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專題>熱點專題>

大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通用16篇)

熱點專題 閱讀(2.68W)

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背景

大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通用16篇)

火熱的六月,馬上又有一批大學畢業生進入社會。近幾年,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國家不斷出臺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隨著大學生自主創業人數的增加,一批創業者和即將創業者也漸漸走進我們的視線。我市大學生自主創形勢如何?面臨哪些困境?出路又在何方?對此,我們進行了調查。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向通才教育轉型,而作為祖國的棟樑——當代大學生,人數不斷上升,隊伍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則愈顯嚴峻。

我們在20xx年4月份面向本院學生進行了調查,採用抽樣問卷調查形式,共發放了294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調查問卷有229份,調查物件中男性147人,女性82人,其中一年級124人,大二年級105人,涉及的專業有金融學、稅務、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會計學、電子資訊工程技術、營銷與策劃、法學、行政管理、電腦科學與技術、廣告學、藝術設計、商務英語、法語等,基本上覆蓋所有專業。調查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關注當代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認識程度,既瞭解我院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看法,也可以瞭解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困難所在,挖掘他們的創業才能,為他們的創業之路提供支援。

二、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瞭解程度

(一)、自主創業的源頭

大學生就業、下崗職工再就業、農民工就業成為我國三大就業問題。一些家庭花幾萬、十幾萬培養出來的學生,為何在就業路上還不如一些技校畢業生吃香呢?目前,我國的結構性失業問題難以解決,應積極採取措施,吸取國外經驗,鼓勵大學生創業。從調查資料顯示,創業意願主要來自於家庭,佔到69.43%。下面是調查過程中,家長對創業所持的態度: 資料可以看出,家長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態度支援的佔40.61%,一般支援佔43.23%,反對的佔0.87%,無所謂佔15.19%。顯然,大部分的家長都支援自己的子女自主創業,解決就業壓力。而另一方面,也有小部分家長反對,他們擔心的可能是,大學生還屬於增知識、長身體的年齡,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沒有完全成熟,還不能承擔創業的各種壓力,而且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還未具備創業的心理條件,這也是令人擔心的問題。如果大學生投資創業失敗,反而會加重父母的負擔。

當下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如能找到一份工作,雖然省去了自主創業的麻煩,但收入會不理想,自主創業會帶來不錯的收入。聽別人的不如自己做主,不願意聽別人的派遣,更願意自己說了算。

(二)、兼職、專業、創業的三者關係

相信大學生當家教這是多數人首先想到的賺錢方式,尤其適合低年級學生,他們剛剛從大學聯考硝煙裡走來,正是現炒現賣的好機會。因為差不多誰都能幹,所以想找份好的家教工作非常難。一些城市的學校、公園附近,經常能看到一些青年學生把紙板綁在自行車上,上面寫著“家教”。在調查中顯示,大學生當家教佔調查人數的58.95%。然而,另外的41.05%則選擇的是有過除家教外的兼職經歷。儘管如此,但是大部分大學生還是把家教這份兼職作為首選。

三、新形勢下影響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因素分析

大學生自主創業對於社會來講,還是新生事物。但從近幾年的趨勢來看,大學生自主創業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大學生自主創業在全國逐漸蔓延的同時,我們看到它產生的整體效果並不是令人特別滿意。究其原因,既有大學生群體自身的因素,也有社會環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

(一)大學生自身知識和技能不足

在長期的應試教育的教導下,大學生缺少對社會、現狀和自我的挑戰,缺少除了專業以外的知識的學習和領悟。自主創業需要企業註冊、管理、市場營銷和資金融通等多方面的知識,在缺少知識儲備的情況下,企業必然將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

(二)大學生缺乏自主創業的經驗

雖然創業經驗不是生而具有的,但是沒有長期的社會閱歷積累很難形成生活經驗。大學生群體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中,只有想法,缺少經驗。

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經驗不足。大學生自主創業初期容易受到一些成功案例的影響,沒有深刻體會創業成功背後的付出與艱辛。盲目樂觀的激情創業很容易挫敗大學生的薄弱意志和自信。

大學生自主創業市場經驗不足。大學生長期生活在校園中,對市場缺乏瞭解,特別是市場開拓、企業運營商,很容易陷入眼高手低、紙上談兵的誤區,還有對於創業選擇缺乏市場調研和長效分析。

(三)自主創業缺乏啟動資金

調查顯示,有接近43%的大學生認為資金是創業初期最大的困難。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規模較小卻具有較大的風險,所以許多風險投資公司都不願意將資金投入到大學生自主創業中。沒有啟動資金,大學生即使有很好的創業設想和專案,也會被迫叫停或放棄。在創業初期的大學生籌措資金除了向家人、朋友借款以外,大部分需要通過銀行的小額貸款來解決。但在實際的調查中,有近28.5%的大學生表示不知道可以小額貸款,有近62%的大學生表示從銀行小額貸款手續太麻煩,再加上找不到人擔保等因素,很多大學生放棄貸款來籌措資金,僅有不到10%的大學生通過貸款實現自主創業。

(四)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環境有待完善

國家和地方政府雖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自出創業的優惠政策,但是大學生自主創業之路還是充滿了挑戰和困難,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缺乏一個健康有序的創業環境。社會對於大學生創業很多時候僅僅停留在觀望的層面上,沒有形成一種尊重和重視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氛圍。

(五)大學生自主創業政策措施不夠完善

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涉及的面還不是非常廣泛,具體執行起來還是比較困難,地區差異較大。這給大學生的創業帶來了不少麻煩。

(六)高校創業教育跟進不到位

大學生自主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社會的關懷和支援,也需要高校承擔起引導和教育的職責。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高校並未將大學生創業教育列入教學計劃,僅有不到10%的大學生接受過創業課程的系統學習。創業教育對於大學生能夠成功的開展自主創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但創業教育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肯定不會一帆風順。

