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心得體會>教育心得體會>

讀《新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4篇)

教育心得體會 閱讀(5.35K)

讀《新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

假期裡,翻開《新教育》,一目十行,瀏覽一番。就在我即將合上書時,朱永新的成長史把我吸引住了我。他的不懈的進取精神,他對教育的痴迷,深深地打動了我。於是,又一次充滿敬意地捧起書,認真地讀起了朱永新的《新教育》。

讀《新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4篇)

細細讀來,真正感悟到新教育所提倡的正是我們所迫切需要的。以下是自己體會特別深刻的幾個方面。

營造書香校園,用美麗的童書滋潤童年

朱永新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每個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種子,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祕密,而閱讀能夠喚醒這種蘊藏著的美好和神奇。

是啊,古人就曾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因為詩書喚醒了這種蘊藏著的美好和神奇,從而使得“氣自華”吧?也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句話:智力啟蒙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閱讀,他是一種乘法手段,可以讓兒童的聰慧以幾何級數遞增。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可見,營造書香校園,用美麗的童書滋潤童年是多麼重要。

專業閱讀,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

朱永新認為,在學校就要讀書,讀書就意味著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師生共同讀書的樂園。沒有教師對於閱讀的熱愛,就很難點亮學生閱讀的熱情。教師讀書不僅的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教育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與意志的衝突與交流。而教師的專業閱讀會讓教師更加善於思考,更加有教育的智慧,從而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另外,在閱讀方法上,新教育實驗主張知性閱讀,這是一種帶有咀嚼性質的研讀,可將書中有價值的東西吸納、內化到閱讀者的結構中去。也只有如此,才能吸納書籍中的“營養”,甚至使知識結構優化或重建。

專業寫作,在反思中成長

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 只有善於反省,才能提高自己。德國詩人海涅說過: “反省 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

新教育認為,一個人的專業寫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我們的教育生活是由無數的碎片組成,這些碎片可能就是未經省察的經驗。而通過專業寫作,就能有效地對經驗進行反思,從碎片中提取有意義的東西並加以理解,形成我們的教育經驗。

行動就有收穫

新教育的行動論是: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新教育實驗強調行動,而且把行動作為實驗的價值取向。

新年伊始,我們總會有美好的憧憬;新學期開始,常會有得意的計劃。但是,人之惰性阻礙著我們難以行動起來。因此,那些“美好”和“得意”更多的只能成為“憧憬”。

只有行動起來,才可能超越自我。新教育有了理念和觀點,有了方法和步驟,有了美好願景,需要的就是行動;若要奇蹟出現,只有堅持!

讀《新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2

新教育實驗,赫赫有名!讀過後,記住了新教育的精髓:“ 為了人的一切,為了一切的人。幫助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一書分為三輯,第一輯是教育尋夢;第二輯是教育感悟;第三輯是教育問答。我非常認同作者說的:把教師的發展看作是學校發展的起點,一切為了教師,為了一切教師,為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讓教師和學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學校管理最最靈魂最最核心的東西就是用教師的專業發展帶動學校的發展,影響學生的成長。如果沒有教師的成長,則永遠不會有學生的成長,如果沒有教師的快樂,那就永遠不會有學生的快樂。我都不快樂,我會讓你快樂嗎?如果教師他不能充滿激情地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師不能每天用心去發現他的教育世界,那麼教育始終是一種缺陷。一個學校可以什麼都沒有,只要有了為學生和教師精神成長而準備的圖書,那就是學校。閱讀讓我們精神起來!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閱讀是一個習慣,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飯喝水一樣。人只要有精神的飢餓感,才會閱讀,一天不閱讀則很難受。

這本書讀完後,我最大的變化是心潮澎湃,日益心灰意冷的教育追求重新燃燒起滿腔的熱情,面對著新的一輪的教學,又有了一股子大幹一場的勁頭。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個孩子都是那麼的可愛,每一節課都有收穫,每一次與孩子的交流都是那麼的開心。當然也有課上得不理想,孩子調皮搗蛋、不認真學習的時候,但那時的自己總有更多的耐心,面對挫折的勇氣和跌倒了爬起來的力量。

