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講話稿>科教文衛講話稿>

大學校長新生開學講話稿(精選3篇)

科教文衛講話稿 閱讀(1.92W)

大學校長新生開學講話稿 篇1

親愛的20xx級新同學們:

大學校長新生開學講話稿(精選3篇)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校黨委、校行政,代表全體師生員工向大家表示熱烈的歡迎。 到大學來,於你們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轉折。人的一生會碰到很多次轉折,多數轉折是社會性的,還有一些則是自己生涯的轉折。

你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向知識經濟轉移的時代。知識雖然從遠古的時候開始就不斷擴充套件,但從未像今天這樣日新月異,從未像今天這樣令人新奇,甚至令世人難以理喻。知識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在社會經濟、人們的生活中發揮如此重要的作用。而這個時代最大的特點,莫過於它對社會、國家、業界、大學乃至知識精英們施加的無窮無盡的壓力,那就是不僅要學習、掌握、運用知識,而且要擴充套件、創造知識。這難道不是你們的責任? 你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向資訊社會轉移的時代。今天的資訊伴隨著知識的流動、物質的流動、價值的流動,伴隨著人們的一切社會流動,它像幽靈一樣,無所不在。如何在你們的學習、研究中充分利用資訊,這是你們的責任。

你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正在走向經濟“全球化”的轉折時代。經濟“全球化”像精靈,像惡魔;有人愛,有人恨;有人頌揚,有人詛咒。但無論愛與恨、無論頌揚與詛咒,人們不得不去適應它。我們的年輕學子們,你們是否做好了準備,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僅適應,而且要去接受挑戰?未來幾年,將是培養你們競爭力、挑戰力的絕好時機。 你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一箇中國正在和平崛起的時代。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偉大的中華民族正期待著復興和崛起,而你們這一代恰恰是中華民族崛起的希望,同學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時代在轉折,轉折是機會,要把時代的轉折轉化為對社會貢獻及人生髮展的良性轉折。 同學們,你們來到華中科技大學這所殿堂,是你們步入知識精英階層的重要轉折,是你們今後一生承擔社會責任的轉折。要實現這些轉折,需要同學們首先實現學習、思維及行事方式的轉變。

你們中的一部分,必須很快地完成由父母呵護向獨立生活的轉變。

你們需要儘快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要從解題的技巧中解放出來,你們或許曾經千錘百煉,熟諳此道,但是缺乏對思想甚至哲理的領悟,是永遠不可能達到學習的高峰的。 對於多數人而言,你們可能要實現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同學們已經習慣於學習老師傳授的、前人總結的、共性的、一般的知識,僅僅這樣是不夠的,你們還要善於從一般知識中去尋找特殊,也要從特殊知識中去昇華凝鍊到一般。

我們教育中的一大缺憾是學生質疑和質詢能力的缺乏。不管是醫學、工程還是理學,所有新的原理、發現或技術,都是源於對已有知識的質疑或質詢。這其實就是批判和獨立性思考。同學們,創新是中華民族復興和崛起的根本,而批判和獨立性思考則是創新的靈魂。 我們還要善於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團隊、協同精神,那就是Teamship。這與在中學的學習是很不一樣的。當今重大的科技研究或工程無一不需要協同精神,而對於有領導潛質的優秀同學而言,更需要通過團隊和協同來提高自己的領導力。

同學們,你們面臨的最大轉折還是走向成熟。你們中間的絕大多數,正處在最有生氣、充滿活力的年齡,而成熟最根本的標誌是人生觀的形成。很多大師都認為,做學問先要做人。我們不僅要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恪守民族大義,堅定我們的信仰,修煉自己的德行,永遠地聽黨的話,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德在人先,利居人後。對於那些豪情滿懷、志存高遠的同學,這一點尤為重要。希望你們“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還天地;寧謝芬華而甘淡泊,遺個清名在乾坤”。

人生的轉折也不全是美好的。如果忘記中華民族的傷痕,忘記你們父母含辛茹苦,忘記做人的基本律條;如果失去信仰,缺少學習的動力,沉迷於無聊虛幻的網路世界……如此等等,都會導致人生悲劇的轉折。這是我們必須拒絕的。

