上下功夫,並切實加強對特色農業工作的指導,積極做好規劃制訂、政策宣傳、資訊服務、典型示範、科技推廣服務等方面。加強調研,及時總結、推廣各區縣創造性的經驗和好的做法,抓好典型,搞好示範,以點帶面,積極穩妥地推進特色農業發展。

生產調研報告 篇5

由於人增地減,農業生產基礎較弱,自然災害頻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糧食需求的壓力不斷增大的狀況,貴州省糧食生產發展仍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農業資源和有利條件,加強糧食綜合增長能力建設,構建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使糧食產業發展具有一定的潛力。

貴州省一直重視糧食生產,長期堅持“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的方針。

由於人增地減,農業生產基礎較弱,自然災害頻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糧食需求的壓力不斷增大的狀況,貴州省糧食生產發展仍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農業資源和有利條件,加強糧食綜合增長能力建設,構建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使糧食產業發展具有一定的潛力。

一、耕地資源潛力

1、嚴格建立耕地保護制度,確保糧食發展。認真按照《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嚴格土地利用規劃,使現有70%耕地用於種糧,奠定糧食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

2、加強以水利建設和實施坡改梯工程為重點的基本農田建設,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耕地質量。貴州是個喀斯特的山區省份,基本農田建設普遍薄弱,保灌面積小。而形成中低產耕地的主要原因,其中佔比重大的旱地普遍是坡度大,土壤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為此,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基本農業田建設,增強抗災能力,擴大旱澇保收、穩產高產農田面積,是構建糧食發展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按“九五”全省年新增17.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的速度,提高到每年新增25萬畝,以每畝新增糧食100公斤計,至20xx年糧食總產可增加30萬噸以上。

3、我省自1991年開展了以坡改梯為主的基本農田建設,12年累計實施912萬畝,使近50萬畝坡耕地變成稻田,使14686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12年累計增產糧食160.9萬噸。今後我省將繼續實施坡改梯,以現在的速度,至20xx年可使糧食總產增加80萬噸以上。

4、加強以培肥地力為中心的中低產田(土)改造,全面提高耕地肥力。通過增施有機肥,大力發展綠肥,推行秸稈還田,結合進行“瘦變肥、薄變厚、坡變梯”的土地整治和推廣等高帶狀種植、綠肥聚壠、免耕栽培、生物固埂等措施,從根本上改善土壤環境,單產可提高近50%。按全省計劃每年改造50萬畝的程序,至20xx年累計可改造中低產耕地300萬畝,糧食總產可增加30萬噸以上。

5、加強防治土地水土流失,合理開發後備耕地資源。貴州農業發展要根本解決長遠的糧食問題,有效地增強糧食發展後勁,必須樹立依靠全部土地的觀點,合理開發“四荒”耕地。從現在起至20xx年,若以20個土地大縣,每縣墾複3萬畝,40餘個中等縣,每縣墾複1萬畝,加上其它零星分散荒地與廢棄地的利用,全省耕地增加100萬畝左右,使糧食總產可至少增加約24萬噸。

二、生態條件潛力

貴州雖然地處高原,但由於受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的影響,氣候較溫暖,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長,雨量充沛,為農業綜合開發與糧食生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據農業部xx年《中國南方糧食結構優化研究》資料,認為貴州生態氣候條件對糧食總量的近、中期理論預測,其糧食總產潛力為1468.7萬噸,潛力指數為43.16%。這些都說明貴州在充分利用光溫水資源條件、提高耕地利用潛力和提高複種指數,糧食總產可在現有基礎上增加364.4萬噸。

三、生產條件潛力

1、開發冬季農業,利用冬閒耕地擴大複種面積。目前,貴州夏糧比重仍然偏低,其主要原因是約仍有500萬畝冬閒田土的影響。近期除保留少數冬水田、囤水田之外,應採取大力發展耐瘠、耐旱、生育期較短,利於茬口銜接的馬鈴薯、大麥和多種胡豆、豌豆等,既增加夏糧產量,又利於緩解糧菜爭地與人畜爭糧的矛盾。若減少一半的冬閒田土用於種糧,使夏糧總產比重可提高近4個百分點,即可增產糧食約45萬噸。

2、利用秋糧收後的時空,增種一季晚秋糧食作物。從貴州農作物生長普遍兩季有餘、三季不足,或一季有餘、兩季不足的氣候特點出發,充分利用晚秋時空季節的光熱水土資源,大種晚秋作物,發展秋洋芋、秋紅苕、秋蕎等100萬畝,按畝產100公斤,即可增加糧食10萬噸。

3、利用熱量條件較好的區域,完善改制力度,增加糧食產量。旱地可利用作間套多熟制,擴大兩熟與三熟或三熟四作面積,至少可利用佔旱地20%以上面積擴大糧面。稻田,在海拔600米以下,並有水源保證的面積,約有200萬畝,採取一季中稻蓄留一季再生稻,平均畝產可達100公斤左右。為此,利用熱量條件較好的中低海拔區域,加強耗作制度改革,增加糧食的潛力可達30萬噸以上。

四、科學技術潛力

1、加快糧食品種更新步伐,提高種糧效益。針對貴州立體農業明顯,生態型別多樣,栽培水平懸殊較大的特點,因地制宜選用與搭配“豐、優、抗”兼備的品種,做到品種對路,熟期配套,佈局合理,進一步為提高單產打下基礎。貴州多年生產實踐證明,採取更換和更新糧食作物品種在多項增產技術措施中,可起到15%以上的作用。

2、堅持良種良法,普及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糧食單產。近年來各地在“六普及、三提高”重點適用技術示範帶動下,廣泛推廣的保溫育秧、育苗移栽、地膜覆蓋、葉齡摸試、半旱式栽培、秸稈還田、配方施肥、改制複種、分帶輪作、與綜合防治病蟲鼠害等一系列先進適用技術,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優化調整結構,提高糧食產量,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3、突出抓好稻、玉、芋、麥作物生產,確保糧食總量穩定增長。水稻、玉米、馬鈴薯、小麥是貴州四大主體作物,對確保糧食穩定增長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突出抓好四大主體作物生產結構調整中,應把玉米和馬鈴薯的生產與加工產業化,作為糧食發展的新舉措:

