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工作報告>精選工作報告>

廣州市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閱讀(3.66K)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城市,也是華南地區的經濟、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交通樞紐,中國南方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世界最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廣州市工作報告,希望對你有用!

廣州市工作報告
廣州市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廣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突出矛盾,我們認真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市委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援下,堅持為民,用心做事,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增後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經濟執行總體平穩。地區生產總值1.67萬億元,增長8.6%。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3%。城鎮登記失業率2.26%。進出口總值1306億美元,增長9.8%。廣州第四次被評為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名。

——質量效益持續提高。源於廣州地區財政預算收入4834億元,增長9.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41.53億元,增長8.7%(可比口徑12.9%)。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差距繼續縮小。

——結構調整取得實效。三次產業比重為1.42︰33.56︰65.02。服務業比重持續提高,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業態加速壯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62%,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明顯下降。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治安等領域取得新進步,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兌現,民生髮展指數在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中排名第一。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及特點:

一是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面對國內外複雜環境,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消費、投資、外需均衡增長,協同拉動經濟穩中向好。

促進投資提速。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推進136個重點專案,完成投資總額1109億元。舉辦“新廣州·新商機”招商推介會,加大重大發展平臺投資力度,鼓勵吸引民間投資,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固定資產投資4889.5億元、增長14.5%,民間投資增長24.9%。

挖掘消費潛力。著力增強消費的拉動作用,推進重點商圈升級改造,加快國際會展中心、物流中心、採購中心建設,完善商貿功能。開展一系列專題商貿展貿活動,促進資訊、文化、健康、旅遊等新型消費,激發消費活力。旅遊綜合競爭力列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97.85億元,增長 12.5%。

開拓外需市場。著力改善外貿環境,自貿試驗區申報成功,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有新進展,落實出口退免稅401.1億元。拓展國際市場,開拓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通道,鼓勵企業在國(境)外設立生產基地、營銷網路和參加國際展會。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等新業態,跨境電子貿易進出口 13.1億元。全年商品出口總值727.15億美元,增長15.8%。實際使用外資51.07億美元,增長6.3%。對外投資31億美元,增長 70.7%。

二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圍繞破解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把改革作為根本之策,全面展開13方面226項改革事項。

加快行政領域改革。從政府自身改起,大幅度簡政放權。動態調整99項行政審批、備案事項,公佈10個部門權責清單,推進居民辦證制度改革,95.7%的行政審批事項可網上辦理。開展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進行政區劃調整。全面推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取消外商投資企業聯合年檢,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新設立市場主體增長28%,註冊資本增長108.7%。

加快財稅領域改革。在全國率先建立全口徑政府預決算編報體系,將所有財政性資金收支預算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公開部門“三公”經費預決算,清理整合財政專項資金,完善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廣州財政透明度排名全國第一。堅持科學理財,增收節支還債建設並重,20xx年下半年以來化解存量債務800億元(其中,市本級552億元,區248億元),存量債務削減26.7%,有效化解系統性政府債務風險。全市一般債務率15.5%(市本級 13.5%)、專項債務率26.4%(市本級25.7%),債務率處於較低水平。擴大“營改增”試點,取消或降低16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通過減稅清費為企業減負285.5億元。

加快投融資領域改革。創新金融平臺,南沙新區金融改革創新15條政策獲批,國際金融城入駐一批金融機構。新設法人金融機構12家,新增上市企業6家、新三板企業36家,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突破1000家。與中國人壽、新華人壽合作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新增一批社群及農村金融服務站、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和資金互助合作社等普惠金融機構。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手國資國企改革總體設計,將65戶直接監管國有企業整合成32戶,推動上市公司重組整合,推進企業規範董事會建設,籌建國資發展資本投資和運營平臺,加強國資監督管理和廉潔建設。

三是注重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經濟增長理念,在優化結構中穩增長,在創新驅動中促轉型,為廣州長遠發展增添後勁。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圍繞加快推進汽車、精細化工、重大裝備、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商貿會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等十大重點產業發展,出臺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新業態發展等系列措施,開展專業批發市場轉型試點,促進產業升級。服務業比重持續提高,增加值突破萬億元,特別是金融、物流、會展發展較快。工業發展穩中提質,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2萬億元、增長7.9%,汽車、石化、電子三大支柱產業增長8.8%。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2%。移動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智慧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業態和先進製造業加速壯大。農業發展平穩,增加值 237.52億元,增長1.8%。

加快科技創新。推進國家創新城市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啟動財政科技經費、科技企業孵化器雙倍增計劃,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激發了企業創新活力。加快發展中烏巴頓焊接研究院、華南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伯明翰大學廣州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掛牌運作,廣州超算中心“天河二號”運算速度連續4次全球第一名。現有國家級實驗室28家、工程中心18家、質檢中心10家。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吸引資訊產業總部落戶,入選“寬頻中國”示範城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8001.36億元,增長9.1%。新增發明專利申請量14589件、授權量4590件。

四是加強城市建設管理,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功能和品質。圍繞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強化環境治理,完善管理體制,提高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交通樞紐建設,加快白雲機場擴建、南沙港三期、國鐵、城軌、地鐵、高快速路和市政路橋等一批重大專案建設,機場第三跑道竣工,貴廣、南廣高鐵和廣樂高速、肇花高速花都段、新化快速南段建成通車,海珠有軌電車試驗段開通,同德圍南北高架路、金沙洲大橋拓寬、洲頭咀隧道、花城大道東延線及立交等59個路橋專案竣工。新開100條公交線路,新增1000臺公交運力,新建50公里公交專用道。推進一批科教文衛養老政法等設施建設,“四館一園”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南越王宮博物館(一期)和9個兒童公園建成開放,少年兒童圖書新館即將開放,惠愛醫院江村院區擴建工程完工,城市功能不斷完善。

優化城鄉生態環境。開展空氣治理,實施燃煤機組超潔淨排放改造,完成一批重點企業脫硫脫硝工作,淘汰1016座小鍋爐和8.7萬輛黃標車、老舊車,新增管道燃氣使用者32.2萬戶,中心城區基本建成“無燃煤區”,會同周邊城市開展聯防聯控。全年空氣優良天數282天,佔77.5%,增加22 天,PM2.5年均濃度下降7.5%。開展水環境治理,推進市內河湧和廣佛跨界河湧整治,新(擴)建一批汙水處理設施,城鄉自來水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北江引水、北部水廠一期抓緊推進,珠江廣州河段平均水質為Ⅳ類。開展垃圾治理,啟動建立全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工作,推廣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完善垃圾分類收運體系,改造56座垃圾壓縮站,3個資源熱力電廠開工建設,逐步破解“垃圾圍城”難題。防治農業面源汙染,化肥、農藥使用量均減少3%,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廢棄物利用率達85%。開展生態園林建設,建成嶺南花園6個、綠道300公里、生態景觀林帶129公里、生態公益林10萬畝、4個溼地公園,完成森林公園和市內公園升級改造,“花城綠城水城”格局基本形成。

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強化規劃引領,推廣“三規合一”成果,完成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867個行政村規劃,推進重大平臺核心區控規。完善節約集約用地機制,查處閒置土地93宗、434公頃,查處違法用地1228宗、涉及耕地5458畝。開展“三舊”改造,加快成片連片改造,盤活“爛尾樓”35 宗,整治37個城中村安全隱患和448個專業市場管線,城市面貌出現新變化。

提升城市綜合治理水平。推進社群網格化服務管理,完成314個幸福社群建立工作。加強城管綜合執法,提高市容景觀管理水平,集中整治亂擺賣和佔道經營,拆除違法建設110萬平方米、違法戶外廣告3.1萬平方米,查處違法施工2720宗,整治“群租房”2.2萬套。推進平安廣州建設,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專項整治,保持高壓打假治劣態勢,破獲食品藥品類犯罪案件768宗,推動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新增1110間學校食堂安裝視訊監控系統,組建反恐力量,組織“六大專項”、“雷霆掃毒”等整治行動,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刑事、治安類警情下降8.9%,群眾治安滿意度持續提高。

五是發展社會民生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高度重視民生,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3%用於民生和各項公共事業,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組織職業培訓,應屆廣州生源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3.3%,城鎮新增就業27.08萬人。完成2998人積分入戶。籌建保障房(含租賃補貼)1.56萬套、基本建成1.96萬套,改造農村泥磚房和危房9000戶,著手建設來穗人員公租房。五險參保人數達2649.7萬人次,連續8年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實施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和商業保險醫療救助制度,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突破3000元,農轉居人員養老金提高9%。改造升級農村敬老院和413個老年人活動站點,動工新建8325張養老床位。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推進教育發展,完成第一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異地會考,實施本站建設和大學城提升計劃,完善民辦教育財政差別化扶持機制,9個區成功建立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推進文化繁榮,精神文明建立活動蓬勃開展,開展文化遺產普查,啟動文物保護專項資金,扶持非國有文物保護,舉辦系列國際大型文化活動,完成惠民演出、免費門票、廣電節目覆蓋等惠民實事,基本完成《廣州大典》編纂出版,音樂劇《西關小姐》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推廣鎮村醫療一體化管理,開展區域醫療聯合體試點,組織全科醫生培訓,推行家庭醫生契約服務,組織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啟動應急機制,防控登革熱、埃博拉、禽流感等疫情。推進人口計生服務工作,落實單獨二孩政策。發展體育事業,舉辦10餘項國際體育賽事,30個小型足球場、36個“一站兩點”、公共體育場館優惠開放等惠民實事全部完成。

加強“三農”工作。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成21.3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新增2.1萬畝標準化菜田。發展現代農業,8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建成10.9萬畝。深化農村改革,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推進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建成集體經濟“三資”交易平臺。建設27個美麗鄉村和3個名鎮、41個名村。市財政安排4.85億元扶貧,新一輪農村扶貧開發取得成效。

推進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成功舉辦第二屆廣州獎及20xx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暨廣州國際城市創新大會,成立廣州-奧克蘭-洛杉磯三城經濟聯盟,廣州成為世界大都市協會亞太地區總部所在地並當選首任聯合主席。開展經濟普查,普法宣傳、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工作進一步加強,建立少數民族服務體系。推進梅州、清遠、湛江幫扶,對口支援新疆喀什、西藏波密、貴州黔南等地區成效明顯。國防動員、海防和打私、雙擁和優撫安置、宗教、司法行政、婦女兒童、殘疾人、慈善、僑務、對臺、貿促、口岸、應急、氣象、地震、民防、審計、統計、參事、文史、檔案、保密、修志、仲裁、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六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增強政府行政效能。實施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聽證目錄和專家論證辦法,政府決策更加科學透明。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主動公開政府資訊108.65萬條、依申請公開事項8939宗,市政府定期組織新聞釋出會,開通市政府常務會議資料庫網頁。整合34個部門和各區的55條熱線為“12345”政府服務熱線。推進依法行政,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5項,制定政府規章13項和規範性檔案27項,受理行政複議案件 1337宗。高度重視各級人大代表議案決議、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全年辦理全國、省、市人大代表建議373件和政協提案510件,辦理質量不斷提高。繼續推進20xx年2件和20xx年1件議案決議的辦理落實,加快“珠江黃金岸線”建設和城市廢棄物處置利用,深化“村改居”管理體制綜合改革。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糾正“四風”,清理行政事業單位“小金庫”,“三公”經費較上年減少23.4%,實施公共服務廉潔化“雙十部門、雙百實事”工程。加大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力度,一批違法違紀人員受到懲處。廣州被《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xx》、《廣東省地方政府整體績效評估報告》評為第一名。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我代表廣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駐穗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援廣州改革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清醒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GDP未能完成預期目標,這既有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客觀原因,也有對經濟執行規律把握不夠好的主觀原因。經濟增長亮點少,工業投資規模小,缺少大專案支撐。產業層次不高,金融、總部經濟、科技和人才存在明顯差距,新興產業處於初創時期、體量不大,轉型升級任務艱鉅。勞動力、土地綜合成本上升,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影響實體經濟發展。未來幾年償債量較大,潛在風險不容忽視。城市基礎設施承載力和市政配套不足,交通擁堵、環境汙染、安全生產風險依然突出,大氣、水環境治理和垃圾分類處理任重道遠。防控登革熱等流行性疫病存在薄弱環節,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社保、食品藥品安全、城市管理、社會治安等方面群眾不滿意的地方依然較多。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腐敗問題時有發生,少數公職人員不勤不廉現象依然存在。對這些問題,政府要高度重視,牢記責任使命,增強憂患意識,勇於擔當,紮實有效解決問題,不辜負人民群眾的厚望。

