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工作計劃>工作計劃精選>

村級精準扶貧幫扶計劃範文

工作計劃精選 閱讀(2.82W)

精準扶貧是為了精準脫貧。要設定時間表,實現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緩衝期,在一定時間內實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實行嚴格評估,按照摘帽標準驗收。要實行逐戶銷號,做到脫貧到人,脫沒脫貧要同群眾一起算賬,要群眾認賬。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村級精準扶貧幫扶計劃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村級精準扶貧幫扶計劃範文
村級精準扶貧幫扶計劃範文篇一

一、目標任務

按照“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總要求,我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總目標為:到20xx年,實現全鎮4894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銷號,全鎮4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

通過“五個一批”扶貧模式,確保貧困人口分年度全部脫貧。其中:20xx年脫貧694人,20xx年脫貧1400人,20xx年脫貧1400人,20xx年脫貧1400人。

二、工作重點

(一)宣傳政策。多形式、多渠道宣傳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及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中央、省、市關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有關檔案,宣傳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特別是抓好農村產權登記、土地確權頒證工作等強農惠農政策。採取召開會議、印發資料、媒體宣傳等途徑,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組織群眾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激發內生動力,脫貧致富奔小康。

(二)摸清底數。以精準扶貧工作為重點,以前段建檔立卡的資料為基礎,清理核查農村低保物件,做到按標施保,應保盡保;進一步摸清貧困戶、貧困人口相關資訊,做到“五清”。一是做到“底數清”:摸清家底狀況、致貧原因、收入來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況,建立基礎檔案。二是做到“問題清"摸清脫貧門路、需要解決的主要困難,建立問題臺賬。三是做到“對策清”:摸清以往扶持情況、扶持效果,提出幫扶措施,制定幫扶計劃。四是做到“責任清”:確定幫扶單位、幫扶幹部,實行“四定兩不”,即定戶定人定時定責幫扶,不脫貧不脫鉤。五是做到“任務清”:逐戶制定脫貧計劃,確定脫貧時限。

對貧困村建檔立卡,做到“六有”:有村情檔案、有問題臺賬、有需求清單、有村級規劃、有駐村幫扶工作臺帳、有村級綜合資訊監測管理平臺和增收脫貧計劃。

(三)制定規劃。按照扶貧工作“六個精準”即扶貧物件精準、專案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戶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的統一要求,認真編制扶貧規劃。圍繞產業、基礎設施、民生三大主題,進一步完善貧困村專案庫,明確年度工作目標任務,有序推進扶貧開發,實施精準扶貧。

(四)實施幫扶。按照黨政主導,鎮直單位、村組、農戶各司其責、分工協作的辦法,建立起產業發展由農口、科技、金融等部門負責,衣食困難由民政部門負責,上學困難由教育部門負責,醫療困難由衛生計生部門負責,住房困難由城建負責為主要內容的扶貧責任體系。全面落實“1+N”扶貧模式,加大對農村道路、住房、飲水安全、電力、教育、衛生、醫療、科技、文化、生態、資訊及國土整治、環境綜合治理的投入力度,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農村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4個貧困村全部派駐第一支部書記,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駐村幹部定點幫扶。採取領導掛點、鎮直單位駐村、幹部聯戶、社會參與的辦法,因地制宜擬定發展規劃,制定扶貧脫貧措施,有序推進實施,建立駐村幫扶工作臺賬,記好民情日誌,實現駐村幫扶制度化、常態化。

三、推進方式

鎮機關駐村幹部和鎮直單位配合市工作隊進村入戶開展工作,深入村組、農戶,強化調查研究、督導指導。每週駐村工作時間不得少於2天。

四、活動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

1.廣泛動員。分級開展幹部培訓,深刻領會和掌握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實質,熟悉農村相關政策和精準扶貧工作任務及要求。

2.宣傳政策。深入村組和農戶,採取多種渠道、途徑,宣傳黨的政策,發動群眾。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幹部及生活困難群眾。

(二)清理核查驗收階段。

結合各村實際,組織開展低保物件及貧困戶清理核查工作,搞好驗收小結。建立貧困村、貧困戶(包括低保物件)資料檔案,鎮村公示,讓群眾清楚、明白。

(三)幫扶實施階段。

結合各貧困村、貧困戶實際,按照全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實施意見組織實施。推進各幫扶專案順利開展,落到實處。加強貧困村、貧困戶的跟蹤管理,對實現脫貧的貧困村和貧困戶,建立適時銷號(出列)制度,做到脫貧一個,銷號(出列)一個。

(四)檢查驗收階段

年終對全鎮各村、戶精準扶貧、脫貧情況進行考核驗收;20xx年底對全鎮貧困村、貧困戶扶貧、脫貧情況進行全面考評,確保全面完成脫貧目標。

五、組織領導

(一)加強領導

鎮成立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

(二)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選優配強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建立健全村幹部選拔任用、教育培訓、激勵保障和監督管理機制,加大從優秀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鄉土能人、復退軍人和大學生村官中選拔村黨組織書記的力度;配套建立村級後備幹部庫。推進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規範化建設,全面落實村幹部輪流值班、為民服務代辦等制度,方便群眾辦事。認真組織開展“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活動,發揮黨員“帶頭富、帶領富”的先鋒模範作用。加強對村務決策、村務公開、村級集體“三資”管理、惠農政策措施落實、土地流轉和村幹部廉潔履職等情況的監督。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途徑。

(三)完善工作機制

鎮黨委、政府是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統籌協調,組織機關幹部、鎮直單位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精準扶貧活動,確保全面完成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目標任務。

村級精準扶貧幫扶計劃範文篇二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xxx〕25號,以下簡稱25號檔案)關於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的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通過對貧困戶和貧困村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引導各類扶貧資源優化配置,實現扶貧到村到戶,逐步構建精準扶貧工作長效機制,為科學扶貧奠定堅實基礎。

精準識別是指通過申請評議、公示公告、抽檢核查、資訊錄入等步驟,將貧困戶和貧困村有效識別出來,並建檔立卡。

精準幫扶是指對識別出來的貧困戶和貧困村,深入分析致貧原因,落實幫扶責任人,逐村逐戶制定幫扶計劃,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準管理是指對扶貧物件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測,建立全國扶貧資訊網路系統,實時反映幫扶情況,實現扶貧物件的有進有出,動態管理,為扶貧開發工作提供決策支援。

精準考核是指對貧困戶和貧困村識別、幫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對貧困縣開展扶貧工作情況的量化考核,獎優罰劣,保證各項扶貧政策落到實處。

二、重點工作

(一)建檔立卡與資訊化建設

(1)建檔立卡。國務院扶貧辦制定《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明確貧困戶、貧困村識別標準、方法和程式,負責省級相關人員培訓、督促檢查、考核評估等工作;各省(區、市)根據國家統計局確定的分省(區、市)和分片區貧困人口規模,按照《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中確定的貧困人口、貧困村規模分解和控制辦法,負責將貧困人口、貧困村規模逐級向下分解到村到戶,並負責市縣兩級相關人員培訓、專項督查等工作;縣負責貧困戶、貧困村確定,並組織鄉(鎮)村兩級做好建檔立卡工作。20xx年10月底前完成建檔立卡工作,相關資料錄入電腦,聯網執行,並實現動態管理,每年更新。

