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心得體會>教育心得體會>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通用19篇)

教育心得體會 閱讀(1.23W)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1

注重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情感態度的培養,學習了著名數學教育專家李光樹老師的《國小數學教學論》第一章《國小數學的教學思想》,我頗有感悟,現淺談一下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既需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和培養,又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應該說,情感態度的培養比知識能力的培養更重要。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孩子積極思考的態度,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從這幾句淺顯的話語中悟出了許多深刻的道理。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爆炸的年代,社會對孩子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新一代的教師,我們不僅要培養出成績優異的孩子,而且要培養出具有自信心的良好心態的孩子。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通用19篇)

因為實踐證明,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第一保障,現代兒童的心理問題已經給我們的教育提出了許多嚴峻的課題。因此,我認為數學課堂上也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重點培養,主要是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仔細思考了一下這三個方面應該是互相聯絡、辨證統一的。有了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自信心就慢慢培養了起來,有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就有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何培養孩子這些方面的情感態度。 首先,在課堂上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以傳統填鴨式的方式教學,要讓學生通過操作、實驗、交流、討論等活動,自己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自己總結出結論,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這樣慢慢的培養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 其次,要多給孩子鼓勵,多給孩子信心,任何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在數學學習中也難免如此。

這時,老師不要一味地批評,因為過度地批評會讓孩子失去信心,會讓孩子缺乏思考的勇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只學會接受,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更談不上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了。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多以鼓勵為主,多給孩子一些信心,相信你的學生是最棒的。 最後,我認為除了在思想、情感上多以積極的心態培養孩子外,還應該給孩子們創設學習數學的良好氛圍,讓孩子們在一個喜歡數學的環境中學習,受到薰染,培養孩子的興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階梯,作為一個教師,有義務也有責任為這一步階梯奠基,要讓學校成為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搖籃,不要讓孩子的自信心被扼殺在了搖籃裡。我要努力讓自己的每節課既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又要注重情感態度的培養。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2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讀書筆記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第一章 “國小數學課程基本理念”告訴我們:數學是一種工具和技術,語言和文化,更是一種思想方法,它具有豐富和深邃的文化內涵。數學與社會實踐、自然現象緊密相聯。數學不再是課本中的加減乘除。它可以開啟學生的視野,穿越實踐的隧道,把過去、現在、將來的有關知識濃縮在一起,供學生採集,讓學生分享人類的文化精神財富。

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有幾隻小鳥分別銜著“11—9、17—9、13—9、12—9、18—9、15—9、16—9”等算式,旁邊分別有幾座房子,上面標有“4、3、5、8、2、9、7”這幾個得數,要求把算式和相應的得數連起來。這個案例“小鳥沒有家怎麼辦”中,我理解了數學的工具性、文化性和思想性。把“15—9”的內容與自然現象巧妙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畫畫與計算巧妙搭配,快速給“小鳥找家”。這樣教學,既讓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又進行了一次保護環境、關愛動物的教育,讓學生明白愛護我們的家園要從小事做起,從自己身邊的事做起,讓課堂滲入環境保護意識,充滿人文性,情感性,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

上完這節課後我又適當給同學們留了一些“小鳥沒家怎麼辦”的家庭作業,要求孩子們回家後和家長一起完成,一來可以增加孩子與家長的感情,讓家長了解孩子的知識水平能力,二來可以增強家長的環保意識。

第二天早晨到校,孩子們見到我都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作業交給我,連平時最不願意做作業的留守兒童王康佳也把他的作業交來了,我仔細地翻看著每一份作業,心裡充滿了感動,他們做的太好了。其中好多留守兒童的作業是和爺爺奶奶一起完成的,有的爺爺奶奶在孩子的作業紙上還給我留了言,大概意思是:老師,感謝您用心培育我們的孩子,這樣的作業形式孩子們太喜歡了,從來沒見過孩子對作業有如此高的興致,希望您以後多留些這樣的家庭作業,這樣即使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我們也不用操心孩子的學習了。

看到這些,我的眼前一亮,這不就是我們這些為人師者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嗎?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3

《跳出數學教數學》讀書筆記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首先要具備一定的業務能力,即鑽研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能力、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開展教研與科研的能力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注重自身的專業成長,包括教學中涉及的如何處理教材等問題,教學時如何瞭解學生從而更好地因材施教,課堂上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師的個人成長及讀書學習等。

關於瞭解學生

《禮記 學記》中指出:“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是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其大意是:學生有四種過失,當教師的一定要知道。學生學習時,有的錯在貪多,有的錯在求少,有的錯在不專注,有的錯在不思進取。這四種過失產生的原因和心理狀態都不同。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才能糾正他們的過失。教學時可以發揚學生的長處,糾正學生的過失。

(一)或失則多

或失則多意即學生為了學習更多知識而不顧自身的接受能力,往往貪多務得,具體表現在學習過程中就是學生學習知識時,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加區分辨別。同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後,並不進行實踐,沒能發揮知識的作用。

此外,“失則多”也有教師的原因,有時教師為了趕進度,會將大量的數學內容放在一起講,結果造成學生消化不良。教師慣用成人的思維對待學生,重視結果,忽視過程,學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導致不會變通,認為數學難。

因此,教學不能只考慮量的積累,更應該關注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

(二)或失則寡

有的學生所學過少,孤陋寡聞,對此,筆者給出以下教學建議。

1.從實踐中學習。低年級學生生活經驗匱乏,不易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教學時,應用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其經歷從生活語言過渡到數學語言、從生活問題過渡到數學問題的過程。課堂教學中,可以多設計一些遊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更多的知識。

2.教學內容要更具有選擇性。學生已會的知識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知識不講,即使講了學生也學不會的內容也不講。

3.突出重點。教學中,對於那些重點、難點、易混淆遺漏點要重點講。

4.堅持“三不留”。不留偏題、難題、怪題。

5.堅持“三留”:可以分層次給不同學生留不同的問題,具體分為基礎性的問題、變通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