二、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完成“xx”規劃的收官之年。市委十屆六次全會圍繞適應經濟新常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深化泛珠三角合作的新變化新情況新問題,明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決定,承載著全市人民的深切期望。我們要在全球城市體系中找標杆,從國家大戰略中找動力,從區域發展中找動力,從全球發展要素配置和國際產業分工中找動力,主動作為,勇闖難關,努力實現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效。

今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鞏固和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地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實施城市創新發展戰略,深化改革開放,強化法治建設,突出結構調整,優化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質,改善民生福祉,打造國際商貿中心、國際航運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華南交通樞紐,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可比口徑);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商品出口總值增長10%;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7%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0.2%、 1%、1%和2%;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重點抓好五個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進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廣州經濟快速發展的制勝法寶。要圍繞激發市場活力,以經濟改革為抓手,以城市創新為動力,以克服短板為突破口,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全力推進南沙新區和自貿試驗區建設,落實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爭取啟運港退稅、汽車整車轉口保稅、汽車平行進口、跨境人民幣貸款、離岸資料服務等改革試點,複製上海自貿試驗區海關監管和檢驗檢疫制度創新措施,建立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框架。繼續簡政放權,再調整一批行政審批、備案事項,實施權責清單,推行審批事項聯網通辦,完成政府職能轉變、機構改革和區劃調整。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推行“三證合一”工商登記制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深化財稅改革,貫徹落實新預演算法,推進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和實施中期財政規劃,完善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和政府購買服務改革,完成“營改增”擴面任務,穩步推進稅制改革,完善政府性債務管理和防範化解債務風險體系。深化投融資改革,出臺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意見,推進企業上市“雙百工程”,鼓勵民間資本設立金融機構,加快發展創業及股權投資市場。深化國企改革,實施“清單管理”國資監管模式,組建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強化資本運作和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激發國有企業活力。

推進產業創新發展。堅持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加快高階高質高新產業發展,構建叢集集聚集約產業體系,做大做強做優十大重點產業,打造產業高地。促進製造業高階化,發展電動汽車,培育軌道交通龍頭企業,建設工業機器人及智慧裝備基地、再生醫學等一批高階專案,加快航空和海洋工程裝備發展。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建設移動網際網路創新產業基地、國際生物島、國際健康產業城、國際創新城、全生物降解塑料等重大園區和專案,重點發展手機遊戲、可穿戴電子產品、高階醫療器械、高階金屬材料、高效能高分子材料等產業。促進新業態發展,加快建設新業態總部經濟產業園、汽車服務業產業園、融資租賃產業園等15個示範園區,發展工業機器人、電子商務、科技服務、現代物流、工業設計、文化創意、3D列印、大資料應用、衛星導航、移動網際網路等新業態。促進傳統產業優化提升,推進傳統制造業企業技術改造,基本完成“退二進三”任務,推進全國旅遊綜合改革試點,推動專業批發市場向展貿化、資訊化、標準化發展。

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總部經濟。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繼續推進財政科技經費和科技企業孵化器雙倍增計劃,以“一區多園”模式統籌科技園區發展,申報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點。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組建一批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推進科技服務業發展,引進和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加快廣州超算中心應用推廣,實施羊城創新創業人才支援計劃,推進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和人才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智慧財產權樞紐城市,設立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推進國家版權貿易基地建設。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完善金融機構主體體系,爭取新設一批新型金融機構,重點建設廣州國際金融城和南沙現代金融服務區,舉辦第四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出臺網際網路金融、普惠金融扶持政策,探索建立網際網路金融徵信體系,積極開展跨境人民幣貸款、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等創新業務,促進新型金融服務業態的集聚發展。推進總部經濟發展,加大總部企業引進力度,實施總部招商行動計劃,建立總部企業協調服務機制,加緊在建總部專案建設,吸引航空、會展、電子商務、網際網路、智慧裝備等一批總部專案落戶;培育本土總部企業,推進華南地區大中型骨幹企業新業態總部基地建設,發展泛珠總部經濟區,支援樓宇經濟提升發展,促進小微企業健康發展,推動國有企業和老字號企業兼併重組,打造“企業航母”。

(二)促進經濟提質增效。發揮“三駕馬車”均衡拉動作用,優化經濟發展空間佈局,促進經濟行穩致遠。

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抓住國家推進消費升級的機遇,加快建設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促進網上購物和農村電商發展,擴大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資訊消費,辦好廣州國際美食節,大力發展養老健康、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旅遊休閒和時尚消費。著力打造商貿平臺,組建國家級珠寶玉石交易所,設立華南有色金屬交易中心,開展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物流標準化試點、餐飲業轉型試點,強化消費集聚功能。拓展廣貨市場腹地,積極參與珠江-西江流域經濟帶、珠三角、泛珠三角合作,推進廣佛肇、廣清一體發展,開展高鐵沿線城市展銷活動,繼續推行“廣貨全國行、廣貨網上行”展貿活動,擴大消費需求。培育消費潛力,落實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健全工資增長機制。

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優化投資結構,強化重點專案帶動,推進156個基礎設施、產業、民生重點專案建設,實現年度投資1180億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繼續舉辦“新廣州·新商機”招商推介活動,利用廣交會、達沃斯分論壇等平臺拓展招商渠道。擴大民間投資,推出一批民間投資重點專案,在準公益領域面向民間資本開放,促進投資穩定增長。

發揮出口的支撐作用。推動投資便利化,實施外商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實行境外投資備案管理,引進國際高階會議展覽,建設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推行關檢合作“三個一”、口岸管理“三互”等試點,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發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保稅物流、租賃貿易、市場採購等新業態,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合作,鼓勵企業赴境外投資和承包工程,參與海外工業園區、經貿合作區建設。擴大先進技術裝置、關鍵零部件和大宗商品進口。推進中以生物產業孵化基地、中新知識城院士專家創新創業園等合作專案,組織開展中歐區域政策合作試點。拓展國際友城交流,深化穗港澳臺合作,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發揮南沙、黃埔、增城三個國家級開發區的主引擎作用。南沙要用好用足國家戰略政策,抓住自貿試驗區和國家級新區雙重政策優勢,謀劃高水平對外開放和投資貿易便利化,加快投資、貿易、金融、監管制度創新,加緊實施金融創新15條政策,落實部際聯席會議15條支援事項,抓緊推進港口、地鐵、快速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航運金融、物流和海洋經濟,迅速壯大經濟體量,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黃埔要抓住區劃調整的契機,以“兩城一島”為核心,抓緊推進中新知識城上升為國家戰略,加快電子商務、檢驗檢測、智慧裝備、港航服務等專業園區建設,發展知識經濟,打造智慧財產權樞紐和知識密集型產業集聚高地。增城要發揮國家級開發區的政策優勢,加快牛仔服裝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低碳總部園、電子五所、健康醫療綜合體等重點產業專案建設,引進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發展中小微金融服務區和普惠金融,快速提升經濟實力。同時,空港經濟區要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外貿展示、飛機維修製造和租賃等臨空產業。

(三)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城市發展,關係人民群眾福祉,關乎城市未來。圍繞建設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和有文化底蘊、有嶺南特色、有開放魅力的現代化生態宜居城市,科學規劃,注重長遠,打牢基礎,重點推進,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3個空港專案、5個港航專案、9個鐵路工程、6條城際軌道、11條地鐵、11條高快速路和130個市政道路專案建設,推進白雲機場噪音區治理,新建一批公交設施和停車場,抓好與周邊6市58個互聯互通重點交通專案,提升交通樞紐功能。加快“四館一園”、海事博物館、粵劇藝術博物館、南粵先賢館、南漢二陵博物館、華僑博物館、第三少年宮等文化設施建設。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和市屬三級醫院建設,加快政法設施建設,推進老人院、日間託老機構等養老設施建設,完善城市服務功能。

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擴大“三規合一”成果應用,加快重大專案規劃審批和用地保障,加大土地收儲力度,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加快更新改造步伐,完善城市更新政策,體現城市嶺南文化特色,推進同德圍、金沙洲、羅衝圍、國際金融城、大坦沙島、廣鋼新城、廣紙片區、魚珠舊城、海珠生態城等成片連片改造專案,支援歷史街區活化利用,為城市發展騰出空間。推進城中村綜合治理,開展垃圾處理、管線下地、消防隱患、管道煤氣和安全用電整治行動,加強對亂擺賣、“三非”外國人、出租屋集中整治,改善人居環境。開展專業市場整治行動,推進安全隱患整改,改善城市面貌。

推進城鄉一體發展。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抓好5個萬畝蔬菜生產基地、8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建設海鷗島生態旅遊島,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和家庭農場建設。深化農村改革,鋪開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深化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土地流轉服務機制,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試點,加快發展農業保險,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擴大生態公益林補償面積,實現生態公益林補償全覆蓋。加強新農村建設,推進美麗鄉村、名鎮名村、幸福社群建立工作,開展農村土地和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建設新型城鎮化示範鎮,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抓好新一輪市內農村扶貧工作。

強化空氣和水環境治理。開展清潔能源和火電機組改造,推進“無燃煤街(鎮)”建立工作,完成7臺燃煤裝置超潔淨排放改造,完成水泥企業降氮脫硝及除塵改造,淘汰7.77萬臺黃標車及老舊車,增加管道燃氣使用者50萬戶,加強建築工地和煤、沙碼頭揚塵管理,完成60%重點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治理,建立大氣汙染源清單,提升空氣質量。實施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加強流溪河水源地保護,推進16條廣佛跨界河湧整治,新(擴)建16座汙水處理廠,城市生活汙水處理率達92.5%。新建120個行政村生活汙水治理設施,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達46%。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建設北江引水工程、北部水廠一期及牛路水庫工程,完成農村自來水改造,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在100%。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造北部旅遊、中部休閒、南部濱水生態片區,新增生態景觀林帶80公里、綠道300公里、森林公園10個,推進生態景觀工程,完成兒童公園建設。建立受汙染工業場地清單,開展未批先建、無證排汙、偷排偷放等整治行動,實施重金屬汙染綜合防治,提高環境質量。建立全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發展迴圈經濟產業園區。

(四)統籌做好民生社會事業。政府的根本目的是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建機制、補短板、兜底線,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發展教育事業。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動國家中國小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工作,完善中國小幼兒園招生制度,推進“區管校用”教師管理體制改革,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促進民辦教育規範特色發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建立“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發展文化事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紮實推進文明城市建立工作,完成全市文化遺產普查,加強抗戰遺址等文化遺產保護,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組織送戲下基層,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和無線覆蓋升級,舉辦音樂金鐘獎、戲劇梅花獎、紀錄片節等大型文化活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發展。發展衛生事業。繼續推進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深化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開展家庭醫生契約式服務,推進醫聯體試點,推行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加強住院醫師和全科醫師培訓,鼓勵支援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做好傳染性疾病防控和應急救治。加強人口計生服務工作。發展體育事業。舉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加強城市民族工作,促進宗教關係和諧,完善公共氣象服務,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推進“六五”普法,深化質量強市建立工作,實施標準化戰略,開展援疆、援藏、梅州、清遠等扶貧工作和全國“雙擁模範城”建立工作。繼續做好國防動員、海防、打私、僑務、統計、對臺、應急、地震、民防、參事、文史、檔案、保密、修志、慈善等工作。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提高困難群眾住房保障水平,在來穗人員和城市公共服務人員公租房建設上有所突破,構建健全有序的住房保障體系。保障失業人員、老齡人口、低收入困難家庭等的基本生活。完善促進就業創業機制,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農村勞動力就業幫扶,保持就業穩定。擴大社保覆蓋面,提高企業退休人員、農轉居人員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建立工傷保險待遇調節機制,制定殘疾人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辦法,構建普惠型社會保險體系。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進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試點,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建設居家養老指導服務平臺。實現殯葬基本服務均等化。