(2)資訊化建設。國務院扶貧辦制定和組織實施全國扶貧開發資訊化建設規劃和建設方案,制訂標準規範,整合辦內原有資訊系統,建設統一的應用軟體系統。各省(區、市)、市(區)、縣(區)負責裝置購置、人員配備、資料採集和更新等工作。通過資訊化建設,引導各項資源向貧困戶和貧困村精準配置,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此項工作20xx年12月底前完成,以後逐步升級完善。

(二)建立幹部駐村幫扶工作制度

(3)各省(區、市)普遍建立幹部駐村工作制度,做到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幫扶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並建立駐村幫扶工作隊、貧困戶幫扶責任人資料庫。此項工作由各省(區、市)負責,20xx年6月底前派駐到位。

(4)做好乾部選派工作。各省(區、市)要充分動員黨政機關、人民團體、民主黨派、企事業單位參與駐村幫扶工作,選派有較高政治素質、能力較強、特別是有培養前途的中青年幹部,參加駐村幫扶工作,並明確職責分工、幫扶專案、考核辦法和問責制度等。

(5)落實幫扶責任。駐村工作隊負責協助村兩委摸清貧困底數,分析致貧原因,制定幫扶計劃,協調幫扶資源,統籌安排使用幫扶資金,監督幫扶專案實施,幫助貧困戶、貧困村脫貧致富,不脫貧、不脫鉤;協助基層組織貫徹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積極參與各項扶貧開發工作。

(6)建立健全幫扶制度。各省(區、市)建立健全駐村幹部的選拔、培訓、管理、考核、激勵、保障等制度,充分調動駐村幹部的積極性,對工作成效顯著的要提拔重用,對工作成效不明顯的要實行退出和問責。加強駐村工作隊的規範管理,實現駐村幹部幫扶長期化、制度化和規範化。

(三)培育扶貧開發品牌專案

各省(區、市)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貧品牌。

(7)雨露計劃。各省(區、市)扶貧和財政部門會同教育、人社等部門,完善雨露計劃實施政策和規劃,對參加中高職教育或兩年及以上職業技能培訓的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家庭發放生活補助,提供扶貧貼息貸款支援,提升貧困戶新成長勞動力就業技能和創業能力,穩就業、拔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繼續做好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農村適用技能培訓和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工作。

(8)扶貧小額信貸。各省(區、市)扶貧、財政和金融部門負責完善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對沒有外出就業、有一定技能又有創業意願的貧困戶發放小額信貸貼息貸款,支援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幫助“換窮業”。提高瞄準性,加強監管,真正惠及貧困戶。

(9)易地扶貧搬遷。各省(區、市)發展改革委(局)與扶貧部門共同負責制定規劃和計劃,對不具備生存發展條件、就地脫貧成本高、難度大的貧困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結合新型城鎮化中解決“三個1億人”問題,使這部分貧困群眾徹底“挪窮窩”。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搬遷戶的意願,並著力解決好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社會融入等問題。

(四)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10)各省(區、市)扶貧部門要將扶貧措施與扶貧開發建檔立卡緊密銜接,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原則,在培育扶貧開發品牌專案的同時,繼續做好整村推進、互助資金、產業扶貧、科技扶貧等專項扶貧工作。

(11)各行業部門,要重點圍繞落實25號檔案,組織實施好村級道路暢通、飲水安全、農村電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產業增收、鄉村旅遊扶貧、教育、衛生和計劃生育、文化建設、貧困村資訊化“十項重點工作”。各行業部門按照25號檔案要求,制定相關辦法並組織實施。

(五)提高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精準性、有效性

(12)搭建社會扶貧資訊服務平臺。國務院扶貧辦統籌建設中國扶貧網,將貧困戶、貧困村的需求資訊與社會各界的扶貧資源、幫扶意願進行有效對接,互聯共享,實現社會扶貧資源的精準化配置。各地也要根據實際,搭建社會扶貧資訊服務平臺。國務院扶貧辦負責頂層設計,各級扶貧部門組織實施,20xx年底前完成。

(13)完善社會扶貧幫扶形式。鼓勵引導各級定點扶貧單位、參加扶貧協作的東部省市、軍隊和武警部隊及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等社會扶貧參與主體,到貧困地區開展形式多樣的扶貧幫扶活動,努力做到幫扶重心下移到貧困村、幫扶物件明確到貧困戶,幫扶措施到位有效,幫扶效果可持續,實現社會幫扶的精準化、科學化。國務院扶貧辦負責制定相關政策,各省(區、市)負責制定實施方案,於20xx年9月底前完成。

(六)建立精準扶貧考核機制。

健全貧困縣精準扶貧考核機制,建立貧困縣約束機制,研究重點縣退出機制。

(14)中組部牽頭,國務院扶貧辦、國家統計局配合,20xx年12月底前修訂出臺《關於加強和改進貧困縣考核工作指導意見》,重點考核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領導幹部將工作重點放在扶貧開發、完成減貧增收任務情況,增設精準扶貧考核的內容、指標,併合理確定分值權重。

(15)國務院扶貧辦會同發改委、財政部,20xx年6月底前修訂出臺《扶貧工作考核辦法》,重點考核地方政府扶貧責任落實情況以及扶貧成效。逐步建立以考核結果為導向的激勵和問責機制。根據考核和評估結果改進和完善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現精準扶貧、陽光扶貧、廉潔扶貧。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思想認識

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新要求,是解決扶貧開發工作中底數不清、目標不準、效果不佳等問題的重要途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化認識,統一思想,把精準扶貧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性、有效性、持續性。

(二)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片區牽頭單位、行業主管部門都要做好精準扶貧各項工作。強化扶貧開發隊伍建設,加強縣、鄉(鎮)兩級扶貧部門力量,保障工作經費,改善工作條件,提高工作效能。

(三)強化責任落實

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縣抓落實”的原則,逐級分解落實;扶貧部門要抓好精準扶貧工作的頂層設計、溝通、協調、指導和服務工作;相關行業部門要按照分工,發揮職能和行業優勢,切實加大對貧困戶和貧困村的幫扶力度;要搭建有效平臺,引導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工作。

村級精準扶貧幫扶計劃範文篇三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xx]25號)、《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xx-20xx年)》和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湘辦發[20xx]8號)、《湖南省農村扶貧開發實施綱要(20xx—20xx年)》,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轉變扶貧開發方式,提高扶貧開發精準度,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形成扶貧攻堅合力,全力推進全市扶貧攻堅,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步伐,特制定《xx市實施精準扶貧五年規劃(20xx-20xx年)》。

一、基本情況

全市共有5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分別是新田縣、江華瑤族自治縣、寧遠縣、雙牌縣、江永縣,其中新田、江華兩縣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寧遠、雙牌、江永為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這五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屬於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的三類縣。目前,國土資源部、省國土資源廳對口扶貧新田縣,中南大學、省高院對口扶貧江華縣,省工商局、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對口扶貧寧遠縣,省林業廳對口扶貧雙牌縣,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省人防辦對口扶貧江永縣。其餘6個縣區和金洞、回龍圩兩個管理區以及xx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扶貧開發工作面上扶持縣、區(管理區)。“xx”期間,省扶貧辦批覆我市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441個,其中國定貧困村84個,全部在五個國家或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省定貧困村298個,其中重點縣231個、面上縣126個;市定貧困村59個,全部在面上縣區。20xx年6月,省委、省政府啟動少數民族地區高寒山區脫貧解困工作,省扶貧辦、省財政廳批覆我市高寒山區村57個,其中江華50個、江永7個。根據省扶貧辦測算到我市的貧困人口,20xx年底,我市共有農村貧困人口688909人(含扶貧物件戶、扶貧低保戶、低保戶、五保戶四類),為全省(640萬)的10.76%,貧困發生率為14.8%。其中,五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共380377人,佔全市貧困人口總數的55.21%,其它面上縣區308532人,佔44.79%。