(三)或失則易

有很多學生學習時不夠專注,此時就需要教師用自己的教學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說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的感染作用。陶行知說:“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運用兒童的語言進行提問,把數學問題生活化,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把抽象問題具體化,把多元問題單一化。比如,筆者在講“體積與容積”一課時,通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迴圈小數”時,用三個和尚挑水喝的故事作為新課匯入。課堂上,應充分利用四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學會聽課、聽懂課。知識講解要由淺入深,讓學生積極去思考,讓學生保持活躍的思維。當學生精神不集中時,教師要用巧妙的語言、生動的故事以及設疑問難等方式,把學生拉回到課堂上。講授時,教師應該做到知識與知識之間推理嚴密、環環相套、由淺入深。

(四)或失則止

面對學習困難,學生往往知難而退。而教學的主要原則之一即不讓每個孩子掉隊。

1.課堂上應設計適合學生的問題。

2.多給學生板演的機會,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癥結,自己解決問題。

3.課堂提問時,多關注後進生,給後進生一定的空間自己解決問題。

4.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正確的輔導方法。

5.營造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氛圍,鼓勵學生共同協作解決問題。

6.課堂上佈置作業時要有針對性,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佈置相應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7.疑難問題儘量在課堂上解決。

8.儘量少佈置家庭作業,只要能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即可,剩下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多讀書。

9.對於家庭作業的反饋資訊要及時處理,不積累問題。期末可以進行總結,設計一份易錯題集,針對每個錯題讓學生板演,加深印象。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4

“語音”作為語言的本質和基礎,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語音”既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也是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工具。“語音教學”包括基礎語音知識的傳授和基本語音能力的培養。基礎語音知識包括音標和字母,以及詞彙和句子的重音、連讀、語調、節奏等;基本語音能力能力包括聽音、模仿、拼讀、朗讀等能力。語音教學的概念顛覆我原先對於“語音”狹義的定義,讓我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對課堂教學也有了新的想法。下面是我閱讀《英語語音教學》時感觸最深的幾點。

一、遊戲包裝單詞操練效果佳。

英語單詞的操練如果僅僅限於跟讀,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學生的個性,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書就例舉了多種例子。比如辨音練習還是辨音練習,但名稱卻換成“火眼金睛限時挑戰”。音素朗讀還是音素朗讀,本來是檢測個別發音,現在拿個小布袋,再換個名字叫“運炸藥包”,相信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可以被挑逗起來了,對音的鞏固效果也會更加理想。最多包裝的是讀的訓練方式。而繞口令和歌謠則是最好的方式,教師除應該鼓勵學生讀好教材中得內容,更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創編。

二、不墨守成規,勇於創新。

國小生好動,好勝又好奇,如果一味地靜坐靜聽靜模仿,40分鐘的學習就會成為一種負荷。因此適當的時候解放解放學生的手腳,讓學生“遊離”一下教室還是能幫助學習的。平時的課堂中,我們也偏向於讓學生多做“TPR”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尤其是後進生,我們常常能看見他們在活動中自信滿滿,而不是像平時的畏畏縮縮。

三、勤合作,分層教學共提高。

在對語音語調的滲透教學中,由於領悟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異,學生對語音語調的掌握肯定也會有差異。所以教師還應該進行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最大發展。如“teacher”的發音教學流程/ 'ti:t/→t/t/, ea/i:/, /t/ /i:/ -/ti:/→ch/t?/, er/?/, /t?/ /?/ /t/→/'ti:/ /t/(分音節慢讀)→/'ti:t/。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自主拼讀的方法,而後進生則可以讓他們在多次跟讀模仿的基礎上,讓他們自己試著去拼讀,讓他們也能體會成功的快樂。除了在辨音時的合作,另外表演、調查等任務型活動更應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除了對語言知識的分層教學,同時這類任務多以口頭語言的形式進行反饋的,因此在語音語調上更能使小組之間進行協調,互相糾音。

以下是幾種在國小階段可以採取的主要方法:

1. 生動有趣,擬人化的規則滲透。

2. 字母、語音學習一體的語音教學。在英語字母教學的同時,將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同時教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英語字母名稱音的同時感受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

3. 字母、語音、詞彙、交際學習一體的語音教學。在學生學習字母、拼寫單詞的同時,啟發學生髮現、總結、歸納出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讓學生在學習字母讀音,學習基本詞彙的同時感悟並逐漸掌握語音的拼讀規則。從而為見詞能讀,聽音能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4. 歌謠,歌謠配合學習的語音教學。我們在教學時讓學生在朗讀、演唱中感悟語音規則,在樂學中快速記憶發音規律。

5. 語音教學與語言交際有機結合的教學。在語音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以運用為中心的大語音觀,從一開始就要教學生按照真實的交際形式讀英語,注重在真實的交際中進行語音語調的訓練。

6. 把語音學習的鞏固和強化延伸到課外。

7. 在讀故事中進行語音教學。

總之,語音是國小英語教學的出發點,在聽說能力越來越重要的今天,語音的重要性愈發不容忽視,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根據國小生的心理及年齡特徵,不斷改進教學手段,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正確的語音,自然而然地應用它,達到潤物無聲的目的。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5

讀了《周國平論教育》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周國平老師是位哲學家,書中的文字素樸、真誠,令人有說不出的親切感,我被他的思想所深深吸引,周國平老師在哲學上做的工作,大量的是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人生問題和教育問題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也就是教育上最應該讓學生得到的東西。這個信念,構成了周先生思考教育問題的基本立足點。他在“教育的七條箴言”中說道:“關於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話往往出自哲學家之口。專門的教育家和教育學家,倘若不同時擁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說出的話便容易侷限於經驗,或拘泥於心理學的細節,顯得膚淺、瑣細和平庸。”對這種觀點我是非常贊同的。“人”是教育的原點,“人的充分發展”是教育的根本,一個教師,如果拘泥於教育的“技術”,而沒有對人、對人性的一種整體洞察和思考,教育就會有侷限和偏差。那麼,作為一個哲學家,周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教育的呢?

