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禮儀>辯論賽>

辯論演講稿:不拋棄 不放棄文章

辯論賽 閱讀(7.77K)

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辯論演講稿:不拋棄 不放棄文章,供大家參考和借鑑,更多資訊請繼續留意辯論賽欄目。

辯論演講稿:不拋棄 不放棄文章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不拋棄 不放棄》。

“不拋棄不放棄”這句話源於《士兵突擊》的一段臺詞,它體現了軍人的精神。“不拋棄不放棄”這句話被廣泛運用於汶川地震,它體現了對每個生命的尊重。我今天說的“不拋棄不放棄”是一個教育故事,是一個一線教師面對業績和心靈的選擇。

這事還得從去年九月開始說起。去年,我換了所新學校,擔任一年級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很不幸,分到了2個留級生,一個點到都不會答應,另一個永遠地把“o”念成“e”。新學校、新班級,兩個註定的不及格,平均分會打多少折扣我很清楚,為此,我足足鬱悶了好幾天。那天電子註冊學生檔案,那個“o”“e”不分的孩子無法註冊,電腦顯示她是留級生,應該去二年級就讀。當時我興奮極了,多好啊,她回了二年級,我們班可以少一位後進生了!

那天出校門,天已經快黑了。遠遠看見了她——那個“oe”不分的她坐在爸爸的自行車後座。她也看見我,急忙叫爸爸停車,跑到車籃裡掏著什麼。我趕緊朝她擺擺手,做了個要走的姿勢。她急了,抓起一大把東西跑過來塞給我——是薯片!見我接了,她又興奮地跑去再抓一把,小手在我面前一攤,還是慢慢一小手的薯片:“老師,你餓了吧?吃!”剎那間,我突然感覺到自己的殘忍,他連一年級都跟不上,我卻要把她趕回二年級,於心何忍啊?就是為了自己所謂的業績,而犧牲孩子的前程,在孩子的心靈上刻上一道永遠的傷疤嗎?

雙手握著滿滿的薯片,我陷入了沉思,我想起了剛畢業時讓我揪心的一件事。一個老教師在辦公室滔滔不絕地對我們介紹他的成功經驗,他是如何在校長室說服家長,說孩子是弱智的,必須去啟智學校上學的事。末了,他說:“孩子就在旁邊,一點感覺都沒有,好像我們再說別人的事,簡直是個呆子,讓我怎麼教?”那不屑一顧事不關己的表情刺痛了我們幾個年輕老師的心,曾經發誓:一定要愛每一個孩子。

今天,我雙手握著滿滿的薯片,捫心自問:十年,我在教育崗位上整整時間,我變了嗎?變成了填鴨式教育的實施者,變成了扼殺童心的殺手,變成了只追求分數的討債人了嗎?在教育一線,我們肯定會碰上生性好動的,或者生理缺陷,或者行為古怪的孩子,我們該如何去對待他們?是關愛他、激勵他、幫助他還是冷淡他、排斥他、放棄他呢?

答案當然是前者。

想起曾經閱讀過的兒童文學《窗邊的小豆豆》。小豆豆是一個被學校退學的孩子,很幸運,她來到了巴學園,小林校長用愛和尊重逐漸把她變成了一個大家可以接受的孩子。第一次見面,小林校長就聽小豆豆講了4個小時的話,而沒有去打斷她。這四個小時,每一分鐘都寫滿了尊重,每一分鐘都寫滿了愛,每一分鐘都寫滿了小林校長不拋棄不放棄的教育精神。

想起了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群教養所問題孩子的故事。他們在音樂老師馬修的引導下,組成了合唱團,使心靈得以進化,從黑暗走向光明。馬修老師,不拋棄不放棄,對每一個孩子,他都堅持。終於讓問題孩子有了面對困難的勇氣,承擔未來的力量。

當前中國的教育體制,仍然是以分數論成敗的。分分分,不僅僅是孩子的命根,也是老師的命根。作為一個一線教師,沒有人會在業績上“不恥最後”,但是,在追求業績和保護心靈這兩個砝碼去權衡的時候,相信大多數老師會選擇“不拋棄不放棄”。這是我們一線教師用心做出的選擇,用愛做出的承諾!