當前,全市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南嶺山區,即新田、江華、寧遠、雙牌、江永、藍山、道縣、東安等8縣和金洞、回龍圩2個管理區。這8縣2區總人口403.26萬人,總面積17188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76.7%,共有貧困人口529711人,佔全市貧困人口總數的76.89%。南嶺山區區域內的貧困人口大多居住在少數民族聚居區、高寒山區、岩石裸露區、水淹移民區、旱澇災害多發區,自然條件惡劣,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脆弱,返貧現象突出,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實現程度低。教育、醫療、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滯後,群眾就醫難、就學難、住房難等問題普遍存在。這一區域是全市少數民族集中分佈區和革命老區,貧困與民族發展問題相互交織,是新階段全市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全市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

二、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扶貧到村,規劃到戶,整合資源,合力攻堅”的基本要求,以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貧困村為主戰場,把穩定解決扶貧物件溫飽、儘快實現全面小康作為首要任務,堅持政府主導、部門主幫、群眾主體、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扶貧模式,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著力解決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增強扶貧物件自我發展能力,加快全市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市、縣區(管理區)、鄉鎮(場)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扶貧攻堅負總責,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扶貧政策,制定本轄區扶貧開發實施規劃和年度計劃,把扶貧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統籌安排,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綜合考核評價制和責任追究制,組織實施好扶貧開發各項工作。

2.以人為本,改善民生。以安居、樂業、有保障為重點,突出解決貧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困難,保障好農村貧困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不斷提高貧困群眾生活水平,逐步改善生存條件。

3.部門協作,合力攻堅。按照中辦發[20xx]25號、湘辦發[20xx]08號檔案的要求,各相關部門結合各自職能,充分履行扶貧工作職能,在制定政策、編制規劃、分配資金、安排專案時向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傾斜,努力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形成扶貧開發合力。

4.創新思路,精準扶貧。將貧困人口作為主要物件,摸清底數,精準識別按照“一戶一卡、一村一冊、一鄉一簿、一縣一(檔案)庫”的要求,,建檔立卡,實行動態管理,逐戶分析致貧原因、制定脫貧規劃、落實幫扶責任,構建全市貧困人口精細化管理系統。

5.落實責任,強化保障。落實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攻堅責任制,制定和完善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辦法,將扶貧工作成就作為黨委、政府領導和相關責任部門領導年度政績考核、選拔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嚴格按照中辦發[20xx]25號、湘辦發[20xx]8號檔案要求,以改革貧困縣考核機制為突破口,逐步建立健全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幹部駐村幫扶機制,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完善金融服務機制,創新社會參與機制,以新的機制保障扶貧開發工作各方力量和資金投入,引導貧困地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把工作重點集中在扶貧開發上。

6.注重實效,遏制返貧。深入實施產業扶貧,扶持發展增收產業,建立持續穩定的貧困農民增收機制。改善貧困地區教育、醫療、文化、住房等社會基本公共服務,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竭力防止出現“脫貧快、返貧也快”的現象。

三、基本思路、總體目標與範圍步驟

(一)基本思路

以貫徹落實中辦發[20xx]25號)、湘辦發[20xx]8號檔案為契機,全面落實“科學扶貧、精準扶貧、內源扶貧”的戰略思想和各項政策措施,圍繞實現穩定實現扶貧物件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扭轉發展差距擴大趨勢這個“兩不愁、三保障、一個高於、一個接近、一個扭轉”的總體目標,以五個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全市441個貧困村、57個高寒山區村(其中8個是國定貧困村、11個是省定貧困村)以及省新確定的“十三五”貧困村為重點扶持區域,以“市縣領導聯村指導、市縣(直)單位聯村幫扶、工商企業聯村援助、機關企業黨員幹部包戶脫貧解困”的“三聯一包”為主要形式,堅持貧困人口識別到人、脫貧規劃制定到戶、專案資金安排到戶、幫扶責任落實到人,力爭全市扶貧開發工作 “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突破”。

(二)總體目標

通過解決貧困地區突出困難和問題,實現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大改善,公共服務保障大提升,特色優勢產業大發展,農民收入穩定增加,貧困程度明顯緩解。到20xx年末,全市69萬扶貧物件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幅度高於全市平均增長幅度,達到20%以上;全市貧困發生率由20xx年的14.8%降至3%以內,五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發生率下降至4%以內;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指標達到全市平均水平,貧困人口的自我脫貧能力大幅提升。

(三)實施範圍與步驟

1. 實施範圍:本五年規劃實施範圍覆蓋xx市所有貧困村、高寒山區村以及深度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其中產業開發扶貧覆蓋所有貧困人口;整村推進與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為84個國定貧困村、57個高寒山區村、298個省定貧困村和59個市定貧困村,以及省新確定的貧困村,覆蓋貧困人口688909人。

2.實施步驟:xx市實施精準扶貧五年規劃時間跨度從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20xx年完成總任務量20%以上,20xx-20xx年完成總任務量60%以上,20xx-20xx年完成剩餘全部任務,鼓勵有條件地區率先完成任務。

準備階段:20xx年1月-10月,主要任務是準確識別貧困人口、建立貧困人口精細化管理系統。

20xx年度:重點完成貧困較為嚴重的111個國定貧困村、高寒山區貧困村、省定貧困村的建設專案和脫貧任務,共帶動脫貧人口約13萬人,年末組織考核驗收。

20xx年度:重點完成99個國定貧困村、高寒山區村、省定貧困村的建設專案和脫貧任務,共帶動脫貧人口約13萬人,年末組織考核驗收。

20xx年度:完成90個國定貧困村、省定貧困村建設專案,共帶動脫貧人口約13萬人,年末組織三年計劃完成情況的考核驗收。

20xx年度:完成85個國定貧困村、省定貧困村建設專案,共帶動脫貧人口約13萬人,年末組織考核驗收。

20xx年度:完成剩餘85個國定貧困村、省定貧困村的建設專案,五年共帶動65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年末組織五年規劃實施驗收。

四、工作任務與職責

根據中央和省、市黨委政府戰略部署,結合我市貧困現狀,將扶貧工作的重心下沉到村、到戶,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注重實效,針對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綜合考慮區域特色、貧困程度、扶貧緩急、承受能力等要素,整合力量,明確任務與職責,組織實施十一項到戶到人工作。

(一)物件識別到人。

對全市農村扶貧物件開展全面調查摸底,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達到脫貧目標,並實行動態管理,為開展直接幫扶提供依據,解決扶貧到戶“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扶貧辦、民政局、各縣區政府。列在首位的為牽頭單位,其他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參與,下同)

1、精準識別,建檔立卡。根據省確定到縣區的貧困人口規模,嚴格扶貧物件標準,規範識別程式,按照“戶主申請、村民小組提名、村民代表評議和票決、村委會審查、鄉鎮政府稽核、縣扶貧辦複核、縣人民政府審批”的程式,把全市688909人逐一識別出來,造冊登記,錄入全國貧困農戶資訊管理系統,實行動態管理。對識別出來的扶貧物件,做到一戶一卡、一村一冊、一鄉一簿、一縣一庫(檔案資料庫),著力構建全市貧困人口精細化管理系統。