一是在確保稻穀總產量穩定增長的同時,逐步把約計200萬畝“三年兩不收”的望天田,通過“水路不通走旱路”,用於擴種雜交玉米,其玉米單產可比種水稻穩定增長10—20%;

二是在旱地分帶輪作中,無論採取何種分帶種植方式,都應考慮玉米單產水平不能下降;

三是在旱地擴大間套種植方式中,應努力擴大馬鈴薯的種植比例,並在熱條件較好的區域,不斷擴大二季馬鈴薯的面積;四是要加強四大作物“種子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快完善主導作物品種培育、篩選、更新和提純。

生產調研報告 篇6

黨的xx大報告指出“發展是根本,安全是關鍵’’。堅持安全發展,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前提。可見安全工作地位之重要,但現實生活中,“天字一號”的安全生產工作卻遭遇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真抓、真管四處碰壁等諸多難堪。筆者從事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多年,感到當前安全監管工作,特別是基層安全監管工作困難多多、困惑多多、矛盾多多,有著太多的尷尬。

一、現實的六大尷尬

1、普度眾生四海皆管的尷尬。安全生產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安全監管監察部門除直接監管的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外,對其它行業和領域還要綜合監管,擔負著安委會辦公室的職能,“綜合協調”讓安監部門受累非淺。一是領導思想認識有偏差。總認為安全生產就是安監部門的事,出了問題就找安監局,涉及到“安全”事宜,就籤批交辦到安監局,安監部門就是一個大蘿筐,碰到“安全”就往裡裝,來自領導層面的職責劃分不清,導致其它監管部門具有依附性和惰性;二是專業監管部門有偏見。一些部門認為政府設有安委會,安委會辦公室又設在安監局,我配合你牽頭單位開展監管工作即可,缺乏本職意識和工作主觀能動性。

2、天字一號四海波靜的尷尬。“以人為本,安全為天”的觀念正在形成共識,人們對安全生產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也在不斷提升,安全生產“天字一號”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實際“待遇”卻與“天字一號”不相稱。一是口頭強調的多。各級領導對安全生產都十分重視,逢會必講安全,必強調安全,但事實上,“領導重視”只是出於對責任追究的擔心和預防,認為話講到了,要求提到了,如果出現安全生產事故,自己似乎就無責可追了,並非出於對“安全發展”重要性的深刻認識,並非出於執政的責任感和危機感。二是投入的少。重視安全,職能不斷增加,但專業人員、編制、裝備投入嚴重不夠,煙花爆竹、職業健康等從公安、衛生部門劃轉以來,不是強化,而是弱化,尤其是鄉鎮級安全監管,機構不健全,人員、經費沒保障,喊著重要,說著天字一號的事,投入工作基本沒有實際行動,安全監管仍處於原始的看、摸、聽、聞、問階段,沒有領導重視和政策上的支援以及資金上的投入,安全監管工作任重道遠,“天字一號”的事,仍處於四海波靜的尷尬狀態。

3、安全執法四處碰壁的尷尬。一是受地方干擾。少數領導安全生產意識淡薄,重經濟、輕安全,對於盲目引進的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淘汰生產工藝的企業,很明顯有著地方保護主義色彩,形成了引進容易、規範難,上車容易補票難、關停更難的安全監管困難局面。一味講政績,追求經濟指標,不考慮安全生產,對於安全監察人員查處非法、違法行為,從骨子裡反感,不但不支援,甚至出現權大於法的干預執法現象。二是利益紛爭所致。少數職能部門見到有利可圖,紛至踏來,無利可爭,理都不理,發生事故你牽頭處理,他還牢騷滿腹甚至口頭答應挺好,實際推都不動,“四不放過”難到位。一些隱患改了又改,有些企業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查處過,又恢復,電切不斷、水切不斷,相關部門不配合,利益鬥爭導致聯合執法機制形同虛設。三是技術規範和相關條文不健全。依法行政講究的是科學執法、規範執法。然而,當前在現場執法過程中,對某些行為施行行政方式無明文規定。如:建設專案“三同時”要求,高危行業有法規,一般企業如何進行“三同時”,不進行“三同時”如何處罰,如何前置指導關;各行各業的安全審批實施細則,均無明確的定義及標準,致使工作無法正常開展。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在於缺乏明確的技術規範,由此無端造成工作的被動四處碰壁。

4、綜合協調四面楚歌的尷尬。一是法律規定不具體。《安全生產法》第九條規定“國務院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依照本法,對全國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依照本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並沒有對綜合監管的內容作出明確的規定,抓得太多,管得太散,結果是出力不討好,部門有意見,領導有看法。二是職責範圍不明確。從機構定位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履行的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職責中的“綜合”,主要對轄區範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全面的謀劃、部署、組織與實施;對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部門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指導、協調、檢查與監督。但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並沒有明確劃定綜合監管工作的職能範圍,一些部門對涉及安全生產的工作與責任總是想方設法往外推,雖有“誰主管、誰負責”原則,作為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部門最後總是成為此類工作及其責任的“兜底”者。三是“綜合監管”惹的禍。一些負有安全生產專項監管理職責的部門千方百計通過各種辦法和途徑,將一些不好管、危險程度高、發生事故概率大、監管責任大的職能交由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承擔,這很可能使“安全生產,人人有責”變為“安全生產,一家有責”,使安全生產監管部門逐步成為“危險”部門及“責任”部門,這對於整個本來就十分薄弱的安全生產監管系統的穩定與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長此以往也必將使安全生產工作難以為繼。

5、監察執法四馬係蹄的尷尬。地方保護、優化環境、低限處罰、重點企業不罰等等是影響安全生產執法的主要因素。在體制方面,一是受地方“制肘”。安監部門是地方政府部門,不是一條邊管理體制,受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這是一個共性的問題。加之縣(區)一級政府分管安全生產工作逐級弱化,辦事無、幹事無地位,再受“位子”、“票子”影響,監察執法工作往往造成站得住的頂不住,頂得住的站不住;二是部門沒有形成聯動機制。聯合執法的確在對下發動和增強行動效果方面有著一定的實效,但在具體執法中,還沒有完全形成聯動,各個部門雖坐在一張桌上,但卻打著各自的算盤。三是缺乏強制手段。對於拒不履行安全生產行政處罰決定的行為,安監部門缺乏查封、凍結、扣押、強制劃撥等行政強制手段,只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往往申請難受理,執行難到位,無限期的超越執法期限,最後不了了之,造成許多事故處理無法落實,喪失安全監察執法。