推進平安廣州建設。嚴厲打擊製售假違法行為,營造規範、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開展食品藥品安全整治和社會共治,建設“食得放心”城市。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組織重點領域安全專項整治,提升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能力。強化城市精細化管理,完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維護市容環境秩序,整治“六亂”黑點,查處違法戶外廣告,重點打擊違法建設,加強“五類車”治理。實施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培育司法社工機構,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深化社群矯正工作。防範和打擊涉恐涉暴違法犯罪,加強網際網路安全管理,加大金融和通訊詐騙犯罪打擊力度,動態監管重點地區和場所治安形勢,加強地鐵公交等重點行業技防物防建設,提升群體性事件應急處置水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繼續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對本地食品生產企業和食品重點經營主體(超市、食品批發市場)實施100%監督抽檢,對食品品種(28大類加工產品、6大類食用農產品)實施100%監督抽檢,累計抽檢不少於23000批次。加大對農貿市場、食雜店等經營主體的日常巡查、監督抽檢力度。二是促進和穩定就業。舉辦300場次就業專場招聘會,資助勞動力技能晉升培訓5萬人,實現廣州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0萬以上,幫扶16萬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三是完善社群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網路。新建50個日間託老機構,實現全市所有街鎮建有日間託老機構。四是提高特殊人群救助水平。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不低於650元,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從7月1日起,農村五保物件供養標準100%達到當地農村上年度人均收入水平。五是加強基層慢性病防治服務。為60萬名高血壓患者和17萬名糖尿病患者免費提供首診測血壓、建立健康檔案、隨訪干預等健康管理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從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50元。六是加強城中村整治。推進城中村用電改造,緩解78個頻繁停電城中村的用電難問題。新增城中村視訊監控攝像頭9000個,提高城中村的視訊覆蓋率。七是加強公共交通體系建設。新增50公里公交專用道,提高公交車快速通行能力;優化調整及新增公交線路50條,投放1100臺清潔能源公交車輛。增加交通訊號自動化控制路口40個,實現全市80%以上的路口自動化管理; 加強對自動化裝置的檢測維護,確保裝置完好率達95%;優化芳村大道等36條“綠波帶”交通訊號燈設定,使交通更加順暢。八是加強住房保障。新開工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1.37萬套,新增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800戶。擴大戶籍家庭住房保障覆蓋面,將戶籍家庭住房保障收入線准入標準從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20663元調整至29434元。住房租賃補貼標準從每平方米20元提高到25元。九是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全面實施垃圾分類管理,繼續推廣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模式;全力推進全市大型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新增無害化處理能力3000噸/日。十是加強社群文化康樂設施建設。建設34個社群小型足球場。推進全市12個街鎮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試點建設。

(五)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把政府工作納入法治軌道,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責,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誠信政府、廉潔政府、節儉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出臺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規劃,加強經濟、民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健全地方法治體系。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會各項決議和決定,切實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定期通報辦理情況。推行行政綜合執法,理順市、區、鎮(街)行政管理許可權。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的監督。

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推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實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健全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加強智庫建設,完善公諮委制度,擴大公眾對政府決策的有序參與。落實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和倒查機制,進一步擴大行政權力公開範圍,公開權力執行流程,公開“三公”經費,增強權力執行透明度。擴大網上辦事大廳與實體政務大廳職能範圍,打造陽光政府。

創新社會服務管理。注重運用法治方式,健全村(居)務公開,發揮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作用,完善多元主體治理體系。重點推行“五個一”治理模式。“一卡”,全面推行市民卡,拓寬服務事項,為群眾提供“一卡式”社會事務服務。“一號”,進一步整合非緊急類政府服務專線,完善“12345”政府服務熱線功能,暢通政府服務群眾的橋樑。“一格”,全面推行社群網格化服務管理,完善五級聯動、三級指揮體制,更好地聯絡服務群眾。“一網”,完善網上辦事大廳,推進網上大廳、實體大廳“五統一”。“一窗”,實行全市上下所有行政審批、公共服務事項“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提高審批效率。

建設廉潔政府。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系列要求,加強廉政制度建設,完善作風監督舉報平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公務員素質。加強行政問責和執法監察,強化經濟責任審計。加大預防和懲治腐敗工作,重點查處後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提拔使用的領導幹部;糾正“四風”,重點查處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仍然頂風違紀的行為;嚴格落實 “一崗雙責”,強化權力監督,提高政府公信力。

各位代表、同志們,人民賦予重託,奮鬥創造未來。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為實現廣州人民的期待和夢想而努力工作。

廣州市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廣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援下,認真貫徹黨的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新型城市化為引領,全力以赴穩增長、促轉型、惠民生、增後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5420.14億元,增長11.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41.79億元,增長10.8%(按可比口徑增長14.9%);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左右,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66元,增長10.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8887元,增長12.5%;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為2.6%。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多措並舉促進經濟增長。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堅持擴大內需、穩定外需、改善營商環境,確保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內需拉動明顯增強。圍繞重點產業和重大發展平臺招商,拓展投融資渠道。舉辦“新廣州·新商機”系列投資推介活動,吸引國內外優質專案進駐。落實鼓勵民間投資政策措施,激發民間投資熱情。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454.55億元,增長18.5%。組織廣貨展銷活動,擴大消費需求。拓寬新興消費市場,汽車消費逐步回暖,時尚消費持續興旺,網上消費增勢迅猛。推進重點商圈升級改造,優化消費環境。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82.85億元,增長15.2%。

外需市場保持穩定。面對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形勢,認真落實促進外貿發展政策,優化企業服務機制,促進外經貿穩定發展。培育外貿新業態,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和外商投資商業保理業試點,服務貿易和境外投資發展取得突破。全年商品出口總值628.06億美元,增長6.6%;實際使用外資48.04億美元,增長5%;服務貿易總額567億美元,增長41%;服務外包業務增長22%;對外投資增長1.8倍。

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深入開展“暖區、暖企、暖專案”活動,為重點企業、重點專案提供政策諮詢、審批代辦、要素保障等全方位服務。基本完成政府性債務風險化解方案制定和國有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出臺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1+9”政策檔案,實施《廣州市建設工程專案優化審批流程試行方案》,優化投資環境。試點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推進“兩建”工作,完善“營改增”配套措施,減輕企業負擔。廣州三度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名。

(二)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發展理念,大力優化產業結構,打造優質發展平臺,提升科技含量,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制定《廣州市加快推進十大重點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統籌規劃產業發展。三次產業比重為1.5∶33.9∶64.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9963.89億元,增長13.3%。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新增一批小額貸款公司等民間金融機構,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達558家,金融業增加值突破1100億元。會展業持續活躍,展覽面積超過800萬平方米。總部經濟不斷壯大,新認定總部企業89家。旅遊業穩步增長,總收入2202.39億元,增長15.2%。工業發展穩中提質。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310.24億元,增長12.9%,其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43%,汽車製造、石油化工、電子資訊三大支柱產業總產值增長16.3%。廣汽集團入選“世界500強”。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加快發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分別增長17.8%和17.1%。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新認定11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農業平穩發展,增加值228.87億元,增長2.7%。新興業態亮點紛呈,聚集52家產值超億元的移動網際網路企業,成功建立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電商企業交易額超萬億元。

平臺建設取得進展。堅持把戰略性發展平臺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引擎,構築“2+3+9”平臺體系。加大兩個新城區和三個副中心投資強度,重點推進市政交通、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向新城區延伸。南沙新區明珠灣起步區建設啟動,蕉門河中心區建設加快推進。中新知識城吸引近百個高階專案進駐,科學城功能進一步完善,生物島建設加快推進。花都中軸線北部啟動徵拆,從化新城起步區完成徵地工作,增城掛綠新城建設加速推進。國際金融城開工建設,海珠生態城啟動十大專案,天河智慧城核心區土地徵收基本完成,南站商務區核心區地下空間試驗段動工建設,花地生態城電子商務集聚發展,國際健康產業城、空港經濟區、國際創新城、黃埔臨港商務區等重大平臺建設按計劃推進。

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實施《廣州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建立校地協同創新聯盟,創新機制日趨完善。成功舉辦第xx屆留交會。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天河二號”運算速度世界第一。華南新藥創制中心、華南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建設進展順利。新增3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中心。全力建立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新增1家國家質檢中心。“廣州光谷”建設重啟。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66家,孵化面積410萬平方米。全市專利申請量達39751件,其中發明專利12156件、增長23.8%。

(三)強化國家中心城市功能。以加快城市基礎設施等功能建設為著力點,把優化環境作為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不斷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城市空間佈局優化。推進“123”城市功能佈局規劃,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已報國務院審批,完成平臺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22個功能片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推進1142個村莊規劃編制,構建了新型城市化規劃體系。“三規合一”成效顯著,盤活存量建設用地規模128.8平方公里。開展節約集約用地量化評價,實施城市生態用地差別化管理,億元GDP消耗土地減至0.83公頃,比20xx年下降58%。開展國土管理改革試點,節約建設用地80多平方公里,拓展了發展空間。認真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獲省委、省政府“四年大發展”考核驗收第一名。

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新一輪總投資3000多億元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基本完成新建或在建的284公里地鐵、208公里高速公路徵地、借地和拆遷任務。推進白雲機場擴建工程,第三跑道和第二航站樓開工建設,開展機場噪音區治理,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5200萬人次,居世界前10位。加快建設南沙港區三期工程,廣州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4.5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531萬標準箱,居世界前列。加快推進貴廣南廣鐵路、穗莞深城際鐵路建設,廣州火車北站、南站和新塘站等綜合交通樞紐加緊推進。地鐵6號線首期開通運營,在建的6條地鐵進展順利,新建的7條地鐵前期工作全面展開,海珠環島新型有軌電車試驗段開工建設。海珠橋維修工程完工。鳳凰山隧道、花城大道東延線、獵德大道北延線等專案有序建設。新投放公交車500臺和計程車1500臺,新開通公交線路50條,新建公交專用道50公里,優化開通新水巴航線12條,完成25個交通擁堵點治理,立體交通網路進一步完善。電網工程、天然氣利用工程順利推進。兒童公園、兒童醫院、老人院、福利院等惠民設施加快建設,176家社群金融服務站順利完工。南漢二陵博物館、大小馬站書院街、南粵先賢館、海事博物館等建設全面展開,文化設施日趨完善。歷史城建專案工程結算紮實推進。

生態建設全面推進。實施花城綠城水城規劃,新建成300公里綠道和156公里景觀林帶,3個嶺南花園和2個森林公園對外開放,完成19條高快速路、國省道的95個出入口和7條鐵路景觀整治。廣州榮獲全國“十大綠色建築標杆城市”稱號。加快城鄉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城鎮和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穩步提高;石井河截汙、獵德湧改造、荔枝灣湧三期、東濠湧二期等河湧治理工程順利推進,番禺金山湖、花都湖一期、南沙溼地二期建成開放,增城掛綠湖、天河智慧東湖、鳳凰湖、廣州北江引水、北部水廠一期、琶洲灣公共沙灘泳場、西郊沙灘泳場二期、海珠溼地二期、廣州水博苑等工程加快建設。增加天然氣、電力等清潔能源供應量,天河區建成無燃煤區。推進空氣汙染綜合防治10大行動,控制機動車尾氣、餐飲業油煙、揮發性有機物和揚塵汙染,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260天,比上年增加4天。