2、因戶施策,幫扶到人。依據貧困人口精細化管理系統,逐一分析致貧原因,逐戶制定脫貧發展計劃,因戶施策,分類指導,實行差異化的扶持措施,“量身定做”幫扶專案。

(二)生活保障到戶。

著力解決貧困村深度貧困戶和因病因災致貧戶的基本生存問題,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使貧困村中的貧困戶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建立臨時救助制度,對因病因災致貧或返貧物件實施特殊救助,有效解決低收入群眾的突發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

1、建立貧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體系。把識別出來的貧困人口作為確定農村低保物件的必備條件之一,對其中符合低保條件的物件依程式納入農村低保範圍,以維持其基本生存。( 民政局、扶貧辦)

2、探索貧困戶特殊救助措施。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對患病的農村低保、特困供養人員及時予以醫療救助。對因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性困難的家庭,給予臨時救助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改善農村殘疾人口的居住、託養等困難,不斷提高農村殘疾人口的生活水平。多方籌措資金資助貧困村低保物件、五保物件、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的群體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民政局、衛生局)

(三)就學保障到人。

按照勤儉辦學的原則,把滿足基本需要放在首位,同時圍繞集中辦學和規模辦學的思路,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保證貧困山區適齡兒童有學上、能上學、就近上學。到20xx年末,基本實現農村義務教育佈局合理,各級各類教育均衡發展。貧困地區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到100%,高中階段教育入學率達到75%。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完善,教育培訓就業銜接緊密。基本健全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確保沒有一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促進教育資源向貧困農村傾斜,開展名校長、名教師培育和名校託管貧困地區中國小、名師下鄉支教活動,基礎教育辦學質量有較大提升。(教育局、發改委、財政局、扶貧辦、人社局)

1、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有計劃、分步驟地對現有1340個村小(教學點)的辦學條件進行改善。20xx年改善現有10%的村小(教學點)辦學條件,20xx年改善現有20%的村小(教學點)辦學條件, 20xx年改善現有50%的村小(教學點)辦學條件,20xx年改善現有70%的村小(教學點)辦學條件,20xx年全面改善村小(教學點)辦學條件。加快農村公辦幼兒園建設,支援人口較多的建制村建設村級幼兒園,20xx年末,每個鄉鎮建成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

2、實施貧困學生就學補助。政府出資,按一定比例對貧困家庭學生就讀高中給予補助,就讀中、高等職業學校的,在國家給予補助的基礎上,按規定納入扶貧雨露計劃給予補助。就讀大專、本科以上學校的給予助學獎勵。

(四)就醫保障到人。

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貧困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條件,促進貧困人口更加均等地獲得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逐步解決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到20xx年末,每個建制鄉鎮有全科醫生,每個行政村有衛生室、有合格醫生,貧困人口新農合參保率達到100%。

1、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繼續穩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覆蓋面,逐步提高籌資水平和財政補助標準,調整和完善統籌補償方案,擴大受益面,提高保障水平,使參合貧困人口得到更多實惠。到20xx年末,通過精準識別出來的全市貧困人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5%以上。(衛生局)

2、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貧困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將危房多、條件差、不達村的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作為優先扶持的建設重點,實施貧困村衛生室改擴建計劃,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建立縣級醫院與基層機構分工協作機制。推進全科醫生制度建設,加大鄉村醫生培訓力度,有計劃地引進、培訓鄉村合格醫生,鼓勵市、縣醫務人員到貧困村開展診療服務、臨床教學、技術培訓等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積極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加強重大疾病、傳染性疾病和地方病的防治,重點突出解決嚴重威脅婦女兒童健康的突出問題,有效降低貧困地區婦女兒童死亡率和患病率。加強全民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結合農村汙染源治理,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不斷提高貧困群眾健康素養水平。到20xx年末,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基本健全,每個鄉鎮建好1所衛生院,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有1名合格的全科醫生;每個行政村建有達村的村衛生室。(衛生局、發改委、財政局)

(五)就業培訓到人。

根據人力資源市場需求,舉辦多樣化貧困農戶勞動力轉移培訓,不斷開拓新的勞動力轉移就業渠道,引導貧困地區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整合全市的培訓資源,組織開展定期的技能培訓,增加貧困群眾就業能力,逐步解決貧困地區農民的轉移就業問題。到20xx年底,實現每個貧困農戶至少有一名勞動力掌握1-2門實用技術。

1、抓好農民實用技術培訓。20xx-20xx年,全市計劃開展各類扶貧科技和實用技術培訓1000期10萬人次,通過培訓,使全市每個貧困戶均能掌握1-2門種植或養殖實用技術,為貧困農民從事種養殖提供技術支撐。五年計劃開展創業培訓500期120xx人,爭取全市所有有創業意願的貧困戶均能享受創業培訓。(農業局、人社局、林業局、畜牧水產局、農機局、商務局、移民局)

2、開展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每年以尊重農民意願和農民直接受益為前提,以市場運作為基礎,以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為目標,有計劃地對農村富餘勞動力開展培訓,以提高農民的素質和技能,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到20xx年,累計引導性培訓10萬人次,職業技能培訓5萬人次,進城農民工培訓7萬人次。(人社局、商務局、移民局、農業局、林業局、畜牧水產局、農機局)

3、實施“雨露計劃”培訓。幫助貧困戶“兩後生”到培訓學校參加職業技能學歷教育培訓,五年完成貧困家庭新生勞動力職業教育培訓助學15000人。(扶貧辦、教育局)

(六)住房保障到戶。

以“改善和解決農村困難群眾的住房條件和住房安全問題”為落腳點,重點關注“住房最危險,經濟最困難”農戶,解決貧困農戶無住房、住房不安全等問題。

1、解決無房貧困戶基本住房問題。堅持自願原則,實施農村危房改造重點幫扶與一般幫扶同步推進。通過精準識別出來的農村貧困人口,對基本無投勞能力和自籌能力的危房特困農戶,包括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及赤貧農戶、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重點幫扶,優先考慮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特困農戶、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和傷殘軍人家庭,每年重點幫扶戶數不得少於當地農村危房改造總戶數的25%,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傷殘軍人家庭和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佔農村危房改造幫扶物件總數不低於40%。(住建局、發改委、財政局)

2、解決D級危房貧困戶住房安全問題。各地方政府成立危房改造工程領導小組,按照標準核准危房,完成轄區所有D級危房入戶調查工作,並張榜公示,分年度對D級危房貧困農戶住房進行全面改造,切實保障農戶住房安全。實施“百村示範、千村聯動、萬戶安居”工程,重點抓好整村推進村貧困農戶解決安居問題。通過精準識別納入貧困農戶資訊管理系統中的貧困人口,居住房屋為D級危房的,依照程式稽核公示後,中央、省、縣三級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給予每戶4萬元補助,不足部分由扶貧、移民等部門依據各自政策另行予以補助,全部補助總額不得超過建房成本。各縣區住建、扶貧、移民等部門要加強銜接,整合落實相關政策、資金和專案,切實解決好D級危房貧困農戶住房安全問題。(房產局、住建局、發改委、財政局、移民局、扶貧辦)

3、整合資源支援異地移民搬遷。整合發改、移民、國土、農開資金,結合具體情況,合理選擇安置方式,探索實施不具備生存條件或脫貧成本過高的貧困村農戶或散居戶向相對集中的村寨就地或異地移民搬遷,確保其正常生產生活。(財政局、發改委、住建局、國土局、移民局、扶貧辦)