生產調研報告 篇7

一、20xx年—20xx年全縣煤礦事故情況

二、當前煤礦安全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煤礦安全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事故的性質分析,3年25起事故均是責任事故,事故的發生都是由於企業人員“三違”造成的,說明我縣煤礦行業從業人員安全教育滯後,安全素質普遍較低,自我防護意識較差,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自覺性不強。

2、從事故發生的原因分析,頂板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客觀上由於全縣煤礦基礎條件差,井巷佈局不合理,安全投入不夠。主觀上是由於工人在工作中支護不到位、或者是支護不及時造成的;有的是處理危巖時,措施、方法不合理造成的;有的是支護材料不合要求造成的。在瓦斯事故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瓦檢員配備不足,責任心不強,檢查不及時,沒有及時跟班作業,井下電器有失爆現象;煤礦樹枝狀開採還未根本杜絕,通風狀況還不是非常良好,瓦斯很容易產生突然集聚,造成瓦斯事故的發生。從分析來看,事故歸根到底均是由於直接操作者不按照煤礦安全生產操作規程或者是企業沒有制定切合實際的、詳細的、科學的操作規程,致使從業人員有章不循或無章不循,企業的管理人員又嚴重不負責,加之本身基礎條件差,致使事故多發。

3、從事故發生的年度分析, 3年中以20xx年發生的事故最多,也就是在煤礦行業效益明顯、搶生產、爭利益的時候容易發生安全事故,說明了企業老闆仍然存在著重生產、輕安全的老問題。

三、對策措施

1、進一步提高煤礦安全生產的認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煤礦安全生產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係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搞好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做好安全生產工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職能的基本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把安全生產作為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克服厭戰、麻痺、僥倖心理,從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高度,從全面貫徹落實縣的黨的十一次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意義和現實緊迫性,動員全社會力量,齊抓共管,全力推進。特別是各煤礦企業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從安全生產的投入、教育培訓、現場管理等各個方面入手,努力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和員工素質,真正做到生產安全,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

2、堅決貫徹國家安監局5號令,努力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

國家安監局5號令對煤礦安全生產基本條件做了明確的規定。我縣煤礦由於大多開採的是極薄的煤層,井巷佈局多數不合理,提升運輸、開採、通風裝置設施較為落後,雖通過去年停產整頓,但企業改變不大。為此,縣煤炭、安監部門和產煤鄉鎮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監督管理,促進煤礦企業按照國家安監局5號令要求,進一步加大投入,全面改善企業的軟、硬體設施,特別是在提升運輸、通風、排水裝置設施等方面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同時要堅決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對不符合條件的要堅決關停,從而努力改變企業安全生產的條件。

3、狠抓安全培訓,努力提高企業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

當前從煤礦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來看,主要表現為企業的管理人員安全知識潰乏,在具體的安全生產管理中失誤較多,不能夠根據煤礦的實際情況做出具體的、科學的安排部署,而從業人員自身素質較低,自我防護意識較差,“三違”現象嚴重,為此做好企業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顯得尤為重要。一是縣煤礦行業主管部門和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要依法強化對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及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強化對《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和煤礦安全生產規程的宣傳教育,使取得資格和實際管理水平形成統一,真正提高煤礦管理人員的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煤礦企業自身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特別是要針對各自煤礦的實際情況按照操作規程逐條逐款培訓到位,真正使工人既熟悉井下開拓佈局情況,又真正能夠做到遵章守紀,不違規操作,確保生產安全。從而降低傷亡事故的發生。

4、嚴格各項制度的落實,降低傷亡事故的發生。

5、針對重點,解決難點,全面防範生產安全事故。

當前,我縣煤礦安全生產上傷亡事故發生的重點是頂板和通風瓦斯兩個方面,但工作上的難點還包括水患的治理。因此如何防範以上三個方面的傷亡事故,是我們下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頂板管理上,一是必須督促企業配齊配足專職頂板管理員,明確其具體的工作職責、工作時間、工作範圍,分片分段加強巡迴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二是企業的操作工人必須按照作業規程,做到敲幫問頂,支護到位,成排成行,充填必須足實接頂,杜絕工作面現場空頂作業,冒險作業,在處理危巖時技術人員必須現場指揮,制定科學的方案措施方可進行,切實防止頂板事故;三是煤礦井下負責技術的礦長,必須對專職頂板員的工作和工人的支護情況進行經常性的抽查,及時解決頂板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四是煤礦企業要逐步推行“以鋼代木”的支護材料,確保支護到位。

在通風瓦斯管理上,一是企業必須按照“先抽後採,監測監控,以風定產”十二字方針,全面制定企業的瓦斯管理方案,並嚴格按方案操作;二是全縣所有的高瓦斯礦井必須配備瓦斯監控系統,其監控的範圍、地點、時間必須按規程進行,並實行專人負責;三是加強通風設施的管理,嚴禁井下無風、微風作業,特別是要抓好磧頭掘進通風管理,防止瓦斯突然集聚;四是企業必須配齊配足瓦斯檢查人員和瓦檢裝置,並嚴格按照規程加強瓦斯檢測,真正做到“一班三檢”、“一炮三檢”,堅決杜絕瓦斯事故的發生;五是必須加強井下電器裝置的管理,嚴禁井下電器失爆;六是嚴格井下掘進作業放炮作業瓦斯檢查員的跟班作業,防止掘進過程中瓦斯事故的發生。

在水患治理上,煤礦企業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後掘”的原則,制定水患治理方案,特別是有水患威脅的礦井,必須對採空區,含水層的水汶地質狀況進行全面的瞭解,從而制定科學的探放水措施、方案。井下探放水工作必須按方案進行,同時明確專人負責。在洪期要加強井上下值班管理,防止洪水對礦井的威脅。

我縣煤礦安全生產責任重大,我們只有按照煤礦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程,採取強硬措施,紮實工作,狠抓落實,才能確保省、市所下目標任務的完成。