城市更新管理加強。按照“政府主導、利益共享、儲備優先、成片開發”的原則,推進“三舊”改造,審批19個改造專案,總面積1.82平方公里,新增經營性用地和公益性設施用地1.4平方公里。“幸福同德圍”、“美麗金沙洲”建設取得進展。115項爛尾樓、爛尾地、城市建設歷史遺留專案基本得到解決。完成農村泥磚危房改造10118戶和城市零散危房改造9.88萬平方米。加大查處違法建設力度,拆除違法建設140萬平方米、違法戶外廣告招牌12萬多平方米,查處違法施工1926宗。推進新一輪314個幸福社群建立工作,推廣越秀區社群網格化服務管理經驗,加強黃埔區“綜合化、網格化、資訊化”服務管理平臺建設,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四)推進民生社會事業發展。堅持民生為先、底線思維,努力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市民。市本級用於民生和各項公共事業經費462.3億元,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6.2%。全力兌現十件民生實事,醫療衛生、養老保險、住房保障、食品安全、文化惠民等事項超額完成。破解垃圾圍城取得進展,一批收集、運輸、處理、綜合利用設施裝置投入使用,資源熱力電廠規劃建設取得突破。

民生保障水平提高。著力保障就業,市財政投入專項資金4.6億元,幫扶22.09萬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城鎮新增就業27.7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5%。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失業保險待遇,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政府資助標準每年320元以上,社會保險參保人數2913萬人次,比上年增加近130萬人次。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從每月130元提高到150元。新增申領社會保障卡440萬張。全市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540元,農村平均低保標準提高到505元,“五保”供養標準提高到當地農村人均純收入的70%,為20萬困難群眾購買重大疾病商業醫療保險。動工興建1.2萬張養老床位,新建成40個日間託老機構。落實中央和省房地產調控措施,籌建保障性住房18110套,新增發放住房租賃補貼3418戶。設立來穗人員服務管理機構,提升服務水平。推進平安廣州建設,深化社會治安立體防控,積極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全市受理刑事、治安案件類警情同比下降8.1%,廣州榮獲全國綜治工作“長安杯”稱號。全面推進“食得放心”城市建設,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立案查處食品藥品違法案件4672宗,破獲食品藥品類犯罪案件657宗。加強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企業安全生產基礎進一步強化。

社會事業取得進展。加快教育綜合改革。推動學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發展,公辦幼兒園佔比超過30%,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佔比超過50%。推動全市優質教育資源均衡佈局,公辦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達1028所,覆蓋率為99.9%。大學城提升計劃進展順利,廣州本站一期加快建設。開展新一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蹟“申遺”、重點文物修繕工作抓緊推進。舉辦廣州藝術節、第六屆中國國際漫畫節、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等大型文化活動,成功建立全國版權示範城市,全國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取得好成績。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11類37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實現街道全覆蓋,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建成。開通全市統一的“12320”衛生公益熱線,廣州地區 38 家大型醫療機構接入統一預約掛號系統。優生優育和計劃生育服務不斷優化。新建一批體育設施,公共體育場館免費和優惠人數約550萬人。廣州職業足球奪得亞冠聯賽冠軍並蟬聯中超冠軍。舉辦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等國內外重大賽事。與溫哥華、伯明翰、里昂、布裡斯托爾、法蘭克福、漢班託塔等友城交流與合作取得新進展,我市行政首長連續3屆當選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組織聯合主席。

城鄉一體紮實推進。規劃建設8個現代農業園區,成立農業龍頭企業協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830家。建立“菜籃子”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設3個蔬菜標準園、5個健康水產養殖示範場、4個年出欄10萬頭以上養豬場,國家華南亞熱帶良種奶牛繁育中心落戶從化。市、區財政投入7.5億元建設14個美麗鄉村。加強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耕地保護,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20.9萬畝,實現全市集體土地登記全覆蓋。在430個貧困村開展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取得新進展,農村基層公共服務站、“三資”交易平臺建設基本完成。

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全民普法、法律援助工作進一步加強。梅州、清遠、湛江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全面啟動。對口支援幫扶新疆疏附、西藏波密、貴州黔南等地區成效明顯。國防動員、打私和海防、雙擁和優撫安置、民族宗教、司法行政、婦女兒童、殘疾人、慈善、僑務、對臺、貿促、口岸、應急、氣象、地震、民防、審計、統計、參事、文史、檔案、保密、修志、仲裁、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五)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圍繞建設人民滿意政府,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大力轉變工作作風,行政效率進一步提升。

辦好議案決議和建議提案。堅持定期向市人大及其會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認真執行人大議案決議,高度重視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全年辦理1005件,辦理質量不斷提高。繼續推進20xx年兩件議案決議的辦理落實,加快“珠江黃金岸線”建設和城市廢棄物處置利用工作。認真落實市人大20xx年1號議案決議,制訂《廣州市農轉居人員基本養老辦法(試行)》。

著力建設法治政府。推進行政立法工作,完成地方性法規草案5項,審議通過政府規章9項和規範性檔案30項,清理行政處罰職權3138項、行政審批職權391項,辦理行政複議1112宗。推進3705項市本級行政權力清單公開。堅持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市政府召開全體會議4次、常務會議48次、市長辦公會78次。在全國首創市政府新聞釋出會網路直播和市規委會議事現場直播,建立重大民生決策公眾諮詢監督制度。開展依法行政考核,加大對政府合同的審查力度。加強複議規範化建設,強化行政層級監督。廣州分別被《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xx》、《中國城市公共服務能力評估報告》評為第一名。130戶市屬國有企業全部納入市國資委統一監管,事業單位清理規範和分類工作基本完成。

大力轉變政府作風。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全市性會議比上年減少37.5%,市政府、市政府辦公廳發文比上年減少16.7%,考核檢查評比表彰專案減少71%。設立機關作風“曝光臺”、“回訪臺”和“排行榜”,在10個民生部門開展公共服務廉潔工作,促進政風行風好轉。堅持厲行節約,嚴格預算審查制度,率先在全國實現三級政府“三公”經費資訊公開,壓減部門公用經費5%、經常性專項經費30%,努力建設陽光政府。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總攬全域性、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不懈努力的結果,是社會各界人士和衷共濟、鼎力支援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駐穗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援廣州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清醒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經濟增長的新亮點不多,下行壓力依然存在。產業層次不高,創新驅動、內生增長動力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艱鉅。城鄉基礎設施承載力不適應可持續發展需要,交通擁堵、垃圾圍城、環境汙染、安全生產風險等問題仍然突出。就業、社會保障、住房、教育、醫療、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民生工作離群眾期望還有差距。城鄉之間和城區兩個二元結構矛盾依然存在,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政府轉變職能不夠到位,一些工作人員履職能力、勤政廉政意識和依法行政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我們務必引起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深入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的重要一年。世界經濟緩慢復甦,但前景仍然充滿不確定性。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內經濟政策利好增多,有利於我市產業轉型升級和長遠發展。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改革攻堅,砥礪奮進。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核心要求,以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為引領,增創發展新優勢,搶佔經濟制高點,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增後勁。更加註重全面深化改革,更加註重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更加註重提升城市功能,更加註重改善生態環境,更加註重創新社會治理,更加註重辦好民生實事。堅持為民,用心做事,認真落實100項重點工作和100項重點工程,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建設低碳、智慧、幸福廣州。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商品出口總值增長3%;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2%、1%和1.5%;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5%左右。重點抓好六個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進重要領域改革,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全面實施《中共廣州市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努力增創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新優勢、產業競爭新優勢、城鄉發展一體化新優勢、社會發展新優勢、文化發展新優勢和生態城市建設新優勢。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混合經濟。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健全“大國資”監管模式,優化國資佈局,加快市屬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增強國企活力和競爭力。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建立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推行全口徑預算管理,加強政府投資管理,完善市、區財政管理體制,強化政府性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堅持增收節支還債建設並重。推進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深化產權制度改革,發展綜合性產權交易市場。深化地方金融機構改革,發展企業股權交易、金融資產交易、碳排放權交易和航運交易市場,推進企業改制上市,完善金融服務體系。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強化政府公共服務。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完善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體制和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整合衛生與計生、文化廣電和新聞出版等機構。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改革和完善國家級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開展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和法定機構試點。推進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和國有林場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行政審批流程,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鋪開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實施企業投資備案制,提高行政效率。

深化治理機制改革,推行政民協同善治。堅持問需於民、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推行公眾諮詢監督委員會制度。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立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綜合機制。推動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健全重大社會決策穩定風險評估體系。推動村居治理創新,推進幸福社群建設。推行社群網格化服務管理,健全居民代表議事制度和自治章程治理制度,推進社群居委會直選。完善“村改居”社群管理機制。強化村民自治制度,推動行政事務、自治事務和集體經濟組織經營事務三分離。深化社會組織登記、培育、監管體制改革,健全政府購買社會服務評估體系。建立健全社群志願服務常態機制。

學習先進城市經驗,擴大開放合作領域。創新外商投資管理體制,爭取服務業對外開放先行先試,推進中新知識城中歐區域政策合作試點。改革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放開企業和個人對外投資。推進外貿結構調整,培育外貿新業態,加快發展服務貿易。加強與友城交流合作,辦好第二屆“廣州獎”和中國國際友城大會暨廣州國際城市創新大會,提升廣州國際影響力。完善穗港、穗澳合作機制,加快南沙新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建設。依託航空樞紐、高鐵和高速公路,拓展桂、黔、湘、贛、閩腹地,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發揮省會龍頭作用,加大與周邊城市的融合力度,加強與粵東西北地區的經濟合作,深化廣佛同城、廣佛肇經濟圈合作,加快推進廣清一體化程序。加強與梅州、清遠、新疆疏附對口幫扶工作,做好對湛江、西藏波密、貴州黔南等地區的掛鉤扶貧工作。

(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發揮投資對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爭取國家、省重大專案落戶廣州。大力推進136個重點專案建設,力爭實現年度投資1090億元。推進汽車新專案、液晶顯示、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通訊導航等一批優質產業專案建設。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投資領域探索設立負面清單,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改善政務環境和營商環境,落實加快民營經濟發展“1+9”政策檔案,提供全方位政府公共服務,建立中小企業服務分中心或代辦機構,遴選一批高成長性中小微企業納入重點庫,促進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發展。鼓勵廣州股權交易中心為民營企業開展股權登記、託管、查詢等服務,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和民營銀行,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加快廣州基金投資運作,運用市場化方式籌措資金。出臺鼓勵工業設計、融資租賃、健康服務、遊艇業等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優化消費環境,打造16個都會級商圈,提升16個區域級商圈功能,開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通道,力促廣貨“中擴北上西進”。 認真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基本建成市級公共資訊管理系統框架。

全力發展重點產業,突出重大平臺招商。認真落實十大重點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全力發展汽車、精細化工、重大裝備、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商貿會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十大重點產業。加強對重點產業發展的支援引導和統籌協調,創新產業叢集招商、聯合攻關、聚集發展思路。加強平臺招商,創新開發模式,實施分類扶持政策,引導重點產業向重大發展平臺集聚,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在“2+3+9”平臺的基礎上,增加北京路文化核心區和白雲綜合服務功能區。瞄準全球1000家行業龍頭、國內1000家知名企業,建立招商引資目標庫,爭取更多的跨國公司、重大產業專案落戶廣州。加大資金、土地等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十大重點產業的培育和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汽車企業兼併重組和產業鏈整合,力爭汽車製造業產值達到3800億元。加快蘿崗日化和黃埔石化產業基地、南沙中船海洋工程裝備、番禺和花都南車軌道交通裝備、白雲機場飛機維修基地、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建設。發揮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的支撐作用,推動中國電信雲端計算中心和雲安全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生物島、廣藥白雲基地一期和廣州健康醫療中心建設。抓緊引進廣州民營科技園新材料龍頭企業。加強“城市礦產”開發利用,制定碳排放交易實施辦法,加快太陽能和天然氣分散式發電示範專案建設,推進國家迴圈經濟示範城市建立工作。以專業批發市場為重點帶動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推進大羅珠寶城、獅嶺皮革皮具城、新塘牛仔城等升級改造。優化琶洲會展區規劃設計。加快廣州民間金融街三期建設。發展金融保險、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工業設計、服務外包、時尚創意等高階服務業。推動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南沙保稅港區、廣州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創造條件申報自由貿易園區。