華中科技大學是中國最具活力的大學之一。未來的幾年,你們會在這裡接受高質量的教育,會受到學校人文氛圍的薰陶;你們會有展現你們能力的各種機會,你們還會學會如何獨立思考。希望你們今後細細品味華中科技大學的活力所在,但願她的活力使你們更加充滿生氣,也希望你們的生氣更增添華中科技大學的活力。

最後,我衷心地祝願你們,在未來的歲月裡,文章恰好,人品本然。讓在華中科技大學的經歷,成為實現你們人生重大轉折的基礎!

大學校長新生開學講話稿 篇2

尊敬的王立英副部長,尹漢寧部長,喻雲林局長,老師們,同學們,同志們,你們好!

今天是華中科技大學喜慶的一天,我們迎來了新校長丁烈雲教授。首先,我向丁烈雲教授表示衷心的祝賀。相信在黨委、在他和路鋼同志的領導下,華中科技大學將迎來新的輝煌。此時此刻,我要衷心感謝中組部、教育部、湖北省委多年來對我的信任和支援;衷心感謝廣大幹部和師生員工這些年給予我的一切,不管是信任、支援、寬容,還是批評;特別感謝路鋼同志的智慧、魄力、貢獻以及與我合作時表現出的忍耐。自然,還要感謝我的家人對我的關心和理解,感謝親朋和同事對我的支援、鼓勵以及類似於“上臺終有下臺時” 那樣始終縈繞在我的耳際的箴言。這九年中有太多的事是我一生中不能忘懷的。此刻我最想表達的只是那些因為我的能力不足給學校留下的遺憾,也給我自己留下的諸多遺憾和歉意。

這些年,學校的發展有一些頗為遺憾的地方。我沒能把“船舶海洋”四個字寫大;文科若學科的發展沒有顯著變化;醫科還欠缺高峰;轉化醫學中心大樓還未動工;“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還未落到實處;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沒有明顯縮短;我希望“讓學生自由發展”,但總體上多數學生可能還是未脫離那種類似教育生產線的培養模式;......對這些我不能不表示遺憾和歉意。

我希望學生們能很好地面對過去與未來。既要知道革命先賢輝煌而悲壯的歷程,也要了解我們自己歷史上的錯誤、醜陋、恥辱等等。如果大學生對國家過去的錯誤和痛楚多一些瞭解,他們就能知道對人的蔑視多麼恐怖,個人迷信多麼可怕;就容易理解民粹式民主的荒唐;就能知道道德在無約束的權力面前多麼不堪一擊!從而真正地思索人的意義、民主的意義、把權力關進籠子的意義!未來國家的現代化首先是人的現代化。為了未來,學子們需要何種思想前瞻?需要怎樣的思想儲備?而不能僅僅滿足於現實中的、或者當下流行的價值觀。在對過去與未來的責任這一點上,我做得太少,於此只能感到遺憾。這幾年,生活在這個校園裡的孩子們沒少抱怨:自習要搶座位;圖書館關門時間太早;食堂飯菜的質量怎麼變差了,到底是不是沒賺學生們一分錢?體育設施和場地不足,偌大的校園居然沒有一個游泳池;有些運動還得交錢;自行車常常被偷;夏日徹夜難眠;如此等等。我們的工作沒能做好,或遲遲才做,我要表示遺憾與歉意。

我不僅感到遺憾且頗為痛心的一件事就是所謂“學位門”事件。記得有一次我出面與學生對話時,我還反問,為何好多學校如此,其它學校的學生不鬧,而我們的學生意見這麼大? 因為我以為其它大學的獨立學院與我們獨立學院的情況一樣。後來有一位幹部告訴我,有