生產調研報告 篇8

黨的報告指出“發展是根本,安全是關鍵’’。堅持安全發展,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前提。可見安全工作地位之重要,但現實生活中,“天字一號”的安全生產工作卻遭遇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真抓、真管四處碰壁等諸多難堪。筆者從事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多年,感到當前安全監管工作,特別是基層安全監管工作困難多多、困惑多多、矛盾多多,有著太多的尷尬。

一、現實的六大尷尬

1、普度眾生四海皆管的尷尬。安全生產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安全監管監察部門除直接監管的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外,對其它行業和領域還要綜合監管,擔負著安委會辦公室的職能,“綜合協調”讓安監部門受累非淺。一是領導思想認識有偏差。總認為安全生產就是安監部門的事,出了問題就找安監局,涉及到“安全”事宜,就籤批交辦到安監局,安監部門就是一個大蘿筐,碰到“安全”就往裡裝,來自領導層面的職責劃分不清,導致其它監管部門具有依附性和惰性;二是專業監管部門有偏見。一些部門認為政府設有安委會,安委會辦公室又設在安監局,我配合你牽頭單位開展監管工作即可,缺乏本職意識和工作主觀能動性。

2、天字一號四海波靜的尷尬。“以人為本,安全為天”的觀念正在形成共識,人們對安全生產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也在不斷提升,安全生產“天字一號”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實際“待遇”卻與“天字一號”不相稱。一是口頭強調的多。各級領導對安全生產都十分重視,逢會必講安全,必強調安全,但事實上,“領導重視”只是出於對責任追究的擔心和預防,認為話講到了,要求提到了,如果出現安全生產事故,自己似乎就無責可追了,並非出於對“安全發展”重要性的深刻認識,並非出於執政的責任感和危機感。二是投入的少。重視安全,職能不斷增加,但專業人員、編制、裝備投入嚴重不夠,煙花爆竹、職業健康等從公安、衛生部門劃轉以來,不是強化,而是弱化,尤其是鄉鎮級安全監管,機構不健全,人員、經費沒保障,喊著重要,說著天字一號的事,投入工作基本沒有實際行動,安全監管仍處於原始的看、摸、聽、聞、問階段,沒有領導重視和政策上的支援以及資金上的投入,安全監管工作任重道遠,“天字一號”的事,仍處於四海波靜的尷尬狀態。

3、安全執法四處碰壁的尷尬。一是受地方干擾。少數領導安全生產意識淡薄,重經濟、輕安全,對於盲目引進的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淘汰生產工藝的企業,很明顯有著地方保護主義色彩,形成了引進容易、規範難,上車容易補票難、關停更難的安全監管困難局面。一味講政績,追求經濟指標,不考慮安全生產,對於安全監察人員查處非法、違法行為,從骨子裡反感,不但不支援,甚至出現權大於法的干預執法現象。二是利益紛爭所致。少數職能部門見到有利可圖,紛至踏來,無利可爭,理都不理,發生事故你牽頭處理,他還牢騷滿腹甚至口頭答應挺好,實際推都不動,“四不放過”難到位。一些隱患改了又改,有些企業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查處過,又恢復,電切不斷、水切不斷,相關部門不配合,利益鬥爭導致聯合執法機制形同虛設。三是技術規範和相關條文不健全。依法行政講究的是科學執法、規範執法。然而,當前在現場執法過程中,對某些行為施行行政方式無明文規定。如:建設專案“三同時”要求,高危行業有法規,一般企業如何進行“三同時”,不進行“三同時”如何處罰,如何前置指導關;各行各業的安全審批實施細則,均無明確的定義及標準,致使工作無法正常開展。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在於缺乏明確的技術規範,由此無端造成工作的被動四處碰壁。

4、綜合協調四面楚歌的尷尬。一是法律規定不具體。《安全生產法》第九條規定“國務院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依照本法,對全國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依照本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並沒有對綜合監管的內容作出明確的規定,抓得太多,管得太散,結果是出力不討好,部門有意見,領導有看法。二是職責範圍不明確。從機構定位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履行的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職責中的“綜合”,主要對轄區範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全面的謀劃、部署、組織與實施;對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部門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指導、協調、檢查與監督。但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並沒有明確劃定綜合監管工作的職能範圍,一些部門對涉及安全生產的工作與責任總是想方設法往外推,雖有“誰主管、誰負責”原則,作為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部門最後總是成為此類工作及其責任的“兜底”者。三是“綜合監管”惹的禍。一些負有安全生產專項監管理職責的部門千方百計通過各種辦法和途徑,將一些不好管、危險程度高、發生事故概率大、監管責任大的職能交由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承擔,這很可能使“安全生產,人人有責”變為“安全生產,一家有責”,使安全生產監管部門逐步成為“危險”部門及“責任”部門,這對於整個本來就十分薄弱的安全生產監管系統的穩定與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長此以往也必將使安全生產工作難以為繼。

5、監察執法四馬係蹄的尷尬。地方保護、優化環境、低限處罰、重點企業不罰等等是影響安全生產執法的主要因素。在體制方面,一是受地方“制肘”。安監部門是地方政府部門,不是一條邊管理體制,受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這是一個共性的問題。加之縣(區)一級政府分管安全生產工作逐級弱化,辦事無、幹事無地位,再受“位子”、“票子”影響,監察執法工作往往造成站得住的頂不住,頂得住的站不住;二是部門沒有形成聯動機制。聯合執法的確在對下發動和增強行動效果方面有著一定的實效,但在具體執法中,還沒有完全形成聯動,各個部門雖坐在一張桌上,但卻打著各自的算盤。三是缺乏強制手段。對於拒不履行安全生產行政處罰決定的行為,安監部門缺乏查封、凍結、扣押、強制劃撥等行政強制手段,只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往往申請難受理,執行難到位,無限期的超越執法期限,最後不了了之,造成許多事故處理無法落實,喪失安全監察執法。