增強創新驅動能力,實施人才興市戰略。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升R&D佔比。改革科技服務與管理體制機制,發揮校地協同創新聯盟的作用,建設一批協同創新平臺。推進中烏巴頓焊接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力爭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質檢中心、技術中心和工程實驗室等達到70個。突出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爭新增20家創新型企業和10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啟動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倍增發展計劃,爭取孵化器數量達85家、面積500萬平方米。加快中新知識城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與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人才興市戰略,推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百人計劃”和“萬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推動高技能人才精工專案和人才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構築創新創業人才高地。以建立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為抓手,實施名牌戰略和標準化戰略,以自主關鍵技術為核心參與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加快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建設,進一步增強“廣州質量”、“廣州標準”的影響力。

(三)大力發展社會民生事業,善政惠民維護公平正義

對照先進城市標杆,全面發展社會事業。鞏固提升華南地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中心地位。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加快建立“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促進學前教育健康規範發展,推動義務教育資源均衡優質發展,落實大學城提升計劃,推進廣州本站建設,推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大力發展文化事業。開展全市文化遺產普查,做好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弘揚傳承嶺南文化。辦好“一區一品牌”民俗文化活動。建設“四館一園”等重點文化基礎設施。加快華僑博物館、粵劇博物館、西關泮塘建設。試點建設街(鎮)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完成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改造。組織文藝院團送戲下基層。鞏固文化體制改革成果,培育國有骨幹文化單位和領軍企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深化文明城市建設,鞏固建立工作成果。大力發展衛生事業。加快市第八人民醫院二期專案等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扶持民間資本發展醫療服務業,嚴厲打擊非法行醫,推進“平安醫院”建設。完善落實基本藥物和全科醫生制度,加強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逐步推行基層首診,建立基層醫生與居民契約服務關係。完善人口計生管理服務,推進母嬰安康行動計劃和優生促進工程,落實國家和省“單獨二孩”政策。大力發展體育事業。發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推進建立全國安全發展示範城市,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強物業管理和物業專項維修資金管理,推進小區業主委員會建設。開展“六五”普法,推進法律援助工作。加快氣象現代化,強化氣象為經濟社會服務功能。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國防動員、雙擁、海防、打私、僑務、對臺、應急、地震、民防、參事、文史、檔案、保密、修志等工作。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確保底線民生。健全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體系,提升就業援助服務精細化水平,加強失業形勢動態監測。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大對困難群體參加社會保險的資助力度。建立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激勵機制。加大養老機構建設統籌力度,實施入住公辦養老機構輪候制度,對家庭經濟困難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實行政府補貼,支援發展民辦養老機構。實行醫療保險城鄉統籌,建立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完善工傷和生育保險體系,促進外來務工人員參加工傷保險。完善和擴大對來穗人口的公共服務,落實異地務工人員積分入戶政策。

統籌城鄉一體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抓好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完善和落實科技興農政策,鼓勵農村金融創新,扶持農業龍頭企業上市融資,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快速發展,推進家庭農場註冊登記,加快形成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抓好5個萬畝蔬菜產業化生產基地、10個蔬菜專業村、1個現代化奶牛場等市內“菜籃子”基地建設。推進市外“菜籃子”生產基地認定,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動植物疫病防控。加強對農村土壤重金屬汙染治理。做好新一輪農村扶貧開發。繼續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深化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強集體經濟規範管理。推進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配套政策出臺和流轉試點工作。完善農民宅基地制度,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拓展農民財產性收入渠道。深化徵地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徵地補償安置機制。推進解決從化、增城歷史留用地欠賬問題。

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堅持發展成果惠民。一是保持就業穩定。幫助16萬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舉辦300場次就業專場招聘會,組織5萬名以上本市持培訓券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0萬以上,廣州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下。二是提高住房保障水平。新建和籌集保障性住房11000套,新增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300戶。三是加強食堂食品安全監管。完成1000家中國小校(職業中專、技工院校)和幼托機構食堂食品安全視訊監控系統建設。四是加快清潔能源改造。新增管道燃氣使用者30萬戶。完成1000臺燃煤燃重油鍋爐的淘汰或清潔能源改造。五是改善公交出行。新增投放公交運力500臺、公交線路 25條、公交專用道 50 公里。六是整合政府非緊急類服務熱線為12345。實現熱線平臺與政務服務中心實體大廳、網上辦事大廳互聯互通,打造“政務諮詢、民生訴求、政民互動、投訴舉報、效能監察”為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七是改善老人、婦女和兒童福利條件。改造和新建 400 個農村老年人活動站點。免費為全市農村婦女提供宮頸癌、乳腺癌檢查。推進“1+12”兒童公園建設,一半以上兒童公園(一期)建成開放。八是實施特殊教育普及和質量提升計劃。研究開發特殊教育專用教材學材1套,建設隨班就讀指導中心2個、隨班就讀資源室24間。為各區12所特殊教育學校各配置特殊教育專用教學器具、儀器1套。實現殘疾兒童義務階段教育“零拒絕”。九是支援全民健身活動。建設30個小型足球場。推進36個街鎮“一站兩點”(文化體育工作站、國民體質監測點、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點)試點工作。公共體育設施免費和優惠時段分別由每週10小時增加到14小時。十是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免費安排群眾文化活動1500場、藝術進校園20場及發放惠民文藝演出、節展及展覽等文化活動門票10萬張。推進市廣播電視無線覆蓋工程建設,實現廣州市廣播、電視第一套節目在行政區域達到90%以上的覆蓋率。

(四)加強城鄉規劃建設管理,調整完善城市功能

強化規劃功能引領,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優化提升一個都會區、創新發展兩個新城區、擴容提質三個副中心,推進城市總體規劃、功能區控規的實施,應用“三規合一”成果,推進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和村莊規劃編制。加強土地用途管制和生態用地保護,擴大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權能。開展不動產統一登記,優化建設用地指標分配,嚴格落實產業用地標準,完善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支援政策,擴大土地有償使用範圍,提高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能力,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推進城市更新,堅持與產業升級、土地節約集約和儲備、住房保障、文物保護等工作相結合。完善和用足用好用活“三舊”改造與城市更新政策,集中開展成片“三舊”改造,加快推進國際金融城、廣鋼新城、大坦沙、黃埔臨港商務區等專案建設。推進“城中村”改造,完善改造總體規劃、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推進“三線入地”,推進水、電、氣、消防等公共基礎設施城鄉均等化。積極推進“珠江黃金岸線”建設,加快“幸福同德圍”、“美麗金沙洲”建設,啟動羅衝圍綜合整治,整體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加大執法力度,遏制違法建設。

強化交通功能引領,佈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白雲機場第三跑道、第二航站樓建設和噪音區治理,開展商務機場前期工作。加快南沙港區集裝箱三期、深水航道拓寬、散貨碼頭等工程建設,推進南沙疏港鐵路建設。完成貴廣、南廣鐵路廣州樞紐工程。加快地鐵5條續建線路、6條新開工線路建設。完成海珠環島新型有軌電車試驗段工程。推進大廣、廣明、鳳凰山隧道等一批高速公路專案建設;推進同德圍南北高架路、洲頭咀隧道、流花湖隧道、空港大道二期、花城大道東延線、獵德大道北延線、黃埔疏港道路、海珠環島路等市政專案。加強城市交通綜合治理,建成2個公交站場和100座公交候車亭,完成15個交通擁堵點整治,加強公交與地鐵、BRT線路銜接。強化中心區與高快速路網、與周邊城市無縫對接。推進3座50萬伏變電站等電網工程落地,加快輸氣工程建設。

(五)繼續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建設宜居美麗生態廣州

建設花城綠城水城,展現城更美水更清。加快嶺南花園、森林公園、生態景觀林帶和碳匯林建設,新建綠道300公里。落實省政府水環境治理目標,開工整治石井河、流溪河、白坭河等19條廣佛跨界河湧及市區部分河湧,開展對已整治河湧的複查和治理。完善城市防洪排水系統,建設東濠湧深層隧道試點工程。抓緊推進石榴崗河水閘、北部水廠一期、石井淨水廠和廣州北江引水等工程建設。完善城鄉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天河智慧東湖、鳳凰湖、增城掛綠湖、西郊沙灘泳場二期、琶洲灣公共沙灘泳場、海珠溼地二期、廣州水博苑和長洲島新擔湧水閘工程建設。劃定生態控制線,完善經濟補償機制。

改善環境空氣質量,保障市民身體健康。按照珠三角大氣環境治理要求,加強空氣環境治理。全面使用國Ⅳ標準車用柴油,淘汰營運黃標車7000輛,高汙染汽車限行範圍擴大到528平方公里,嚴控冒黑煙和排氣超標車輛上路,加強機動車排氣汙染執法檢查。推進燃煤電廠技術改造。加快新能源利用設施建設。加大車輛使用新能源力度,發展電動汽車。強化對餐飲業油煙的排放控制和重點排汙企業的監控,嚴肅查處違規排放企業。

推行垃圾分類處理,加快處理設施建設。推進垃圾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和分類收集運輸。完成第二批垃圾壓縮站升級改造,建設一批多功能中轉站。推進生活垃圾計量收費試點,開展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健全建築廢棄物管理資訊平臺,推進建築廢棄物前段源頭減量、過程監督控制、後端迴圈利用的一體化綜合管理。加快落實資源熱力電廠、餐廚垃圾處理廠和填埋場等設施建設。

建設文明美麗鄉村,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完成第二批27個市級美麗鄉村試點建立和驗收任務,開展第三批建立點選點。推進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建設,加強農業面源汙染防治,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管理體系建設。

(六)用心做事建設法治政府,堅持為民提供優質服務

堅持務實依法行政,建設陽光法治政府。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會各項決議和決定,落實重大決策之前向市人大會報告制度,切實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定期通報辦理情況。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落實《廣州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定》,擴大公眾對政府決策的有效參與。堅持依法辦事,嚴格行政執法,提高行政執行力。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

提高行政辦事效率,建設勤政廉潔政府。強化政府在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環境保護方面的職能。加強政府應急體系建設。推進資訊政府和電子政務建設,建立互聯互通的資訊共享體系。擴大行政決策公開領域和範圍,探索推行執法投訴和執法結果公開制度。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等系列要求,切實轉變機關作風。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壓縮行政執行成本。深入推進政風行風建設,加強監督檢查,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強化重大專案經濟責任和績效審計。加強預防和懲治腐敗制度建設,開展廉政風險防控,規範行政權力公開執行,提高政府公信力。

各位代表,夢想創造奇蹟,奮鬥鑄就輝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的廣州,必須志存高遠,奮發圖強。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為實現廣州人民的期待和夢想,為建設低碳、智慧、幸福廣州而倍加努力工作!