周國平老師認為:教育的真正靈魂,在於“守護人性”。守護人性,並由此贏得人生的幸福與優秀,這就是周國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貫穿本書每個章節的主線。“守護人性”四個字,宛如一條發光的河流,平靜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滿生命氣息的智慧水花激盪著我的胸膛。何為教育?教育究竟何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麼?古今中外的優秀頭腦對此進行了許多思考,發表了許多言論。周國平發現,關於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話往往出自哲學家之口。專門的教育家和教育學家,倘若不同時擁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說出的話便容易侷限於經驗,或拘泥於心理學的細節,顯得膚淺、瑣細和平庸。現在他把他最欣賞的教育理念列舉出來,它們的確具有箴言的特徵:直指事物的本質,既簡明如神諭,又樸素如常識。可嘆的是,人們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寧願相信各種艱深複雜的謬誤,忘掉了簡單的常識。然而,依然樸實的心靈一定會感到,這些箴言多麼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們的教育多麼需要回到常識,回到教育之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周國平老師還告訴我們,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要努力做一個真正的讀者。什麼是真正的讀者呢?書中論到真正的讀者要具備以下特徵:第一,要有較高的讀書品味。你要有一個信仰,不是最好的書不讀,要給自己確立一個標準,每讀一本書,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穫,能進一步啟迪你的心志。那時候你就不會看那些淺薄是書了。就這一點而言人文經典書目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第二,形成自己的閱讀趣味。世上的書如汪洋大海,你我終其一生只能品嚐其中一瓢,不要跟著大眾走,那樣會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讓自己和好書失之交臂。只有找大到書中知己,才會欲罷不能,鍥而不捨。因為人就是她吃的東西。讀書也是如此,度什麼樣的書籍,就決定你的精神領域變成什麼。第三,養成讀書的癖好。也就是說讀書成了生活的必須,不可缺少,就如作者在書中所言:攀登大自然的高峰,我們才能俯視大千,一覽眾山小。閱讀好書的效果與此相似,偉大的靈魂引領我們登上精神的高峰,超越凡俗生活,領略人生天地的遼闊。

很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把閱讀看得很重。周國平老師寫到“把受教育者引領到經典著作的寶庫裡,讓他們瞭解、熟悉、領悟存在於其中的傳統,受其浸染,加入到人類精神探索的偉大程序中去,在我看來,不可能有比這更名副其實也更有效的素質教育了。”電視和網路充斥著我們的視野,這似乎也是人們變得浮躁的一個原因,沒有了思考,沒有了想象,人似乎成了純享受的機器人。閱讀是一劑良藥,但其中也混雜著無用甚至有毒的東西。周國平給了我們忠告“千萬不要追隨媒體的宣傳只讀一些暢銷書和時尚書,倘若那樣,你絕對成不了真正的讀者,永遠只是文化市場上的消費大眾而已。”

書中還有關於“生命教育”、“靈魂教育”的精彩論述,以及一些教育講演錄,讓我深受啟示,回味久久。《周國平論教育》不是一本工具書,也不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教育專業書,較少針對具體的教育現場問題進行分析,沒有告訴你面對具體的教育問題該怎麼做,也許操作性和實用性不是很強,但它又的確是一本值得教育工作者讀一讀的好書。正因為不是教育家出生,所以作者論起教育少了一些框框,多了一份灑脫;因為是哲學家出生,所以文中少了錮於經驗的膚淺,多了基於深刻的思辨,處處閃耀著思想的火花。

總之,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迪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6

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認為,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生的發展,沒有家長的發展也沒有學生的發展。教育目的本來就是為了人的發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注人的生存狀態,關注人的發展空間。要關注學生和教師、校長、家長以及社會上所有人的發展。無論他是貧困的,還是富貴的;無論他是愚昧的,還是睿智的;無論他是健全的,還是殘疾的,都應該讓他們快速地發展。

朱教授說,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積極的態度,真正地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他認為,參加新教育實驗的所有學校的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學生都要成功,相當部分的老師和學生都能夠成才。所有參與實驗的人都要感覺到自己在不斷地進步,成長並快樂著。

朱教授說,目前以成敗論英雄、以金牌論英雄、以升學多少論英雄的觀點是錯誤的。新教育實驗行動方案的關鍵是,教一些讓學生一輩子真正有用的東西。朱教授說自己是蘇州大學畢業的,但他並不認為自己比北大、清華的學生差。他說,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華去做老師做教授。關鍵是怎麼樣讓學生有一個真正輝煌的明天,而不僅僅是輝煌的今天。

朱永新非常推崇“學生走出校門,忘記學校所教內容後剩下的東西才是教育的成果。”許多人認為這非常精闢地詮釋了教育;也有人認為就剩不下什麼了(我想,這裡學校所教內容,主要是指一些純粹的應付考試的東西,這些東西,好多在實踐中是用不上的,註定是要忘記的;而那些在實踐中一刻也離不開的,是根本不會忘記的)。

在這一方面,他專門做過調查:平江實驗國小的一些教師提出,作為教師都想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也希望在快樂活躍的氛圍內進行教學,可現實是現在的學生和教師都沒有講話、活動的時間,沒有活動作文怎麼寫?尤其蘇州現在已取消學生的春、秋遊,他們不得不將時間花在那些重複的題海里,以至於學生一聽到放假就歡呼雀躍,學習已完全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對此,學校固然可以按照新教育實驗逐步改善以往的辦學理念,可更大的壓力是來自社會的壓力,甚至出現有的家長看到作業少了就責怪老師的情況,社會究竟對新教育是個什麼樣的態度?