6、安監人員四腳朝天的尷尬。湖南婁底48名安監員集體辭職,出現集體撂挑子不幹的如此尷尬現象,我想與安監人員辛勤、辛苦、辛勞、辛酸以及工作缺少安全感有關外,筆者認為造成這種尷尬現狀的根本原因:一是監管任務與監管力量不對稱,導致無法履職。現有的安全監管隊伍人員、數量結構不合理不能適應執法任務的需要。目前,從國家到省、市、縣(區)安全監管機構人員編制是從上到下呈倒“金字塔”型,特別是鄉鎮級雖設有安監辦,但監管人員大部分屬兼職且沒有執法權,責權不統一,一線監管責任難以到位;職責不明、多頭管理、行政力量分散;裝備配套不足,執法經費、車輛不足,監管手段落後,缺乏相應的檢測儀器和裝置。二是監管責任與權利不對稱,導致無法勝任。從目前的安全監管體制看,橫向上實行的是綜合監管與行業管理相結合,但條塊分割,職能交叉,職責界定不清,行業監管力度不夠。加之,安監繫統監督檢查的重點物件是高危行業,工作責任大、權力小、風險大,監察人員幾乎沒有節假日,那有危險、有重大安全隱患就去那裡,工作不分晝夜,既辛苦又危險,且安監人員相應的福利待遇無體現。再者,面臨的問責風險不斷加大,前面要衝、後面還要隨時被執行戰場紀律,責任與權利嚴重不對等,導致工作出現無法完成、沒法幹現象。三是安全監管機制與經濟體制之間的矛盾,導致兩頭受氣。由於經濟轉型過程中,我國沒有及時將安全風險成本強制納入企業生產成本,有效利用市場經濟的手段調節安全與利益的關係,導致利益與安全間的關係失衡,當安全生產與企業的整體利益發生衝突時,企業更多地選擇追逐利潤,地方政府選擇追求利稅,而安全基本是放在後面,下達的指令執行不了,企業不買帳,政府不支援,灰頭土臉兩頭受氣。

二、對策建議

1、安全意識強化必須以科學政績考核為前提。將領導幹部政績考核與安全掛鉤。通過考核,強化領導幹部安全生產意識。首先,要加強政府監管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的考核力度,促使領導幹部想安全、抓安全;其次,要強化政府主要領導的安全生產法制意識,促使其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第三,要建立完善的領導幹部離任安全生產工作審計制度,實行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把領導幹部提升使用與在任期間安全生產實績掛鉤,實行“一票否決”,才能真正轉變口頭上強調重視安全、經濟發展上不要安全這一現狀。

2、安全投入必須以改善安全條件為根本。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不是安監部門一家子的事,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援,特別是人員、裝備、技術、政策等等各方面的支撐。因此,結合當前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急需樹立安全投入必須以安全為本的思想。一是避免做表面文章。在人員配備上為了迎接考核達到有人員、有資金的目的,人員掛名兼職、專項資金年初列個帳戶,實則空頭支票一張。人員表面化,工作表面化,沒有從解決本部門、本地區安全監管工作為出發點,配備相應的人員、裝備。二是避免搞形式主義。相關部門沒有把安全監管工作前置,把資金或者督促相關企業做好事前的安全投入加大監管,而是熱衷於搞花架子,在事後救援上大搞文章,領導來了作為看點,彙報裡面作為熱點,試想增加一臺消防車,跟搞一個培訓中心效果如何?三是避免搞文字遊戲,玩行政干預。安全投入是以改善安全條件為根本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安全監管過程中對一些企業安全投入不到位,進行的一些行政處罰是對企業投入不足導致出現生產安全事故的懲罰和告誡,警醒企業加大投入,改善安全環境,但相關部門不是引導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切實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卻在處罰上偷換概念,玩文字遊戲,把安全生產處罰款變為主管部門應急裝備捐款,嚴重損傷了安全監管的性,最終只能助長企業違法之風。

3、安全執法必須以法律法規為準繩。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的,嚴格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不得以權代法、以權壓法、以權亂法、以權廢法。安全監管,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是關鍵。法律制定得再好,如果不執行,就會成為一紙空文。一是要嚴格履行法律賦予安監的職責。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切實依法予以維護,不使守法人吃虧;對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敢抓、敢管,不使違法人得利。嚴格依照法律法規搞好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確保各項法律制度的貫徹實施。二是爭取領導和相關部門支援。建立健全規範性的監督制度,監察執法部門要爭取地方主要領導支援的同時,加強和上級業務部門溝通,減少同級政府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保證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和強制性,保證執法的公正、嚴明。三是加大法規宣傳培訓力度。安全執法以法律法規為準繩,首要的是執法人懂法,被執法人知道違反了哪條法律,等違法再處罰、再知法不是安全生產執法的宗旨,因此,在做好執法的同時要做好普法工作,利用廣播、電視、網路等各種宣傳載體,積極向領導、向企業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讓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深入人心,強化法律、法規意識,避免出現權大於法、權代替法的違法現象。

4、綜合協調必須以政府明確控權為依據。嚴格的中央政策對遏制多發的安全生產事故效果甚微,法律效力及政府整治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決心和力度的層層衰減,表明當前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是一個鬆散的系統。因此,必須對安全生產監管體系準確地進行定位。一方面,從法律上進一步明確安全生產監管綜合監管具體內容。制定一些配套的、操作性、可行性強的實施細則,細化與專業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加強溝通協調合作,增強政府統一領導下的各部門安全生產主動監管意願,有效避免安全難題面前“安委會綜合協調”等同於政府現象的發生。另一方面,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明確綜合監管各部門責任,並以法律條文形式出臺,誰該做什麼、誰不該做什麼,主管部門幹什麼、監察部門幹什麼,明確之後,誰的責任田,誰去負責,避免出現安全協調什麼都管,什麼都管不好,相關部門坐看笑話、閒著沒事等不正常現象。

5、安監人員必須以履行職責為己任。破除安全監管中諸多尷尬,在新的法律、法規未能出臺之前,首要的是地方政府要理順綜合監管和部門監管的關係,進一步明確綜合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方式、手段,提高綜合監管部門的地位和,賦予綜合監管部門對其它監管部門的督查權、問責權、追究權,避免“踢皮球”現象;其次,要建立監管人員考評與獎勵制度,提升監管人員福利待遇。出臺地方財政保障制度與法規,確保監管機構正常監管和執法費用,省、市也應出臺執法監管人員交通、通訊、辦案補貼,減輕安全監管人員負擔,提高其工作積極性,消除其後顧之憂。第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在解決了安監人員責、權、利不對等現實問題後,相關部門要在法律、法規和政策上為安全監管人員排除後顧之憂,全力提升安全監管人員福利待遇的同時,加大監察人員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業務培訓和學習力度,在系統內樹立投身安監、無怨無悔,營造一種人人敬業、人人主動、人人想幹事、能幹事的良好氛圍,真正建立一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為經濟發展和群眾利益安全奮鬥終身的安監隊伍。