四、對策與建議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經濟系副教授王豔茹花了整整一個學期的時間,才把20xx年以來國家出臺的各類創業政策梳理清楚。她指出,目前國家各部門之間在制定政策時有時會缺乏溝通和協作,各部門的創業促進政策整合性不強,“如果有一個像美國的中小企業局一樣的機構,專門負責創業事務的部門就好了。綜合上述資料,從政府層面、高校層面和大學生自身層面提出幫助大學生創業者成功創業的對策和建議。

(一)各級政府應有的措施

為支援大學生創業,國家各級政府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開業、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對打算創業的大學生來說,瞭解這些政策,才能走好創業的第一步。據瞭解,93.49%的政府部門表示“已經或正在制定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82.38%的地方制定了相關規定,保證畢業生創業投資程式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但只有3.12%的高校學生認為所在地的創業扶持體系已經較為完善;認為自主創業促進體系的運營管理機制上存在缺陷的有31.38%。由此可見,各級政府部門對大學生創業者的扶持工作還有待完善。具體如下:

1、要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

大學生的最大實際是“一有三無”,即有知識,經過大學的學習和訓練,已經具有了科學文化知識儲備,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這種知識可能內化為能力,外化為創造,這也是大學生的最大財富;無資金,學生是消費者,讀書花的是父母的錢,家庭再有錢,他們是不太可能找家裡要錢去創業的;無經驗,學生在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可能有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無關係,大學四年,他們的交際圈子僅限於同學和老師,社會關係基本是空白。創業政策的制定與調整,必須充分考慮大學生的這種實際,把他們既不能等同於下崗職工,也不能當作失業青年,因為在他們身上寄託著社會的創業理想。

積極鼓勵、支援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此後,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除國家限定的行業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註冊之日起3年內免交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對自主創業且符合前提的畢業生,在其自籌經費不足時,可向當地經辦銀行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對從事微利專案的,貸款利息由財政承擔50%。對以自由創業、短期就業、個體經營等各式格局靈活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各級當局要提供必要的人事勞動保障代理服務,在戶籍管理、勞動關係形式、社會形態保險交納和保險關係接續等方面提供保障。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財政和社會形態兩條渠道籌集“高校畢業生創業資金”。

2、首先是放寬市場準入。

允許創業者註冊資金分期到位,適當放寬高校畢業生容易進功創業的市場準入前提。要以解決創業資金為重點。大學生創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資金。傳統的創業資金來源於創業者自身的積累,現在靠這種方法籌集資金創辦企業已不適應要求,更何況就業的壓力迫使學生跨出校門就要進行自主創業,來不及進行資金積累。現在各級政府雖然出臺了一些大學生創業貸款政策,但由於種種原因,使這項政策推動很難,落不到實處。各級政府必須下大力氣來建立良好的風險投資機制,積極探索利用技術、專利、知識、信用等擔保的融資渠道,真正解決大學生創業資金問題。

3、要引導學生確定合理的創業目標。

政策就是導向,有什麼樣的創業政策就會有什麼樣的價值取向和創業目標。創業政策要引導大學生確立合理的創業目標,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過高則一時難於實現,過低則容易造成自身價值貶值,甚至束縛創業能力的發揮。這就要求創業政策有明確的導向,鼓勵什麼,支援什麼,反對什麼,限制什麼,都要體現出來。最重要的是要反映大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發展趨勢,積極鼓勵他們創辦以科技型為主的企業,創辦產生較大社會價值的企業,而不能過多引導他們去從事那些簡單化的經營專案。網上開店已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選擇之一,新華網杭州1月14 日電(記者謝雲挺)20xx年,在校大學生楊甫剛在淘寶網上開起了一家名為“嘟嘟靚妝”的化妝品網店,現在網上成交數量已有1萬多筆,網店的信譽度獲得了兩個“皇冠”,平均每月收入3萬多元。

4、要儘量減少限制性條件。

對大學畢業生創業不能純粹從解決就業的角度去看,而應該從為社會創造財富、為更多的人創造就業崗位的方面去認識。如果有大批大學生老闆出現,對社會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就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創業政策應該儘量減少限制、降低門檻、簡化程式、方便快捷、搞好服務,用良好的創業政策催生富有發展前景的大學生創業,培育富有傳奇色彩的大學生創業英雄。

五、總結

本次調查僅侷限於浙江財經學院,時間倉促,收集的資料雖不能全部體現中國當今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但是這些資料基本反映了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中探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緩解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僅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和企業單位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企業,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許可權。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大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 篇2

他們是如何點綴和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的?學習?工作?逛街?上網?……大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營造一個活躍、向上、豐富的文化氣氛,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然而,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學生面臨著來自校園內外的多重壓力,課業負擔繁重。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學課餘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技能,增長知識,修養身心,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有所提高,圓滿的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近日,針對大學生課餘時間活動這個話題。瞭解我校同學的課餘活動狀況,我展開了對我校大一大二各專業的200名學生的調查(其中大一:110人,大二:90人)這次調查,我採取了任意抽樣問卷調查,主要調查了大學生課餘活動的內容。現在,結合一項專項調查結果,對我校學生課餘活動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一、課餘活動內容取向概況

根據一項專項調查,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參加課餘活動方面存在內容上的不同取向。在給出課餘活動的12個選項之後,大學生作出瞭如下的選擇。

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課餘活動取向表現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點。“課餘學習”、“聊天、社交”、“閱讀課外書刊報紙”、“體育鍛煉”和“上網玩遊戲”五項是大學課餘時間參加的主要活動。而我校學生課餘活動取向是以“課餘學習”、“聊天、社交”、“體育鍛煉”為主要活動。由於大學學習方式和資訊傳遞方式的改變,加之大學生活更加開放和豐富多彩,使得大學生的課餘活動不再是傳統的“三點一線”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的調查結論相比,“聊天、社交”成為大學生課餘活動取向的第二位。我校學生也普遍承認用在這方面的時間不少。這表明,大學生已經意識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社會性價值觀的認可程度正在提高。