(七)安全飲水到戶。

全力推進《xxx飲水安全工程“十三五規劃》的實施,加大建設資金投入,按照水質、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標衡量,詳細規劃和統一部署安全飲水到戶工程,優先安排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確保貧困群眾有可靠、安全、方便、達標的飲用水,基本解決貧困村中尚存的飲水困難和飲水不安全問題。計劃到20xx年末,解決貧困村飲水不安全人口28萬人,其中20xx至20xx年解決10萬人,剩餘18萬人爭取納入“十三五” 規劃,於20xx-20xx年解決。預算五年總投資14000萬元。著眼於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區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結合各縣區實際,按照“xx”規劃中確定的100%鄉鎮駐地通自來水、80%行政村通自來水的目標,確定全市供水佈局及思路。堅持政府引導,多元投入,建管並重,讓貧困群眾喝上放心水。20xx年計劃投資3000萬元,興建集中供水工程30處,解決1.5萬戶共6萬人貧困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20xx年計劃投資20xx萬元,興建集中供水工程20處,解決1萬戶共4萬人貧困人口飲水不安問題。20xx-20xx年計劃投資9000萬元,興建集中供水工程 90處,解決4.5萬戶18萬人貧困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水利局、發改委、衛生局、移民局)

(八)道路暢通到戶。

按照《xx市農村公路建設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結合村鎮行政區調整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村公路建設支援力度。加強安全防護設施和中小危橋改造,提高農村公路服務水平和防災抗災能力。不斷完善路網結構,提高技術等級,保障群眾安全便捷出行。20xx年,提高貧困地區縣城通二級及以上高等級公路比例,穩步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客運班車通達率,基本解決貧困地區路不通、車難行等問題。到20xx年實現所有適宜通公路的建制村通公路,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水泥(瀝青)路,建制村客運班線通達率達到80%以上。(交通局、發改委、財政局、扶貧辦)

(九)產業扶持到戶。

以效益為核心,依託各地資源稟賦,通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產業大戶帶動,積極扶持發展貧困地區增收產業。按照“財政扶貧資金70%用於產業開發,產業開發資金70%直接扶持到農戶”的總體要求,探索發展土地入股、委託幫扶等形式,健全企業與貧困農戶聯結機制,提高產業扶持效應,擴大覆蓋面。到20xx年,全市441個貧困村、57個高寒山區村均形成一定規模、具有特色的產業,實現貧困縣有龍頭企業、貧困村有增收產業、貧困戶有增收專案的格局,促進和帶動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速度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1、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託,突出效益和特色,按照建基地、扶龍頭、育品牌、聯農戶的思路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重點扶持發展優質水果、烤煙、食用菌、蔬菜、藥材、茶葉、油茶、楠竹等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努力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佈局。加快現有產業基地的更新改造,整合資金,完善產業基地的農田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配套,改善生產設施條件。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支援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特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積極申報國家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引導和支援企業自主創新,加強與高校及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輻射帶動能力。對國家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給予優先扶持。健全企業與貧困農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農村土地確權的登記和有序流轉,在堅持依法自願的前提下,引導貧困農戶在承包期內有償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轉讓土地使用權,或者以使用權入股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企共贏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融資平臺建設,探索撬動金融業、保險業參與產業扶貧方式,通過扶貧小額貼息貸款、農產品參與商業保險等方式,不斷拓寬融資渠道,提高風險保障程度。加強農產品品牌培育,篩選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勢品牌作為重點培育物件,支援龍頭企業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和國際質量控制體系認證,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制度,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創新農產品產銷模式,開拓產銷渠道,積極實施“農超對接”、“農餐對接”,支援龍頭企業積極發展冷鏈物流,加快實現生產與流通的高效銜接。(農業局、畜牧水產局、林業局、發改委、科技局、供銷聯社、農機局、扶貧辦)

2、積極探索發展貧困村特色旅遊專案建設。充分挖掘xx舜文化、柳文化、瑤文化、理學文化、女書文化等特色文化和良好的森林生態以及古村古鎮古民居等旅遊資源,積極引導有條件的貧困村依託當地生態和文化旅遊資源發展特色旅遊產業。通過爭取上級資金、招商引資、合資、集資、入股等多種投資方式保障扶貧特色旅遊專案的開發實施,五年共扶持50個貧困村開展鄉村旅遊扶貧。(發改委、旅遊局、文化局、環保局、農業局、林業局、扶貧辦)

(十)農村電力保障到戶。

全面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專案,提高貧困村用電保障。20xx年實施281個村的農網改造升級專案,其中改造125個、完善156個;20xx年實施268個村的農網改造升級專案;到20xx年末,所有貧困村全部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專案。到20xx年末,100%行政村、98%以上自然村生產生活用電得到保障。(電力公司、發改委、財政局、水利局)

(十一)文化資訊保障到人。

加強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和數字資訊建設。加快文化設施建設,到20xx年,基本建設以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為主幹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到20xx年,實現行政村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全覆蓋。採取購置、捐贈和爭取上級文化建設專案等多種形式,不斷補充文化站、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的圖書資料,解決農村藏書陳舊、新書數量少、群眾看書難等問題,充分利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現有設施,積極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每個村至少確定一名有文化、懂資訊、能服務的資訊員。統籌有線電視、直播衛星、地面數字等多種形式,提高廣播電視覆蓋率,到20xx年末,全面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推進貧困村接通國家標準網際網路,努力消除“數字鴻溝”帶來的差距。到20xx年末,已通電的貧困村,基本實現通寬頻。(文廣新局、發改委、財政局、經信委、農業局、科技局、教育局、廣播電視臺)

五、組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一是落實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各級黨政主要領導為五年扶貧規劃實施第一責任人,各縣區、管理區政府是五年規劃的責任主體。各縣區、管理區要把五年扶貧規劃作為“一把手”工程,抓住重點,抓出成效。

二是明確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具體抓。充分發揮市、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領導和組織協調作用,及時研究提出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審定有關重大問題,制定相關資金籌措和計劃安排方案,根據部門職責把扶貧開發任務分解到各成員單位,強化專案監督檢查和工作考核。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排程規劃實施進度,研究和解決扶貧開發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重大問題;每年召開一次專題扶貧工作會議,總結部署和考核扶貧工作。

三是明確相關責任部門既是責任單位,更是落實單位。市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是落實五年扶貧規劃的牽頭機構,市、縣扶貧部門為綜合協調部門。各部門要根據各自責任,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和扶貧開發工作,明確分管領導,把五年扶貧規劃明確的任務和重點專案優先安排,並加快實施。加強與縣區和相關部門的溝通銜接,爭取貧困村專案提前實施。

(二)加大資金有效投入。

一是穩定增加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按照《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xx-20xx年)》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扶貧開發任務要求,市、縣兩級財政要積極調整支出結構,全面落實國家《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規定,優先確保扶貧資金的投入,並逐年加大投入規模,切實加大專項扶貧資金投入。以20xx年財政安排的專項扶貧資金為基數,每年投入的縣、村級財政扶貧資金增長速度不低於市、縣國民經濟增長速度。

二是有效整合各類資金。投向農村的資金都要按現行投資渠道,縣為單位,整合投入,重點突出441個貧困村和57個高寒山區村及深度貧困村。各行業部門要積極爭取上級的對口專案資金,各部門年度資金要優先安排到貧困村。對口幫扶資金全部投入441個重點村的專案。加強資金整合,充分發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扶貧貼息貸款、涉農資金的整體作用,並最大限度將行業和社會資金實現有效整合,發揮最大效益。