生產調研報告 篇9

基層安全生產調查報告

近一時期,安全生產形勢並不樂觀。如安措設定不規範、現場監護不到位和執行不符合安規規定、發生過的事故起不到警示作用等現象時有發生;現場工作,生產地帶安全管理工作銜接不嚴密,在機房管理上,造成管理責任不清,工作上互相推諉、扯皮;在現場考問中,某些工作人員對安規的不正確的理解和對習慣性違章的認同更是令人瞠目結舌;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就當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的高標準、嚴要求,在這些基層班、組沒有任何痕跡,更別說引起足夠的重視,也難怪乎人們說我們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上面傾盆大雨,下面毛毛細雨”了。這樣下去看來用“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已不足以形容如此惡劣的安全形勢了。

究其原因,做過一些分析,其觀點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缺乏對人思想或心理方面較深層面的分析,因而形成了某些工作缺位,“表面上看投入了很多精力,做了不少工作,但對安全生產沒有起到真正意義上的幫助和指導”。剖析當前客觀的安全形勢,我們感覺到,隨著電信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收入分配製度的逐步完善,不同的利益群體都存在一個對自身價值和權利義務的再認識過程,傳統意義上的偏離“主人翁”思想的“主人”意識要想在短時期裡得到革除,並能平穩過渡到一種與市場經濟、國際慣例相融合的新思想或新理念的平衡,在目前電信企業現有管理體制下實現有相當的難度,這

就出現了一個我們常常提到的所謂“承受能力”的問題,而“承受能力”在一定意義上來講與企業的關聯度很大,落後的體制、機制只能造就脆弱的“承受能力”,這是一個深層次的歷史問題,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這種現實對電信企業的生產經營,特別是安全生產所構成的威脅將逐步顯現,在某些區域性也許會表現的較為嚴重。針對這一新情況,傳統的立足於對現象、行為的處理方式和簡單的目標管理模式已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只有通過對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理性分析和思考,全面把握和認識事故發生的規律,全方位、全過程地進行管理和控制,才能從根本上杜絕人員責任事故的發生。

基於以上的分析,可以想像,要想在短時間裡扭轉這種嚴峻的安全形勢,難度很大,必須捨得和敢於下狠藥,要通過集中式拉網檢查,有針對性地處理一批安全責任意識差、習慣性違章現象嚴重的單位或個人,讓違章、違規責任單位或個人真正感受到切膚之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安全責任事故的可能蔓延。用這種較極端的方式來提高人的安全意識,多少有些權宜,可也是不得已的應急之舉,效果怎麼樣?是否能夠切實做到長治久安,關鍵還是看後繼紮實的基礎工作是否能跟得上。對此,我認為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領導重視是關鍵

這是一句套話,但又是一句大實話。說我們的領導幹部不重視安全生產,絕對是危言聳聽,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確實有少

數領導幹部不注意小節,平時又疏於對安全生產規程、規定的研讀,現場監督缺乏針對性和敏感性,對一些管理漏洞、安全隱患、違章現象熟視無睹、視而不見或見而不警,有時自己到現場巡視或檢查工作也不能做到“提醒”,甚至還會為某些違章行為解釋、辯護,其消極影響可想而知。因此,我們在這裡談領導重視,不是僅僅侷限於大會、小會的傳達、號召、強調和重申,也不簡單地侷限於工作計劃、費用的安排和落實,重要和關鍵的是看我們的領導在安全生產工作上是不是能做到身體力行,是不是能抓到點子上,落到實事上。基層員工的可塑性是很強的,他們對領導幹部的言行也都看在眼裡,只要我們各層、各級領導幹部都能做得身體力行、到位盡責,切實擔負起各自分管範圍內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敢管、會管、善管,我們的安全生產工作才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第二,培訓教育是前提。

一線員工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是不爭的共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隊伍老化的問題,人才缺失的問題,也有體制變化造成的心理失衡等問題。可縱觀近年來公司範圍內的事故通報和最近檢查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我們卻發現導致人員責任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並不是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等方面的不足,相反往往大多是因為忽視、漠視最基本規程制度的執行,有些甚至就是性質相當嚴重的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章操作所致,對此,說輕點是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說重了就是沒有起碼的責任心和職業素質。目前,公司系統內培訓教育工作的力度相當大,但主要仍集中在學歷教育、技能教育等方面,培訓率指標上去了,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我認為與我們培訓教育工作“重知輕德”有一定關係。

高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錘鍊著傳統的理想和信念,必然會促使人們對自身價值的再認知,和對人生目標的再思考,緊張、躁動、茫然、不安在所難免。長期以來,電信企業的高收入、高福利,造成了一支充滿職業自豪感的高素質員工隊伍。但隨著通訊行業改革開放的推進和收入分配製度的變革,部分員工長期滋生的優越感受到了衝擊,加之企業思想教育工作在某些區域性或方面的缺位,AB類員工和C類員工利益差距大,企業改革不成功,使部分員工的心理失衡現象比較嚴重,具體表現為工作缺乏熱情,學習缺乏動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根本談不上什麼責任心,其安全意識和業務技能都有所降低。因此,在這種大變革時期,對電信企業這種傳統國企而言,要讓自己的員工愛崗敬業,忠誠守責,確的引導和教育是必要的。這種培訓教育工作不僅是確保安全生產工作的前提,也是我們普遍意義上培訓教育工作的前提。

要做好這項工作,首先,要解決一個心態問題。要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走出去,請進來”,讓我們的員工用歷史的眼光、社會的視角,對自己的職業和職業能力進行再認識、再比較。比較應講究科學客觀,縱向要比貢獻、比責任,橫向可比艱辛、比待遇,要摒棄消極心態,反對狹義的、片面的、非主流的比較,從而在心理上、主觀意識上找到新的切合實際的平衡點。其次,要解決一個員工隊伍建設的問題(C類員工職業安全問題)。我們要積極探索,努力提升員工人力資本的價值,為員工參與崗位競爭,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創造條件,讓他們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三要解決一個奉獻的問題。這是人生高層次的追求,也是我們培訓教育工作的最終目的。我們培養的是企業需要的人才,這也許與某些員工個人的理想和目標有些差距,但要將企業的目標與個人價值的實現完全統一難度很大,這裡就有一個“舍小求大”的問題,也有一個起碼的職業道德的問題。我們不反對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但我們堅決反對“在其位不謀其政”,對於某些不能勝任、不願盡責,甚至危及生產安全的員工,適當的調整和處理很有必要。