為此朱永新指出,學生的課外活動一定不能少,該做的還是要做,只要是省內遊,安全工作做細一點,可以恢復學生的戶外遊。不僅如此,還要多搞些這樣的戶外活動,哪怕是附近的博物館、園林等,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在大自然中得到實踐。教學最關鍵的是如何讓學生更活躍一點,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現在很多教師和學生埋怨沒有時間,那時他們都將時間用在了加班加點上,試問:加與不加究竟有多大的區別?不如將這些時間讓學生自由支配,讓他們在課餘時間多讀一些書,現在有些學生對有些科目的什麼定律、定理、公式都瞭如指掌,可遇到題目就不會做,原因就是沒看懂題目,這非常值得教師們反思。相信只要學生確實是進步了,社會會給予新教育一份肯定。

《教育》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1.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精選

2.《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讀書筆記

3.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

4.教師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

5.教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4篇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7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職業是“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教書育人,師德為先。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應是一個師德高尚的人。所以從我們跨入教師隊伍的第一天起,就應在不斷完善自己師德的征途上啟程。

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

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板書筆跡等。而師愛則是師德的靈魂。

教師對學生的愛,簡稱為“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轉載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困難了。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

師德的影響是巨大的,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我們奉獻教育,就要努力實踐師德,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師德修養,做一名擁有愛心的德才兼備的好老師,用愛心為孩子撐起一片廣闊的天空。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8

關於教育的見解,千差萬別,可是扼要地區別起來,也很簡單,大大可以分為相反的兩派。就教育的目標來說,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為人,獨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淺陋的人。

就教育的理解說,一派希望受教育者像個空瓶子,其中一無所有,開著瓶口等待著把東西裝進去,另一派認為受教育者自有發掘探討的能力,這種能力只待培養,只待啟發,教育事業並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養和啟發工作。

就教育的方法說,一派注重記誦,使受教育者無條件地吞下若干東西,另一派注重創新發展,不但使受教育者消化那些東西,化為自身的新血液、新骨肉。

就受教育者的方面說,受前一派的教育是“為人”,有人需要一批工具,你是應命準備去做工具,不是“為(別)人”是什麼?受後一派的教育是“為己”,“古之學者為己”的“為己”,發展知能,一輩子真實受用,這種教育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說的“生活教育”。也是《葉聖陶教育文集》貫穿始終所提倡的教育。

書中所提到的前一派教育的弊端,雖然半個世紀過去了,但在今天的教育界仍值得引發我們的思考,尤其是在面臨應試教育的壓力時,有不少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態度都由分數來決定,把學生當作一架考試機器,希望在他們的大腦中儘可能多的“填”入知識。可是在不知不覺中忽視了學生也是有感情、有知覺的生命體,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感受。

通過本書的學習,使我再一次領略了教育的真諦——是為了受教育者和諧、健全的發展,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受教育者心靈的健全比接受知識的多少要重要的多。在課堂教學中,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更關注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要使學生在課堂中儘可能的高興,發揮自己的天份、個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僅僅一時感動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把工作落到實處,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向教育先哲學習,把每一個學生都作為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來教育,充分尊重個體差異,尊重維護學生人格尊嚴,對每一個學生都儘可能的給予關愛,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使學生的心靈、人格都健康發展。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9

《幸福教育論》是劉次林先生的博士畢業論文,很有理論高度,對於我來說是生澀難懂的。我是硬著頭皮讀的。雖然書中有許多地方我弄不明白,但是我仍感到受益匪淺。在書中,劉次林博士用全面的人性觀界定了哲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的幸福概念;提出了幸福與教育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絡,“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的”;作者用豐富的實踐材料揭露並批判了當代教育忘記、違背、傷害學生幸福生活現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觀點。  

我覺得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是很有必要讀一讀《幸福教育論》。因為這本書對於我們幹好教育事業是很有裨益的。

一、有助於教師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人人都追求幸福,熱愛幸福。那麼,什麼是幸福呢?由於價值觀和人生的體驗不同,每個人的看法也存在著差異。有的人認為有錢就是幸福,不是有首歌唱道“有錢的當老大”嘛;有的人認為擁有自由就是幸福,這個在高牆內的人深有感觸;有的人認為享受親情最幸福,不信,你看那街頭徘徊的一個個孤獨的身影,他們憂鬱的眼睛充滿了恐懼;有的人則留戀官場裡紙醉金迷的威風,為此低頭哈腰也樂此不疲;再有那五星紅旗下手捧鮮花的體育健兒,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品味成功的喜悅。劉博士認為“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總體的需要得到滿足所產生的愉快狀態。”他指出幸福是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倫理幸福三者的辯證統一;是人性諸要素的平衡和優勢的統一;是人性諸要素質和量的統一。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所從事的職業也有別於其他。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不可能去爭權奪利、紙醉金迷,註定要平淡一生,但不意味著我們沒有幸福相伴。當學生肅立向你敬禮,真誠的說:“老師好!”時,你不感到幸福嗎?當對著畢業照,一個一個的回憶學生曾經的點點滴滴時,你不感到幸福嗎?當教過的學生在假期裡來看望你時,你不感到幸福嗎?

二、有助於教師懂得珍惜幸福,創造幸福

幸福在於體會,品味,每個人的幸福滿足不同,每個人看待幸福的態度不同,自然,若要滿足每個人的幸福似乎太困難。有話說:知足常樂,我想對於幸福我們也該如此。首先教師要自己懂得幸福,珍惜幸福,工作雖然有點累,但同時也快樂著,幸福著,只有我們教師持有一顆幸福的心,我們才能把幸福傳遞給學生,才能交給他們幸福的感覺,才能教會學生抓住幸福。在珍惜現有的幸福的同時,我想我們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創造幸福,如開展情感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幸福,只有我們不斷創造幸福,才能夠永遠享受幸福!