三是創新財稅、金融扶貧模式。認真落實《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關於財政增投和稅收減免措施,創新金融服務機制,加大對涉農金融機構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貧困村的金融服務覆蓋率,加強涉農企業、貧困農戶與信貸金融部門的銜接溝通;放寬信貸准入,探索信用、聯保、擔保等多種小額扶貧貼息貸款,加大財政貼息力度,用財政貼息資金帶動更多的金融資金投入扶貧開發;探索搭建政府主導下的扶貧融資平臺,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形成以政府公共財政投入為引導,銀行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廣泛參與的扶貧開發融資體制;積極探索扶貧資金與信貸資金配套使用辦法,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撬動金融、企業、社會資金參與扶貧開發,構建扶貧辦牽頭,金融辦、財政、稅收等部門積極參與配合的金融扶貧工作模式,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扶貧工作。四是保障扶貧工作經費投入。各級財政要保障工作經費投入,確保規劃正常有序實施。按照省裡要求,各縣區、管理區按照20xx年識別的貧困人口7-10元的補助標準保障扶貧工作經費落實到位。

(三)完善扶貧攻堅機制。

一是落實“三聯一包”機制,強化落實機關企業黨員幹部包戶脫貧解困,進一步落實幫扶到戶要求。市級領導、市直單位繼續聯絡貧困村,機關企業黨員幹部聯絡貧困村“有勞動力、有致富願望、缺資金、缺技術”的特別貧困戶包戶脫貧解困。突出抓好建設扶貧工作,健全乾部駐村工作機制,確保每個國定、省定貧困村和高寒山區村,以及各地確認的深度貧困村都有一個幫扶規劃,有一個駐村幫扶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有一套考核獎懲機制,真正意義上落實“工作到村、責任到人”的工作要求。

二是建立精準扶貧機制。突出精準識別和分類指導,依據國家制定的扶貧物件識別辦法,對貧困群眾進行全面調查摸底,精確識別,建立貧困農戶資訊管理系統平臺,實行“動態管理”。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結合當地自然資源和特色產業優勢,落實產業專案幫扶措施,做到“扶貧一戶一策”。

三是創新多元化投入機制。改進扶貧方法,豐富扶貧主體,促進扶貧工作單一由政府負責向政府補助、社會捐助、部門幫助和農民自助相結合的全社會多元化投入轉變。以政府為主導,把扶貧開發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及總體規劃;加大行業扶貧力度,通過整合部門資源,形成扶貧攻堅強大合力;深入推進“光彩事業”、“愛心包裹”、“同心工程”等社會扶貧工作,鼓勵和動員社會組織、個人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扶貧開發;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僑聯等群眾組織、海外華人華僑參與扶貧。形成專項扶貧開發推動、行業扶貧有序進行、社會各界力量支援“三位一體”大扶貧工作格局。

(四)嚴格考核獎懲制度。

一是加大考核力度。制訂《xx市扶貧開發考核辦法》和《考核細則》,大幅提高扶貧開發工作在目標管理考核中的佔比。將扶貧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綜合績效考核內容。市、縣政府每年簽訂目標責任書、組織一次目標責任考核;各級黨委政府督查室和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本級各單位各地區的責任落實情況進行專項督查、重點督查和不定期抽查。

二是嚴格獎懲措施。鼓勵加快脫貧步伐,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由市委組織部、市委政研室與扶貧辦制定對貧困縣的具體考核辦法,對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縣區及黨政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扶貧部門給予通報表彰和獎勵;對年度任務完成情況不好的部門和縣市區,給予通報批評,並對單位一把手進行誡勉談話,與任務目標差距較大地區和部門主要領導要進行批評問責。對年度任務完成好的個人給予表彰獎勵,並作為評先評優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對在扶貧攻堅戰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工作人員,在提拔使用時優先考慮,對完不成任務的個人取消年度評優資格,並不得交流、提拔重用。

(五)加強扶貧隊伍建設。

進一步抓好扶貧開發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素質高、作風正、講奉獻、能攻堅的扶貧開發隊伍。加大扶貧幹部的培訓力度,每年有計劃地組織選派扶貧幹部學習研修、掛職鍛鍊;明確縣區、管理區扶貧開發辦公室機構編制,三、四類扶貧工作重點鄉鎮建立鄉鎮扶貧工作站,配齊配強人員隊伍,改善工作條件。

村級精準扶貧幫扶計劃範文篇四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縣、全面從嚴治黨,切實增強直接聯絡群眾工作實效,根據縣委、縣政府《20xx年掛包幫精準扶貧工作要點》檔案精神,縣安監局將進一步轉變幹部作風,密切幹群關係,帶著感情與責任,撲下身子,深入鐵廠鄉村,紮實開展掛聯幫扶精準扶貧工作,切實推動定點幫扶精準扶貧工作,按時按質完成精準扶貧目標任務,結合安全監管工作實際,特制定我局20xx年度如下掛包幫精準扶貧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省市縣全委會精神為指導,深入實施省委三大發展戰略、市委統籌城鄉、追趕跨越、加快發展、縣委三區一城建設決策部署,紮實推進走基層、雙聯、十聯活動,以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參與性,以產業培育為重點,以基層組織陣地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著力破解制約貧困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素,切實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農村環境,全面推進方山坪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協調健康發展,實現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摘帽。

二、村情社貌

村地處鐵廠鄉西北部,平均海拔1200米,幅員面積12平方公里,距鄉政府駐地15公里,轄4個農業合作社65戶247人,有勞動人口72人,常年在外務工40人左右。 以喀斯特地貌為主,土地貧瘠,有耕地238畝,均屬於低產田土,主產玉米、薯類等農作物。20xx年,農作物總面積580畝,(其中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40畝),人均佔有糧食390公斤。村民經濟收入以勞務輸出、傳統農業、金銀花和乾果為主。20xx年,全村實現社會總產值74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80元;有建卡貧困戶30戶97人。

已實現戶戶通電;使用移動或者固定電話32戶;無國小校點和村衛生站,上學就醫需要到15公里的鐵廠鄉街道;全村飲水困難戶35戶,飲水困難人口123人,飲水困難牲畜數700頭(只)。

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產業發展尚未起步,農民增收難。目前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為零,沒有產業或發展專案。

2、交通條件差,資訊閉塞。村位於邊遠高寒山區。由於多種原因,村委會所在地仍未通公路,只有靠近場鎮至林場公路的1社已建2.8公里泥碎公路,解決20戶78人出行難題。但由於路況很差,運輸能力極為低下,多數村民仍然走山路出行,靠肩挑背磨運物品,村民的生產生活極為不便,嚴重製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3、旱災、泥石流或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頻繁,因災致貧和返貧機率大。

三、幫扶內容

(一)新居建設。嚴格按照縣級要求,尊重農戶意願,結合本村實際,融合巴山特色,協助科學規劃聚居點1處,爭取30戶農戶入住。

(二)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協助實施2.8公里村道路硬化工程,爭取新建6公里村道路,徹底解決全村行路難的問題。二是協助實施安全飲水專案。三是協助實施庭院建設,居住環境進一步提升。

(三)特色產業。鼓勵大戶通過租賃等形式,整合豐富的林地資源,發展草食性牲畜(牛、羊)和小家禽(雞)。通過專案扶持,設計建設產業環線代村社公路,鼓勵農戶利用臺院地和荒坡,發展核桃、板栗等乾果,套植銀花,連塊成片,規模規範栽植,形成乾果銀花帶,促進村民增收脫貧。