二、大學課餘生活取

向表現出年級和性別差異

各年級大學生由於心理髮展水平、對大學生的適應性以及學習任務不同,在課餘活動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專項調查表明,大學生課餘活動取向的年級差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各活動專案加權選擇率的排序不同,“課餘學習”被二、三年級學生排在第一位,被一年級學生排在第二位,而“聊天、社交”被一年級學生排在第一位,而在二、三年級學生那裡卻退居第三位;二是年級主導取向有差異,二、三年級的主導取向為“課業學習”,一年級的主導取向卻是“聊天、社交”;三是各年級對“課業學習”、“聊天、社交”、“上網、打遊戲”、“校系活動和工作”、“勤工助學”等五項的取向有明顯的差異。而我校大一大二學生課餘活動的主導取向普遍是“課業學習”,其次為“娛樂社交”。這反映了我校的學習氣氛還是不錯的。在與大一新生交談中,我發現他們大部分對大學生活充滿熱情,積極參與各種社團、交際活動。在娛樂身心的同時,也緊緊抓住學習不放。反而大二學生經歷了一年的大學生活後,感覺到那種當初洶湧澎湃的熱情有所減弱。但許多學生稱會更加抓緊學生稱會更加抓緊學習,同時也會積極參與一些有利於培養能力又有意義的校內外活動。

從整體看,我校大一大二學生在課餘時間還是十分重視學習,特別是大一新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對於我校剛剛入學的新生們,不熟悉大學學習的方式加上還保留著高中學習的狀態,使他們主要把時間用在學習上,不允許自己落下。

大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 篇3

一、引入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中國有不少中國企業家把慈善捐贈與擴大其企業品牌的知名度相聯絡,結果變成變相廣告。從法律上講,這是違法,既節約廣告費,又變相逃稅,是侵犯納稅人的權益。企業捐贈一經冠名,就是商業行為而不是公益行為。

從長遠的歷史來看,中國的慈善理念和慈善事業源遠流長,並不一定是基督教傳統所專有,而且民間社團也曾經相當發達。就現代意義的公益事業而言,民國時期已經達到相當規模,並出現了不少知名的慈善家和企業家,他們所作所為也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扶貧濟困而屬於“授人以漁”性質,有些還有推動社會改良的作用。這一傳統因社會大變動和意識形態的原因而中斷,重新發展起來距今只有20年,成績可觀,並達到一定程度的朝野共識,說明社會的客觀需要是最大的動力。

那麼作為當今社會的新生血液——大學生對社會公益事業又是如何態度?他們對社會的公益慈善又是如何評價?以及看到近幾年來社會給與公益慈善的負面新聞又作何感想?為此我們對全國在校大學生展開對其公益態度的調查,下面進行調查分析,總結自己的見解。

二、調查概況

1、調查時間:20xx年10月7日--20xx年11月9日

2、調查物件:全國各高校大學生。 由於他們受到過良好的教育,而且他們大多數是屬於支援社會公益事業的群體,因此從他們對社會公益事業的態度上分析,選取他們作為調查物件,可以客觀的反映社會公益事業的概況。

3、調查內容: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現在大學生的公益素質現狀和大學生對現在社會的公益事業的評價和看法。其中大學生公益素質現狀部分主要調查的是大學生的公益認知、公益情感、公益意志、公益能力以及公益行為等五個方面;其次在瞭解了大學生基本的公益素質和基本的公益態度的前提下,從社會公益現狀出發,瞭解大學生對公益事業的看法,蒐集大學生對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這部分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大學生對社會給與公益事業負面新聞的評價;二是大學生認為為了使公益事業能更好地發展,社會成員以及相關部門應採取怎樣的措施。

4、調查方式:調查採用單獨測驗的方法在網上對大學生髮放問卷,對調查獲得的資料在計算機上進行相關的統計分析。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從回收的44份問卷調查中可以發現,從表一中可以看出只有11.36%的人很關注,很支援現在社會各種型別的公益活動,75%的人只是偶爾瞭解,抱著支援的態度去關注公益活動,但是卻有.64%的人只是支援卻不去關注這類訊息。由此可見大學生對於公益事業的關注度很低,這會導致作為公益行為主體之一的他們很少參與其中,只是作為旁觀者的角度支援著這項事業。

由圖可以看出有81.02%的人蔘加過一到五次的公益活動,只有有.64%的參加過五次以上,但還有有少數的人從未參加過公益活動。表3的資料表明大學生參加的活動形式主要是環境保護,志願者、社群服務以及助殘活動。以上資料證明了大多數大學生對公益活動有一定認知的,基本懂得如何參加公益活動。

國內學者認為公益活動是指幫助有困難的社會群體並對社會發展有促進作用的社會公共福利事業活動。大學生是重要公益行為主體之一,他們瞭解相關的法律政策,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怎麼做,這對於公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大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 篇4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 是雄雌”在現代社會男女已經基本實現了社會地位上 的平等,但是男女真的在任何方面都平等麼?也不盡然,不少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明確提出不招女性員工, 這便體現了男女就業的不平等,為此,我們進行了一 系列的調查。

調查題目: 《關於大學生對男女就業公平度的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瞭解大學生對男女就業的看法,分析調查結果, 針對調查中出現的問題得出結論,找出解決辦法

調查物件:18—25 歲的大學生,以女生為主

調查方式:分發問卷給在校大學生,答題完畢回收問卷,網上調查

調查內容:主要調查大學生對就業公平度認知的調查

調查問卷如下:

1、您的年齡( )

A.18—20 B.21—23 C.24—26

2、您的性別( )

A.男 B.女

3、你認為現在社會男女就業公平嗎( )

A.不公平 B.公平 C.沒發覺不瞭解

4、你認為在以後的求職中是否可能遇到不公平待遇( )

A.可能 B.不可能 C.不清楚

5、你認為這種不公平可能體現在什麼方面( )

A.職位的可選擇性 B.其他

6、你認為下列哪些職位可能男女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明顯( )

