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心得體會>讀書心得體會>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通用16篇)

讀書心得體會 閱讀(9.14K)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 篇1

老師經常說我們應該多學習中國古代的經典名著,於是我讓爸爸帶我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三字經》。雖然當我讀了之後,不是很明白裡面的道理,但是通過爸爸耐心的講解,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通用16篇)

書裡面有好多值得我們學習思考的地方。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從前,孟子的母親為了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曾經搬了三次家。孟子不好好學習,母親生氣地割斷織布的紗線,告訴他要好好學習。這個故事使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媽媽,他們也像孟母一樣,為了我的學習花了很多心思。不僅監督我的學習,給我買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品,還請了家教給我補課。從前,我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認為他們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也不知道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爸爸媽媽說我幾句,我還會很不高興。學了《三字經》後,我終於明白父母為什麼這樣,是希望我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講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兄長,尊敬兄長的道理。而現在很多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他們惟我獨尊,想要什麼就叫父母買,沒買到就不高興。這樣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同學之間,兄弟姐妹之間,要懂得謙讓,我們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

總之,學了《三字經》後,我的收穫真的很多,也讓我今後長大了能好好做人和做事。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 篇2

去年,爸爸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我認真地讀了起來,發現它還真的是“耐人尋味”呀!它講述的是人們做人的準則,是一本非常具有啟示性的書,我就從其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穫。

《三字經》裡我最喜歡這兩句:“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這兩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使我懂得要孝順長輩、要懂得謙讓。想想我以前,都是衣來張口、飯來張口,所有事情都是爸爸媽媽幫我安排好。我知道了這兩個故事後,覺得非常慚愧,決定要向他們學習,不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並要孝順父母;在和同學、朋友們一起時,不要逞強,要懂得禮讓。

有一天中午,我放學回到家,看到媽媽躺在床上睡著了,我忽然想起媽媽昨晚上夜班,天亮了才回來。是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我把書包輕輕地放下,躡手躡腳走到廚房,學著媽媽的樣子,繫上圍裙、淘米、洗菜……

當我把飯菜端到桌子上時,爸爸回來了,一臉驚訝地看著我:“我們家的小公主什麼時候學會做飯了?”“我不知道做得好不好吃,請你先嚐一下吧!”“只要是你做的,一定是吃的!”媽媽不知什麼時候也湊了過來,滿眼淚花地對我說。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又大聲地讀起了《三字經》。《三字經》,我人生的路燈,它將照亮我前進的征途。

傳統美德。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好好地學以致用,並且還要好好的傳承下去。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 篇3

《三字經》是一部足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經典,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使我獲益匪淺。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

“性相近,習相遠”,講述的是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太大,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會變得差別越來越大。《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告訴我們為了孩子的成長,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使其健康茁壯的成長;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等都說明了為人父母的責任和嚴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對待自己的孩子,對待自己的學生都應嚴格要求,不要放任自流,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學生才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最終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講述的是要讓兒童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的例子。傳統中國的啟蒙教育第一位是孝和悌,而孝和悌是不應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變遷的,它應該作為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理解並付諸行動的指導準則。

“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等等,方方面面,一應俱全,幾乎囊括了當時人們已認識的各類主要知識。通過閱讀此內容,可以感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還可激勵我們奮發努力,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

《三字經》所例舉的內容還很多,篇幅所限不可能一一道來,它的影響深遠,激勵著每一箇中華兒女,我們應該繼續繼承這些美德,把它發揚光大。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 篇4

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其中以少兒啟蒙讀物《三字經》為代表的作品最為典型。這本書的特點就是含義簡單易懂,還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許多知識,正所謂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小時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大,可是,由於以後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

