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書信>檢討書>

散步反思總結(精選16篇)

檢討書 閱讀(3.18W)

散步反思總結 篇1

雖然,這節課有設計合理之處,但綜觀整個教學過程,還是有很多考慮不周全和組織不完善的地方,值得認真地反思。

散步反思總結(精選16篇)

首先,應該在創設課堂氛圍上做得更細緻一些。在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應當配以恰到好處的音樂,在學生寫作祝福簡訊時也應當如此,這樣,更有助於學生的情感體驗。

其次,應儘可能地調動大多數學生參與。在描繪圖畫的口語交際練習中,由於時間關係只請了兩位同學,讓學生們留下了遺憾。在討論發言時,也存在這樣的情況。

再有就是課堂上及時的點評還有待加強。在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祝福簡訊後,除了帶領其他學生鼓掌之外,一般就只說了“真好”、“很好”等簡單的話,很少去針對那些好的句子和詞語加以及時的品析,這還需要我在以後的課堂上多多改進,在學習中多多積累。

總之,這堂課對我自身來說是一種鍛鍊,也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檢驗。希望在不斷地深入思考、反思自我的基礎上,自己的實踐經驗會越來越豐富,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散步反思總結 篇2

教學成功之處:

1、以大家所熟知的一則電視公益廣告(為媽媽洗腳)作為“匯入”,很快進入課文情境,也利於啟發學生關注身邊體現親情的鏡頭。

2、教學過程按照我們讀文的思維由“感知”而至“品味”,最後的“課堂延伸” ,讓學生有課堂再到現實生活,使學生“學以致用”。

3、教學之時,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作為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必要時加以點撥、指導。以突出培養學生多種能力。

教學不足之處: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的氣氛有些緊張。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新學年新學期伊始師生之間瞭解還不夠,配合不夠默契。2、第一個班教學中對教學節奏掌控不夠,一節的內容沒完成,應該在以後的課堂上把握好時間,以保證一堂課的完整性。

散步反思總結 篇3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小組討論、揣摩鑑賞從中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

在教學方法上,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覆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我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運用圈點勾畫法、品讀法、討論法,讀與寫(讀與說)結合的方法抓住關鍵語句、反覆咀嚼,從而領悟平易樸實的文字下深長的意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絡生活,運用課內外結合的方法,以外促內,以內促外深入理解文字體察生活,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

散步反思總結 篇4

在作者的文字中那聲,那情,那韻,真的讓人沉醉、浮想聯翩,彷彿來到了那綠意盎然、清泉湧流的鼎湖山區。我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作者的文筆引人入勝的因素,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感悟朗讀,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和感染,他們對作者謝大光先生非常敬佩。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體悟表達和作者的體悟表達得以比較從而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以昇華,使他們很快地觸及到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也更容易領會課文的主旨了。

在學生用朗讀表達自己對文字的體悟時,我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感受。因此學生朗讀“夜聽泉聲”這段精妙的文字時趣味盎然,真情流淌,讓人感動。你看,有的同學讀“小提琴般的泉音”時,語調是那樣優美,而有的同學讀時優美中又帶點悲傷,有的同學讀時語調顯得活潑輕快,有的讀時語調又低緩沉鬱,這都是他們用自己方式感受在傳達獨特的體驗,我欣賞這樣多樣化的凸現個性的朗讀,這正是我所期望達到的效果。學生朗朗讀書的聲音由清脆到雄渾,由悠揚到高亢,就如同譜寫了一曲美妙的課堂交響樂!這些優美的語言也就從課本上流到了每一個學生的心中!

散步反思總結 篇5

因為是第一課時的關係,所以這個閱讀不是課堂的重點。我利用了四個關鍵詞來引出課文內容,能促使同學們更簡單的瞭解課文內容,將這個四個詞語聯絡起來完整課文。首先,指名讀詞語,隨後加快速度開火車讀,然後連貫的通過詞語帶出課文內容。可是,剛開始引導進入課文的時候卻落下了一個環節,直接跳到了講故事去了。然後通過兩個問題來引出課文的中心,小刺蝟和小獾互相稱讚,列出了他們互相稱讚的話語,原本練習讀句子是第二課時的重點,但是我覺得在第一課時也可以相應的讀一讀它們的語氣,這點沒有很到位。最後一個環節是合作讀課文,因為時間把握不準,給他們練習的時間我認為還不夠充足,很唐突的就要他們開始合作讀課文。

總的來說,這堂課上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我發現了,孩子們對生字還是比較在行一點,關於生字那些舉手的就特別的多,應該要多鼓勵他們在深入課文也能這麼積極的跟著老師才對。