A.服務行業 B.公職人員 C.普通工人

7、你認為為什麼會產生這種不公平現象( )

A.傳統觀念 B.法律政策不完善 C.自然現象 D.其他

8、你認為這種不公平待遇會對你的成長成才有影響嗎( )

A.很有影響 B.有影響但是不大 C.沒影響

9、你覺得有可能改變不公平狀況嗎( )

A.不可能 B.有可能 C.不清楚 B.薪酬待遇 C.勝利條件 D.福利保障

10、你是否覺得國家應該對此制定政策( )

A.應該制定保護權益 B.沒必要,非法律所能改變 C.無所謂

調查問卷結果分析:根據調查,有52%的學生認為現在社會的男女就業處於不公平的狀況, 大部分人表示女生在高 層就業機會少,男生則認為服務行業男生不佔優勢,其中包括就 業條件上的硬性條件,如工資待遇,以及外貌特徵等,對於女生 而言比較嚴苛,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表示無法改變,因為它屬 於社會價值觀的體現,並非法律能夠制止的,改變這種狀況需要 走很長的一段路。從調查結果看,許多學生對此懷有不滿,但是 也接受這樣的現實,認為社會已至此,憑一己之力也無法改變。

調查分析及感悟:

一、調查結果

(一)男女在應聘時會遭到區分對待,但這種現象不是普遍的,而 是分行業和分部門的 有的被調查者表示:一般男生比女生比較好找 工作,不過是分行業的,比如計算機應用方面,男生比女生肯定更有 優勢,機會更多。有的認為男女應聘時的差異性對待是有的,但是主 要還是要看個人的能力,可是政府部門最歧視女性。有的表示性別歧 視問題在某些部門確實存在,但並不嚴重,某些部門的區別對待主要

還是因為工作性質決定的。所有被訪者都接受這種現象的存在,認為 也是出於企業利益的考慮和工作性質的原因,所以可以理解的。

(二)女性高層就業機會較少 被調查者表示:女性大部分都是做 基層工作的,有點專業特長和人脈關係,找工作不困難,但是要做到 管理層不容易。

二、原因分析

第一,從生理角度看:經期、生育期、更年期是女性所特有的生理特點。

醫學資料表明,女性在不同的生理期,身心都會有一定的 反應,這些反應直接影響其情緒,精力和體力。女性精力和體力較同 齡的男性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在一 定程度上影響了女性實現其自身 價值的程度,自然使得女性與男性在社會地位及競爭能力上拉開距 離,處於競爭的弱勢地位。

第二,從心理角度看:社會心理學認為社會期望值越高,個人的成就動機水平就越高。

一直以來, 社會對女性的家庭角色期望較高, 對女性的職業角色期望相對較低, 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就業和擇業心 理。因此,即便女性具備豐富的知識與較高的技能而形成較高的職業 追求,但由於社會對女性 就業及成就的低期待已是普遍事實,無論 女性是否認同這一期待都會受到影響,並在“社會事實”的制約下降 低了自我的就業期待。

第三,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女性面臨著文化困境,其主要原因是 文化的客觀化過程和男性有著必然的聯絡,即在以下兩個方面: (1) 客觀性文化幾乎全部是男性活動的產品,它代表了男性精神的客觀 化。

(2)勞動分工使客觀化和男性之間存在密切聯絡,因為男性性格 的本質特徵使得男性比女性更適應勞動分工帶來的專業化,簡言之, 現代社會所認可的是客觀性文化, 而這種文化是適合男性的文化。

(3) 社會所承認的價值觀都是以男性的優點為基礎的價值觀, 例如女性比 男性敏感、感性,而社會價值觀普便所認可的是理性,這就自然而然 的使女性陷入了被動的地位。

(4) 女性高層就業情況不樂觀的原 因是:男性處於社 會的優勢地位,掌握著社會的控制權,無論是從 意識形態還是社會資源的分配上,都會採取有利於男性利益的措施。 如果太多女性進入精英階層,勢必對男性地位產生一定的威脅,所以 只有少部分女效能在高層就業。美國社會學家坎特提出"玻璃天花板" 理論認為,女性雖然受教育程度提高,有部分女性進入男性獨佔的精 英專業領域, 也有些女性在工作場所的等級分層中處於較高的職位層 次,但她們始終是少數,她們在職業與工作場所性別隔離的等級分層 中只是被來裝點門面的。 一方面她們要作為少數具有象徵意義的成功 女性與其他女性分開; 另一方面她們要保持這種象徵地位就要付出雙 倍的同等職位男性的努力,承受緊張、壓力與孤獨。在我國,高層就 業的女性,在家庭,情感生活方面很難獲得幸福,這又從很多方面迫 使女性不敢,不願意成為“女強人” 。

綜上所述,由於男女生理天然差異無可改變,我們必須客觀地承 認,完全的平等是無法達到的,因為男女確實不一樣,後天人力可為 的應在於打破傳統社會性別的僵化定義, 調整性別偏向嚴重的社會分 工和就業結構,提升女性自信力和就業期待,充分發揮女性在社會公 共勞動中積極性和創造性。

要通過各種方式逐步打破傳統僵化的社會 性別分工,消除就業的性別歧視,不再根據刻板印象將男性或女性固 定於某些社會角色、社會職業上,而是在承認男女自然差別(如 體 力、生理期等)的基礎上,給予兩性平等的選擇機會,促進形成以個人興趣與能力為分工標準,靈活、公平、合理的社會分工機制。這不 僅有利於賦予女性更多的擇業就業的自由, 大大拓展女性的職業發展 空間。同時,也為男性擺脫傳統社會性別分工的束縛,從而獲得更多 就業的可能性開闢了絕佳的道路, 是真正促進男女兩性在就業方面自 由平等的途徑。

政府制定並實施扶助女性的教育政策,加強對女性再 就業的培訓,同時加強對女性性別認識與成就動機的教育。女性自身素質的提升和覺悟的提高是解決就業性別歧視的根本途徑之一。當然,這也必然是一項艱苦卓絕的、歷時彌久的重任,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行。