從“苟不教,性乃遷。”到“知某數,識某文。”告訴我們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告訴我們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而學習的方法,貴在專心。“昔孟母,擇鄰處。”裡面蘊含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學習環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告訴我們人就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就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就像方仲永一樣:他家世代都是種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時候時,方仲永就已經會作詩,由此父親感到非常高興,因為很多人都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於是父親就一天到晚帶著方仲永去寫詩、賺錢,不讓方仲永去學習。直到方仲永十二三歲時,寫作才華仍和五歲時的寫詩水平一樣,到了二十多歲時,他的才華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了。這不正體現了這句話的意思嗎?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蘊含著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 篇5

《三字經》是中國古代的蒙學著作,自問世以來,一直是中國兒童啟蒙的必讀書,影響極其深遠。《三字經》篇幅雖然短小,內容卻非常豐富,被譽為“袖裡通鑑綱目”。

《三字經》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是國學經典之一。它易讀、易記、易解。《三字經》內容豐富多彩,有自然常識、有歷史故事、有道德常規、也有人生哲理。它教會我們知識,也教會我們做人做事,還教會我們要認真讀書以及如何讀書。

《三字經》中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我非常喜歡“孟母教子”的故事。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學了許多喪家哭泣的言語動作。孟母就把家遷到市鎮上,孟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 篇6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書房中傳出我朗朗的讀書聲。我正在讀一本中華經典書籍——《三字經》呢。

這個學期,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好多古今經典詩文,而我最喜歡讀的就是《三字經》。它是我國明清時期的兒童啟蒙課本,作者是宋代的王應麟。這本書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句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節奏感,令我百讀不厭。

我的這本《三字經》不僅有它的原文,而且還有註釋和相關的故事,圖文並茂,使我讀起來興趣盎然。

讀《三字經》,讓我懂得謙讓、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是講孔融四歲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是講黃香九歲就知道用身體把被窩焐暖讓父親休息;“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是說人應該首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才是增長見識,學習知識。

讀著這些內容,我不禁感到一陣陣臉紅。我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只要我開口,要什麼就有什麼,真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一直以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從來沒有想到為他們做些什麼。每當學習不順心的時候,甚至還會向父母亂髮脾氣呢。和孔融、黃香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呀。今後,我要改變自己,多體諒爸爸媽媽,多為他們著想,儘量讓他們少為我操心。

讀《三字經》,我還懂得了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幼不學,老何為”警示我小時候要用功讀書;“玉不琢,不成器”告誡我人不經過鍛鍊是不會成才的;“勤有功,戲無益”告訴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的人是一定會後悔的;“頭懸樑,錐刺股”提醒我學習時一定要全神貫注;“昔仲尼,師項橐”告訴我學習應該不恥下問……

《三字經》的內容包羅永珍,為我們講道德,論古今,有名人英雄,有歷史戰爭,有學習方法,有自然規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

徜徉在這樣的經典詩文中,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洗滌。在這些精練短小的語句中,蘊含著人生的哲理,讓我明辨是非,學會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閱讀者,收穫著,我樂此不疲。

是很重要的。

《三字經》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要好好學習,友愛兄弟姐妹,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好好地學以致用,並且還要好好的傳承下去。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 篇7

“人之初,性本善”,耳邊彷彿迴盪著幾百年前,私塾裡的學童正咿咿呀呀地誦讀聲,我就情不自禁地拿起書,有滋有味地看起來。

讀到“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時,我彷彿看到了一塊剛掘出的碧玉,經過工匠長年累月地精雕細琢,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玉器。人也是這樣,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鍊、學習、持之以恆,才能成功。可我有時候也不能堅持到底,有些計劃實行一兩個星期就以失敗告終。有一次,我計劃每次寫完作業就要檢查,提高正確率。開始時我還認認真真從頭到尾看一遍,檢查出些小問題。三四天後,就沒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兩下,就做別的事去了。湊巧“屋漏又逢連夜雨”,有幾天作業特別多,我一寫完連看也不想看了,熱情從沸點降到冰點。後來幾天又偷懶,隔兩天檢查一次,最後還是沒能持之以恆。