第三,制度科學是保證

安全生產離不開制度的保證。因此,必須建立一整套覆蓋安全生產全過程、全方位的嚴密、科學的制度體系,用制度來激勵人、約束人,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依法治企”。

制度的制定要體現人本思想。我們不提倡搞懲罰文化,因此,在制定考核制度時宜多使用“你做了„,將得到„;你違反„,將失去„”等措詞;少用“你違反„,將扣除„”等措詞。努力嘗試將“期權”概念融合到安全制度體系中,讓安全生產作為長期投資為員工所認識、所接受,而不要因為濫用“扣除”等詞彙,

讓員工覺得其“既得利益”受到了侵害,而造成負面影響。當然人文關懷並不排斥制度的嚴肅性,該“一票否決”或嚴肅處理的,自然是法不容情,毫不姑息。

制度的制定要體現民主集中。一個好的制度的出臺都是源於生產實踐的要求。因此,要能解決問題,起到實效,併為大部分員工所認同,就必須經歷“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多次反覆,要在符合大的原則和框架的前提下集中大家的智慧,讓廣大幹群充分發表意見,並通過試行不斷完善。

制度的制定要體現科學嚴謹。制度體系是企業管理所依據“法律”和“準繩”,其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講究的就是科學嚴謹。因此,制度間不能互相矛盾,要注重統一、協調,實現關聯、互補,力求實現閉環或鏈式的管理。從體系的角度努力做得“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凡事有人監督”。制度體系要體現“綜合放大效應”,即不僅要讓遵章守紀者“名利雙收”,讓違章違紀者為高昂的“學費”買單,而且還可以通過預期的“機會收益”進行激勵和約束,從而用制度科學的力量實現安全生產的“法治”。

第四,績效考核是手段

儘管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新的收入分配製度呼之欲出,但績效考核作為“依法治企”的常規武器,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必須給予高度重視,不能迴避不用,更不能無序濫用。

績效考核必須堅持公平、公正。“內舉不避仇,外舉不避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都是“法治”建設的基礎。因此,我們開展績效考核,不論是對幹部還是對員工,不論關係是親還是疏,都必須一視同仁,否則無以服眾。

績效考核必須堅持嚴以律已、寬以待人。領導幹部要敢於、勇於承擔責任,遇事不推諉,遇利不伸手,做遵章守紀的表率。對制度規定的獎懲要切實兌現,獎要獎得人心動,罰要罰得人心痛。對先進要大張旗鼓、宣傳表彰,對違章違紀人員要處理到位、教育到位、安撫到位,儘可能對事不對人,這個分寸的把握很有講究,很值得我們各級管理者通過實踐去總結和體會。

績效考核必須堅持民主、公開。開展績效考核要充分發揚民主,認真對待少數人的意見,決不可偏聽偏信,在原因不清、責任不明的情況下,搞“一言堂”或由少數人說了算,這樣只會導致“執法不公”,傷害基層員工的感情,使績效考核工作陷入被動。

當然,要做好這四方面的工作,除了要求我們各級安全生產管理者具有較高的個人素養和業務能力外,我認為更為關鍵的是要求我們各級領導幹部都從內心裡做到“親民、愛民”,凡事能從廣大幹群的根本利益出發,凡事能做到“以人為本,求真務實”,這才是各項工作能切實落到實處的前提和保證。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上下同心、左右協調、政令暢通、令行禁止、隊伍穩定,從而實現安全生產的長治久安。

生產調研報告 篇10

目標市場分析

矽微粉是由純淨石英粉經先進的超細研磨工藝加工而成,是用途極為廣泛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具有介電效能優異、熱膨脹係數低、導熱係數高、懸浮效能好等優點。因其具有優良的物理效能、極高的化學穩定性、獨特的光學性質及合理、可控的粒度分佈,從而被廣泛應用於光學玻璃、電子封裝、電氣絕緣、高檔陶瓷、油漆塗料、精密鑄造、矽橡膠、醫藥、化裝品、電子元器件以及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移動通訊、手提電腦、航空航天等生產領域。

矽微粉還是生產多晶矽的重要原料。矽微粉用無水氯化氫(HCl)與之反應在一個流化床反應器中,生成三氯氫矽(SiHCl3),SiHCl3進一步提純後在氫氣中還原沉積成多晶矽。而多晶矽則是光伏產業太陽能電池的主要原材料。近年來,全球能源的持續緊張,使大力發展太陽能成為了世界各國能源戰略的重點,隨著光伏產業的風起雲湧,太陽能電池原材料多晶矽價格暴漲,又促使矽微粉的市場需求迅猛增長。

據調查,目前國內生產矽微粉的能力約50萬噸,主要是普通矽微粉,而高純超細矽微粉大量依靠進口。初步預測20xx年我國對超細矽微粉的需求量將達20萬噸以上。其中,橡膠行業是最大的使用者,塗料行業是重要有巨大潛力的應用領域,電子塑封料、矽基板材料和電子電器澆注料對高純超細矽微粉原料全部依靠進口,僅普通球形矽微粉的價格2_3萬元/噸,而高純超細矽微粉的價格則高達幾十萬元/噸以上。