散步反思總結 篇6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從母親的角度描寫了一個母親為磨練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鼓勵兒子一個人去看病,細膩的描寫,寫出了母親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體現了母親濃農的愛子之情 。 走進文字。就這來說,今天的教學,我努力做到真正使學生走進文字,深入理解和感悟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決定讓兒子獨自看病——猶豫、後悔、擔心、自責、勇氣又回到心裡。讓學生找到母親在這一過程中相應的語言和心理描寫,如“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但也從學生的回答中反映了學生的理解畢竟是粗淺的,只侷限於文字的表面,如“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就有學生不能讀出母親的矛盾和深深的自責是因為愛子之切。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引導的技巧了,恰恰也反映了我在課堂的教學機智還欠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麼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在講解這句話的意思時我太過於牽引。

散步反思總結 篇7

1.教學環節突出了學生的主動地位,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整個教路有兩條線構成,一為質疑,一為解答——或者提出你發現的疑難問題,或者表述你解讀的內容。整個教學過程中,問答不只,以問者居多。後來,有膽大的學生開始講述自己理解的內容。她講的是第六節(理想是鬧鐘,敲碎你的黃金夢;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但她理解的並不透徹,我在此基礎上適時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作者為何把理想比喻成鬧鐘和肥皂?鬧鐘和肥皂有和功能?結果,學生很快明白了理想對人靈魂的警醒和淨化作用。

2.學生思維火花的閃現與燃燒。一學生對“理想是鬧鐘,敲碎你的黃金夢” 提出質疑,說為何不是磚頭石塊?磚頭石塊的力度大,可以雜碎黃金夢。一同學說夢一般都晚上做,所以用鬧鐘敲與生活實際比較接近。大家對此很感興趣,也參與其中,有修有改,思維靈活。

3.教學機智的靈活。一學生在“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時出現了偏差,我馬上想到她的爸爸。她爸爸是檢察系統的一位同志,辦案能手,榮立一二三等功多次。敬業精神非一般人所能有,新婚第二天,新娘找不著新郎官了。多方打聽,沒有結果。一週後,他回來了。原來接上級通知,辦案去了。我把這個故事講給學生聽,大家都明白了詩中所述道理。我有給他們講述了霍金等的例子,學生也都明白了“大寫的人”的含義。

總之,我把第四次反圍剿化整為零的戰術運用到本課教學中,採用先區域性後整體的教學思路,兩課時成功完成了教學任務,有些做法還是很有價值的。

散步反思總結 篇8

《春曉》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詩。這篇講讀課文有一幅插圖,畫的是幾隻鳥站在開滿桃花的枝頭上,春燕和鳥在空中飛翔,正是詩的意境。這首唐詩有四行兩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後春天早晨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景。第一句講春天的夜裡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地天已亮了,窗外傳來了一片婉轉悅耳的鳥叫聲,這是通過所聞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講朦朧中想起昨天夜裡聽見颳風下雨的聲音,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這是通過所想來描述春天夜裡的情景。

根據國小生的認知規律和古詩的特點,教學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再現古詩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指導學生了解古詩的意思,通過朗讀領悟古詩的意境和韻味。

《村居》展現的是在草長鶯飛、楊柳依依的春光中,兒童放學歸來,放飛風箏,自由自在的村居生活,這首古詩表達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體現快樂學習,自主學習的理念。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走近古詩,體驗春天的美,感受村居生活的情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通過比較、辨別,理解詩意;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誦讀,感悟詩境;通過動手拼圖,培養想象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想象拼圖,口語訓練環節,讓學生在理解詩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構建自己心目中的“村居圖”,發展學生的個性。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擴大古詩學習的外延。

散步反思總結 篇9

《灰雀》一課主要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裡尋找三隻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隻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保護以和男孩的老實和天真。