《三字經》最後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們去深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勤奮努力地學習,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天天玩樂、懶惰是沒有益處的。我們要引以為戒,應該勉勵自己努力去學習。這可以說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它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可虛度歲月,蹉跎光陰。我們是國小生,愛玩是我們的天性,但我們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做到勞逸結合,不要整天沉迷於遊戲。學習時也要改掉懶惰的毛病,要一絲不苟、認認真真的學習,不斷地提高學習效率,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回想以前,真是慚愧。有一次,我在做一些奧數題,每一道題就像一座座迷宮,讓人看得一點頭緒都沒有。於是,我就懊惱的丟下它們去看電視了。然而,我的腦海裡卻一直沒有丟下那一座座迷宮,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勝、趣味橫生的電視節目,不久就把我的思緒帶到九霄雲外去了。直到晚上,我才記起奧數題還沒做,心中一陣緊張,沒辦法,只能挑燈奮戰把它們做完了。後來,我才發現其實題目很容易解答,早上卻因為偷懶沒有認真思考。看來真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啊!學習不就在於勤嗎?要是學習不勤奮,再聰明也沒用。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 篇8

《三字經》、《弟子規》可真是兩篇寶貴的好文章啊!今日我讀了一遍,才知其中蘊含著天地間的哲理是我們這些“90後的青年男女”所不懂的。今天,我就把我看過的《三字經》、《弟子規》的感受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父母、老師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不錯,我們在童年所養成許多習慣都與父母的平日裡的習慣息息相關。比方說有的父母喜歡隨地吐痰,被他們薰陶出來的孩子也是喜歡隨地吐痰的,又比方說有的父母喜歡讀書,被他們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喜歡讀書。可見,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孩子,好的影響將讓你走上正道,壞的影響將讓你走上邪門歪道。每個家長都希望子女成才,仔細想想平日裡你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父母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是啟蒙老師,而老師則是父母之後的又一重要人物,他們教我們讀書,教我們算術,教我們孝敬父母,教我們明理。他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無時無刻地鞭策你,督促你,讓你擁有一顆明智的心和聰慧的大腦,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會讓你擁有純潔、高尚的靈魂。老師是我們心中最美的太陽。

孝親、敬長

既然他們賦予了我們本來所沒有的才能,磨練了我們的意志,我們為什麼不孝敬、尊敬他們呢?孝敬父母,不能總讓父母操心、生氣,因為氣大傷身啊!誰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平平安安、長命百歲呢?孝敬父母,要聽父母的話,父母吩咐的,如果合情、合理、合法,那我們就應該積極努力、不遺餘力的去做,因為父母不僅賦予了我們生命,還對我們有恩惠,這樣的恩惠不應該忘記,而應刻骨銘心,牢記一生!孝敬父母,我們更應關心、體貼父母,父母勞累了,我們應該主動端茶送水,父母生病了,我們要把藥親自端給他們。古時候有個黃香為父溫席、扇涼,難道現在的我們為父母做一點點小事都不願麼?

在學校應該好好學習,這不僅是一種尊敬師長的表現,更是一種孝敬父母的表現,好好學習不僅回報父母,還回報了社會、國家。老師賦予了我們許多,我們更應好好對待他們。有的學生總是和老師對著幹,唱反調,上課起鬨,無故曠課。你們怎麼不用大腦想想,你們這樣做對得起老師麼?老師一心只想叫同學們學好,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更應尊敬老師啊!首先見到老師要問好,這是最起碼的、一個高中生必備的禮貌和涵養。我們更要為老師著想,將心比心。別看老師平時對我們嚴厲,但要明白嚴也是愛,嬌慣反而是害!對於以上的父母、老師,我們都應當把他們看做聖人,用聖人的眼光和方式去對待自己的父母、老師啊!