附:關於什麼是辯論的兩大問題

1. 大多數人的理解辯論是什麼?我的理解是什麼?

通過展示己方的邏輯,資料,事例,類比等等來證明己方觀點比對方觀點正確或者合理。就像一場戰爭,你死我亡。但是我認為不是,在我理解看來,辯論賽可以分兩部分,論和駁。

(1) 論:其實這部分看來是沒有對方辯友的,坐在對面的四個或者三個人只不過和臺下無數或者寥寥可數的觀眾中的一員,你需要跟他們說明一個道理,他們的質疑,攻擊只是在告訴你,你有些地方還沒有說清楚,你需要把這些東西說清楚。這樣來對待辯論賽的話,你們會慢慢發現,你不會害怕“對手”的提問,反而會期待,因為我們都有一個經驗,當你在生活中說出一個複雜的東西,如果沒人提問有兩種情況:第一種,你說的大家完全明白(這種情況很少)。第二種就是大家完全不能理解你說的話,那基本是沒有溝通。拿到辯論場上就是立論根本不能讓評委和觀眾接受。那就需要思考,你在比賽前做什麼了?弄出這麼個東西。

(2) 駁:反駁有很多種方式:舉資料,事例,用事實說話;歸謬,調侃;指出邏輯錯誤等等。可是歸根到底是四個字:我不明白。對手說的話和你所知道的情況不符,說不通;對手說的邏輯推不出他所說的結果。這時候你的身份也不是對方辯友,而是一個試圖聽懂別人說話的傾聽者,說出你的不懂,請他說的更加清楚。就這麼簡單。

總結來說,辯論賽只不過是生活的延伸版本,你在生活中做錯事,別人告訴你不該這樣做不是要你難看,而是想幫助你,所以說,辯手的心態應該是什麼樣子?應該是合作者:我的話還有什麼問題,觀眾還會有什麼疑問,你快替他們說出來,我來解釋;你這個道理還沒說清楚,再解釋給我聽。。。。。。這種心態你會沒話說的?正如蘇格拉底那句話:我最聰明的地方在於我一無所知。你什麼都不明白,對手絕對會不斷的疲於應付,而對手的每次攻擊都是對你立論的一次解釋,你不明白我說給你聽。

2. 既然辯論這麼簡單,那麼辯手和非辯手差別在哪裡?

(1) 意識。當你在講一個道理的時候一般調最順的話說,拿到辯論場上就是一直在一個角度,一個層面去解釋問題,當一個人在那邊滔滔不絕的說一句話的時候,鬼才會去相信他呢。而真正的辯手能有意識的用一些方式和技巧去從不同角度,層次去說明問題。

(2) 技巧。說話是有技巧的。為什麼我們說在社會有些人圓滑世故,八面玲瓏?因為他們基本懂得一個道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個就是說話技巧。你即使擁有了我剛才說的意識,但是你不懂的怎麼說也是白搭,一個意思,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表述方式,理解也千差萬別。你要能做到用別人的思維方式來說道理而不是你的想法來強迫別人接受,那麼你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說話技巧,不管你接受沒接受過辯論訓練。

(3) 準備。有一種人,什麼都不懂卻在那邊滔滔不絕,很多人會誤以為他們是辯手,可是回到我對辯論的理解,真正的辯手是謙遜的態度,我不懂得還很多,但是我能說一點我的看法,而非“我什麼都知道”。準備一場場比賽就是一個個積累,當你在苦惱說別人有休息可以去玩,我卻要準備辯題的時候,做好你的辯題,當你一個個辯題積累起來,經過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你在說話的時候你可以說;這個問題我思考過。而到最後,你可能會有一個“變態”的習慣,每天不想點東西就覺得渾身難受。我認為,辯論的準備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在人生道路上的見聞和經歷。同樣大學四年,辯手和非辯手的視野肯定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