大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 篇5

許多學生兼職是由於高額的學雜費跟生活費無法負擔,但是現在大學校園裡兼職的許多學生,他們兼職的目的並非完全是因為高額的學雜費和生活費,或者是貧困家境。大多數同學做兼職的主要目的還是通過這個過程鍛鍊自己,增加自己的閱歷,使自己對社會的瞭解加深了許多,為今後的工作奠定基礎。但是這樣盲目的去兼職有的時候也未必是件好事情,有的時候會有一些不法分子趁機而入,因而有的時候會發生一些慘劇。我們可以從大學生自身跟學校以及社會中尋求一些解決的辦法。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競爭的激烈,就業形式日趨嚴峻,為了在畢業後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很多在校大學生選擇了從事兼職工作,一方面緩解了家庭的經濟壓力,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接觸了社會,獲取了一些工作經驗,提高了自己的綜合實力。大學生兼職已是大學校園裡的一種普遍現象,其存在很久,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現象。兼職是大學生交際圈的突破,是大學生生活的潤滑劑,也是大學教育在地域上的延伸。無論同學們有沒有做過兼職,眼下都存在著一條漫漫兼職路。在這條路上,我們該怎麼走,走向何方呢?在兼職工作中碰到的困難和挫折可能對部分大學生今後的發展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何更好的做好兼職工作,為以後的生活打好基礎,日益成為我們大學生關注的問題。因此,我們試圖瞭解高校大學生的兼職狀況,以期掌握大學生兼職的一些特徵,從而為高校加強對大學生兼職工作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字:大學生就業,網上兼職,賺錢經歷,綜合實力

大學生兼職賺錢的原因

大學生群體自身的特點使得大學生選擇兼職賺錢。

從學習方面上看,大學的課堂授課時間要大大少於中學階段,以自學為主的大學生們有更多的空閒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從生活方面看,進入大學後,衣食住行等個人生活往往都由自己安排,自主、自立、自律是大學生活的主旋律;大學生活節奏快,活動空間大,接觸面廣,朋友同學來自全國各地,語言、個性、習慣、價值觀念各不相同的差異,在共同生活相互接觸中,易逐漸融合;從校園環境上看,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各種啟事,各式傳單隨處可見,各種組織的活動,各式性質的社團比比皆是。這為大學生們兼職提供了豐富的舞臺。

社會廣告業的蓬勃發展使得大學生選擇兼職賺錢。

進入新的世紀,各種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增長,為了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各大企業開始投入大筆的廣告費用,加強對企業品牌的宣傳。企業廣告除了電視臺等各種媒體廣告,街頭、車站站牌海報外,還包括新品推出時的商場、街頭、超市等地的宣傳促銷(包括廣告傳單、優惠券派送等)。企業對這部分廣告宣傳的人員需求量大,但此類工作臨時性強,一般集中在節假日,且企業希望能儘可能地降低這部分的成本,又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因此,在選定這部分工作人員時,企業一般願意選擇在校大學生為他們服務。

強勁的畢業就業壓力使得大學生選擇兼職賺錢。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每一個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都將或遲或早地推向市場。在市場上進行 雙向選擇 ,取消了統分統配的大學生,也毫不例外地要面對擇業的考慮。調查結果顯示:84%的同學認為,大學生在校期間從事兼職工作是他們瞭解社會、貼近現實的最好方式,兼職經歷能讓他們更多地發現社會需求,明確自身的不足,通過兼職能讓他們將來更好的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於是他們紛紛邁出了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兼職。

大學生兼職賺錢的特點

大學生在尋找兼職資訊方面各具特色。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69.4%的男生,45.2%的女生自己尋找兼職,38.8%的男生,25.5%的女生通過熟人尋找兼職,22.9%的男生,27.5%的女生通過中介機構尋找兼職,還有部分同學通過廣告尋找兼職。調查還發現,80%以上的同學認為學校非常有必要成立專門的兼職指導機構,以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並確保兼職的安全。

大學生在兼職工作的中種類上有特點。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80.8%的男生,40.7%的女生做過家教,分別有16.3%的男生,78.4%的女生做過促銷,分別有13.2%的男生,29.4%的女生髮過傳單,同時,還有少數同學從事過禮儀、家政、餐飲等兼職工作。從年級來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分別有65%,75.5% ,98%的同學做過家教,分別有5%,7.5%,26%的同學做過促銷,分別有20%,30%,16%的同學發過傳單。

大學生的兼職工作會對其他方面有所影響。

不論從性別還是從年級來看,均有90%以上的同學認為兼職對學習的有一定的影響,大部分同學會過分關注報酬,沒有注意到兼職工作的鍛鍊人的意志、品質、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等等內容。但是有部分大學生比較好的處理學習與兼職賺錢的關係。只要注意調整,,能夠二者兼顧,二者是否會相互影響。

大學生兼職賺錢的收益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45.2%的男生,37.3%的女生認為兼職可以賺到一筆完全屬於自己的錢,作為生活費,以減輕家裡經濟負擔,頗有成就感;

分別有43.6%的男生,60.8%的女生認為兼職可以積累社會經驗,為今後的工作奠定基礎;

分別有11.2%的男生,1.9%的女生認為兼職可以拓寬交際面。

兼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處理方法

不論從性別還是從年級來看,超過70%的同學偶爾遇到過困難,20%左右的同學多次遇到過困難,只有極少數同學從未遇到過困難。所遇到的困難當中,基本不包括性別歧視,而有部分同學認為引起兼職困難的原因是自身能力不佳,也有不少同學認為是由於用人單位過於刁鑽。遇到困難時,80%左右的同學積極想方設法解決,10%左右的同學忍氣吞聲,自認倒黴;還有極少數同學不知所措。