朱教授說:“真正的教育家也應該具備詩人的品格,永遠憧憬明天。”雖然這樣的定位對自己來說有些過於高了,但其中所包涵的對生活、工作的衝動與渴望卻是每一位優秀的教師所應當具備的。就像朱教授所說的:“與理想相伴的一個詞彙——堅守”,這份堅守是我最需要去堅持的,既然我無法改變別人,也不可能改變社會,那我只能改變自己。雖然只有三尺講臺,雖然無法走進每一個學生的心裡,但哪怕只是幾個,能夠真正地影響著他的人生,那也是很大的價值了!

重整行囊,聽從新教育的呼喊,跟隨理想的腳步,站到漲潮的海上,乘風破浪,向著彼岸,開始教育人生的又一次出發!

讀《新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3

本學期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一至七章,很有感觸。通過閱讀知道了新教育是 “ 新 ”“ 行 ”“ 心 ”“ 星 ”“ 信 ” 的教育。教育是建立於對每一顆稚嫩生命的呵護和關愛,對每一份生命尊嚴和質量的扶植,對每一顆純真心靈的理解和尊重。在每一堂課上,在和孩子交流的每一分鐘,我們都要用心去發現,用心去行動,探索未來的教育。新教育實驗最重要的追求是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讓教師和學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走上工作崗位將近二十年了,如今再也沒有剛開始工作時的熱情了,更多的是感到無奈和無力。讀了新教育知道了自己首先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觀念,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發展自身的業務素養。通過自己的改變教育學生,讓他們感受學習的快樂,能夠露出發自肺腑的天真爛漫的笑容。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在的知識每天都在更新,而我們的教育物件也在不斷的變化著,越來越感覺自己的不足。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完善自我。高爾基說過 “ 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 ” 讀書可以增加教師的自身素養與底蘊,我們學校是新教育實驗基地,每天晨誦跟孩子們一起學習校本課程《經典詩文誦讀》瞭解豐富的古代傳統文化,午讀時與學生共讀童書讓我也感覺到了童年的快樂,彌補了自己童年的缺失。陶行知先生說: “ 教育是一種行為,而行為需要理論的指導,沒有理論的行為,那是盲動。 ” 業餘時間閱讀教育學專著可以用更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本學期通過檢視劉玉琴老師的部落格收益頗多,知道了她平時與學生的相處態度,學習了她幽默風趣的課堂風格,讓本來默默無聲的課堂如今也變得氣氛活躍了。陶行知先生說過 “ 人類與個人最初由行動而獲得真知,故以行動始,以思考終,再一思考之行動始,以更高一級融會貫通之思考終,再由此而躍入真理之高峰 ” 理論都來源於實踐,在我們課堂教學中一堂課下來,孩子學到了什麼,自己的教學目標實現了沒有,今後將如何去做,只有及時總結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並想出彌補的措施,在下次實踐過程中進行運用,今後努力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寫下來,爭取更大的提高。 與新教育同行,追尋教育夢想,真正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新教育生活。

讀《新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4

五月份,幼兒園裡組織開展了讀書交流活動,會上一位老師精彩的交流與推薦使我對朱永新老師的《新教師之夢》產生強烈的拜讀興趣。會後,從網上購買了此書,《新教育之夢》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看完後,我的腦海如同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久久不能平息。

朱永新是我國著名教育學者、蘇州大學的博士生導師、蘇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長。他是全國政協,教育部教師專家委員會會員。《新教育之夢》,書中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畫面,看了使人振奮。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觀察和認識教育的新視野、新視角。