廣州市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xx”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xx”時期,是廣州成功舉辦亞運、亞殘運之後增創新輝煌的五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和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為民用心做事,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增後勁,圓滿完成了“xx”時期目標任務,國家中心城市地位進一步鞏固提升。

——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5年來,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去年地區生產總值1.8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4%,較20xx年淨增7352億元,連續20xx年位居國內城市第3位。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實現了新的跨越。經濟質量效益顯著提升,去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49.1億元、比上年增長8.5%,有效防範化解財政和金融風險,財政透明度位居全國前列。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形成9個千億級產業叢集,認定總部企業320家,服務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1.26︰31.97︰66.77。

——人民生活明顯改善。5年來,政府財政投入民生社會事業8813億元,是“xx”時期的2.4倍。城鄉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明顯增長,預計去年分別達4.66萬元、1.93萬元,年均增速分別為10.8%、12.4%。5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211.54萬人,成為全國創業先進城市。社會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金人均增長89.41%,新增和籌集保障性住房16.68萬套,新增管道燃氣使用者110.8萬戶、覆蓋率56%。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廣州文化館、美術館開工建設,廣州圖書館新館、13個兒童公園建成開放。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全面進步,所有區成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廣州大典》一期編纂出版,人均期望壽命等居民健康指標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民生髮展指數連續兩年全國城市排名第一。

——城鄉面貌有新變化。5年來,鞏固提升亞運成果,“天更藍、水更清、路更暢、房更靚、城更美”取得新成效。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去年達標天數312天,比上年增加30天,PM2.5平均濃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下降20.4%。水環境治理取得進展,珠江廣州河段保持Ⅳ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破解垃圾圍城難題,6個資源熱力電廠全面建設,成功建立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綠化美化水平持續提升,新建綠道3000公里,海珠溼地、南沙溼地、花都湖等公園建成開放,森林覆蓋率達42%。舊城面貌發生新變化,同德圍、金沙洲、金融城、琶洲西區、廣鋼新城、廣紙片區等成片連片城市更新專案穩步推進。市民對城市形象滿意率比20xx年提升16個百分點。

——國家中心城市功能不斷強化。5年來,空港、海港、鐵路港、資訊港、城市路網等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機場旅客吞吐量5520.94萬人次;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為5.21億噸、1762萬標箱;廣珠、廣深客運專線和貴廣、南廣高鐵相繼開通;高速公路通車972公里,地鐵通車9條266公里;光纖覆蓋使用者超過700萬戶、入戶率62.3%,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天河二號運算速度全球6連冠。城鄉水、電、氣等民生及科教文衛政法養老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

——城市活力和影響力大幅提升。5年來,保持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優勢,推出系列改革舉措,南沙新區、南沙自貿試驗區、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獲批,國家新型城鎮化、旅遊綜合改革等試點全面推進,4次榮登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首。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創設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當選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盟、大都會協會聯合主席城市,國際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城市增至63個,3次評為“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承辦亞信20xx年首次特別工作組和高官委員會會議,成功舉辦廣州馬拉松賽、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等國際賽事,職業足球奪得2次亞冠聯賽、1次足協盃、5次中超冠軍。

過去5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生重大變化的5年,我們迎難而上,積極作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穩增長調結構,促進經濟提質增效。面對“三期疊加”的嚴峻形勢,堅持把握髮展主線,全力穩定經濟增長,不斷優化產業結構。

以重大專案建設帶動發展。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突出重大專案帶動功能,5年安排429個市重點建設專案、完成投資超4200億元,拉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9萬億元,年均增長12.7%,去年總投資5405.95億元,是20xx年的1.66倍。連續開展系列招商引資引智引技活動,吸引樂金顯示、北汽、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阿里巴巴、騰訊、國美、小米等一大批高科技專案、優質品牌和總部企業進駐。推進南沙自貿試驗區、金融城、琶洲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重大平臺建設,形成一批功能突出、特色鮮明、佈局合理、支撐全市發展的平臺。

以擴大和提升有效需求促進增長。持續開展國際購物節、美食節等促銷活動,推動傳統專業批發市場和重點商圈升級改造,開展系列商貿改革試點,發展電子商務,培育資訊、旅遊休閒、健康養老等新興消費,千年商都地位鞏固提升。去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33億元、比上年增長11%,居全國第3位。全力提振外貿轉型升級,出臺穩定外需政策措施,發展外貿新業態,打造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跨境電商服務試點等14個開放型經濟平臺,增強了外需拉動作用。去年全市進出口總額133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出口增長11.6%;跨境電商進出口67.5億元,增長3.7倍,居全國第一。5年累計實際使用外資241.8億美元,境外投資100.51億美元,分別是“xx”時期的1.4倍和6.2倍。

以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傳統增長動力減弱的情況下,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出臺“1+9”科技創新系列政策,實施財政科技投入和孵化器雙倍增計劃,推進智慧財產權示範和樞紐城市建設,支援設立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增強。去年財政科技支出71.7億元,是20xx年的4.68倍,科技企業孵化器119家、孵化面積650萬平方米,分別是20xx年的4.25倍和3.76倍,在孵企業超過6000家,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8420.56億元,發明專利授權6626件、比上年增長44.4%,企業專利質押融資1.34億元。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深化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建設一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積極培育衛星導航、科技服務、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等新業態,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比重63.5%,金融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9%。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完成“退二”企業314家,推動6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一輪技術改造,打造智慧裝備及機器人、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核電裝備等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中小企業先進製造業中外合作區,組建智慧裝備研究院,壯大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製造企業應用電子商務開拓市場。去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7萬億元,按可比價格是20xx年的1.63倍;預計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2%。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建設39.67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4.5萬畝標準化菜田和一批“菜籃子”生產基地,初步建成市級現代農業園區8個,農業龍頭企業增至8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151家。

(二)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市場活力。針對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為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完成增城、從化、黃埔行政區劃調整,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公佈權責清單;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動態調整行政審批備案事項641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推行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和口岸管理“三互”機制,探索企業投資“三單”管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工商登記“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推進市場監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事中事後監管,5年新增商事主體79萬戶、註冊資本總額1.4萬億元。深化財稅改革,建立全口徑政府預決算編報體系,率先全國公開三級政府“三公”經費及會議費;落實“營改增”和小微企業稅費優惠政策,停徵堤圍防護費和停徵或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70項、5年為企業減負65億元。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民間金融街等6大金融功能區,設立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等5大金融交易平臺,組建廣州基金投融資平臺,上市企業11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46家,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2994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現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籌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推動上市公司二次混改,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推進國企兼併重組,5年累計上繳收益和稅費2300多億元。深化價格改革,實行居民使用者階梯水價和氣價制度。深化社會管理改革,鋪開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在荔灣區開展“一窗式”政務服務改革試點,建立一卡、一號、一格、一網、一窗“五個一”社會治理模式。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建成集體經濟“三資”交易管理平臺,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工作,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率達99.6%以上。

加快南沙新區和南沙自貿試驗區建設。把南沙自貿試驗區建設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帶動南沙新區和全市創新發展。創新制度機制,推行“一口受理”新模式,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推動穗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組建國際航運仲裁院,首創“智檢口岸”模式和政府購買查驗服務,海關通關時效提高50%以上。明確功能片區定位,鋪開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1557億元,累計新設企業7589家。開展汽車平行進口,建立跨境商品直購體驗中心,706家跨境電商企業完成檢驗檢疫備案,初步形成經濟增長新引擎。

深化交流合作。建立廣州-奧克蘭-洛杉磯三城經濟聯盟,貿易往來國家和地區200多個。積極參加國際區域合作,成功舉辦20xx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和第九屆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研討會。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參與珠江-西江經濟帶合作,泛珠合作論壇暨經貿洽談會永久會址落戶廣州,加強與周邊六市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廣佛同城化、廣清一體化及廣佛肇清雲韶經濟圈建設,推進梅州、清遠、湛江幫扶,對口支援新疆疏附、西藏波密、貴州黔南等地區成效明顯。

(三)建設宜居宜業城市,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始終堅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不動搖,著力提升城市核心樞紐功能,不斷增強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規劃引領城市發展。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和“一江兩岸三帶”、重大發展平臺、江心島、都市區生態軸廊道、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等專項規劃,率先在全國副省級城市實施“三規合一”,實現國土、規劃和經濟空間“一張圖”動態管理,盤活用地128平方公里。推進37宗“爛尾樓”盤活工作。開展城鄉統籌土地管理創新試點,5年新增土地紅線儲備253平方公里、實物儲備結案面積77平方公里,供應建設用地90平方公里。完成889條行政村規劃,建立一批國家級、省級名鎮名村,建設89個美麗鄉村。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白雲機場擴建、南沙港三期、國鐵、城軌、地鐵、高快速路和市政路橋等一批重大專案建設,白雲機場第三跑道投入執行,新增13條國際航線,機場噪音區治理穩步推進;廣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建成,新增外貿班輪航線15條,新建10個內陸無水港或辦事處,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南沙港四期、南沙國際郵輪碼頭建設加緊推進;新建成311公里高速公路和234公里市政道路橋樑,開通海珠新型有軌電車試驗線,開工建設3個國鐵專案、5個城際軌道專案,推進11條地鐵建設,新增公交專用道375公里,優化14條水上巴士線路。大學城提升工程、本站一期、5個醫療機構專案建設取得進展,動工建設9個公辦養老機構,其中5個完工,38個政法基礎設施加緊建設,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

優化城鄉生態環境。落實“天更藍”八大措施,完成21臺煤電機組“超潔淨排放”改造、總裝機容量463萬千瓦,淘汰高汙染燃料鍋爐1298臺、黃標車18萬輛,4個區建成“無燃煤區”,實現機動車國Ⅳ排放標準全覆蓋,強化工地道路揚塵、揮發性有機物、餐飲業油煙排放控制,推廣新能源汽車,推動1282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實施“南粵水更清”行動,推進51條河湧整治,建成汙水處理廠5座,在建14座,新增汙水處理能力34萬噸/日,城鄉生活汙水處理率分別達92.5%、48%;完成城鄉自來水廠達標改造,加強流溪河飲用水源保護。逐步推廣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完善垃圾分類收運配套建設,完成91座垃圾壓縮站分類收運升級改造和36個“一鎮一站”建設,加快建設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加強重金屬、農藥殘留和固體廢棄物等土地面源汙染治理。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和花城綠城建設,建設森林公園和溼地公園,實施碳匯造林,建設生態景觀林帶,加強鄉村綠化美化,打造北部旅遊、中部休閒、南部濱水生態片區。

強化城市綜合治理。加強城管綜合執法,提高市容景觀管理水平,集中整治“五類車”、亂擺賣和佔道經營,5年累計拆除違法建設600多萬平方米、違法戶外廣告30萬平方米,查處違法施工2.5萬宗,完成151條城中村安全隱患和826個專業市場管線整治。建立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94.68%,大中型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100%。推進平安廣州建設,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實施安全生產綜合治理,強化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及防災救災能力建設,保持“打非治違”高壓態勢,安全生產形勢平穩有序;推進“食得放心”城市建設,持續開展打擊假冒偽劣專項行動,破獲食品藥品環保類刑事案件998宗。組建反恐力量和反電信詐騙中心,組織涉毒涉黑等“3+2”等專項打擊行動,累計建成視訊監控點55.9萬個,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去年刑事、治安類警情下降5.9%,群眾治安滿意度持續提高。推進社會治理創新,97.9%的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和99.6%的社會服務事項可在網上辦理,170個街鎮建成“一隊三中心”,50%的社群建成幸福社群,推廣“民主商議、一事一議”村民自治模式,實現“一村(社群)一法律顧問”,健全村(居)務公開。加強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開展出租屋專項治理,整治“群租房”2.66萬套,完成1.65萬人積分入戶。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四)推動社會事業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縮小地區間、城鄉間、群體間公共服務差距,讓發展成果更加均衡全面地惠及全體市民。

發展教育事業。7個區成功建立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完成第一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佔比達72.8%。推動中國小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普通大學聯考上線率97%。廣州大學和廣州醫科大學全部專業納入一本招生,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民辦教育規範特色發展,特殊教育向學前教育和中職教育延伸。