學習、刻苦

《三字經》中曾說過:“少不學,老何為?”的確,現在不為將來的幸福奠基,那我們的將來應該怎麼辦?未來的日子怎麼過?這些問題我們想過不止千次百次了,尤其是我,常常一個人呆坐在夜裡,仰望茫茫的星空,心裡成百上千次地問我自己:“未來的日子怎麼過?將來的幸福我該怎麼創造?”想破了大天,去終於言歸正傳,歸到一句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啊,成功正是由每一天的“向上”積累起來的,只有每一天的“向上”,我們才會攀上成功的高峰,而“向上”的原動力正是刻苦。不刻苦學習,敷衍了事,又怎麼會成功呢?

文化、差異

我們是“90的青年男女。”雷鋒精神在許多青年心目中已被淡化,焦裕祿的形象或許大多數青年已經從記憶上抹去,取而代之的卻是“月光族”和“韓流”。路邊常常有人行乞,可現在的青年又有誰去關心一下他們呢?青年們已經忘記了本國的一些節日和文化,反而去追逐那些“非主流文化”啊!不禁教我寒心在非主流的世界裡所有的人都是十分怪異,講話怪異,造型怪異,著裝更怪異,一切都怪異到了極點,真不知道現在的青年男女到底在想什麼啊!看看我,多麼單純、樸素、老實,真的可以為《弟子規》做形象代言了!

道德、修養

一人隨便往地上吐了一口痰,一口痰事小,傳染疾病事大,更影響市容!難道真的就以為吐一口痰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麼?錯了!很多人不只是往地上吐一口痰,而且用髒話罵人,隨地小便,這樣的事屢見不鮮,屢禁不止,難道我們的世界就應被那些沒道德,沒修養的人糟蹋?唉!或許只是由於地點不同罷了!他們並沒有把外界當做自己的家,他們再沒有修養也不可能在自己家裡吐痰、大聲罵人和便溺的!他們並沒有想過該怎麼融入這個社會,一個人的修養總是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

仁義、禮智

仁義、禮智是儒家所宣揚的傳統,唉!只可惜現在社會中的仁義、禮智已經在青年男女中淡化了,自私愚昧卻淡淡表現在了青年男女的身上,撿到別人財物會主動歸還失主的畢竟是少數,這少數人還有些良知,而那些沒有良知的,早將財物揮霍一空。同學中有人受欺負了,同學們頂多會關心安慰一下,又有誰去想過為那個受欺負的學生討回公道呢?我總會趕緊向老師報告或者去找那個欺負學生的學生,去找他理論,要相信人間有正義,公平尚存啊!要有愛心,要仁愛啊,同學們!

誠實、守信

做人要誠實,有信譽,別人才會信得起你,我們有許多人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好,古人就遵循著誠信這一優良傳統,到了我們這代反而讓這寶貴的文化遺產淡化了!平日裡我們總是不能按時參加約會,這讓舉辦約會的人很尷尬,所以我們必須按時,古人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我們不能否認,做人守信到永遠是一個人必備的品德啊!誰也不能將這一品德淡化,要知道一個人無信譽,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

“90後的青年男女”希望你們看了本人這篇讀後感可以反省一下,改變一下自己。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 篇9

以前有“三、百、千必讀”的說法,這的意思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三本書必須讀!

三字經的特點是三字一句,簡介明瞭。別看它簡介明瞭,可它的每一句都包含著生後的道理,比如第一句就很深奧:

人之初,性本善。

在儒家傳統當中,有三派說法。一派,孔子的說法。他的說法是什麼呢?就是後六個字“性相近,習相遠”孔子認為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太大,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距變得越來越大。這是孔子的說法。換句話說,孔子並沒有告訴我們,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孔子置而不論(意思是他不說),留個懸念。

一派,思想家、和法家有極深關係的荀子的看法。他認為“人之初,性本惡”。人的天性本來就是惡的這是荀子的.看法,他這個看很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因為我們看一個小嬰兒生下來,他餓了就要吃奶他會管母親很辛苦嗎?他會管母親有乳汁嗎?他會考慮母親是不是生病了嗎?都不會,他就要吃,非吃不可。人性從這個角度來看,談不上善良。