全書共分十章,分別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和理想的父母。這十個方面構成了校園教育的所有方面,並形成了他倡導的教育是“為了人的一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為了一切人(學校、教師、校長、學生、家長)”的理念和追求。在文後收錄了《新教育實驗的理論與實踐》,這是朱教授主持的一個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開題會是在張家港高階中學舉行的。新教育實驗課題有六大行動。即: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應用雙語,建設數碼社群和建立特色校園。現在這個已經在全國各地實驗推廣。

《新教育之夢》一書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以下幾個方面:

1、理想的德育:

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在自然活動中養成學生的德行、讓學生與書本為友、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藝、為學生尋找生活的榜樣、科學合理地設定循序漸進的德育目標、重視心靈的溝通、教給學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在全社會形成“做人為本”的共識。從而,使全社會形成時空交叉影響的德育優勢力量,使學校形成層次遞進、不斷完善的德育目標體系,使學生感悟道德的境界,昇華自身的人格。

2、理想的智育:

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智育應該是充滿民主精神,注重實踐性,更新學習工具,拓寬智育途徑,激發創造,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成功的快樂,終身擁有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的世界觀。從某種意義上講,智育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讓人成為“人”的手段。

3、理想的體育:

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體育應該能體現奧林匹克精神,磨練學生的意志,學會公平、公正的觀念等,使學生能自我調節、自我完善,養成誠實、堅忍不拔的品質。正如朱教授所說的:如果你想擁有健康的心靈,如果你想擁有強壯的體魄,如果你想擁有成功的人生,請參加體育活動吧……

4、理想的美育:

美是一種形式,也是一種價值,更是一種心靈的體驗;美是創造的源泉,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美育應該是“自然美育”、“生命美育”、“生活美育”、“藝術美育”、“立體美育”、“示範美育”、“精神美育”、“創造美育”。旨在讓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藝術,熱愛生命、激揚生命,激發創造的衝動與慾望,做生活的強者與生活的主人,走向美麗的人生。

5、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

朱永新教授認為,首先應該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勞動者,然後才能使他們成為優秀的人才。理想的勞技教育,應該培養學生以勞動為榮的觀念和態度,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勞動實踐活動,形成良好品德和個性心理素質。

6、理想的學校:

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學校應該是一所有特色的學校、一所有品位的學校,應該有一個富有人格魅力、有遠大理想的校長,一支創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師隊伍,一批善於探索、具有良好習慣的學生,一個面向所有學生的校本課程體系,一個永遠對學生開放的圖書館和計算機房。優質的學校是人才的搖籃,是孩子們的天堂,也便是朱永新教授心目中的理想學校。

7、理想的教師:

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一個充滿愛心的教師,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一個勤於學習的教師,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教育是永恆的事業,全體教師的追求,會在校園裡燃起理想的火花,從而使我們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

8、理想的校長:

朱永新教授認為,未來中國的教育家首先將從無數優秀的校長中誕生。理想的校長應該是一個具有奉獻精神和人文關懷、珍惜學校的名譽勝過愛護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生命、具有獨特辦學風格、有極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善於協調上下左右關係、重視教育科學研究、能給教師創造輝煌舞臺、能使學校具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的校長。

9、 理想的學生:

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學生應該熱愛生活、朝氣蓬勃、積極進取、敢於創新、自信自強,應該有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善於與人合作、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學生的發展與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教育的真諦是要把學生塑造成未來社會的頂樑柱,而未來社會的頂樑柱就需具備以上的優秀素質。

10、理想的父母:

由於現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形成了家庭教育的誤區。為了更好地教育好孩子,必須更好地提高父母的素質。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父母應該有著和諧的家庭關係,以平等的身份來對待孩子,善於發現孩子的天賦,善於挖掘孩子的潛能,決不吝嗇自己的表揚和鼓勵,富有教育機智,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從而讓孩子輕鬆、自由、愉快地成長。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

英國有一個退休老師,在佈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以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

那位老師突發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字。他寫在作文字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為,在英國曆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正當布羅迪猜測著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字送進一傢俬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

