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

學習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精選6篇)

學習心得體會 閱讀(5.33K)

學習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篇1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於冒險,敢於探索,善於競爭,善於合作,富於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的素質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發展有多方面的內容,心理素質不僅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其他素質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制約作用。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質教育的歸宿。柳斌同志在《關於素質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談到素質教育的三要義中,他指出: 素質教育的第二要義,就是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再一個是心理素質,承受挫折的能力。帶著什麼樣的心態來看社會的問題非常重要。 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關係、同學關係、學習問題等方面的認識和處理方式的正確與否往往會影響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是關係到學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是發展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會提高。

學習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精選6篇)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絡。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運用心理學知識協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適應社會、發揮潛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施加影響,培養學生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二者都是育人,在統一育人活動中各自都能發揮獨特的作用,相互借鑑,相互促進。心育對德育有一定影響。心育適當擴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標和內容;心育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術;最重要的還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觀和學生觀,對整個教育都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進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提高。

在一項對475名高中畢業班學生的研究表明:學習成績並不完全取決於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較智商預期為高)、普通成就者(成績與智商預期相當)、低成就者(成就低於智商預期)差別的產生,與性格特徵有關。高成就者工作習慣較佳,對學業興趣較濃,按時完成作業,關心學習成績,做事認真負責且有計劃。低成就者難自律,難自我規範,較衝動放肆,喜好玩樂,貪圖近利,與同伴關係欠佳,較不合作,較自私,較不尊重權威與傳統,較不合群,在校在家較不快樂,常為己辯護,憤恨他人,對挫折和壓力不知所措,較悲觀。普通組介上下之間,尚屬正常。由此可見,培養積極的情感品質和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性格特徵能促進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促進身體健康和身體素質的發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寓於健康的身體;身體健康和身體素質的發展也依賴於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視自我觀念或自我意識,包括對自身形象方面的.觀察、概念、看法,關注自己外貌美醜、體能強弱、運動機能優劣等,常將自己的形象與理想中的標準進行比較,或與同輩人進行比較。比較結果,或滿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確對待,也對身體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體健康的心理條件。通過心理教育,維護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是提供這種心理條件的重要措施。

學習和工作,聰明才智得到正常發揮,有自知之明,對自己能正確評價,行為舉止得體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現。又如對人富有同情心,誠懇,正直,正義,不畏強暴,樂群,對學習與工作勤奮、細心認真、有首創性,不卑不亢,嚴於律己,自信、謙虛,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現。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的這些優良的心理素質,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審美素質形成和發展的條件。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艱鉅而偉大的工程,是充滿活力的新課題,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

學習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篇2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國小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國小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國小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群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群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著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學習心理健康的心得體會在這次學校組織的專業技術人員公需課程學習中我首先選擇了《專業技術人員心理健康與調適》一書,這本教材單看名字已經激起了我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從教17年了,當了17年的班主任,也承擔了17年的國小健康教育工作,深知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人的成長除了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更要有健康健全的心理。只有心理強大了人才能夠做到無所畏懼,工作學習中才能做到專心致志、有所建樹。

這本書集科學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系統介紹心理健康與心理調適的專業知識,就專業技術人員如何瞭解和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和生活,積極預防心理疾病提供了一系列理論、策略和方法。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書中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群體的基本心理問題,而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心理問題。如何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培養和造就能夠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是關係到能否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實現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

通過本次學習和培訓,使我更加明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會與學生平等相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調整心態,適應現實。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坦誠開放,正視自己,承認自身的不足與缺陷。接納他人,以誠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使教師保持健康的身心。有人說我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工作中度過,那麼健康的心理,積極樂觀的心態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或是壓力,科學有效地調適自己的心理,讓自己更加輕鬆、投入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心理健康已經成為現代健康概念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更要有健康的心理。一個人只有處於全面健康狀態,才能維持身心平衡的協調穩定,消除各種精神壓力,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幸福、快樂工作和生活。

一本書看完意猶未盡,給人心靈的啟示頗多,也為我的工作與生活做了一次全新的營養補給。快樂生活、快樂工作其實一直住在我們心裡不曾遠離。

學習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篇3

通過網上培訓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真實感受頗深!國小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可能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因此,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更應該責無旁貸地擔當起孩子的“心理健康醫生”。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也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古老文化的中國有這樣一句格言"3歲看小,7歲看老"。這充分說明了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響。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

可惜,我們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我們也只能勸說學生家長有科學地教育子女,我們惟一能做的是改善自身。

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其次,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通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讓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現談談自己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

不可有私心講究誠信,要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

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國小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國小生情操,充實了國小生生活,激發了國小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平等相待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

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總之,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為,事實也證明了,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

學習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篇4

心理健康已經是世界矚目的現象,無論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們都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我國,人們都日益關注心理健康,尤其是汶川地震以後,國人對心理健康領域的名詞用的頻率已經比較高了。在教育領域,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教育部門都不斷增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導、要求,甚至直接的評估、督導、實施,這項工作已經運作得很好。然而和學生的健康成長密切相關的教師心理健康卻很少有有人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和學生的成長、社會文明的發展,尤其和每個教師自身的生命質量又是息息相關的。

