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心得體會>教師心得體會>

國小語文教師實習心得(精選3篇)

教師心得體會 閱讀(2.46W)

國小語文教師實習心得 篇1

剛剛結束的為期一個月的教育實習生活忙碌而充實,我們都還未完全從這飽滿的氛圍中回過神來,它就已經向我們揮手作別了。在這不滿四周的時間裡,我有興奮,也有失落,有所失,亦有所得,可以說這一次實習,讓我在成為教師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一次好的總結將為下一次的成長打下基礎,因此我將我的反思陳述如下:

國小語文教師實習心得(精選3篇)

我的指導老師劉曉燕老師是湖塘橋實驗國小的主任,是一位和藹幹練的女性,就是在她春日般的溫暖的笑容中我勇敢迎接挑戰。在摸索中,我不斷將自己在平時學習到的有關班主任工作和課堂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聯絡起來,並且給了我較深的體會。

(一) 班主任工作

由於我的指導老師並不是班主任,所以我會偶爾與六(2)班班主任一起參與班級事務,坦率來說也不知道體會是否恰當。

1. 我認為班主任老師應將學生的安全作為自己關注的核心,尤其在低年級。

低年級學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奔跑追逐中易受傷,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的生理髮育漸趨完善,男生易出現暴力現象,這都是需要老師注意的方面。

2. 要建立有活力、有凝聚力班集體。

具體來說,首先需要培養有能力、有責任感的班幹部,但班級班幹不應該固定不變,能者善任能使班級更具活力,當然這種班幹部的選拔是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以及民意的基礎上的;其次,將班級事務合理分配給班級每個學生,並儘量給予對他們工作成果的肯定。根據斯金納強化理論,孩子並不是生來就優秀的,而大家的肯定使他們想要變得優秀;最後,班主任老師要積極帶頭參與學校的特色活動。

3. 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明確要求

良好的習慣主要表現在生活和學習兩方面,生活上,首先是個人衛生習慣,其次是參與班級公共事務的習慣,例如班級圖書角圖書的借閱規則,檢查紅領巾佩戴等。學習上,主要是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學習任務,做好預習工作,熱愛閱讀等常規學習習慣。

4. 賞罰分明,恩威並重

強化學生正確的行為,對於學生錯誤的行為進行批評的同時,應該告訴他為什麼錯了,怎麼做才是正確的,這時候可以開展非正式的課堂討論,讓孩子們自己來說一說為什麼、怎麼做。恩威並重並非一味的嚴肅,而要注意根據事件和場合的不同調整自己的狀態。

(二) 課堂教學

說是課堂教學,其實不然,當然也包括聽課、在課前準備以及課後反思等方面。

1. 聽課

聽課,聽的不僅教學策略和方法,更有許多其他方面需要我們去關注,例如課堂狀態怎麼掌控,週一和週五學生比其他時間更容易走神,下午學生的注意力更難集中,可以通過什麼方式將他們拉回課堂,學生提出問題是否有討論的價值;對於學生回答的反饋,在正誤判斷的基礎上怎麼增加藝術性;問出去的問題如何更易懂,提出的要求如何變得明確,這些都是我們要從指導老師那裡學習的。

2.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的第一步是對文字的解讀,起到基石的作用,它決定了本節課教學的目標、重難點和課時內容的安排。對文字的中心內容有了深刻科學的解讀之後,就要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開始準備教案,所謂根據學生特點,即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指導老師普遍建議新教師準備的教案必須是詳案,包括教育目標、教育重難點的描述,課堂流程設定,對每個問題的預設和反饋以及板書設計等方面都要詳細地反映出來。教案寫好之後首先是“背”教案,每個板塊,每個環節的順序都要爛熟於心,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對課堂的掌控上。在“背”的基礎上要在腦中預演,在預演過程中不斷完善教案。除了教案的準備,還要根據教案充分恰當地使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例如PPT、文字資料、視訊、圖片資源的準備。