在第二課時中,主要解決本課的重、難點。整個學習過程是順利的,更是愉快的。想不到這麼一篇我覺得素然無味的課文,在同學情緒的感染下,我竟能品出與眾不同的味道來。當講到表示列寧喜歡灰雀的句子時,同學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彷彿他們也看到了那“活蹦亂跳、惹人喜愛”的小灰雀。在朗讀時讀出了列寧喜愛灰雀的語氣。跟隨著同學的視野,我們一起品味著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一起欣賞著可愛的小灰雀。當可愛的灰雀不見了時,順理成章地引出了文章的重點區域性──列寧和小男孩之間的對話。首先讓同學找到列寧和小男孩對話的句子,再分小組練習對話,最後指名小組扮演對話。通過對話扮演讓同學再討論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同學們討論的熱火朝天,不時閃出思維的火花。有的同學把自身放在了這一情景中,假設自身就是那個小男孩,體會小男孩的心理小男孩為什麼要低著頭?”一位同學回答道:“小男孩低著頭,是因為他感到很羞愧,但又有點捨不得灰雀。”另一位同學回答:“把灰雀放到大自然中,才幹給它自由,才是真正的愛鳥。”同學的回答是我感到很驚訝,這個問題我設想的答案是:認識到自身的錯誤,雖然改了但是還覺得非常羞愧。可正是由於同學把自身置身於情景之中,所以才幹體會出不同的感情。

在文中的泡泡裡提出了一個問題 “列寧來到白樺樹下,為什麼跟不會講話的灰雀說話,而不跟會說話的男孩講話呢?”我就讓同學讀書考慮。然後,組織交流。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傷心,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有的說:“列寧不願意傷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難堪。”還有的說:“列寧對灰雀講話,實際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說話。”我覺得利用同學的疑問對同學的思維進行啟發,再通過同學讀書考慮,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同學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實,兒童的情感是最豐富的,兒童的感覺也是最敏銳的,只要能夠為他們創設一個合適的情景,他們的情感就會充沛流露出。

散步反思總結 篇10

課後反思:

1、詩歌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和感官,就應讓學生用自己心中的美來印證詩歌的內在美,而不是教 師的說教“美”,。形象化的手法,更適合國中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第一塊環節“組織學生探究朗 讀這首詩的語速、語調,讓學生體會詩歌的音律美”的教學方法,在今後的詩歌教學中可繼續使用。

2、進一步明確了主動發現的過程,其實是學生挑戰權威的確立自我的一個過程,也是個性展示的一個過 程。

(1)學生學習自主的表現不是指導者要求出來的,而是通過指導者精心設計的情景調動出來的,沒有 情景就難有學生學習自主的可能,難有個性發現的可能。教師的功能,我以為就是不斷從教材中挖掘能激 發學生參與的情趣慾望的情景素材,不斷讓學生去發現感受作品裡無限的風光。

(2) “教育即是生活”(杜威),讓教育生活化,課堂設計的成功之處在於營造情景,加以適當的指點, 讓學生自主走向成功,感悟美的存在。給他們一雙審美的眼睛比給他們這首詩的全部更關鍵。

(3)情景的創設,其實就是打破主體內在的認知與外在客觀之間的平衡,從而激發其內在的慾望和需要,使被 動的施與成為主動獲取。 第二塊環節“發揮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美”可以設定一個新的教學情境:如可先讓學生根據詩的內容想 象一幅畫面,然後教師通過用畫面與本詩意境反差較大的投影片展示,反彈琵琶,創設一種情景,從而達 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目的。

散步反思總結 篇11

立足文字,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進行朗讀訓練。

1、通過做動作,引導學生體會“跳與爬、落”的不同,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形象。

2、通過看“珍珠”課件,領悟“像珍珠圓潤”的特點。

3、第六小節中,“俊俏”,先引導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又放在句子當中體會。

4、充分利用文字,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

如:第二節的“越來越”表現小露珠越來越大、越來越亮的可愛模樣。第七節“大家多麼想把小露珠留駐呀”放在補白訓練之後,學生的理解有了基礎、情感有了鋪墊之後,想留駐小露珠的想法自然流露,再朗讀就顯得水到渠成。

總之,對於整節課,我憑藉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充滿童趣的語言,拉近了學生與教材間的距離,喚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情感。學生在這種情感的支配下,自主地閱讀,自主地交流合作,感受到學習課文的快樂和自己獲取知識的成功喜悅。但是在某些地方還是存在著缺憾,如:在對於時間的分配上,我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使得在總結課文顯得較為倉促。又如對於學生的回答中出現的不規範現象,沒有及時指正,有一位學生把露珠讀成“lou”,我沒有指出。另外,我在組織教材上還需下點工夫,進行整理。

散步反思總結 篇12

《荷花》一課,全文一共五個自然段,在第二課時的的教學中,我主要以體會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學習為主。在教學中,我先向學生提出這一自然段的幾個中心問題:文中描寫了幾種不同形態的荷花?整段文字採用怎樣的結構來寫?劃出這一節中你最喜歡的幾個好詞。接著,我讓學生帶著這些學習要求,用各自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第2節,在文中圈圈點點。

