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節日慶典>元宵節>

元宵節的起源與傳說有哪些?

元宵節 閱讀(3.01W)

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遠自漢代以來,民間就有元月十五張燈、賞燈的習俗,所以人們又把這一天稱作燈節。

元宵節的起源與傳說有哪些?

按我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會、猜燈謎、吃元宵,闔家團聚,其樂融融,充分體現了元宵節的文化內涵。

元宵節的起源

元宵節的起源很古老,源於遠古人類在過節時以火把驅邪。這個節要祭祀天神,由於是夜裡進行,自然要打著火把,後來就逐漸演變為元宵節了。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就有了。

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因漢明帝提倡佛法,恰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蔡愔稱印度摩揭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

來,蔡愔稱印度摩揭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

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於是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我國流傳下來。

此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擴充套件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日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即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達數萬人,從第一天黃昏始至第二天天黑為止。

直至今天,我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晒穀場跳舞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元宵節的傳說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民間還有一些傳說。

傳說一

漢文帝為平亂勝利而設據傳,漢文帝在元月十五日平定了“諸呂之亂”,因此就將這一天定為元宵節。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呂氏家族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劉囊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絡,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

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即“元宵節”。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連續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地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

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時更加思念家人。她覺得不能在雙親身邊盡孝,不如一死了之。

東方朔瞭解了元宵姑娘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陷入一片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

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讖語給你們,可讓你們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

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

傳說二

話說漢武帝時期,有個官員叫東方朔,他很有學問頭腦靈活,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去御花園給武帝折梅花,走進花園一會就看到一個宮女淚流滿面的站到井邊,東方朔趕緊上前搭救,問她為什麼這麼傷心,原來這宮女叫元宵,家裡還有老父母和妹妹,進宮好多年了,但自從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相見了,也無法孝敬父母了,特別思念家人,生不如死。東方朔聽了特別同情元宵對她說:姑娘我一定想辦法讓你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自己假扮了個算命先生,好多人都過去找他抽籤算命,結果好多人的籤子上都是:"正月十六火燒皇宮,要想消災,湯圓花燈"。老百姓都人心惶惶,訊息很快就傳到皇帝耳朵裡了,皇帝也大驚,連忙叫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商量。

東方朔想了想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你可以讓元宵做湯圓(宮裡元宵做湯圓最拿手),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城家家做湯圓,宮裡臣民宮女十五晚上一起掛花燈,滿城點鞭炮,放煙花,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皇大帝了。此外通知城外老百姓進城觀花燈,來消災解難"。漢武帝聽了很高興,就傳旨按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宮女元宵的父母和妹妹也來觀燈(東方朔提前通知好元宵的家人來看燈了)妹妹看到一個特別漂亮的花燈上邊寫有大大的"元宵"字樣,高興的高喊:"元宵姐,元宵姐",元宵聽到喊聲連忙跑了過來,她終於和家人團聚了,一家人高興的抱在一起大哭。

這樣城裡百姓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皇帝大喜,下令以後每年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掛花燈。因為元宵做的湯圓吃,湯圓也叫元宵了(其實現在北方吃的大部分是元宵,南方吃的是湯圓口味都差不多,只是做法不同)所以這天叫元宵節,也叫燈節。其中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子,放鞭炮煙花等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傳說三

在古代,有一位神界天鵝闖入人間被獵手誤殺。天界的神玉皇大帝因此發誓為這隻天鵝報仇。他開始制定計劃,派出一支天兵天將於農曆正月十五來到人間,命令他們火燒所有的人和動物。但是其他神仙並不贊同這一計劃,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提醒人間的人們。結果,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前後,每一個家庭在門外掛起燈籠,並燃放煙花爆竹,給天兵天將造成各家各戶起火的假象。通過這種方式,人們成功騙過了玉皇大帝,人類也因此逃過滅絕的危險。

另外一個傳說發生在漢武帝時期,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

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裡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所以這天叫做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