3. 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建立在充分準備基礎上的,同時也要注重其靈活性,生成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教育中處於主體地位,他們由於未受到各種思維定勢的約束,對很多問題會有有創新性的理解和解答,有時候這種理解和解答恰恰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所以我們需要迅速對課堂生成進行準確的判斷,然後靈活改變教法。當然,改變教法並非全盤打翻,而是討論之後在經過教師的過度,再次迴歸接下來的教學環節。課堂教學,實際上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具體的教學的實踐中,遇到學生走神時可以通過指名讀書或評價他人的方式將他拉回課堂;遇到學生提出的意料之外的問題,可以交回給另一個學生去回答;對於學生髮言的反饋,一方面要有正誤的判斷,另一方面需要藝術感,要正確鼓勵或保護學生的自信心;每次讀書、練筆、思考的要求都必須明確易懂,問出去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思維規律。細細想來,點點滴滴都是學問。

4. 課後反思

我的指導老師每次在自己上完課後,會對她的課進行反思: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效果是否達到預期,哪些內容是沒有計劃到的,哪些成功的地方,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改進。這種反思有利於以後教學的改善,也是一次次的成長。

這一次的教育實習將成為我一生中的寶貴財富。國小教育是一種奠基和習慣養成,國小教師是引導督促的羅盤。教育不是兒戲,做一名教師不容易,做一名優秀教師更不容易,所以更值得我們深刻反思,珍惜每一次這樣的學習機會。

國小語文教師實習心得 篇2

回首從教之路,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生活的平凡賦予我平淡的經歷,但平淡的經歷中蘊涵著真實的感動,正是這種感動激勵了我,培養了我,塑造了我,使我不斷成長。

身為一名教師,我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顆顆嬌嫩的心靈,更肩負著培育祖國未來的神聖使命。所以,我深知必須錘鍊自己的語言,豐富自己知識的積累,因為擁有了精妙的語言技巧、靈活的應變能力,實際上就是擁有了一筆取之不盡的財富。而這些能力的獲得,只能信賴於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滋潤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讀書,我們教起書來才會得心應手,妙趣橫生;也只有讀書,我們才能引領自己的學生也愛上讀書!

在我從事十多年的教師生涯中,對我教育教學有幫助的書籍有不少,《國小語文教師》是其中的一本。《國小語文教師》風格樸素,內容實在,裡面的文章短小精粹,實用性很強,非常貼近教改前沿。它給我的心靈帶來巨大的震撼:原來教學工作是可以這樣多姿多彩的。讀《國小語文教師》,就猶如與許多專家、優秀的同行娓娓談心。在無聲的環境中,我的思想在與他們碰撞,心靈在與他們交流,教學水平在交流中提高,工作熱情在交流中高漲。不管教哪個年級,《國小語文教師》都給我出謀獻策。《國小語文教師》讓我如獲至寶,捧著她就捨不得放下,細細品味,慢慢揣摩,其樂無窮。她是我教學生涯中的一盞導航明燈,總在我迷茫、困惑時指點迷津,讓我撥雲見日。

《國小語文教師》這個刊物的特點很鮮明,它特別關注基層一線老師的教學,注重呈現教師的實踐智慧。刊物的廣告這麼說:哪裡有國小語文教師,哪裡就有《國小語文教師》。也就是說,《國小語文教師》這本刊物的用稿特點是非常強調實踐性,操作性的文章。比如課堂實錄、課例研究,案例反思,教材研讀,再比如教學隨筆,園丁故事等等。《國小語文教師》這本書,它對老師們提高教學水平有著直接、切實的幫助,可以說,這本雜誌已經成為我的精神伴侶、親密朋友,它引領我不斷的成長、發展。

現在,我的書架上又增加了許多書籍,這些書同樣如一把把金色的鑰匙,幫我開啟阻塞前進的厚重之門。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是《國小語文教師》讓我感受到讀專業書的樂趣和好處,永遠不會忘記是她把我領進了語文教學的另一個天地。這確實是一本對我專業成長有益的書。

今後 ,我依然會與好書為友!因為讀一本好書就象嚴冬裡遇到了炭火,它會以無私的自信,給你燃起澎湃與激情。讀一本好書就像酷熱的夏天遇到了濃蔭,在你孤芳自賞時,給你浮躁的心靈泛起輕爽的涼風。讀一本好書,就像迷途的航船遇到了航標燈,讓你高揚理想的風帆,駛向人生的旅程!與好書為友,以好書為鑑,未來的日子裡,我會在書香的陪伴下繼續闊步前行。