那麼《三字經》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誰的思想呢?是“亞聖”孟子一派的的思想。但卻不明確。孟子並沒有說過人之初,性本善”。他的明確意見是,人的本性向善。

我同意孔子的看法,因為人的本性是會變的,向孫悟空會72變一樣,有時候是善,有時候是惡……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 篇10

有一本書,它深深影響了我,讓我從一個懵懂的小孩轉變成一名有知識、有思想的國小生。那本書就是——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別看這就短短的幾句話,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它的意思是:人剛生下來都很善良,天賦也相近,只是後來個人所處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才會使習性的差距變大,如果對孩子不嚴加管教,孩子就會不再善良了。媽媽就曾經給我講過與這個有關的故事。

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個孩子,長得很可愛,媽媽總喜歡把他抱到鄰居家去玩。有一次,他無意中把鄰居家的一根繡花針帶回了自家。媽媽看了,說:“孩子,你真聰明,還知道把這個拿回來”孩子聽了,很高興。於是,他就養成了拿別人東西的習慣。長大後他成了一個小偷,還犯了大案,要被處死。在執行的前一天,小偷要求再見母親一面,母親淚流滿面地跑過來,小偷說要親一下母親,母親同意了。小偷湊上去,一口把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母親罵她不孝,他卻說:“媽媽,當我第一次拿別人家裡繡花針的時候,你能告訴我那樣做是不對的,今天,我就不會走到這個地步。媽媽,我恨你!”

我們小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接受家長和老師好的引導,就有可能走上歪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害的人。這就是三字經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同學們要謹記啊!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 篇11

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習了三字經這本書。

雖然裡面的許多道理我不是很明白,但是經過老師的耐心講解,我有了很大的收穫,也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古時候孟子的母親為了給孟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就搬了三次大家。有一次還不到放學的時候,孟子就回來了,孟母知道是他又逃學了,就生氣地把織布的梭子折斷了。並且告訴孟子織布要一寸一寸地織,才能織成。但是沒有了梭子還能織成布嗎?學習也是一樣道理,半途而廢什麼時候才能成才啊呢?孟子聽後恍然大悟,從此發奮學習,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自己的媽媽,她為了我的學習花費了很多的心思,不僅給我買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品,還在每個假期專門給我補了課,。以前我不理解他們的做法,以為這都是父母應該做的,所以不知道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媽媽嘮叨我幾句我就會滿臉不高興,有時還要頂撞幾句,學了《三字經》後,我終於明白他們的苦心,媽媽是希望我好好學習,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又比如∶“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講的是九歲的黃香就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冬天把被窩暖熱後才讓父親去入睡。讀了這些故事,我也有了學習的榜樣,知道了要為父母多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經》裡的故事很多,每一個都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也告訴了我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真是讓我受益無窮啊!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 篇12

《三字經》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 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 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於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麼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後,統一中國做了奠基。 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著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運用事理並舉的方法,以大量典故、故事,蘊含了我們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白,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可以說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經典詩文感人肺腑,中華美德動人心玄,《三字經》就是教我們在現代生活中怎樣對待人與事,如何找到人生的座標,如何培養道德情操的。

“頭懸樑,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是《三字經》中兩則多麼激勵人勤奮學習,發憤圖強的典故呀。當我讀到這兩句時不禁感慨萬千,在現在的社會,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家庭條件優越,不愁吃穿,整天就沉迷網路遊戲、電視,很多的孩子都成了熒屏兒童。現在的孩子很難理解典故中古人那奮發學習的決心。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任重而道遠,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經典詩文中的故事來教育學生,還應該在經典詩文典故的基礎上予以拓展,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現代生活的實際,去教育學生,去塑造他們的靈魂,為孩子的終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礎。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教師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聯絡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提出一定的問題,讓學生自主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困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同時也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儘早地成材,不停的轉學,直到找到一所他認為好的學校為止。這不跟“昔孟母,擇鄰處。”一樣嗎?