發展文化事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文明城市建立活動。舉辦音樂金鐘獎、戲劇梅花獎、國際漫畫節、國際紀錄片節、國際粵劇節等活動,舉辦中國圖書館年會,完成全市文化遺產普查,保護修繕文物建築109宗,打造《西關小姐》等一批文化名片,做大做強遊戲動漫、時裝設計等文化創意產業,世界文化名城建設紮實推進。

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擴大優質醫療資源,全市三級甲等醫院增至34家。深化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組建21家醫聯體試點,推行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加強住院醫師和全科醫師培訓,鼓勵支援社會資本辦醫,做好埃博拉、H7N9型禽流感、登革熱等傳染性疾病防控和應急救治。

發展體育事業。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進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增至2.38平方米。率先全國完成地方足協改革,舉辦134項國際國家級賽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大力發展競技體育,獲得2項奧運冠軍、58項世界冠軍,第七屆全國城運會和首屆全國青運會獲金牌數、獎牌數和總分第一名。

其他事業取得新進展。推進“雙擁”和優撫安置工作,第7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完成經濟普查和“六五”普法,法律援助、社群矯正、人民調解工作進一步加強。完善少數民族服務管理體系,推進民族宗教設施建設。農村扶貧開發取得成效。國防動員、海防和打私、婦女兒童、人口計生、殘疾人、僑務、對臺、貿促、口岸、應急、氣象、地震、民防、審計、統計、參事、文史、檔案、保密、修志、仲裁、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進步。

(五)辦好民生實事,提高人民幸福感。堅持以人為本,持續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線、建機制。每年辦十件民生實事,市本級財政5年累計投入399.7億元,解決了一批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去年十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堅持創業帶動就業,去年扶持創業2.67萬人。社會保險五險繳費人數2840.73萬人次,比20xx年增長58.46%。企業離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3200元,農轉居人員月均養老金869元,分別比20xx年增長43.56%和53.26%。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實施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統籌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額,分別達到66.82萬元和30.28萬元。連續9年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建成覆蓋全體居民的醫療救助體系,5年新建1142個農村老年人活動站點、170個日間託老機構,新增養老床位2.5萬張、比20xx年增長87%。

大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進依法行政,開展法治示範單位建立活動,5年配合市人大完成地方性法規草案30項,提交市人大會審議通過23項,出臺政府規章82項、政府規範性檔案182項,受理行政複議案件16920宗,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法治政府建設位居全國前列。推進陽光政府建設,實施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聽證目錄和專家論證辦法,實行重大民生決策公眾諮詢監督制度,首創市政府領導定期、市政府常務會議後即時新聞釋出制度。加強廉政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開展公共服務領域廉潔化活動,清理行政事業單位“小金庫”,持之以恆查糾“四風”,推進市管國企巡察全覆蓋,加強行政監察,推進行政權力公開執行,加強政府重大投資專案廉情預警評估及廉政風險防控,成功整合公共資源交易五大平臺。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定期向市人大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工作,5年辦理全國政協委員提案7件、市人大議案決議5件、省市人大代表建議1801件、省市政協委員提案2649件。去年的932件各級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結。

回顧過去5年,我們深切體會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統攬,保持戰略定力,推動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必須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激發創新活力,共同面對棘手問題,勇於破解發展難題;必須牢記堅持為民用心做事的施政理念,把為人民謀發展增福祉作為最大責任,堅持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效於民,紮紮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必須認真抓好政府自身建設,依法行政,陽光行政,注重廉潔高效,彰顯社會公平正義。

各位代表,過去5年,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援和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我代表廣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駐穗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援廣州改革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總結過去,我們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經濟增長壓力較大,工業投資增速較慢,各區產業結構趨於同質化,產業集聚叢集集約程度不高,現代服務業比重相對較低,先進製造業新增長點不多,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業態尚未形成有效支撐,總部經濟發展與中心城市地位不相適應。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資源整合利用不夠,社會創新意識不濃,高階人才和創新型領軍企業不多,成果轉化率不高。城市環境還有待改善,生態環境汙染壓力增大,農村汙水處理率較低,河湧治理進度較慢,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比較嚴重,城市治理精細化品質化水平不高,部分城中村、出租屋髒亂差現象仍然突出,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及防災救災能力建設有待加強。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仍需優化。民生社會事業還有不少薄弱環節,城鄉一體化發展和扶貧開發工作任重道遠,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高,來穗人員服務管理有待加強,就業、社保、住房、教育、醫療、食品安全、水電氣等民生社會事業與群眾期望還有差距。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一些領域腐敗問題仍然易發多發。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勇於擔當,努力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根據《中共廣州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我們編制了《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議。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進入國際貿易規則重塑和產業轉型發展期。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特別是國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製造20xx”、“網際網路+”、大資料等重大戰略,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我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設自主創新示範區,促進珠三角地區優化發展和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為強化國家中心城市帶動作用提出更高要求。我市千年商都底蘊深厚,科教文衛體資源集中,環境宜居宜業,敢為人先、務實進取的幹事創業氛圍濃厚,發展態勢蓬勃向上。綜合判斷國內外形勢,我市發展正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挑戰。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努力推動政府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今後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統攬,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堅持穩中求進,突出價值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核心戰略,加快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和國家創新中心城市,打造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和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和生活服務便利化,發展高水平開放型經濟,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綠色生態美麗廣州,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增進民生福祉,推動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全面上水平,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中走在前列。

今後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在確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著力強化國家中心城市功能,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改革開放走在前列,城市環境宜居宜業,城鄉一體協調發展,民生福祉持續改善,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到20xx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8萬億元,年均增長7.5%以上,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8萬元左右,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提前實現全市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認真貫徹市委十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狠抓工作落實:

——著力推動形成新的動力源和增長極。以價值創新為引領,聚焦“三中心一體系”建設,重點建設“三大戰略樞紐”,優化提升“一江兩岸三帶”,形成“多點支撐”格局,優化區域生產力佈局和產業鏈對接,拓展發展新空間。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雙輪驅動戰略,深化旅遊綜合改革,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業態,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70%,構建產業新體系。推進以科技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培育創新主體,加強創新載體建設,實施人才強市和智慧財產權戰略,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大力發展高效安全的網路經濟,加強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和大資料戰略,提高智慧城市建設水平,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

——著力統籌協調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科學佈局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大力推進海港、空港、高速鐵路、城際軌道、高快速路和地下管廊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新一輪地鐵線網、高快速路網建設,繼續實施公交都市戰略,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改善自行車、步行交通環境,建設慢行交通系統,加快中心城區周邊市政道路建設,提升大交通綜合樞紐地位。深入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城市容貌景觀治理,加強精細化品質化管理,全面實施城市更新政策,建設乾淨整潔平安有序的生態宜居城市。創新社會治理,組織開展幸福社群提升計劃,推進城市社群網格化服務管理,探索新型農村社群建設模式和農民生產生活社會化服務模式,推進基層民主建設,開展群防群治,深化平安廣州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推進新型城鎮化,完善鎮村基礎設施,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建設美麗鄉村。傳承和發揚嶺南文化,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加快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歷史文化名城的軟實力。

——著力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牢固樹立生態價值觀,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全面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森林城市,實施重點林業園林生態建設工程,擴大溼地保護面積,提升城市園林綠化景觀品質,推動鄉村綠化美化,全面建成綠道網路體系,森林覆蓋率達42.5%。加強環境保護與治理,加大河湧、空氣、土壤汙染治理力度,重點加強黑臭水體治理,提高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強化江河水源地和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建設海綿城市,加強防洪排澇水利設施建設。建立國家迴圈經濟示範城市,推動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工作,推進節能減排降耗,深化垃圾分類處理,推廣綠色建築和綠色施工,發展綠色交通,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著力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南沙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全面落實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以投資准入、貿易、金融、事中事後監管、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制度創新為核心,推動南沙新區建設走在前列,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打造新一輪對外開放大平臺。建設“一帶一路”戰略節點城市,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產能合作和貿易往來,發揮龍頭帶動和主樞紐作用。推進中新廣州知識城和中歐、中以合作示範區建設。深化國際交流和區域合作,繼續實施友城拓展戰略,加快外經貿優化升級,推動穗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深化穗臺交流合作,深入推進廣佛同城化、廣清一體化,積極構建廣佛肇清雲韶經濟圈,提高開放合作水平。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人人蔘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優質化均等化水平,城鄉居民生活品質進一步提升。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提升中等收入人口比重,穩步提高社保待遇,構建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加強養老服務、社會救助、殘疾人保障,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發展社會事業,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健全多層次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加強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落實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三、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商品出口總值增長8%,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主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突出價值創新引領,推進結構性改革,培育新的動力源和增長極,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和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和國家創新中心城市,著力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優化提升“一江兩岸三帶”, 把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任務落到實處,推動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上水平,努力實現“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創新推動經濟行穩致遠。把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堅持價值創新引領,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展先發優勢產業,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一是加快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建設。抓緊出臺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方案,制定實施全面創新改革三年行動計劃,落實科技創新“1+9”政策,加大財政科技投入,重點發展生物醫藥、計算科學應用、智慧製造等專業孵化器,孵化器達到120家,孵化面積達800萬平方米,新增畢業企業1000家。實施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鼓勵發展新型研發機構,開展一批原始創新與核心技術攻關,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推進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運用標準化手段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市場化,提高智慧財產權交易量,發展科技金融,舉辦創新科技成果交易會,推動科研機構體制和成果處置權、收益權改革。重點建設科技創新走廊,加快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清華大學珠三角研究院、中烏巴頓焊接研究院、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工信部電子五所總部新區、中科院廣州工業技術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培育引進創新創業人才,完善人才政策,改善人才創業發展環境,在廣東國際創客中心、廣州科學城、廣州大學城、天河智慧城、創意大道、嶺南V谷、番禺節能科技園、增城低碳總部園、中大科技園、民營科技園等園區,發展一批創客空間,建立創客空間公共服務平臺,鼓勵設立風投基金,支援社會組織創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二是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制定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行動方案。支援國企和龍頭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化解落後過剩產能,嚴把環保審批、產業政策關,杜絕新增落後產能,推動食品飲料、傢俱製造等富餘產能向外轉移,鞏固“退二進三”成果。加強房地產市場形勢分析和研判,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有效防控政府性債務風險,加強跨市場跨業務的風險傳遞監測,防範網際網路、民間借貸等非正規金融風險擴散。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開闢招商引資、企業落戶、專案建設等領域的綠色通道,減輕企業負擔。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科技、金融和總部經濟實力,增強城市“軟實力”。

三是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圍繞重點建設“三大戰略樞紐”、“一江兩岸三帶”、“多點支撐”格局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開展“多規合一”,加快城市總體規劃報批,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優化城市空間佈局,組織交通基礎設施佈局和海綿城市規劃研究。推進重大平臺規劃編制工作,重點推進南沙自貿試驗區、空港經濟區、大學城創新谷等重點地區規劃設計。加快白鵝潭經濟區、白雲新城、黃埔臨港經濟區、南站商務區、新中軸線南段商務區等功能區建設。推進天河路商圈、北京路文化核心區優化提升和狀元谷、花地河、新塘牛仔谷等電子商務區建設,打造對外貿易集聚區。

四是培育新興消費熱點,提升需求質量。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推進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試點,舉辦國際購物節、美食節等主題展銷活動,利用重大節慶時點帶動傳統消費,發展智慧、綠色、健康、安全消費,培育新興消費熱點。強化投資帶動,全年安排186個重點專案、投資1056億元;舉辦國際投資年會和南沙自貿試驗區、中新廣州知識城、天河中央商務區推介活動,利用廣交會、達沃斯論壇、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和主題論壇等平臺渠道,吸引一批成長性好、實力強的專案落戶;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推出一批民生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專案向社會資本開放。實施優進優出戰略,擴大先進技術裝置、關鍵零部件和大宗商品等進口,鼓勵開展飛機、船舶租賃業務,發展旅遊購物、跨境電商、保稅物流等外貿新業態。申報服務貿易、市場採購貿易方式等國家試點,推進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支援民營進出口企業做大做強。加大“走出去”企業服務力度,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鼓勵企業赴境外投資。