《幸福教育論》是一本層次很高,很深奧的教育理論書籍。要真正讀懂讀透,確實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要經常不斷的翻閱,並且在教育教學中去實踐去融會貫通,去不斷探索,相信總有一天能真正領悟其精髓,我們的教育也會展開一個新天地,到達一個新的高峰,我們和我們的學生也才能真正與幸福同行。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10

前幾天上朋友家玩,朋友給我介紹了一本由曲莉梅老師寫的《愛心托起明天》這本書。拿回家認真拜讀之後,受益匪淺。這本書寫到了曲老師25年班主任和教育教學工作的經驗結晶,也寫到了,曲老師實踐“以愛育愛”教育理念的生動記錄。

曲莉梅老師自從事教育工作以來,始終非常嚴格地要求自己,她熱愛教育事業,並把這種熱愛之情化成思想上的高追求。她始終堅持實施“以愛育愛”的教育理念,工作及其勤勉、盡職盡責、教育藝術精湛,受到了全校教師乃至社會的敬佩和高度讚揚,是當代教師當之無愧的楷模。

多年來,曲莉梅老師始終堅持在一線做班主任工作。

她沉醉於做學生的德育工作,用她對學生髮自內心的愛作為繁瑣的學生工作的力量,她身正為範,創造性地工作,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教育方法。不論什麼樣的班級,曲莉梅老師接手後,都能很快地形成民主、和諧、快樂、積極、向上的凝聚力極強的班風;什麼樣的學生在曲老師的教導下都會以讓人難以置信的速度變成作風嚴謹,性情活潑,積極上進,又具個性的、視集體榮譽為第一重要的學生。因此,學生、家長一直把曲老師做自己孩子的班主任作為幸運之事。

為什麼曲莉梅老師會有如此出色的教育效果?認真拜讀了曲老師的《愛心托起明天》,我深深的體會到,成功來源於曲老師將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做到了極致;來自於她有很高的理論水平和很強的研究能力;來自於她真正做到了德育工作中難之又難的“因材施教”,而這一切的核心來自於她對學生的慈愛之心。實驗二小的老師們都由衷地說,曲老師是獲得“以愛育愛”理念真諦的人,他們從來沒有看到曲老師對學生有過任何急躁的行為。她著眼於學生的一生,將對學生一生做人的培養滲透在每一件小事當中,循循善誘、不厭其煩,愛生如愛子。

愛是一種理解,一種信賴,一種尊重,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心靈的碰撞及交流,它是人類永恆的主體,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原動力。對教師來講,愛不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的。教師用真摯的情感愛孩子的過程,就是一種偉大的教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愛的情感、愛的行為、愛的能力、愛的藝術得到展示與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理解愛、體驗愛、付出愛,孩子愛的認知、情感和行為得到昇華與完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有在真正意義上愛孩子,才會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自己人生的價值,進而深刻感受到:教育工作對教師來說不僅是職業,不僅是事業,更是生命的歷程;不僅是付出,不僅是風險,更是一種獲取──獲取生命的意義、獲取人生的快樂、獲取自身的發展與成長。愛是情感,愛是能力,愛是藝術,愛更是每一位教師的行為。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11

教師的專業成熟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需要經歷一系列的發展階段。教師的勞動不同於一般的勞動,教師的專業實際上包含兩個專業:一個是學科專業,一個是教育專業。教師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學科知識的專家,又是學科教學和教育知識方面的專家。優秀的教師既需要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諦,瞭解青少年發展的規律,懂得教什麼和怎樣教,掌握現代資訊科技,以及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認真負責的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職能,發展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如何使教師能更好的發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課程對教師專業知識層次的需求,《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已指出教師是“個人成為教學專業的成員並且在教學中具有越來越成熟的作用這樣一個轉變過程”,國小語文教師讀書心得。終身學習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保證。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歷史要求。現在越來越提倡學習化社會。學習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學習尤為重要。要有競爭力、應變力,首先要有學習力。我認為教師的責任是使學生由學會知識轉向學會學習。“學校”就是作為學習者的學生和作為學習者的教師同時存在的場所。21世紀的教師已不是就時間意義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師身上所體現的新世紀人的素質而言,教師應當首先改變心智模式,意識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於對教育的壟斷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終身學習,才能夠以引導者的身份進行教育,也才能夠實現教育者和學習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現實需要。當前,隨著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師質量與全國實施素質要求的差距明顯表現出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場競爭局面的出現。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教師自身具備不斷學習提高的能力,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師的創新能力需要終生培養,教師的創新動機需要終生激勵,而無論是創新能力還是創新動機都來源於教師的終身學習。

從教師職業特點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師要終身學習。教師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適應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概念;提高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的能力,適應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新要求;提高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現代資訊科技有機整合的能力;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水平,學會從哲學的角度思考,我們會發現——儘管每種人生千差萬別,但從邏輯上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發展模式,即:“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所說:“沒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誠然,人生修養是一項極為複雜、艱難的工程,而一個樂於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師是永不停止學習的人,我願意進行終身的學習,形成完整的人格,實現自我超越,影響我的學生。

總之,教師的繼續學習是教師專業不斷髮展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加強教師專業化學習是新課程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12

《愛心與教育》深入淺出、親切感人的教育,“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這是李鎮西老師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書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那種潛移默化的愛,這種愛充盈著整本書,也衝擊著我的個心靈世界。

李老師在書中提到:“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因此我們應該給學生以愛,這種愛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們當朋友的朋友之愛。當看到李老師與“後進生”萬同的故事時,我是如此感動。作為一個老師,能夠對一個學生費如此大的心思,那麼什麼樣的學生不會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學習李老師善於鍛造"優秀學生"的卓越人格;實施民主科學與個性化教學,把更多的關注投向"後進生"。像李老師那樣,懷著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給"後進生"們以心靈的呵護,幫助他們樹立起人的尊嚴,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師書上提到的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銘記於心,"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讓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偉大,對祖國、對社會、對學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讓學生有這種感覺,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的偉大,找到生存的意義。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生命的舞臺中演繹好自己的角色!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發射出不同顏色的光芒!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創造。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不偏愛分析能力強的優等生,不歧視具有實踐創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後進生。老師們,不同愛好的學生不可能都成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師能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體現,成功智力的學生也會大大增加,“個性+特長”的學生也會不斷湧現,社會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會層出不窮。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讀了《愛心與教育》,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學生,需要的是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需要的是李鎮西老師的那份堅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為學生打造一個精神家園式的班級,關注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創造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13