三字經裡一個個榜樣 十分明確地告戒我們:向他們學習,就能有所作為。我們要教育學生把榜樣作為模仿的物件,以榜樣的行為規範自己的舉手投足。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 篇1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書房中傳出我朗朗的讀書聲。我正在讀一本中華經典書籍——《三字經》呢。

這個學期,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好多古今經典詩文,而我最喜歡讀的就是《三字經》。它是我國明清時期的兒童啟蒙課本,作者是宋代的王應麟。這本書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句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節奏感,令我百讀不厭。

我的這本《三字經》不僅有它的原文,而且還有註釋和相關的故事,圖文並茂,使我讀起來興趣盎然。

讀《三字經》,讓我懂得謙讓、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是講孔融四歲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是講黃香九歲就知道用身體把被窩焐暖讓父親休息;“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是說人應該首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才是增長見識,學習知識。

讀著這些內容,我不禁感到一陣陣臉紅。我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只要我開口,要什麼就有什麼,真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一直以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從來沒有想到為他們做些什麼。每當學習不順心的時候,甚至還會向父母亂髮脾氣呢。和孔融、黃香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呀。今後,我要改變自己,多體諒爸爸媽媽,多為他們著想,儘量讓他們少為我操心。

讀《三字經》,我還懂得了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幼不學,老何為”警示我小時候要用功讀書;“玉不琢,不成器”告誡我人不經過鍛鍊是不會成才的;“勤有功,戲無益”告訴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的人是一定會後悔的;“頭懸樑,錐刺股”提醒我學習時一定要全神貫注;“昔仲尼,師項橐”告訴我學習應該不恥下問……

《三字經》的內容包羅永珍,為我們講道德,論古今,有名人英雄,有歷史戰爭,有學習方法,有自然規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

徜徉在這樣的經典詩文中,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洗滌。在這些精練短小的語句中,蘊含著人生的哲理,讓我明辨是非,學會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閱讀者,收穫著,我樂此不疲。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 篇14

我讀過《三字經》之後,有一句話讓我記憶很深,而且也讓我感到有些後悔,那就是“融四歲,能讓梨”。這是個小故事,孔融的爸爸每次買梨回來,哥哥們總是一哄而上,你爭我奪,都想挑的吃。只有孔融不爭也不搶,每次都排在後面挑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買了梨回來,讓小孔融先挑。可他還是拿了最小的梨。爸爸問他:“有那麼多大梨,你為什麼偏偏拿最小的呀?”“大的應當留給哥哥吃,我是弟弟,當然該吃小的啦!”那一年,孔融只有四歲。讀過這句話,瞭解了這個故事後,我感到後悔莫及,因為我知道,每次父母買回好吃的,他們總要第一個先想著我,但我如果有好吃的卻怎麼也想不起他們來,而且每次我吃的好東西最多,爸爸媽媽還有奶奶卻吃壞的、酸的、不好的。現在我都十歲了,怎麼還沒真正做到這一點?在家裡,每個人都讓著我。吃飯時,把吃的讓給我;看電視時,想看哪個頻道也是我說了算;過年買新衣服,給我買得的最多……每一次,我都會欣然接受。一家人圍著我團團轉,就連奶奶也一直關注著我,盼望我更加聰明懂事。