(二)構建高階高質高新現代產業發展體系。深入實施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雙輪驅動戰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產業集聚叢集集約發展。

一是聚焦“三中心一體系”發展現代服務業。圍繞打造現代金融體系,推進國際金融城、南沙現代金融服務區、廣州金融創新服務區等金融功能區建設。積極爭取設立創新型期貨交易所、資料交易中心等金融交易平臺。新設民營銀行等一批法人金融機構和組織。推動政府投融資改革,支援各區設立政府投資基金。發展170家農村金融服務站,新增10家以上境內外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企業快速增長。開展物流標準化試點,推進餐飲業轉型,發展冷鏈物流、第三方物流和供應鏈服務產業。繼續推進傳統專業市場改造升級。推進一批生產服務功能區和一批工業設計中心建設。開展工業電子商務區域試點。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在穗設立總部、區域總部、結算中心、共享服務中心等,著力打造華南總部基地。建設大資料產業示範基地,推動廣州超算中心大資料應用,發展資訊科技諮詢服務和高階資訊服務外包業態。做強廣州航運交易所,探索設立珠江航運指數,發展金融保險、融資租賃、法律仲裁等現代航運服務業。推進旅遊綜合改革政策落地,發展健康、養老、文化、體育等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是做大做強先進製造業。發展高階製造業,實施《廣州製造20xx戰略規劃》,重點培育發展智慧裝備及機器人、新一代資訊科技、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和健康、新材料與精細化工、軌道交通、能源及環保、高階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與衛星應用、都市消費工業十大重點領域,著力打造一批千億級產業叢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業態,重點發展無線射頻識別晶片、智慧感測器、感測網路裝置等物聯網裝置製造業,發展光產業,建設一批先進製造業集聚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啟動一批重大技改升級工程,推進汽車製造、電子資訊、紡織服裝等行業智慧化改造。支援新材料、汽車、船舶、醫藥、食品等領域建設數字化車間及智慧工廠,提升傳統工業生產工藝和質量水平。啟動工業大資料示範應用試點,支援企業應用大資料開展生產、管理、商業模式創新。

三是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力度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加強現代農業園區、“菜籃子”基地建設,發展觀光休閒等都市型農業,推進農業精細化、資訊化和品牌化。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加快推進牲畜屠宰和肉品流通經營體制改革,加強現代化屠宰場規劃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開展市外定點供穗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與認定。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完成新一輪農村扶貧開發各項任務。編制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發展遠洋捕撈和養殖,建設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科技興海產業示範基地。

(三)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把廣州打造成開放、包容又充滿活力的城市。

一是推動關鍵領域改革落地。繼續簡政放權,動態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優化專案審批服務,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系改革。進一步放寬商事主體住所、經營場所條件,推進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推進市場監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市區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匹配的財政體制,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強化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提高預算績效。深化“營改增”和國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推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發展普惠金融,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推動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有效運作,實施“清單管理”國資監管模式,繼續推進國有資產清產核資,籌建國資產業發展併購基金,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試點,推動公益類企業轉型發展。推進國有林場和電力體制改革,組建廣州電力交易中心。

二是推進南沙等功能區改革創新。推進南沙新區和南沙自貿試驗區建設,在大通關體系、行政審批、市場準入和監管、法治環境、港澳合作模式等方面加強創新,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改革經驗;建設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發展以航運金融、跨境人民幣業務為重點的特色金融,推動期貨保稅交割倉政策落地;開展出口採購集拼,發展汽車進口和保稅中轉業務。創新國家新區和國家級開發區管理體制,推進廣州開發區中歐區域政策合作試點和中以高技術產業合作重點區域建設,擴大增城開發區管理許可權,推動中新廣州知識城納入國家戰略,推進國家僑夢苑建設。

三是發展高水平開放與合作。圍繞“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中小企業先進製造業中外合作區建設,加快中歐區域城市合作試點,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建設,探索設立絲路發展基金。繼續推進“三互”通關改革和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設,完善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推進穗港澳深度融合,推動穗臺交流合作,加強與高鐵沿線城市的交流合作,重點推進城際軌道、高速公路、經濟合作區、跨界河湧整治等重大合作專案,帶動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推進與國際城市組織合作,舉辦第三屆“廣州獎”。做好對口幫扶梅州、清遠和援疆援藏援黔工作。

(四)優化中心城市功能品質。圍繞鞏固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影響力和輻射力,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統籌城市科學發展,建設宜居宜業、綠色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

一是加快國際航運樞紐和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加快推進白雲機場二期擴建、6個港航專案、4個國鐵工程、7條城際軌道、11條地鐵、8條高快速公路和一大批市政工程專案建設,完善交通路網建設,打通斷頭路。建設一批公交設施,抓好與周邊6市互聯互通交通專案建設。加速國際航運、國際航空服務要素集聚,吸引國際航運服務機構落戶。改革空港經濟區發展體制機制,建立完善航空產業發展政策體系,推動空港經濟區上升為國家航空經濟示範區,建設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推進中澳新韓自貿產業園建設。推進港鐵、空鐵聯運交通綜合樞紐建設,提升交通樞紐功能。

二是優化提升“一江兩岸三帶”。加快建設精品珠江,重點打造3段10公里珠江岸線,突出一橋一風景、一橋一特色,優化提升橋樑景觀,完成臨江大道生態景觀帶、廣州塔·珠江黃金水段5A旅遊景區等重點專案,打造具有嶺南特色的水陸雙線景觀。加快建設黃金三角區,推進琶洲大道、地下空間、電力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一批意向投資企業落戶建設,推進琶洲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金融城、珠江新城融合發展。

三是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完善大氣汙染源清單,推進燃煤電廠環保升級改造,加快推進產業園區集中供熱建設,提前實施機動車國Ⅴ排放標準,全面完成209家重點揮發性有機物企業汙染治理,加強港口船舶尾氣汙染防治,加大對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支援力度,推廣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加管道燃氣使用者50萬戶,PM2.5年均濃度力爭達到國家標準。全面開展流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力度,推進51條河湧整治工程,基本完成其中16條廣佛跨界河湧治理,建設14座汙水處理廠和57個農村汙水治理設施。加快建設北江引水工程、北部水廠一期及牛路水庫工程,完善農村自來水改造工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在100%。推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加快12個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建設,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鞏固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建立成果。打造景觀品質提升工程、森林生態工程和綠道、社群綠化等民生工程,推進海珠溼地等工程,建立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四是有序推進城市更新發展。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以功能區、軌道交通沿線等存量土地為重點,推動15平方公里土地儲備。落實城市更新政策,完善制度體系。鞏固提升同德圍、金沙洲更新改造成果,加快推進羅衝圍、大坦沙島、廣紙片區、魚珠舊城等成片連片改造。推動中心城區舊廠房升級改造和舊社群、舊村莊微改造。盤活21宗“爛尾樓”,整治59條城中村。推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強化地下管線管理。健全城市能源供應保障體系,新建16座變電站。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建成71個市級、89個區級美麗鄉村,加強農村環境治理,深化中心鎮建設,建立第二輪名鎮名村。

五是建設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持續整治違法建設、“六亂”和違法戶外廣告,推進“五類車”綜合治理。深化質量強市建設。開展“食品安全年”活動,建立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實施食品藥品最嚴格全過程監管。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加強全民安全教育,及時排查治理事故隱患,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健全應急體系和防災減災機制。深入開展群防群治,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反恐機制,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推進監獄、看守所、戒毒所等政法設施建設。完善“五個一”平臺綜合資訊系統。開展幸福社群提升計劃,加強城鄉基層協商民主建設,開展全國社群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試點,實施社會組織品牌戰略。加快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建設,健全重大民生決策公眾諮詢監督及社會建設評價機制。實施“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健全社群矯正和人民調解機制,加大社會矛盾化解力度。加強來穗人員動態服務管理,開展重點地區和出租屋專項整治,建立來穗人員服務管理示範區。

(五)持續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秉承堅持為民用心做事的理念,突出民生福祉,加強社會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質化、便利化,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市民群眾。

一是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今年市本級投入50.8億元,集中力量辦好十件民生實事。1.加強食品安全監管;2.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3.促進創業就業;4.加大對困難弱勢群體幫扶力度;5.緩解交通擁堵問題;6.推進垃圾處理設施建設;7.優化教育資源均衡配置;8.強化困難群體住房保障;9.提升公共安全保障;10.推動體育惠民。

二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群體、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幫扶。擴大五險一金覆蓋面,提高企業退休人員、農轉居人員和城鄉居民養老金水平,穩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進城鄉居民醫保擴面和異地就醫即時結算,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和工傷保險繳費標準,推行失業保險浮動費率,實施失業保險支援企業穩定崗位補貼,推進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整合。健全最低生活保障與教育救助、醫療救助等銜接機制,建立臨時救助制度,探索實施前置救助和支出型救助,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推進社會福利、社會救助適度普惠,推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進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加快養老機構建設,促進醫養融合發展。

三是推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發展教育事業,開展幼兒園規範化、義務教育民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大中國小校建設力度,推動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推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落實20xx年免費特殊教育,加快廣州本站建設,加強職業技術人才培養,加強市屬高校高水平大學建設,有序推進來穗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和大學聯考,建立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建設醫療衛生高地,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加強住院醫師和全科醫生培訓,提升婦產科、兒科的服務能力,做好傳染性疾病防控和應急救治,穩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落實“全面兩孩”政策。做好迎接國家衛生城市複審工作。發展文化事業,加快28個重點文化設施建設,舉辦羊城國際粵劇節、中國(廣州)紀錄片節、國際版權博覽會、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等大型活動,開展農村電影放映、週末劇場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動,打造粵劇紅船名片。發展體育事業,提升體育惠民服務水平,繼續辦好廣州馬拉松賽、國際龍舟邀請賽等體育品牌賽事活動,積極參與國內外競技體育比賽。加強城市民族工作,促進宗教關係和諧。做好“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加快氣象現代化,繼續做好國防動員、海防、打私、打假、僑務、統計、對臺、應急、地震、民防、參事、文史、文化遺產保護、檔案、保密、修志、慈善等工作。

(六)建設服務型政府。堅持把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作為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的突出任務來抓,不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一是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設定、行使權力,強化權力制約和監督,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切實將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貫徹廣州市法治政府建設規劃要求,建立珠三角法治政府示範區。進一步簡化優化公共服務事項,推進電子徵信應用,堅決砍掉各類無謂的證明和繁瑣的手續,提高行政執法能力,方便市民群眾辦事。依法及時向市人大及其會報告工作,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會各項決議和決定,切實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提高質量和成效,自覺接受監督。

二是堅持政務公開。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創新政務公開形式和機制,拓展政務公開內容,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和結果“五公開”。健全依法申請公開政府資訊制度,全面公開公共服務事項,完善受理、審查、處理、答覆等環節的工作程式,建設政府資料統一開放共享平臺,加快推進黨委政府、各區、各部門間資訊共享和業務協同。繼續推行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定期組織政府新聞釋出會。

三是堅持廉潔從政。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持之以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改進政府機關作風,堅持暗訪、查處、追責、曝光“四管齊下”,及時發現處置懶政怠政現象,嚴防“四風”反彈。加強行政監察,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加大問責力度,對公共資金、公共資源、國有資產嚴加監管。建立預防腐敗清單制度,開展巡察工作全覆蓋,加強重大工程、重點專案和專項經費等領域的廉政風險防控,對苗頭性問題及時約談函詢誡勉。持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懲治腐敗。

各位代表、同志們,實現今年和“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前景光明、任務繁重。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萬眾一心、積極作為,為鞏固和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