(四)公共服務建設。協助新建村級活動場所一處,達到八有標準,實現1+6功能。協助建設村衛生站1所,配齊醫護人員,方便群眾就近就醫。

(五)能力提升工程。用活遠端教育平臺,通過專家、農技人員現場講解、線上培訓等方式,大力實施勞務培訓和技術培訓,爭取開展5次以上的培訓,惠及全村。

(六)生態環境建設。協助加大對破寨子地質災害點的防治工作,積極協助開展全村238畝土地整理,進一步提高土地使用率。協助全村新建10個垃圾集中堆放池,建立和諧美麗鄉村。

四、幫扶舉措

(一)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一是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按照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的要求,對照一好雙強標準,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吸引致富能手、知識青年、返鄉務工人員、成功人士等加入黨組織,注重支部書記的選拔和培養。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在投資籌勞中的示範作用,主體作用以及參與專案建設的監管作用、發展致富產業的帶動作用,真正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領路人。二是充分發揮村民委員會的自治作用。發揮好村委會在調動群眾積極參與方面的作用,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工作機制,強化自治作用,建立一套有效推進扶貧專案實施、開展精準扶貧、群眾籌資投勞、專案建設監管等方面的村規民約,讓群眾意識到扶貧開發是自己的事,主動參與到扶貧開發中來。三是充分發揮其他組織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做大做實群團組織、協會、專業合作社、業主管理委員會等各類基層組織,發揮他們在產業帶動、吸納貧困群眾就近務工、資訊服務等方面的作用。

(二)整合部門資源優勢,最大限度基礎資金扶持。堅持統籌發展理念,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市場協同。整合部門資源優勢,最大限度基礎資金扶持,按照精準扶貧要求,對建卡貧困戶制定幫扶方案,在產業發展、能力提升等方面給予扶持,確保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穩定脫貧。

(三)深入宣傳發動,充分發動群眾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始終突出農民的受益主體和建設主體地位,深入發動和依靠群眾,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決策權,激發群眾的建設熱情。注重民主和群眾監督,無論是專案的選定還是專案的建設,充分尊重群眾的意願,實行民主決策、民主建設;廣泛開展群眾監督,專案建設的全過程、專案資金使用的全過程實行公開、公示,實現陽光作業。

(四)創新產業扶貧機制,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增強產業助農增收活力。根據村有種植銀耳的習慣和技術優勢,依託耳林資源,大力發展銀耳產業。實行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組織農戶參加專業合作社,推行股份制經營模式,幫助貧困群眾持續增收致富。

(五)強化組織領導,確保幫扶取得明顯成效。為取得活動實效,局成立以黨組書記、局長同志任組長;黨組成員、副局長為副組長;黨組成員、紀檢組長,黨組成員、副局長,黨組成員、工會主任為成員的掛包幫領導小組。並下派局黨支部書記、應急辦主任同志到鄉村擔任駐村幹部,堅持將活動納入局的重要工作內容,與中心工作和業務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檢查,努力推進活動深入開展。

五、工作紀律

1.不干預村兩委正常工作,不插手和干預村工程建設。

2.幫扶中嚴格遵守各項工作紀律,不做有損幹部形象的事,維護良好的安監形象和幹群關係。

3.駐村幹部要按照縣上的統一要求,定期深入農戶開展幫扶活動,既要當好服務員,又要當好聯絡員,及時收集社情民意,加強與鄉、村、社和單位的溝通聯絡,努力推進掛包幫精準扶貧活動取得新實效。

村級精準扶貧幫扶計劃範文篇五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扶貧開發建檔立卡相關檔案和會議精神,切實做好我鄉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建立健全扶貧物件識別機制,有針對性地落實扶貧政策、對扶貧物件實行動態管理、加快我鄉扶貧攻堅程序,結合市扶貧移民局統一安排部署,現就我鄉開展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完成情況 全鄉幅員面積57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18個村民小組,人口3130人,耕地面積3211畝。20xx年,萬源市分配我鄉貧困人口總數620人,實際錄入620人,貧困村2個,實際錄入2個。我鄉識別出貧困農戶199戶,貧困人口數620人,按照一高一低一無的標準識別出貧困村2個(杜家坪村、道子坪村)。20xx年度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18戶、52人。20xx上級下達我鄉年預脫貧指標101人,已分解落實到各村,並在駐村工作隊的指導下制定了脫貧計劃和措施,確保年底完成脫貧目標任務。根據全市統一排程扶貧資源的安排,市法院定點幫扶我鄉2個貧困村,市法院對2個貧困村都相應制定了扶貧規劃,在資金、技術、基礎建設、產業發展、教育培訓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二)建立健全檔案資料 貧困物件識別後,通過入戶登記,實事求是地獲取了貧困物件的各項資訊資料,並組織各村資訊錄入員將物件資訊錄入電腦,建立電子檔案,做到戶有表、村有冊、鄉有電子檔案,並上報市扶貧移民局備案。

二、主要做法與措施

(一)加強領導,組建工作機構 一是成立了由鄉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其他相關人員為成員的xx鄉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和指導。各村組建專門工作班子,加大落實力度,全力推動精準扶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二是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組建5個以包村領導、駐村幹部、村社幹部為主體的駐村工作隊,分別進駐5個行政村,將精準扶貧工作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協同配合,各司其職,齊抓共管。

(二)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 按萬源市市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總體安排部署與要求,經鄉黨委和政府召開會議充分討論研究,制定了《xx鄉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實施方案》,提出了農村扶貧物件識別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主要內容、方法步驟及保障措施。明確各成員單位及辦公室工作職責及具體任務,建立健全了鎮政府領導,相關部門配合,鄉政府負責,村支兩委具體落實的農村扶貧物件識別工作機制。

(三)層層落實,部署周密 20xx年6月6日召開了xx鄉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部署會暨培訓會,全面安排部署了全鄉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確保了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5個行政村成立了由駐村幹部、村幹部、黨員、村民代表等為成員的民主評議小組,確保了我鄉的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在8月底前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

(四)規範程式,識別公開民主。 為確保此項取得實效,做到有章可循,和民政溝通,銜接民政部門的低保和五保資料,在工作中嚴格遵循堅持統一標準、全面調查;堅持實事求是、科學識別;堅持分級負責、分類指導;堅持嚴格程式,公開公正的四項基本工作原則,採取在農戶申請的基礎上,調查人員進村入戶調查,全面瞭解掌握各戶收入情況,逐戶計算人均純收入。我鄉結合兩項制度,嚴把報查評審批五個環節,把喪失勞動能力的低保物件、有勞動能力的扶貧物件、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低保物件和老弱病殘等明顯弱勢群體人員的家庭優先納入貧困人口範疇,然後根據調查收入低於新標準以下的農戶擬定為貧困戶。對擬定貧困戶由村民主評議小組進行評議,真正把決定權交給群眾。對擬定的貧困戶進行最少不低於7天的公示,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及時糾正評議、公示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覆。組織抽調的調查組人員在包村領導帶領下迅速進村入社到戶,按照入戶調查,村組評議,鄉稽核原則,達到摸排全面,調查詳實,登記準確,定性合理,全面實行陽光識別確認,確保新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甄別和建檔立卡工作的質量和實效。