國小語文教師實習心得 篇3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寫到:“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班固在《漢書》中說:“書曰‘詩有志,歌詠吉’,哀樂之心感詠之聲發”。這些都告訴我們,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動的伴身者,是作者情感活動的外現和昇華,甚至友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稱之為作者的“心電圖”。如何把文章所體現的情感傳達給每一位學生呢?這就是要靠朗讀了。朗讀是架設在學生的情感與文章固有思想感情之間的一座橋樑,學生的情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就很難產生共鳴,究竟應如何在課堂上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呢?今天上午,聽了三位老師分別執教的《少年閏土》、《懷念母親》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認為她們在“語文課堂不少於十分鐘朗讀”上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學習。

一、朗讀訓練與理解課文內容相結合

朗讀訓練與文字理解是相輔相成的。反覆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感情;在理接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訓練,可以提高朗讀效果,加深對文章內容的及蘊涵的思想感情的領會、品味。葉聖陶先生指出:“吟誦的時候。對於研究所得的不僅是理智的瞭解,而且有親身的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解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可貴的一種境界。”課文中有些內容言辭含蓄、內涵深刻,作者沒有直接點明,需要我們發覆朗讀、細細品味。教學《少年閏土》的老師,在初讀研究環節,出示彈性式填空,“的少年閏土。”並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研讀。在交流中,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豐富填空內容,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內容,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究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真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而我自己在教學《梅花魂》一課時,針對學生提出的一個問題:外祖父非常珍愛墨梅圖,為什麼還把墨梅圖送給鶯兒呢?我緊扣文中外祖父對鶯兒說的一段話,引導學生體會出外祖父愛梅花,是愛她不畏嚴寒,不畏風欺雪壓,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花,正像偉大的中華民族一樣,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從來都是不肯低頭折節。外祖父把墨梅圖送給鶯兒,是希望自己的外孫女保持梅花的秉性,做個有骨氣的中國人。學生的疑問解開了,朗讀中充分表達出了外祖父對梅花,對祖國的讚美之情。

二、朗讀訓練從啟發學生體會感情入手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朗讀的指導可以從語言、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探索。這告訴我們朗讀應從哪些方面入手。有些教師指導朗讀從技巧入手,告訴學生,這句要用歡快的語氣讀,那句要用憂傷的語氣讀,這個地方要讀得歡快些,那個地方要讀得舒緩些,這個字要輕讀,那個字要重讀……如今天謝克菲 老師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時, 謝老師通過多種方式的“讀”,來完成學生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學生自由讀、默讀、個別學生及教師示範讀,這種充分的“讀”,將讀落實到了實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人物的內心世界,揣摩出母親的“精彩”與父親的“糟糕”的內涵。同時,教學中做到讀與思,讀與說,這樣的指導也許會有點效果,但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三、朗讀訓練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的感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朗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同一個句子,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體會,實際教學中,一定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在《還念母親》的課堂上,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不同的感情色彩。在理解作者對生身母親的懷念時,老師抓住“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等詞語,自己讀句子,談感受,並連結《賦得永久的悔》,讓學生明白作者對母親的悔恨,在讓學生反覆地讀,從讀中體會到了作者因為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懷念時,老師結合課文內容,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作者的內心體驗;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對比讀、選擇喜歡的部分讀、自讀等方式,感受作者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平時教學《五彩池》時,其中描寫五彩池形狀的一段,“有像葫蘆的,有像鐮刀的,有像盤子的,有像蓮花的……”有的同學認為:“應該讀得越來越快,因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過來了,所以要讀得快。”有的同學卻提出:“這四個像字,要讀得越來越慢,因為五彩池太神奇了,作者邊看邊陶醉,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可見,尊重學生的感受,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當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並不是否定教師的主導地位,掌握好教師導的“度”,才能讓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迸射出蓬勃的活力!

宋代教育家朱熹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說,書讀熟了,其中的含義也就不解自通了。因此,我們廣大語文教師要堅信“書是讀懂的”這一教學理論,在語文課堂上努力做到讓學生充分地讀,不斷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逐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