的學校的確不一樣。當時我心裡五味雜陳,真是鬧了一個很大的笑話,而且我的官僚使學校失去了糾正的最佳時機,傷害了部分學生及校友的感情。

誰都贊成大學生應該有健全的人格,但是我們的大學在這方面所承擔的責任是不夠的。有的同學逃避現實社會,讓自己龜縮在虛擬的現實中;少數同學欠缺起碼的公德;有的人把 入黨當成實現自己預期和目的的工具;也有人不自覺地成為別人或者某種權力的工具;凡 此種種,當看到某些學生心靈田園荒蕪的時候,心靈被役使的時候,自然會感到我們的人格教育是有缺陷的。長期以來我們黨提倡“實事求是”,但在我們的課堂中,在對學生的潛 移默化中,究竟給他們灌輸了多少不實事求是的東西?我也曾希望我們的人格教育、公民教育不要被意識形態所淹沒和遮蔽,也曾想過能不能稍微改變一下。然而,作為校長的我卻膽怯了。如今只能徒有遺憾了!

上任之初,曾對幾位資深學者和老領導說到,我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在任期內能使學校的風氣變得更好一些。希望在我們的校園裡充滿學氣,有簡單的文化,遺憾的是我沒能做到這一點。在這個校園裡還是多了一些官氣,少了一些學氣。回想起來,當初的我竟那麼幼稚!後來的我竟變得有幾分成熟!我還感到遺憾的是,我們的學風尚有不盡如人意的地 方。有的人做學問,行忽悠之能事,或則應景,或則奉命,有奶便是娘;有的人風骨全 無,媚態幾許;極少數人甚至違規違法。在他們那裡既沒有學者的斯文,更無士人的高貴與尊嚴。所有這些趨利而忘義的現象雖發生在少數或個別人身上,卻並不鮮見於我們的校 園。我看到了,卻無良策,慚愧啊!

我甚為遺憾的是,教師們支撐了學校的發展,給足了學校的體面,而學校卻沒能給他們足夠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部分教師還缺乏像樣的辦公和實驗條件;有一些青年教師收入 低、壓力大,有很多新進教師眼巴巴地盯著“週轉房”;另外有些中老年教師為他們的工作 量算計時,其體面和尊嚴幾許?作為校長,我沒能在發展與維護他們體面中找到最佳平衡 點,實在對不起!

還有我們的離退休人員,收入低,生活拮据。尤其是有些空巢老人,貧困、身體不好、無人照顧。他們可是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作出過重要貢獻的人們,理應有尊嚴地安度 晚年。部分離退休人員希望在校園裡建專門的“老年公寓”供需要特別照顧的老人們度過餘 生,但我沒有同意,至今依然不贊成。然而,我又拿不出辦法讓他們擺脫困境。對此,我 只能仰天長嘆,空有遺憾!

很多教育家和社會的有識之士都認為,大學該有獨立精神和自由表達,我很贊成!然而, 遺憾的是,在這一點上我沒有做出有實際意義的努力。當自由、“實事求是”的慾望和良知被某些僵化的意識所遮蔽時,作為校長的我還是不聞不問;即便對於希望有一點塗鴉自由的學生們,我也沒有公開發出任何聲音。只是一個學生憤怒的聲音始終在我耳邊回:“也 許校長大人日理萬機,哪能管我們這等屁事!”在此,我要就我的沉默向他們表示歉意。 這些年,我們為學校的發展和師生的民生而感到資金的困擾,但朦朧中我似乎又感覺到白花花的銀子在暗流中對著我竊笑。我奈何不得,徒有遺憾。我感到遺憾,大學的治理結構存在缺陷。當有些人不得不去琢磨、窺視甚至製造微妙時,多少精力、努力都耗散在那些 無謂的微妙之中。其實,要改變此一現狀無關乎意識形態,只關乎實事求是。

老師們,同學們,同志們!縱然過去的幾年留下諸多遺憾,但未來國家及其教育的深化改 革使我們充滿希望,新的領導班子也會帶來新的活力與氣象。我完全相信,新班子會很快 地消除因為我的能力問題給學校帶來的遺憾。就讓你們的遺憾隨培根而離去,讓你們的希望隨新校長而到來!當然,我更希望,黨和政府能夠逐步消除並非僅存在於華中科技大學 中的那些遺憾!