但那一次,我拒絕了。奶奶年紀大了。過年時,許多親戚朋友來看望她,總會給她帶許多水果、補品等。

待客人都走了後,奶奶就向我招招手:“來,來,給你吃!”邊說,她邊拿起身旁的某樣東西塞到我手裡。原來,不懂事的我每次都拿了後便“噌——”跑開了,去享受美味。可是,今年我已經十歲了,我搶過餅乾就往奶奶房裡跑,我要把它讓給奶奶。“奶奶,奶奶!”我大聲呼道。奶奶見我捧著剛才的餅乾來到房裡,很疑惑:“孩子,你怎麼了?這餅乾不好嗎?”“奶奶,這餅乾很好吃,但我要讓你吃。”“為什麼?”“你是長輩,晚輩要孝順長輩!”“孩子,奶奶不愛吃才給你的。”奶奶笑道。“胡說!”我大喝一聲,“你愛吃的,你一定要吃。”說完,我跑出了門外。關門時,我聽到奶奶小聲說了一句:“我孫子長大了!”我站在門外,做了個鬼臉,笑著說:“奶奶,我要學會讓。”謙讓是一種美德,其實謙讓也能使人感到快樂。車讓人讓出一份安全;人讓車讓出一份文明;人讓人讓出一份友愛……在家庭中,讓出的是親情;在校園裡,讓出的是深深友誼……同時,我也覺得《三字經》這本書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知識和道理,我一定要向孔融學習那種精神,把好的先讓給別人,多一份謙讓,也就多一份關愛。讀過我的感受,你們難道沒有這種想法嗎?

確定了在好好的讀幾遍,一直到我明白裡面所有的人生哲理,那些離我們雖然有些遠的偉人是如何尊師重道、嚴格自律、勤勞節儉、知錯能改、中國歷史發展也是我們的隗寶,讓我們吸取經驗並借鑑,不會重蹈覆轍,讓我在傳統文化薰陶中更進一步。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 篇15

今年暑假裡,學校里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讓大家背誦《三字經》,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三字經》內容十分豐富,而且能琅琅上口,象兒歌似的,十分有趣,又能啟迪心智,我被《三字經》這博大精深文字深深的吸引了。

《三字經》包含多方面的知識,如歷史故事、古今賢文、人生哲理等,《三字經》是一篇有勸學的,有講道德的,有講做人的等等。它是每三個字一句、四句一組的詩歌,每一句所表達的意思都不相同,雖然只有三個字,含意深刻,簡潔明瞭,能讓我們一讀就懂。我讀《三字經》後,覺得它對我幫助很大,它不僅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哲理,知道珍惜時間,講文明懂禮貌,讓我在少年期走正確的成長道路。同時還使我的知識面擴大,特別一些歷史方面知識讓我懂得了許多。文中還有 許多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讓我回想起尊老愛幼的好精神。《三字經》中還有激勵我們學習的典故,如頭懸樑、錐刺股,講述一個道理,一個人只有趁年輕的時候刻苦學習,才能長大成才,為國效力。從《三字經》中,我還明白了,一個國家或一個人,如不上進,則會後退,一個君主不明智,將會成為昏君,最後使國家滅亡……

《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現在也不失為一本好書。《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優秀讀書心得 篇1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是說:玉石不經過打磨或雕刻就不能成為有用或有價值的器具。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懂得做人的道理。這句話出自《三字經》。

《三字經》是南宋學者王應麟編撰的,同《論語》、《道德經》一樣,都是中華國學啟蒙教育叢書,它是我的良書益友。裡面有“孟母三遷”,有“孔融讓梨”,有“女媧補天”,有“開天闢地”等很多精彩的神話故事和歷史典故。對我教育意義的是“孟母三遷”和“孔融讓梨”這兩個故事。“孟母三遷”這個典故說的是孟母為了讓孟子專心致致的學習,三次搬家,看到孟子不好好學習,剪斷了織布機上的布,這個故事不但讓我懂得了學習環境對學習有很大的影響,還讓我懂得了學習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孔融讓梨”

這個故事說的是孔融四歲時就知道了把大梨送給哥哥,把小梨留給自己,讓我懂得了尊敬長輩和尊敬兄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應該懂得的道理。

《三字經》句句押韻,讀來琅琅上口,便於我們記誦。從問世起,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三字經》是我們中國的國粹,它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海外,為我們中國人爭了光,我們為中國驕傲,為《三字經》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