教育好一個學生,幸福一個家庭,辦好一所學校,幸福一方社會。教育需要愛,需要責任,作為新教師,更要理解這一點,今天聽了於艦主任的報告,我感觸頗深。作為一名教師,要充分理解師德的意義,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屬於道德範疇,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是教師的從業之德,是對教師這一行業的道德要求,它是調整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集體,教師與社會之間相互關係的行為準則。師風是作風行為,言行的概括,它是師德的具體外在的表現。

我縣要提高教師師德師風,要提高廣大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樹立崇高的教師職業理想,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著力解決師德建設中的突出問題。要遵守《昌圖縣教師十不準》。目前我縣在師德師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缺乏事業心和愛崗敬業精神,缺乏上進心和進取精神,行為不端,對工作缺乏愛心和熱心。

所以作為新教師,首先要抓師德師風,樹立良好的形象。

今天下午聽了四位老師的報告,我深受感動,作為教師,他們無疑是出色的,他們真正做到了愛學生,對學生負責任。他們幫助許多輟學的學生重返課堂,讓學生成人成才。他們用行為感動了自己的學生,是學生銘記不忘。這才是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無私的精神,學習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習他們大公無私的精神,學習他們捨己為人的精神。我們要向他們致敬,向那些工作在一線崗位上的教師致敬,向堅持在偏遠山區擔當教學工作的教師致敬。有了你們,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14

暑假放假之際,學校給每位老師發了一本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針對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寫成的作品《給教師的建議》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師的喜愛。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全面反映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有益於開闊教師的眼界,提高水平。假期裡的品讀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

書中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令幾乎所有老師都頭疼的問題:“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蘇氏在提出問題後,直接了當地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因材施教”。應該說,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也經常說,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要想“個別對待”“因材施教”,就必須對這“個別”“材”進行細緻的瞭解,諸如其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它不僅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稱說:“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後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說沒有那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但是,他善於從心理學和哲學的高度對一般認為的“差生”進行分析,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差生”觀。他認為,一般認定的“差生”,有三種類型:一類屬於思維尚未“覺醒”的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它的覺醒”。第二類屬於“天賦”面紗尚未揭開時的差生。第三類屬於“理解力差和頭腦遲鈍”的“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學生在課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會顯得越聰明”的觀點,對“差生”是絕對行不通的。要通過對“差生”進行“有足夠耐心”的教育來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而這種針對性的教育,有一個曲折的過程。況且並不是每一個“差生”都有閃光點。也並不是每一個有閃光的“差生”都能被教師發現。在轉變“差生”的過程中尋找“差生”的閃光點,從激發“差生”興趣入手進而轉變“差生”,是蘇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觀的重要理念之一。費佳是他教過五年的一位“差生”。他健忘,對學習缺乏興趣,思維遲鈍。在同一班級裡,類似於費佳的學生還有不少。蘇霍姆林斯基特地為這些學生編了有200道應用題的習題集。其中不少題是從民間蒐集的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差生”做這類不需要進行算術運算,只要求他們感興趣,願意動腦筋。他們從這本妙趣橫生的習題中找到了興趣和自尊。“費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習題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題,他都感到是一個巨大的勝利。”蘇霍姆林斯基還專門為費佳他們蒐集大約100本書和小冊子,他說:“有些書和小冊子是跟課堂上所教的內容有直接聯絡的,另一些書並沒有直接聯絡,不過我認為讀這些書是一種智力訓練。”到了五年級,費佳的學習成績終於趕上一般學生。在六年級,老師終於發現了費佳的“閃光點”--對物理的極大興趣。費佳很快成了“少年設計家小組”優秀的成員。讓差生在學習中有成功感並找回自尊是差生髮現自己“智慧閃光點”的基礎,也是教師轉變差生的關鍵。從哲學的角度看,啟發“差生”尋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差生”教育的規律。

為什麼許多教師終其一生,只是個名副其實的“教書匠”,而蘇霍姆林斯基卻能成為著名的教育家?僅從下面幾個從該書中列出來的目錄來看,就很能給人以啟示:教師的時間從那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提倡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學研究、我怎樣研究和教育最差的學生、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原來,蘇霍姆林斯基不是在簡單地重複“教書匠”的工作,而是在創造性地工作,他對工作有滿腔的熱情,求真務實,有不斷努力進取的精神,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能自覺地將教研科研一體化等等,教育家與“教書匠”的區別由此可見一斑。而我們很多做教師的,往往自以為是地認為,只要教好書,育好人就可以了,至於教育科研,那是科研部門專家的事,與己無關,以至於越幹思想越落後,越幹越沒有工作熱情,越幹職業倦怠感越強烈……一個不研究學生心理和行為,不善於總結教學經驗和教訓,不探索教育規律的教師,怎麼會是一個好教師呢?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裡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書中給教師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使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有理可依,有據可尋,同時也知道碰到相應的問題該如何去解決。“學無止境,教海無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15

在這本書中,第一篇就講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關鍵在於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覺得寫得非常精彩:從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改革的關係來看,教師教學觀念的不同,在施教過程中,將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即使同一種教學方法,在不同教學觀念的指導下,也往往會有不同的效果。就拿傳統的講授法來說,傳統教學觀念就強調“講清”、“講透”,學生聽完課,覺得沒有任何問題了;而在現代教學思想指導下,教師應用講授法時,就會注重在講授過程中,在教材重點、難點、疑點處,適當地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起學生積極思考,同時向學生介紹大量材料、提供重點資訊,並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結論,而不是簡單地把結論告訴學生。