網路兼職賺錢成為新的兼職渠道

網路兼職賺錢投入小、預期收益較高。

網賺通常由使用者、中介網站和廣告主三方面構成。 郵件網賺 其中使用者就是普通大眾,廣告的最終接收者,本人便是其中之一;廣告主就是提供廣告中所涉及的產品和服務的商家,是最終付出廣告費用的一方;中介網站呢,便是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將廣告主的廣告傳送到使用者那裡,並與使用者一起分享獲得的廣告收入,是直接與使用者打交道的一方。說白了,我們從網路上賺到的錢就是廣告費的一部分。你看了他的廣告,他付你錢。廣告費與網路的結合產生了網路賺錢這一新時期的產物。現在 花錢買顧客 已經成為很平常的事情了。由於網路大部分實行免費賺錢模式,投入的直接成本是網費,間接成本是大學生的時間,所以這種模式還是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

大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 篇6

當代大學生是21世紀的開創者,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我們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擁有健康的體魄,還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如何加強當今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教育,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難題,到目前為止關於道德修養教育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科學教育體系。

當今的大學生獨生子女很多,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麼就給什麼,大多數父母忽視了對孩子們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狹獈、唯我獨尊的習慣。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

深入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重要思想的宣傳教育,引導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作為大學承擔著培養四化建設所需人才的搖籃,在人才質量把關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未來的社會發展需要綜合素質的複合型人才。但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在人才質量關上起著重要意義。高尚的道德品質並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形成的。因此,我們要在大學期間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也要學模範、創先進,不斷提高我們自身的道德修養。

為了提高我們自身的道德修養和對現實狀況的真實瞭解,我們經過的仔細的調查。調查結果:

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你認為這一生應當怎樣度過?”這項調查中,62.5%的同學認為“要不斷的充實自己以便不落後於時”,18.25%的同學認為“應當為國家的興盛和繁榮而努力學習”。在“你認為人生價值何在?”這項調查中,有50%的同學認為“看自己為社會所做貢獻的大小”,有19%的同學認為“自我滿足程度”,25%的同學卻選上了“說不清楚”這一選項。

二、關心社會問題。

調查顯示:有87.5%的同學通過新聞媒體、電視、報紙等方式瞭解社會問題,也有10%的同學選了“不關注社會問題”的選項。在“國際國內形式你最關心的問題”這項調查中,有50%的同學選擇了“政治、軍事形勢”這一選項,有31.25%的同學選擇了“經濟、科技發展情況”,有12.5%的同學選擇了“文化教育方面”。在“你認為目前中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一項調查中,有43.75%的同學認為是“政府官員和企業領導的腐敗現象”,有25%的同學認為是“誠信危機”,還有25%的同學認為是“道德失範”。

三、社會適應能力,以及愛好方面。

在“你比較感興趣的社團組織”這項調查中,有43.75%的同學選擇“由興趣愛好方面組建的社團”,有31.25%的同學選擇“老鄉會之類的社團”,僅有25%的同學選擇“共青團和中國共產黨”。在“參加社團的目的是什麼?”

一項調查中,有43.75%的同學選擇了“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學習知識,鍛鍊自身適應社會的能力”,有37.5%的同學選擇了“作為面向社會,方便找工作的資本”。在“遇到困難你的表現”一項調查中,有96%的同學表示可以冷靜面對困難。

四、其他方面

結果顯示:在個人與集體利益相沖突的時候,有84%的同學可以以集體利益為重。在“你認為公共政治課的作用”這項調查中,有50%的人選擇“指導人生”,有12.5%的同學認為“可以更好的理解國家政策”,但有19%的同學認為“沒有什麼明顯作用”。在“你認為當代大學生的現狀”這項調查中,有43.75%的同學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先進,有知識,但適應社會的能力較差”,有18.25%的同學認為“追求時尚,享受生活”,但是,有25%的同學認為是“混時間,混文憑”。

存在的問題:

一、人生觀、價值觀有些模糊。

大部分學生了解自己的任務,清楚現在的社會競爭情況,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同學沒有明確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這是潛在的人生危機。

二、素質方面有所欠缺,適應社會的能力較差。

在如此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我們當代大學生,雖然有文化,有知識,但是我們無法很好的適應社會的需要和當今激烈的競爭,那就根本無法談及為社會做貢獻、無法達到社會以及老師家人對我們的期望。

三、對黨和國家的政策瞭解欠缺。

對黨和共青團沒有濃厚的興趣,就很難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不能很好的響應國家的號召,需要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讓當代大學生切身的參加和體驗政治活動,瞭解黨和國家的政策。

如何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改變這些現狀呢?

首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老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學生。作為成人教育學院這一特殊的學院,招收的學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對教師隊伍的要求就更嚴格,作為教師自己都忽視首先修養,又怎樣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呢?

現在許多教師只管書本的教學任務,忽視思想道德教育,臺上教師上課時而有些學生卻在下面講話、看小說、零食等不文明行為是對教師的勞動成果不尊重的行為,應該受到嚴厲的譴責。但學生畢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師不說或懶得說,這是對教育的不負責任。教師不但承擔著教學任務的職責,而且也承擔著育人的義務,如果學生養成了這些壞習慣,走上工作崗位上如何能肩負四化建設的重任呢?