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儲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裡,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獲得啟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朱教授在書中說,讀書需要良好的環境,也需要條件的便利,因為便利會使讀書變得輕鬆愉快。朱教授在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考察中就充分感受到了這種便利所帶來的愉悅。比如在美國,你只要持當地人寫給你的信,就可以到圖書館借書。還書也無需辦理什麼手續,尤其是社群圖書館,門口都有一個還書的箱子,順手將書往裡一扔即可。所以,他很希望學校圖書館和閱覽室裡一個開放的空間,供學生隨時閱讀。這樣,既省卻了煩瑣的借閱手續,又沒有了開放時間的限制。有人擔心如此狀態有可能造成圖書的丟失。但朱教授卻說:“我們應該相信孩子。即使有的孩子真的把書拿回自己的家裡,說明他非常喜歡這本書。孔乙己還說竊書不算偷呢,孩子愛書就更不是什麼壞事情了。”

讀了《新教育之夢》我才明白愧疚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分數”。原來我一直沒有走出分數的陰影,一直滿足日常經驗的簡單歸納,這樣是永遠不能提高我的教育教學研究水平的,我想到了朱永心教授所說:“理想的智育,應該使教學活動走出分數的誤區,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使學生成為人類文明之火的傳薪者”想到此我很難過,我們多少教師再走我的路,這種平庸教師所走的路,為了分數我們失去的太多,醒醒吧老師們,請你們讀一讀〈新教育之夢〉吧!他能給你許多啟迪。追尋理想劉國雲我幾乎是帶著一種近乎虔誠的崇拜開啟《新教育之夢》的,因為,在此之前,隨著學校新教育實驗的逐步開展,我已對“朱永新”這個名字有了一定的瞭解。即便如此,讀完〈引言〉部分時,我仍然被朱教授那追求教育理想的執著和熱誠所打動。書中沒有高深的理論,沒有艱澀的專業術語,一如一位長者亦或一位你熟悉的朋友與你相對而坐,侃侃而談,使你由“迷惑”至“釋然”。

你完全感受不到啃教育理論專著的倦怠,讀著讀著,與大師的對話竟真讓人手不釋卷,難怪這麼多中國小教師喜歡上了它。多年擔任班主任工作,對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多少有一些體會,然一口氣讀完〈理想的教育〉這一章時,才真正感受到朱教授倡導的“建築人格長城”的魅力。他說“道德教育應該存在於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們與孩子們的交往中。”我想,這也許就是“無痕的教育”吧!可是我們的教師似乎已習慣於說教、灌輸,到頭來苦口婆心嘴脣磨出老繭仍收效甚微,思品課教學〈遵守紀律〉,學生們卻在底下大聲喧譁;語文課告訴孩子們要學會“給予”,可孩子們卻紛紛質疑,認為這樣會被認為是“傻瓜”。“左耳聽,右耳冒”的現象常常困擾著每位教師,為什麼呢?我想,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讓學生樂於接受的途徑。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德育,應該“讓學生與書本為友”“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藝”“注重為學生尋找生活的榜樣““重視心靈的溝通”,還要教給學生“自警、自我、自勵”。這無疑給我們指明瞭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徑。也許這只是一種理想化的教育,但是我卻堅定地認為:“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這種感觸尤為深刻。

課程改革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的開展,我為此歡呼、振奮,更是把新課程標準讀得爛熟。結合自己課堂實踐,以及研究名家的課堂教學,我在自己的教學中依照新課程標準,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每當有一位“差生”真誠的對我說“老師,如果我有不會的地方,就問你好嗎?”,我的心裡就有一絲欣慰,就有一種成就感。每當我的學生在作文裡寫道:“語文老師總是耐心的引導我們,一直等到我們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說:‘你真笨!這題是這樣的,記住了!給我多寫幾遍。’”時,我就很滿足。可是,現實往往會在追尋理想的路上,設定了許多障礙,讓我一次次的苦思冥想,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