讀了這段話,我深有感觸。其實這段話告訴我的就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非常重要。新課程標準到現在為止已實施五年,五年來,每一位教師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想法,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學生地位的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過分強調教師的作用與權威,因而,教師總是板著臉進行單向的知識傳授,在課堂上,未經過教師的允許,學生不得發問,不得說話。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就是一個勁講,“講清、講透”,在教師講清楚的情況下,學生當然就沒有問題了,因為都被老師講完了。而在新課標中,再三強調既要重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合作、教學相長,教師要了解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課堂上要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大膽提問,不怕學生問住自己,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是傾聽者,引導者,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結論,而不是簡單地將結論告訴學生。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深深體會到,閱讀教學中,課文的意義不是由老師提取出來教給學生的,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創造,這種發現和創造誰也不能代替,只有靠自身的閱讀實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循循善誘、啟發引導,把學生的認識導向正確的思路,減少學生的無效勞動,提高學習效率。

我覺得今後我們的教學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學會思考。任何智慧的產物都是思考的結晶。記得在走出師範校門之前,導師反覆給我們強調:不要只滿足於做一個教書匠,不要只停留於每月能拿到薪水餬口!確實,離開了師範校門,沒有了導師的扶持,沒有了同伴的相互的激勵,靠的就是自己跌跌撞撞的去摸索了,迷惘、恐懼、無奈各種情緒都蜂擁而至,很容易就會被捲進盲從的大流之中,從而迷失了自己!因此,對自己的教學理念、目標、原則、內容、結構、手段、方法、模式、物件、效果等等,每天都做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才能有所長進!另外,在新課標的大浪潮中,對老師的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了,要求教師具備對各種知識、方法、課程資源整合的能力,而思考便可以使它們融會貫通了。

二、學會學習。要求學生學會學習,教師首先要懂得學習策略和認知策略。正如威爾遜所說:“學習是終身的事業”“死的時候,才是畢業的時候。”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地發現自己的無知,從而激發自己進一步學習的熱忱。向書本學習,向名家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學生學習,向生活學習,處處留心皆學問。只有不斷地學習、充電、豐富自己,才能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引來時代的源頭活水,才能做到常教常新。

三、學會教學。這是一個很大的學問。我想即便是教了幾十年書的教師,也未必就完全弄的很清楚,對於我們沒教幾年的老師來說,就更是一個需要摸索的過程了,記得師範裡一位導師曾說過:“教書不一定非得智商很高,最重要的是要講天分,還有後天的教法”。這個說法我是同意的,因為在大學裡就有些教授知識很淵博,但上課時課堂上是趴下一大片的。

四、學會創新。教學說透了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創新式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生命。所謂“教無定法”,教學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正如課堂上也沒有“幾大步驟”,說到這裡,我特別佩服的一個人是魏書生,首先,他不是正統師範院校,不受那些條條框框的限制和約束,把生活中最本質、最原汁原味的東西帶進了課堂,他的課堂上猶如一股活水,不斷湧現出新的智慧。有老師曾抱怨,魏書生的課很難模仿,而我覺得魏書生的課正是因為沒有了那種條條框框的教學模式,完全是隨課堂的真實情況而隨機迸發的教學智慧,才使得他的課那麼有魅力!智者的智慧,不是旁人可以輕易學來的,只有自己去挖掘自身的智慧之泉,勇於走創新之路,才是教學成功的出路!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對語文教學及當好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16

when class begins, we usually shut the light.英語教師讀書心得

如英語中的時態,是門生難以駕御的,我在教時態時,接納直觀講授法講授,如以“關燈”為例,邊說邊做,獲得較好效果。我一邊去關燈,一邊說:

i'm going to shut the light.

i told you that i had shut the light.

i told you that i had shut the light.

i'm shutting the light.i have shut the light.

when i was shutting the light you watched me carefully.

i said would go to shut the now i shut the light.

我演出後,叫門生演出,用門、窗等直觀教具融舉動和言語為一體,如許很多門生經過直觀講授對時態不再生疏。經過景象、直觀講授,造就門生的頭腦想象本領,使他們能觸景生情,信口開河,既活潑了講堂氛圍又輕鬆、高興地學到了知識,使他們覺得到學習不是一種包袱。

學會在上下文語境中學習並影象詞彙鏈或意群是造就綜合言語運用本領的條件條件。

有很多門生固然擁有少量的英語詞彙,但或多或少都存在流通表達的題目,究其起因在很大水平上是由於其影象的詞彙鏈和意群數目不敷,並且詞的搭配本領不強。比方,在筆者到場的一次西席培訓中,外籍西席讓擔當培訓的中國西席憑據單詞bus說出任何能遐想到的工具,於是西席們說出了conductor, seat, 英語教師讀書心得ticket, driver, ,bus station, gas等。但是外籍西席卻在黑板上寫出了: a crowded bus, catch a bus, a bus at the bus station和“The newly-made bus at the bus station is very beautiful.”可見,中外西席對詞彙的明白完全差別。我們西席對詞彙的明白多數停頓在伶仃的單詞上,以是一提到某個詞,各人想到的都是與這個詞有關的意義伶仃的單詞。而外籍西席則將詞彙界說在表達完備意義的詞彙鏈上。以上例項彷佛可以表明為什麼很多門生記著了幾千個單詞,而在現實外交中卻默不作聲。為此,我們能否應重新思量一下在外語講授中,真相應以獨立的詞為單元,照舊應以詞彙鏈,意群或詞語搭配為單元?在講堂講授中,我們應按傳統要領讓門生存眷和影象伶仃的單詞,照舊應引導其學會在語境中學習和影象詞彙鏈或意群呢?西席能否應對門生舉行有關詞彙鏈或意群方面的學習計謀的訓練?這些題目值得外語講授實際事情者和外語西席尋思。英語教師讀書心得