但是,作為我們學生更應當從自身來考慮和解決問題。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當明白我們肩負的重擔,應當明確我們的任務。我們象牙塔裡的莘莘學子,走向社會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未來建設者。大學階段是我們這些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我們大學生教育者承擔著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

由於我國經濟落後,教育投資相對於發達國家如杯水車薪,教育體制畢竟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進入大學教育的學生畢竟是經過激烈競爭的優勝者,在中學階段的教育是以題海戰略為主,父母、老師一般都認為學生成績好就是好學生,而其他方面的缺點都被良好的成績所掩蓋,這叫“以優遮百醜”,這樣學生進入大學以後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沒有負擔放縱自己,長此以往就很危險,可見思想道德教育對大學教育是多麼重要啊。所以我們的大學教育應當注重專業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我們大學生自身反省,自我認識。

我們應當努力學習的同時也要積極的關注社會,關注我們身邊的事。在許多的社會實踐中,我們應該更多的去掌握一些在社會競爭中生存的技巧和方法。

我們大學生應當多多樹立模範形象,提高道德修養的學習氛圍,從過去全社會學雷鋒,學習孔繁森等給人們的思想,來改善我們今天的大學思想教育。特別是我國最近發生的“非典”災難,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在這非常時期湧現出來的白衣天使的先進事蹟,很值得我們當代大學生去學習。她們的道德品質是那麼高尚,我們應當向她們學習,實際上“非典”時期,她們在無私奉獻的同時,也相當於給我們的當代大學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課。

在黨和國家的要求下,我們應當更好的響應國家的要求,應該更多的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不斷增強我們適應社會的能力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給社會奉獻我們微薄之力,為祖國的建設努力拼搏。

真正明白我們年輕人需要什麼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積極主動的去實施行動。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不斷奮鬥、不斷進取……同時也要不斷的反思:我們年輕一代需要的是什麼……

大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 篇7

在如今的大學校園裡,屬於大學生們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了。於是,我不禁要問:大學生們在課餘時間都在做些什麼?他們是如何點綴和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的?學習?工作?誑街?上網?……大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營造一個活躍、向上、豐富的文化氣氛,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然而,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學生面臨著來自校園內外的多重壓力,課業負擔繁重。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學課餘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技能,增長知識,修養身心,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有所提高,圓滿的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近日,針對大學生課餘時間活動這個話題。瞭解我校同學的課餘活動狀況,我展開了對我校大一大二各專業的200名學生的調查(其中大一:110人,大二:90人)這次調查,我採取了任意抽樣問卷調查,主要調查了大學生課餘活動的內容。現在,結合一項專項調查結果,對我校學生課餘活動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一、課餘活動內容取向概況

根據一項專項調查,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參加課餘活動方面存在內容上的不同取向。在給出課餘活動的12個選項之後,大學生作出瞭如下的選擇。

體育鍛煉11%校系活動和工作13%聊天、社交19%課餘學習21%閱讀課外書刊報紙12.5%勤工助學5%上網、打遊戲10%棋牌活動4%睡懶覺3%無所事事1%

其他0.5%

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課餘活動取向表現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點。“課餘學習”、“聊天、社交”、“閱讀課外書刊報紙”、“體育鍛煉”和“上網玩遊戲”五項是大學課餘時間參加的主要活動。而我校學生課餘活動取向是以“課餘學習”、“聊天、社交”、“體育鍛煉”為主要活動。

由於大學學習方式和資訊傳遞方式的改變,加之大學生活更加開放和豐富多彩,使得大學生的課餘活動不再是傳統的“三點一線”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的調查結論相比,“聊天、社交”成為大學生課餘活動取向的第二位。我校學生也普遍承認用在這方面的時間不少。這表明,大學生已經意識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社會性價值觀的認可程度正在提高。

二、大學課餘生活取向表現出年級和性別差異

各年級大學生由於心理髮展水平、對大學生的適應性以及學習任務不同,在課餘活動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專項調查表明,大學生課餘活動取向的年級差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各活動專案加權選擇率的排序不同,“課餘學習”被二、三年級學生排在第一位,被一年級學生排在第二位,而“聊天、社交”被一年級學生排在第一位,而在二、三年級學生那裡卻退居第三位;二是年級主導取向有差異,二、三年級的主導取向為“課業學習”,一年級的主導取向卻是“聊天、社交”;三是各年級對“課業學習”、“聊天、社交”、“上網、打遊戲”、“校系活動和工作”、“勤工助學”等五項的取向有明顯的差異。

而我校大一大二學生課餘活動的主導取向普遍是“課業學習”,其次為“娛樂社交”。這反映了我校的學習氣氛還是不錯的。在與大一新生交談中,我發現他們大部分對大學生活充滿熱情,積極參與各種社團、交際活動。

在娛樂身心的同時,也緊緊抓住學習不放。反而大二學生經歷了一年的大學生活後,感覺到那種當初洶湧澎湃的熱情有所減弱。但許多學生稱會更加抓緊學生稱會更加抓緊學習,同時也會積極參與一些有利於培養能力又有意義的校內外活動。

從整體看,我校大一大二學生在課餘時間還是十分重視學習,特別是大一新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對於我校剛剛入學的新生們,不熟悉大學學習的方式加上還保留著高中學習的狀態,使他們主要把時間用在學習上,不允許自己落下。

大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 篇8

一、 調查背景與目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性別的認知幾近邊緣化,對於男女兩性在社會中的關係、地位和責任的認識都產生了改變。性別這一概念分成兩類,一類稱為生理性別,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生理屬性,另一類稱為社會性別,它反映了性別的社會屬性.

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美國女權主義者首先使用gender這一概念以區別於sex以來,社會性別經歷了其概念化和理論化的過程,並逐步得到學術界認同,成為一種研究領域和分析視角。本調查旨在基於社會性別,考察當代大學生性別觀現狀,為高校性別教育改革提供參考。

二、 調查範圍與方法

調查範圍限於網路上的全國大學生,調查方法為網路問卷調查法。

三、 調查內容

1、 基本資訊:性別、年級、專業、家鄉、戶口性質、是否為獨生子女、家庭經濟來源。

2、 專業資訊:性別意願、子女隨母姓意願、是否瞭解社會性別的概念、婦女地位與男性地位的高低、影響女性發展的因素、對男女平等的態度、改善女性待遇和促進男女平等的措施等。

四、 調查結果分析

1、 調研群體基本情況  在被調查大學生群體中,男性佔41%,女性佔59%。91%的人為大三學生,9%的人為大二學生。其中,經管類學生佔53.01%,理工類16.87%,文史類10%,藝術類6.02%,醫學類8.43%,其餘為小類專業。就學生家鄉所在地看,37.35%的人來源於湖北,55.42%的人來源於浙江,2%的人來源於江蘇,剩下的是少許其餘省份的人。