基本能概括出三種不同形式的荷花姿態,找出它們各自的特點。但在仿寫這一環節中,問題就凸顯出來了。有一部分學生缺乏優美的語言表述能力,語言文字讀來乾巴枯燥,沒有好的形容詞來修飾,說明平時的積累不夠;有一部分學生流於純課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想象力,形式結構太過雷同課文;而大部分學生的素材範圍狹小,僅限於幾種花卉,說明學生課外知識欠豐富,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所知較少。。凡此種.種,從課堂總體效果來看,這節課還是能達到預期目標,但從中也折射出了一些問題,今後在學生創新思維及好詞佳句的積累上,還需更加重視。

散步反思總結 篇13

《石壕吏》是杜甫的名篇,一直入選國中語文課本。一首僅120字、語言平實、看似簡單的敘事詩,呈現在人眼前的彷彿是戰火連天、百姓罹難的歷史一幕,反映了深廣的現實矛盾與衝突。我每次執教,都有新的體會。

剖析詩人的感情。很明顯作者在詩中傾注了對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的深切同情,隱藏的感情便是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擔憂,還有更深層次的感情是詩人對統治者政治腐敗造成戰亂的深切不滿。 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擔憂體現在哪裡呢?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在差吏帶走老婦整個過程,詩人沒有上前說情或阻止。為什麼?既然詩人同情弱者,卻不出面仗義執言?當時是安史之亂爆發的第四個年頭,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強行抓人抽丁,奔赴前線抵禦叛軍。

詩人自然懂得這個利害關係,也迫切的希望朝廷能快速平叛,取得戰爭的勝利,詩人的這種愛國憂國熱枕,在《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表現得非常充沛。 作為一名士太夫,愛國與忠君是緊密相連的,詩人對李唐政權必然是忠心耿耿,但在國運危難時刻,詩人一方面擔憂國家命運,另一方面目睹民不聊生的痛苦,心中交織著矛盾與痛苦。公元758年,郭子儀等九節度使率六十萬大軍包圍安慶緒於鄴城,由於唐肅宗擔心節度使權力過大,未設軍帥,導致指揮不統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軍潰敗,為補充兵源,便強行徵兵拉丁。正如仇兆鰲在《杜少陵集詳註》裡說:“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從軍。今驅盡壯丁,及於老弱。

詩云: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牆,婦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孫、姑媳慘酷至此,民不聊生極矣!當時唐祚,亦岌岌乎危哉!”“民為邦本”,民不聊生,統治者的寶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詩人在《石壕吏》中對上層統治者未著一字,但通過對人民疾苦和橫暴拉兵制度的直接揭露,矛頭直指朝廷,表達了對腐敗無能、奢侈荒淫的統治階級禍國殃民的強烈譴責!

散步反思總結 篇14

這次教學《北京》一課,在反反覆覆的磨課中,我感受到自己在不斷進步。我們教研組的每位成員都鼎力相助,出謀劃策,幫我更改教學設計,聽我的課,再改教學設計,再上課,教研組長張老師更是幫我聯絡學校讓我試上,師傅胡老師也是不斷幫我指出各不足之處讓我改正。在這個磨課過程中的收穫遠遠超出我的料想。

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北京》這一課時,聽取其他老師的意見,改變匯入的方式,把課文的第一句的後半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作為本課的匯入,再引出北京不僅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它還是我國的首都。另外,先上學生喜歡的,讀起來優美動聽的有許多優美詞語“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川流不息”等的第三自然段,教師作為導遊來介紹沿途的風光,讓學生閉目想象,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再讓學生作為遊客的身份談談看到的美景,給學生自主的權力,而不是由老師牽著學生一個個地教學好詞好句。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這也給我的教學帶來了難度,課堂的生成性變化不易掌控了。最後上北京的象徵即最重要得景點——天安門,使整個課堂達到一個高潮。

散步反思總結 篇15

教學中缺憾總是難免的,我的遺憾也有幾點:

1、我的教態、教學語言還有一定的問題,缺乏靈活性。比如在初讀詩歌,從各種角度談談對詩歌的看法這一環節中,有的同學提出了一些問題:“觀眾為什麼是‘膽怯而絕望的’”等。這些問題看似較為零散,其實都與主題有關。我只要用一兩句簡單的話就可以把它引導到主題這一爭論點的探討上來。但我就因為在教學預設中把這些問題的提出安排在了質疑解難環節,就沒有作解釋。課後有同學就問我上課時為什麼沒有理他,打擊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又如在詩歌現實意義的探討上,我直接提問“這首詩歌有何現實意義”。如果能把“現實意義”這個詞換成“啟示”,就更貼近學生了。

2、雖然我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有很多學生不敢發言,或者是不願意發言。這就說明這一課堂並沒有達到真正的和諧,還有某些東西讓有的同學感到了壓力而不敢發言或者是不願意發言。也有部分同學的學習過程還是消極的“等、靠、聽、記”,沒有主動地去追求進步與發展。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我深深的感到要真正構建一個自由、平等、互動的課堂任重而道遠!