在造就中筆者記得外籍西席寫了如許一個句子:“I am sorry to keep you waiting.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17

文化素養篇以教師文化素養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為目的,在篇中為學習者提供了大量語言學習的文化背景知識及中西方價值觀、文化習俗的差異比較,從而加深教師對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瞭解,在語言教學中更加重視文化教學。

資源運用篇以演示操作的方式介紹英語教學中常用多媒體課件(pptandflash)製作的資源及方法。通過閱讀,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僅具備專業方面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國小英語教育的重點是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學習英語的機會,打下較好的英語基礎,這包括了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掌握。教師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要掌握兒童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識;要研究和掌握英語教學的一般規律和基本教學原則,熟悉國小英語教學的基本方法,能以教學原則和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對英語學習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有了興趣就有了一個自主學習英語的動機,國小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一旦被激發,就會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對英語進行學習和探索,興趣也就越濃.在遇到困難的情況下,會更有意志力。

教師不僅要有綜合的教學技能,還要有語言的示範能力。

教學技能是評價教師的核心技能,它是指教師如何教的技能,具體地說就是指教師對教學設計,課堂活動實踐,課堂教學組織和在課內外充分展示英語在交流中的工具性的能力。目前國小英語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密切聯絡,主要是以趣味性最強的“情景會話”為主。為了使學生能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實踐,克服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幹憂,教師就必須具備,能唱、會畫、會製作、善表演、能組織課外活動,能操作,使用現代教學裝置等技能。

教學生唱他們喜歡的英語歌曲,會畫形象的簡筆畫,會製作美麗多樣的幻燈片,會以豐富的表情,協調的動作表達意義或有感情,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能熟練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才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有了興趣才會積極,只有積極了才會動口,才能擺脫“啞巴英語”的外號。、

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既是英語教學的目的,又是英語教學手段。要對學生進行這幾方面的基本訓練,教師要有過硬的基本功:(1)教師的語音語調要標準,純正,流利;(2)有一定的口語能力,能用簡練、準確的語言組織課堂教學;(3)書設計合理,字跡工整規範。

一個國小英語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中充滿生機和活力,富有創新意識和超前意識,對待教學實踐中所遇到問題應經常反思,並保持探索的習慣。創新在本質上是一種超越,要越過傳統和現實以及自我的障礙。教師如果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

國小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就要求國小英語教師進行反思。上完一節課後,靜靜地坐在辦公桌前,從容地整理自己的教學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捕捉課堂教學的某個細節,及時記下課堂中精彩的插曲或悠忽而至的靈感。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18

在本書的第一節,周國平先生就拿出古今中外皆認可的有關教育的7條箴言,既然是教育箴言,應該具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和學習價值。反覆思考,確實讓人有一種觸動心靈只感覺,它們是:

1、教育即生長,生長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

此論點由盧梭提出,杜威進一步闡述,教育即生長,道出了教育的本義,就是要使每一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在的東西,灌輸進一個容器。甚至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價值,每一個天性得到健康生長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人。我們的教育真正目的就應該是促進一個人的健康生長,而不是用一個模子製造大量的儀器。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實是一種拔苗助長的劣習,最終使教育走向了它的反面。

作為一個優秀的老師,我們應該放慢自己的腳步,降低自己的期待,讓孩子慢慢的成長,慢慢的長大。你會發現孩子們會給你很多的驚喜!

2、兒童不是尚未長大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

我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長大了怎麼怎麼,為了將來不後悔,你應該怎麼怎麼樣”如此等等。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孩子長大後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視了孩子成長的過程和當下意義。

書中寫道:人生的各個階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沒有一個階段是為另一個階段準備。尤其是兒童期,原是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應該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光,教育所能給的最大功德是給孩子一個幸福的、有意義的童年,以此給他們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礎。而今天,大人們紛紛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標強加給孩子,驅趕他們在名利場上拼搏。我擔心,在他們未來的人生中,在若干年以後,同年被野蠻剝奪的惡果不知以怎樣的方式現象出來。

儘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留給孩子一些除了學習意外地記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給孩子慢慢長大、享受成長的機會,對每一個人健康生活的構建,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3、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

這句話是西塞羅的名言。蒙田也說過:學習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豐富自己。孔子語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也是這個道理。教育就是應該促進內在自由、產生優秀的靈魂和頭腦創造條件。

我看後感覺很慚愧因為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學習,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看來,我的教育理念要好好提高了。

4、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

這句話出自盧梭之口,聽來似乎荒謬。如果說教育即生長,教育的使命就是為生長提供最好的環境。什麼事最好的環境?不外乎自由時間和好的老師。在希臘文中,學校一詞就是閒暇的意思,希臘人認為:學生必須有充足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的發展其心智慧力。

說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都是自學。就精神能力的生長而言更是如此。老師講的再好,說的再多,如果學習不學習,一切都是白費,所以老師的任務不是講課多麼好,而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5、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這句話似乎平時聽到過,今天才知道第一次出現是在愛因斯坦的文章裡。其實有時候想一想還真是這樣,我們在學校了學習的東西,似乎大都沒有了印象,就連大學裡學習的知識,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也沒有太大的作用。而對我們有用的都是內化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似乎不是學習得到的,而是本來就是我們的。也許就像書上所言“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習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課堂上所學習的一切,必須內化為自己一部分才有實際意義,否則一切都會還給學校,沒有實際意義。

6、大學應該是大師雲集的地方,讓青年在大師的薰陶下生長;

對於大學的含義,我不願意多說什麼,但是深有同感。名校何嘗不是如此?每一個名校都有一大批名師支援著,沒有名師,也無所謂名校了。

關於數學教育讀書心得 篇19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最近閱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參加工作時間不算長,經常會思考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韓愈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著。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裡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裡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幾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一天一天長大,直到秋天收穫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學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但是肥胖並不等於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麼就吸收什麼,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著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並不是基於課程本身的什麼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