老師們,同學們,同志們!再次真誠地向你們告別!告別大家,我得稍許停歇,讓靈魂跟 上;我得繼續求索,讓靈魂安頓何處?我當然會繼續關注,中國改革開放程序中最保守的 那塊領地——教育,即將告別什麼?中國的教育將抵達何方?

未來我將與大家一起,為崛起的華中大,為獨立、自由、責任的華中大而祝福!

大學校長新生開學講話稿 篇3

各位理學、工學、醫學博士同學們、各位老師、各位家長:

首先,我由衷地感謝大家對學校作出的貢獻,各位博士在過去幾年中辛勤的創新性的工作,已經沉澱在相應地學科發展成果之中,各位還積極參與了教學改革、社會服務和校園文化建設並以各種方式對學校的改革發展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大家在畢業季對學校的期望和愛戀,使我和我的同事們頗受教益、鼓舞和感動。我想,畢業不是再一次訓話,而是師生之間真誠的依依不捨的推心置腹的相互勉勵。學校殷切地希望大家秉公盡能、永遠向上,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同時,我們要向大家承諾“允公允能,日新月異”要從我們做起。我們希望大家不辜負母校的培養,我們在母校工作的師生員工呢也一定不辜負同學們的希望,秉公盡能、改革創新,推動南開不斷向上。

第二,作為大家的朋友,在同學們人生的關鍵時刻,想提醒各位在祝賀與讚揚聲中冷靜下來想想:今後最大的危險是什麼?我看最大的危險不是外部環境中可能的種種不利因素,而在於內心的鬆懈和失誠。據我觀察,有些人的人生軌跡的最高點是他(她)獲得的最高學位。因為他們是以追求學位為動力的,學位到手後就沒有動力了。這樣的人既使擁有了像博士這樣最高的學位,也很難有真正的人生價值。人類發展史告訴我們,個體的價值並不在於他(她)有什麼銜、做多大官、賺多少錢、住多大房等等,而在於他(她)對社會的貢獻。我們南開講允公允能,是為公盡能,為振興中華盡能,從而實現自我。我們要不斷向上,不是追求個人騰達,而是中華崛起,為此不懈努力。再一個更大的危險是失誠,剛才張偉剛老師講了很多,希望大家踏踏實實堅持幾十年。這方面的教訓太多了。上週在八屆八次學位評定委員會上,學校做出了撤銷3位往屆生學位的決定,其中兩位是碩士,一位是博士。那麼,這位博士為什麼會被撤銷學位呢?因為他急功失誠,不惜犧牲誠信而以剽竊的手段去多發論文,結果釀成大禍。這個決定對他來說是災難性的。但我們早點做出這樣的決定是早點為他“止損”,我希望他能幡然自新並重新站起來。我真誠地希望大家能吸取這個教訓,堅守誠信這條生命線。南開校歌說,美哉大仁,智勇真純。“仁智勇”是古典的君子“三達德”,南開人又加上“真純”,意味深長!張伯苓先生在99年前的畢業典禮上要求南開畢業生要“細味不誠無物之言”,我們確實應該共同“細味”之。

第三,希望各位博士見賢思齊、追求更高的境界。大家今天獲得的這個學位是一個最高的學位,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學位。剛才李榮觀同學非常豪邁的講了一句“我們畢業了!”我想這是大家應得的。但是,今天我不想再重複慶賀的話,我想以自已獲得博士學位20xx年來的切身感受告訴大家,這個最高的學位,它並不代表著最高的榮譽,更不代表最高的待遇,它卻代表社會對大家極高的期待。因此,我們要自覺地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對南開博士而言就要用更高的公能標準要求自已。這裡,我想講一個人物,把他作為我們的榜樣,來理解什麼是更高的公能標準。