(五)廣泛宣傳,培訓到位 通過召開動員會、印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廣泛深入宣傳了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的相關政策。積極採取以會代訓、全程參與的方式,著力抓好了培訓工作,確保其掌握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基本知識。各駐村工作組進村入戶,召開村民小組會議,為全面開展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同時,基於農村廣大貧困群眾文化素質低、理解能力差,特別是一些特困群眾不識字和白天忙農活的實際,各村成立宣傳小組,上門逐戶面對面宣傳講解,幫助廣大群眾瞭解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的基本內容和方法,使他們真正理解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提高廣大群眾參與試點工作的積極性。貧困戶識別期間,我鄉舉辦各級培訓班2期共80人次,進村入戶開展識別工作的幹部共20餘人,向廣大農民朋友發放宣傳資料800餘份,極大地推動了我鄉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工作積極穩妥進行。

(六)加強督查,確保實效 我鄉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領導小組深入5個村督查指導,對貧困戶名單及相關檔案進行抽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出糾正,需要解釋的進行耐心解釋,確保做到公開、公平、公正。6月份以來,我鄉派出多批次幹部組成的工作小組深入村社,採用隨機抽查的辦法,抽檢了5個村的18個社共199戶貧困家庭,對照農戶申請表中的資料和情況進行逐項檢查。通過村幹部反映、向附近村民瞭解情況以及到貧困戶家實地察看、詢問等多種方式核實,確保識別物件不錯位、不缺位,實現了符合政策的一戶不漏、不符政策的一戶不評,讓真正需要得到扶助的貧困農戶享受到國家改革發展的成果。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個別村社幹部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村在思想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貧困物件識別程式混亂,導致工作推進緩慢。二是個別村社宣傳發動不夠到位,部分群眾存在認識偏差。在工作開展期間,不少農戶認為被確定為貧困戶後會得到很大的利益,特別是在資訊採集環節需要貧困戶提供銀行賬號。三是一些村幹部作風不紮實、工作不細緻。一些幹部為了減輕工作量,填報資料不夠細緻,也出現個別有關資料錯誤。

四、下一步打算

(一)檔案歸檔,完善資料庫。由於我鄉的扶貧建檔立卡相關的檔案資料較多,我鄉將安排專人負責,繼續完善檔案資料庫。

(二)結合實際,分類制定落實幫扶措施。根據幫扶物件的特點和需要,結合每個村的實際,分類制定扶助措施,落實幫扶計劃。在幫扶形式上與整村推進、基礎設施、產業扶貧、貼息貸款、技能培訓、勞動力轉移、社會保障等多種形式和措施結合。

村級精準扶貧幫扶計劃範文篇六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根據縣委、縣政府召開的精準扶貧四法暨建檔立卡會議精神,我辦事處立即召開黨政聯席會擴大會議,對該項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安排部署,對我辦事處駐村幹部和村幹部進行業務培訓,會議要求嚴格按照5個時節點和9個步驟的程式和方法紮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貫徹落實畢節市委、市政府推進六個到村到戶精準扶貧工作會議精神,把六個到村到戶作為實施精準扶貧的主要抓手,切實做到五個結合、四個具體,形成1+7工作格局。即: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和深化試驗區三大主題有機結合,和工業化、城鎮化主戰略、三化興三農有機結合,和提升農村人口素質與勞動力轉移就業有機結合,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兩個硬化工程、通村水泥路(油路)建設有機結合;做到目標具體、措施具體、進度具體、責任具體;形成一個總體方案加六個子方案和一個具體任務分解方案的1+7工作格局,創新扶貧方式,改進工作方法。 通過全面實施和推進結對幫扶、產業扶持、教育培訓、農村危房改造、扶貧生態移民、基礎設施六個到村到戶,確保我辦事處201x年1350人貧困人口,已經脫貧585人。

1、結對幫扶到村到戶。 我辦事處及時組織召開會議,安排辦事處、村幹部進村入戶,認真對貧困戶進行摸底排查,通過民主評議並預以公示,稽核確定出我辦事處貧困人口1350人,454戶。結合縣扶貧辦分解到我辦事處201x年減貧人口任務。我辦事處結對幫扶的人員有:副縣級幹部1名,正科級幹部8人,副科級幹部9人,一般幹部119人,這些人分別是縣人大、城管局、房管局、農發行、xx辦事處的幹部。這批人分別按54321分配到石關村、路塘村、慶雲村、蔬菜村對貧困農戶進行結對幫扶。到扶貧物件家中瞭解情況,並填寫好六個到村到戶精準扶貧資訊採集表,在幫貧困農戶規劃,在生產上作技術指導。實現我辦事處一戶一幫扶責任人,做到幹部到戶、責任到人。幫扶對子結成後,工作隊和責任人對貧困戶進行精準識別、瞭解貧困狀況、分析貧困原因,逐村逐戶理清思路、制定規劃、細化措施,重點為幫扶物件找準產業發展路子,改善基礎設施。建立精準扶貧幫扶部門和幹部考核辦法,落實幫扶責任,明確工作時限,實現結對幫扶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2、產業扶持到戶 針對我辦事處貧困戶實際,著眼市場可持續發展,注重以特製勝,路塘村建設250萬的天麻種繁基地、石關村馬鈴薯種植500畝;石關村辣椒育苗種植500畝,都已經落到實處,種植完成,農戶得實惠,曾收入。

3、教育培訓到村到戶 大力實施教育9+3計劃,加大對貧困戶子女九年義務教育入學,辦事處、村幹部加大對貧困農戶適學兒童排查加力度,確保每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人,推進雨露計劃.雨露直通車行動(到深圳學習的3人,各種職業學校補助已上報的7人,上二本線領取補助的1人);目前正在進行圓夢行動摸底,資助貧困家庭兩後生接受職業教育杜絕貧困家庭因學致貧、因學返貧現象。以適用技術、產業化技能、勞務輸出和就業創業等主要內容,現場操作實訓,大力開展技能培訓,讓有勞動能力的每戶貧困戶至少掌握一門以上實用技能。

4、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 全面完成農村危房改造、美化環境。根據縣生態辦安排,我辦事處按計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7戶,改造資金17.58萬元,已經改造結束。

5、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 主要針對搬遷進來176戶移民進行後期扶持,扶持資金3.4515萬元和生產技術上的指導。

6、基礎設施到村到戶 根據精準扶貧專案實施情況,我辦事處已實施和正在實施的基礎設施:兩個硬化5.504公里4萬元,一事一議通村水泥路3公里58萬元。背街小巷硬化道路12500平方米,總投資188.9萬元。 由於該項工作的特殊性,我辦事處成立精準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安排辦事處直各單位、各部門的責任,督促落實到村到戶情況,做到責任到人,確保幫扶工作落實到位。我辦事處參照市、縣級層面,統一按照四個具體和形成1+7工作格局分別制定和細化方案,根據減貧任務分配計劃組織開展入戶,以現有貧困人口資訊管理系統為基礎,,圍繞因災、因病、因學、缺產業、缺技術、無勞動力、失地等致貧因素,公平合理識別出我辦事處貧困戶454戶1350人的扶貧物件並進行辦事處、村兩級公示。

強化管理,對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將貧困物件基本資料、增收情況建立臺帳進行管理,實現戶有卡、村有冊、辦事處有資訊平臺,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結合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扶貧宣傳工作,總結推廣六個到村到戶精準幫扶工作中的好經驗、好方法。組建六個到村到戶精準幫扶督查檢查組,定期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