矽微粉是由純淨石英粉經先進的超細研磨工藝加工而成,是用途極為廣泛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具有介電效能優異、熱膨脹係數低、導熱係數高、懸浮效能好等優點。因其具有優良的物理效能、極高的化學穩定性、獨特的光學性質及合理、可控的粒度分佈,從而被廣泛應用於光學玻璃、電子封裝、電氣絕緣、高檔陶瓷、油漆塗料、精密鑄造、矽橡膠、醫藥、化裝品、電子元器件以及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移動通訊、手提電腦、航空航天等生產領域。 矽微粉還是生產多晶矽的重要原料。矽微粉用無水氯化氫(HCl)與之反應在一個流化床反應器中,生成三氯氫矽(SiHCl3),SiHCl3進一步提純後在氫氣中還原沉積成多晶矽。而多晶矽則是光伏產業太陽能電池的主要原材料。近年來,全球能源的持續緊張,使大力發展太陽能成為了世界各國能源戰略的重點,隨著光伏產業的風起雲湧,太陽能電池原材料多晶矽價格暴漲,又促使矽微粉的市場需求迅猛增長,矽微粉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更使矽資源擁有者盡享驚人的暴利。

超細矽微粉具有粒度小、比表面積大、化學純度高、分散效能好等特點。以其優越的穩定性、補強性、增稠性和觸變性而在橡膠、塗料、醫藥、造紙、日化等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併為其相關工業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材料的基礎和技術保證,享有“工業味精”“材料科學的原點”之美譽。自問世以來,已成為當今時間材料科學中最能適應時代要求和發展最快的品種之一,發達國家已經把高效能、高附加植的精細無機材料作為本世紀新材料的重點加以發展。

近年來,計算機市場、網路資訊科技市場發展迅猛,CPU集程度愈來愈大,運算速度越來越快,家庭電腦和上網使用者越來越多,對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技術依託的微電子工業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PⅢ 、PⅣ 處理器,寬頻大容量傳輸網路,都離不開大規模、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的硬體支援。

隨著微電子工業的迅猛發展,大規模、超大規模積體電路對封裝材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對其超細,而且要求其有高純度、低放射性元素含量,特別是對於顆粒形狀提出了球形化要求。高純超細熔融球形石英粉(簡稱球形矽微粉)由於其有高介電、高耐熱、高耐溼、高填充量、低膨脹、低應力、低雜質、低摩擦係數等優越效能,在大規模、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的基板和封裝料中,成了不可缺少的優質材料。

至於矽微粉的行業前景,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展望一下: 市場空間 國際方面,目前全世界年需求矽微粉150萬噸左右。日本是當今世界生產環氧塑封料產量最大的國家,年需求矽微粉60萬噸,全部依靠進口;美國年需求矽微粉 30萬噸;韓國年需求矽微粉20萬噸以上。 國內方面,據有關部門統計,高純300目_1000目普通矽微粉和超細結晶矽微粉每年國內外用量保持在20%_35%的增長幅度,隨著應用範圍的擴大需求量增長將會不斷加大。 20xx年我國熔融類總用量18.5萬噸,其中10萬噸進口,20xx年總用量16萬噸,其中進口7萬噸,預計今年總用量將突破20萬噸,高科技領域矽微粉的年需求量為10萬噸以上。

據推測,國內對熔融型矽微粉的需求量,20xx年可達到40-60萬噸;在電子產品方面,對結晶型矽微粉的需求,預計年需求量將超過80萬噸;在熔融石英陶瓷方面,國內對矽微粉的年需求量將達10萬噸,市場前景廣闊。 據瞭解,我國矽微粉高檔產品主要依靠進口。隨著中國加入了WTO市場,以及中國IT產業的迅猛發展,電子封裝這一產業將逐漸移向中國。

專案建設必要性

1.有利於增加地方稅收,帶動某縣經濟發展

專案總投資*萬元。建成投產後可實現年產值*萬元,實現稅收約*萬元。因此,該專案為某縣增加了稅收收入的同時,也為某縣經濟發展目標的快速實現做出貢獻。

2.有利於促進區域內勞動就業,實現社會穩定

本專案通過增加投資,新增專案,擴大就業外,最重要的是將合理安排勞動力,擴大就業門路,減少把人員推向社會而加大就業壓力。

本專案通過增加投資,新增專案,擴大就業外,最重要的是將合理安排勞動力,專案的建設將給當地提供更多的直接和間接就業機會。首先,在專案建設施工期間,除建設單位自有的專業施工人員外,將有相當數量的當地勞動力經過培訓後,承擔建築施工上的任務;其二,在專案執行期間需要較多的人員進行生產;其三,促進其他行業的發展,間接地提供了就業機會。專案建成後可以安排直接就業人數50人,間接就業人數200人左右,人均收入每年增加2.4萬元以上,增加了居民收入,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同時可以吸引一批閒置勞動力,為政府和社會解決就業難問題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有利於當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3.順應制造業 “大而強”的發展趨勢

過去10年中國製造行業發展十分迅速。20__-20__年,中國製造行業規模從480億元,一躍突破3100億元,9年間增長了5.46倍。20__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推出了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使得20__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同比強勁增長超過30%,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__年初國家從緩解企業困難和增強發展後勁入手,相繼制定出臺了汽車、鋼鐵、電子資訊、物流、紡織、裝備製造、有色金屬、輕工、石化、船舶等十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根據對“十二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平均應該控制在20%上下這一基本判斷分析得出,20__年,中國對製造業的市場需求仍將是主體。

有國家相關政策和產業發展的強勁勢頭做保證,製造業將會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4.專案建設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必然之路

近年來,太陽能光伏行業發展速度較快,市場對矽微粉的產品質量和產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公司必須適應市場發展趨勢,提高產品的質量,提高售後服務水平,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

隨著激烈的國內外同行競爭狀況,公司積極創新,迎接挑戰,現在生產的產品暢銷全國各地,通過本專案的實施,公司可加速開發迎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並促其產業化。專案的建設不僅可以提高公司的競爭力,也是公司在業內取得更大發展的必由之路,為公司不斷生存、發展、壯大提供有力的支撐和推動。

5.專案建設有利於進一步拓展國內市場

建設本專案有利於保證產品質量和技術,有效保障產品售後,從而更好的滿足市場需求,有利於進一步拓展國內市場,提高公司產品國內市場份額,鞏固公司行業地位。

公司多年來在行業內擁有廣泛的使用者,產品質量處於同行業領先。經過多年的執行和經營,公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技術實力雄厚,並且在不斷的開拓創新過程中,一直以技術為根本,科學管理為先導,質量為中心,使用者至上為宗旨,不斷開發新的產品。不論在產品技術,還是在人才結構、研究開發、資訊渠道、知識積累、行業應用和市場開發等方面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本專案的實施,公司將進一步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