因為在座的是理、工、醫的博士,我們就講講楊石先先生。楊石先先生是我們南開大學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不久前,我們學生排了一個話劇,叫《楊石先》,屬於全國都在做的一個系列,叫“共和國科技的脊樑”,這裡面有清華排的《鄧稼先》,也有我們排的《楊石先》。他在南開做校長比張伯苓先生任職的時間還長。他從1948年一直到他去世始終擔任校長或者名譽校長。他在張伯苓做校長的時候就是張校長辦大學尤其是理科的主要助手。楊石先早年畢業於清華學校,然後到美國的康奈爾大學,先是學習農業,後來學習應用化工,1923他在康奈爾大學畢業之後,拿到碩士學位,就回到我們南開大學任教。從一直到楊先生1985年逝世。今年是他去世三十年,他去世後把他的骨灰灑在了我們的馬蹄湖裡面。他就沒有離開我們的南開大學。他在時候,再一次到美國的耶魯大學深造,獲得了博士學位。之後,他又回到了南開大學,繼續任教。在西南聯大,他擔任了化學系的系主任,還擔任過教務長,而且還曾經代理梅貽琦擔任學校會的主席。抗戰勝利以後,他受張伯苓先生的委託,到美國做學術訪問,同時為南開復校招聘人才。他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作出了出色的成就,得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榮譽。1948年他準備回國,那時候他的同事非常不理解。因為大家知道,1948年是我們中國當時內戰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戰火紛飛。所以他的同事對他說:“你們國家正在打仗。華北很快會成為戰場了。你可以把家眷接過來,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我們特別需要你這樣的人才。”楊石先先生說:“我們的國家更需要人才。我要回到國家去工作。”他毅然就回到了戰火紛飛的祖國。他回來以後,很快平津戰役爆發了,他和黃鈺生等一起主持學校的工作,他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拒絕當時國民政府要求南開大學南遷的決定,同時也拒絕了當時國民政府提出來要派飛機協助南開教授到南方去的要求,保衛了學校,把南開大學完整地帶到了新中國。新中國成立以後,他不僅長期擔任南開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和校長職務,而且是中國化學發展的領軍人物。1956年他作為化學組組長參加了新中國第一個20xx年科技規劃的制定工作,他為黨和國家領導人講解化學科學和國民經濟的關係,並身體力行地開闢了化學直接為國民經濟服務的道路。他在周的關懷下,建立了中國高校最早的專門研究機構,這就是南開大學的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在農藥化學以及有機氟、有機矽、有機硼、金屬有機化學等許多方面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在文革中他被打倒受迫害,但他在逆境中憂國憂民,千方百計堅持科研,親筆上書周要求保留元素所。楊先生是在1985年2月19號逝世的,我們現在看到的他公開發表的最後的文章。是在1982年連續發表的兩篇文章。一篇文章題目叫做《化學要為中國的經濟繁榮、學術進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請注意楊先生是把“經濟繁榮”放在“學術進展”前面。另一篇文章的題目叫做《祝化學工作者為中華崛起做出更大的貢獻》。在這篇文章裡,他強調了近代化學在農業、能源工業、材料科學、電腦科學、鐳射技術、空間技術、高能物理和遺傳工程等重要國民經濟和重要領域中不可缺少的基礎地位。尤其在能源工業和材料科學中,化學更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對能源的綜合利用、常規材料效能的改進以及新型材料的合成,都起著關鍵的作用。在這篇文章裡他還特別提到“生物大分子合成和配位場理論研究”的進展。在文章的結尾,楊石先先生說:“我殷切地希望化學界的同事們、朋友們和中青年同志們,發揚老一輩化學家艱苦創業的精神。按照陳雲同志講的‘不唯上,不唯書,只為實’,以堅強的意志去探求未知、追求真理,把畢生精力獻給化學事業,祝化學工作者為中華崛起做出更大的貢獻。”這是楊先生留給我們的最後囑託。如果把他文章中的“化學”兩個字改成“科學”兩個字,那麼就是對所有學科的年輕的科學工作者的囑託。楊石先先生是一代公能楷模,他的一生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美哉大仁智勇真純”的公能境界。怎樣才能做他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各位博士和每位老師仔細的想想,細味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