此專題中,王淑蘭老師用雄厚的專業知識,獨到的見解,採用案例形式,深入淺出地探討了關於教師心理健康方面的四個問題:解讀心理健康、教研人員心理健康標準、現代教研人員心理健康價值及維護和增強教研人員心理健康的基本對策

第一個問題主要闡述了心理健康的內涵,即心理健康是一種相對持續而積極的心理適應狀態,意味著個人不僅能保持自身的平衡,也能和環境有一個基本的協調;心理健康的制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一個人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決於心理壓力與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的狀況。

第二個問題詮釋了心理健康的標準,即智力健全、情感健全、意志健全、人格健全、人際關係良好、行為健全、能適應社會環境變化、具有雙重心理承受力。第三個問題探討了現代教研人員心理健康價值,即教研人員心理健康關係到個人生活質量的高低,是組織建設的一個必要條件,關注教研人員的心理健康是社會文明發展的體現與呼喚;同時分析了現代中國教研人員的心理壓力狀況、心理承受力現狀。

第四個問題闡述瞭如何維護和增強教研人員心理健康,即發揮團體作用,幫助團體成員應對壓力;構建和諧家庭,幫助家庭成員應對壓力;主動進行自我調適,及時找回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而積極的適應狀態,意味著當事人不僅能獲得自身的平衡,而且可做到與環境的基本協調。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在現實生活中,個體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決於心理壓力與心理承受力的互動作用狀況。教師心理健康的特質有:智力健全,能勝任教師工作;有健全的自我觀念;適當的自我控制;有效地面對環境;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國教師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較高,絕大多數人符合心理健康標準,然而根據國家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機構的調查結果,我國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過分樂觀。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大致有八種表現,其中職業心理倦怠是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集中表現。導致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來自社會方面的和職業方面的原因。維護和增強教師心理健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不同緯度和不同層面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較為可行的對策主要有四個方面:社會層面的維護;學校層面的維護;家庭層面的維護和教師自身的調適。教師應樹立科學的健康觀;正確面對壓力,提高應對壓力的能力;學習相關心理學知識技能;及時瞭解自己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健康狀況;採取心理自我除錯策略把自己從各類壓力下及時解脫出來;採用實用心理自我療法,及時重建心理平衡;爭取社會支援;以及必要時及時尋求專業干預等。

學習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篇5

通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讓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現談談自己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

一、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專業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較大影響。我認為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面:

1、教師要尊重學生。“該生是否尊重師長”是教師評定一個學生品行的首要條件,而作為教師是否問過自己“我尊重學生了嗎?”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

2、教師不可有私心。這“私心”指的是教師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績好的學生都受老師的青睞,但是我們教師不能因為某某學生成績好而偏心,偏愛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決定。

3、教師要講誠信。“誠信”這詞不只是適用於商品社會,也是教師要做到的。有些教師在向家長彙報學生情況時,會無意地把情況誇大或縮小;應承了學生某些事情,過後又不認帳;有時在學生面前和同事無所顧忌地亂扯……這些微小的事兒都會讓學生覺得,教師都可撒謊,我們怎麼不可以呢?

二、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寓於各學科教學中。

1、每一位教師在上課時都應該時刻記得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對學生要和藹可親,善於觀察學生情緒變化,及時排除不良情緒的干擾;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創造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情境,使學生樂於學習;發現並表揚學生的優點,尤其是"弱視群體",更應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抓住教育契機給予不同方式的讚許,鼓勵他們進取。

2、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健康情緒,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隨著社會的重視,目前學校教育已慢慢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地。這不僅僅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員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師結合本學科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法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兩者有機結合,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和諧發展,為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準備,使他們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學習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篇6

這學期能夠參加心理健康的學習,我感到非常的榮幸,也受益匪淺!以下是我關於這次學習教育的心得體會: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著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因此,我一直對心理健康的問題非常感興趣。這學期分別對健康自我意識重要性,人際交往心理,情緒管理帶給我的心理,挫折應對與意志力培養帶給我的心理,戀愛能力培養帶給我的心理,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帶給我的心理展開了具體的學習。我認為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而如何將自己培養成具有以上良好心理素質的優秀大學生呢?如下是我總結的一些途徑與觀點: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裡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範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4、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境包括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5、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資訊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啟用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6、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諮詢機構,獲得心理諮詢知識。心理老師具備了較雄厚的理論功底和生活實踐經驗,對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處理技巧。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於有豐富經驗的心理諮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諮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 近來,發生於富士康的十餘起大學生畢業生墜樓事件,令人深思,其問題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據調查,其自殺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這與心理特徵有著密切的關係,大學生弱而不穩定和強而不均衡的性格都容易產生自殺的念頭。他們經不起挫折,也不積極改善本人的心理狀況,同時也很少有人去心理諮詢,從而長時間自我封閉,產生無助感和無望感。

當這些問題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就會導致自殺。可見,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容緩! 雖然我選修的心理課結束了,但我對心理知識的學習卻還沒有結束,或許心理學跟我以後的職業沒有什麼很大的聯絡,但是心理學知識對於我的幫助卻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