散步反思總結 篇16

對待學校的教研課,我的態度很不積極。因此,當任務下達之後,我並未引起任何重視,準備者草草,聽課者更是敷衍了事。

但是當我數次看見學校的書記在精心準備教研課,再加上看了書記的精彩展示之後,我赧顏。於是,我端正態度。

首先,我認真鑽研了教材,《長相思》只有短短的36個字,但是韻味深遠。在平實的描述中,給人無限的遐思和想象。寥寥幾字,就讓我們的思緒飛到了幾百年之前的那個風雪交加的夜晚,詞人在夜空下的孤苦無依和長吁短嘆都彷彿浮現在了眼前。詞人到底是為什麼出征,詞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諸多疑問上心頭。於是,我覺得有必要對詞人多一些瞭解,對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有些認識。於是,我沉下心來,研讀相關的資料。

網際網路是個好東西,我閱讀了楊雨教授在“百家講壇”上講述的納蘭性德的文字資料。一直不太喜歡視訊,因為視訊傳遞資訊的速度太慢,文字更快捷一些,而且更能給人想象的空間。夜深,我依然在制止不倦地閱讀著,甚至我還讀了納蘭性德另外的一些詞。心不由變得柔柔的,人的一生,不可太過洞察,也不可太過計較,最好的人生態度,就是清醒和糊塗都拿捏到恰到好處,否則,我們無端地生出一些憂傷和哀怨。

雖然自己感覺對這首詞已經理解了,深刻理解了。但是,如何設計教學流程,如何引導孩子們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我依然茫然。“技”到用時方恨少啊,我,平時太不注意積累和學習了。

於是,我先觀看了特級教師王崧舟執教《長相思》的視訊,那個視訊長達60分鐘。邊看邊揣摩,為什麼這樣設計,達到了什麼樣的教學效果呢?還可以進行一些什麼改進呢?邊看邊想,邊想邊回看。就這樣,一段視訊我看了三遍。就這樣,一個夜晚就這樣悄然而逝。

臨近上課了,我的教學設計雖然有了大框架,當然是仿名家的手法。但是幾個細節的處理,始終無法把握好。那天清晨,天剛矇矇亮,我居然是在《長相思》中醒來的,於是,提筆寫教案。其實,這麼多年我一直沒有手寫教案了,一直是在電腦上操作的。寫著寫著,覺得非常順暢。緊接著,我按照教學設計製作了課件。也就是這一天,我決定就在當天上課。

早自習的時候,針對班上的孩子上課習慣沉默我採取了一些激勵措施,我鼓勵孩子們大膽說大膽設想,不要有任何其他想法。

應該說,課上得很流暢,孩子們很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了。雖然說教學設計是以我自己為主導,引導學生學習的,沒有讓孩子發揮主動學習的意識,但是孩子們的態度是積極的,踴躍的。

當然,這課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其一,我對學情把握不夠精準。比如,在初讀詞的時候,我只請了一個我認為基礎比較差的孩子朗讀,他朗讀的還不錯,於是我認為全班所有的同學都弄清生字的讀音了。但是,後來的課堂告訴我,孩子們並不是我想的那樣,比如讀“聒碎”和“畔”這兩個詞出錯頻頻。於是我要不斷糾正孩子們的讀音錯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能走捷徑,我就指名讀的時候“偷工減料”了,因此就沒有發現問題。

其次,在指導孩子們朗讀下闋的時候,讀得不夠,其實可以反覆誦讀,讓孩子們充分體會到詞人的悽苦孤單的情懷的。但是我的課堂處理顯得粗糙了些,不夠精細。

最後一點就是在課堂中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課只有38分鐘就結束了,其實如果我如果利用這兩分鐘的時候,讓孩子們將這首詞和補充的《菩薩蠻》背誦下來,那樣效果不是更好?教學機智,其實是無數的教學經驗累積起來的結果。

最後我還是有必要用一句話來時時提醒自己:任何事情,不要以塞責的態度去對待,就會有實效,就不會“淪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