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心得體會>教師心得體會>

一年級思維訓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通用3篇)

教師心得體會 閱讀(8.3K)

一年級思維訓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再次重溫《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從另一面深得體會:我們要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

一年級思維訓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通用3篇)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長期以來,我們的管理者和教師,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所以做為一名教師需要不斷地終身地學習。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是說自己要加強業務與政治的學習。而實際上往往成為一種泛泛而談的“學習” 。我們離不開終身的學習,一旦自己停止了學習,那麼工作如同機械的運作,便毫無意義,沒有活力。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

我認為,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在每天的工作中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方式嗎?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要學會反思,即從反思入手進行教育教學研究。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

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是一種自主學習。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

一年級思維訓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這是一部教育類的著作,但在我看來,但更傾向於兒童文學,相較於那些寓言、童話,這本《愛的教育》更加直接地教人在生活中如何去愛人、愛己、愛國、愛家。

它是由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發表於1886年,贏得了廣泛聲譽,甚至於可媲美盧梭的《愛彌爾》所帶給人們的價值。

《愛的教育》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通過日記體的形式,描寫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各式各樣令人感動的小故事,字裡行間都把“愛”展現得精湛厚重、淋漓盡致,激勵著青少年們迎接現實生活的挑戰,用愛心去創造美好的世界。正如作家所說:它飽含的教益、慰藉和激盪的情愫無不使所有的人留下動情的眼淚。

在這個物慾橫流、道德缺失的時代裡,人們心中或多或少地缺乏一種博愛思想。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如今,人們更多地重視的是自我的滿足,多時渴望得到而吝嗇付出。

我們所談的教育,特別是如今提倡的素質教育,使人們從單純地重視知識傳授而有所轉變,在基礎教育中,人們越來越重視人的素質教育。國民素質的真正體現並非完全取決於學問的高低,而是道德修養的高低的體現。也誠如我們的孔夫子所提倡的施行“仁愛”的教育方式。

愛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它可以擁有海納百川的包容大度,一種知禮守儀的從容不迫,一種向善的態度言行。東西方文化儘管有很大的差異,但在宣揚仁愛這個大主題上面卻是空前的一致。

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就是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再守禮又有什麼意義?”孔子在這裡闡述了“仁”與“禮”的關係,即,“仁”是一個人內在的東西,而“禮”是一個人外在的東西,所謂“誠於中而形於外”,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仁愛之心,不管他外在表現多麼彬彬有禮,都沒有太大的意義。

而在這種情況下,《愛的教育》是和我國所提倡的孔子的仁愛不謀而合的。由此可見,古往今來,愛對人們的教育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在《愛的教育》中,教導我們要樹立自己的信仰,對朋友予以包容,對錯誤要正確對待,對貧者要報以關懷,對父母要尊敬愛戴。要學會勇敢、堅強、不屈不撓的意志,要有為國家興亡而隨時準備獻出生命的奉獻精神。

作品通過日記體的格式來敘寫,它顯得更系統更有序,也更能吸引讀者,它的每一則故事都教給人不同的道理,這樣用日記體串連比單個的排列組合一個個故事更容易引人入勝,具有連貫性、穿插性。

而通過對作品中主人公以及他所發生的故事的描寫,一方面向我們講述瞭如何施行教育,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孩子天性中的純潔、善良。我們知道,孩子的啟蒙教育是有為重要的,人的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就在兒童時代。這部作品也正是順應這一特點,用孩子的眼光去寫成。

這部作品中有一些故事是與其它的故事不同的,即《每月例話》。它不是與主人公安利柯相關的事,以為國家獻出了生命的那些少年的故事為題材,因為與孩子的年齡相近,所以讓孩子覺得貼近,這樣的故事更能達到效果。

其實,愛的教育就是一種意識教育,由小愛到大愛,由大愛到博愛。

我們經常把愛掛在嘴邊,而愛的真正涵義我們卻難以真正界定。

在西方,愛是一種信仰,一種與人為善,最終引導人們走向光明的方法。

在教育中,多的是教育論述和理論,而專門這樣以故事的方式來和我們討論教育的著作是少之又少的。我們缺乏的就是一種平實的教育方法。所以,這部《愛的教育》是難能可貴的。

一年級思維訓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學生,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學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說》,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說;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衛;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

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雖然現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甜頭,生活中以獲得了充實與滿足。我想,我會讓這份快樂延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教師的崇高,來自學生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裡就誰的話都不聽了。”

由此看來,我作為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為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學生來信近60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