按戶口性質來看,73.49%的學生是農業戶口,剩下26.51%的學生是非農業戶口。按獨生子女的角度來看,39.76%是獨生子女,60.24%不是獨生子女。按家庭經濟來源看,77.11%的學生家庭經濟來源由父母雙方共同承擔,16.87%由父親承擔,6.02%由母親承擔。從被調研大學生基本情況看來,除了調研年級和家鄉所在地資訊比較集中外,其他資訊比例分佈都較為均勻些。

2、 性別意願

根據調查結果,85.29%的男性仍希望自己是男性,而只有28.57%的女性希望自己是女性。從另一個角度看,只有2.94%的男性希望自己是女性,而40.82%的女性希望自己是男性,其餘30.61%的女性和11.76%的男性認為自己是男是女無所謂。可見相比男性大學生而言女性大學生對於自己的性別是不滿意的,無論是希望變成男性還是無所謂,她們都沒有對自己的性別表示正面肯定。在進一步研究時可探討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

3、 對“社會性別”概念的瞭解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42.86%的人對社會性別有些瞭解,36.9%的人不瞭解,在瞭解概念的大學生中13.1%瞭解一些,非常瞭解的只佔7.14%。社會性別的概念其實並不複雜,通過資料我們可以發現高校在開展性別教育工作時並沒有到位,在基礎概念的傳播工作上還是要加強。

4、 子女隨母姓的意願

在被調查大學生中,35.29%的男性表示不願意讓自己的子女隨母姓,58%的女性表示願意,其餘的是無所謂和說不清。這說明大部分男大學生性別觀上的傳統觀念仍存在,而大部分女大學生是不認同隨父姓的傳統觀念。這從她們潛意識中體現出對於男女不平等的反抗,是種女性主義的體現。

5、 對婦女地位的態度和男女平等的態度

從調研結果中可以看出,女性中44%認為現今社會男女地位差不多,46%認為婦女地位較低;男性中50%認為男女地位差不多,而23%認為婦女地位較低。在對男女平等的態度問題上,78%的女性和82%的男性認為男女平等是進步的,應該實現。而換個角度看,57.58%的獨生子女認為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與男性差不多,40.82%的非獨生子女認為婦女社會地位與男性持平。

這組資料說明,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認為當今中國婦女的社會地位不高於男性,而女性和男性中的大部分人都認為應實現男女平等。另外獨生子女中認為男女性別地位平等的人的比重高於非獨生子女 ,這可能與其家庭教育因素和心理成長因素有關,在以後的研究中可深入分析。

6、 影響女性發展的因素

按照題目分值,影響因素很重要為2分,重要為1分,一般為0分,不重要為-1分。各個影響女性發展的因素中,傳統觀念以均分1.07排名第一,處於重要和很重要之間,排名第二的是制度性的性別不平等,位於一般和重要之間,其餘因素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女性自身問題、法律政策缺乏、經濟不發達。

而在歐美心理學家的分析中,女性自身獨有的心理特點在影響女性發展因素中占主導地位,如過分的優越感、愛情取代事業、同性嫉妒心理等。可見,由於地域文化差異,傳統觀念在我國替代了女性自身因素,成為影響其發展的主導因素。

7、 對一系列觀點的態度

根據題目設定,非常同意為2分,比較同意為1分,不太同意為-1分,很不同意為-2分。均分排名前二的觀點分別為女性應該按照自身需求尋求多元發展、男女應享有同等就業權,它們均位於比較同意和非常同意之間;而均分排名最後1名的為以同樣的方式對待男女就是男女平等,位於不太同意和比較同意之間。這組資料說明在大學生心目中,女性自主發展意識對其成長髮展更能起到作用,法規制度的約束作用在其次。

8、 改善婦女待遇和促進男女平等的措施

據調查結果顯示,為改善婦女待遇,79.76%的人認為政府應敕令取消各單位針對婦女的各種歧視性規定,78.57%的人認為政府應重視建立與完善女性的社會保障制度,61.9%的人認為政府應實現男女同工同酬。同時,在促進男女平等的最佳措施選項中,32.14的人認為應靠女性自身的維權意識和維權行動,29.76%的人認為應靠制定完善的法規和政策,28.57%的人認為應靠政府部門加強執法,監督中介機構、服務部門和用人單位等相關組織。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大學生認為為改善婦女待遇,政府部門應加強法治管理。而靠女性自身維權意識和行動成了促進男女平等的最佳措施。

五、 對策和建議

1、社會性別是後天形成的,高校應開設性別教育課堂,開展各類關於社會性別、 性別角色等知識的講座,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讓學生悅納自己、欣賞異性,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

2、政府應該將一部分教育資金撥款給社群,定性定量開展性別教育普及工作,讓每個家長意識到孩子的性別教育要從早開始。因為大學生已是成年人,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性別觀,要引導他們往好的方向發展有一定難度,所以進行性別教育要從小抓起。

3、以婦女發展規劃為依據,將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納入校規校紀等高校政策領域。

4、建立高校性別研究委員會,讓政府與高校的基層研究人員建立聯絡,形成良好的監控——研究——反饋——管理——監控迴圈機制,促進大學生與性別研究人員的良性互動。

5、聯合社會力量,建立性別心理健康網站,實時釋出動態訊息,為大學生提供性別心理保健的最新知識,並免費提供心理諮詢服務。

6、加強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性別意識培訓,提高其表現平等性別關係的能力。高校教育工作者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不僅在學術上起到指導作用,還在人格和性別意識上對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對其進行性別意識培訓,塑造鮮明的社會性別引導形象,對大學生形成健康的性別觀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六、 不足之處

本次調查由於時間有限,調研大學生物件主要來自於湖北和浙江地區,全國其他地區的資料較少,代表性較差。另外,網路調查資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難以考量,所以還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大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 篇9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生活質量不斷地提高,消費觀念也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與此同時,消費領域中也出現了崇洋消費、炫富消費、奢侈消費、攀比消費等不理性的消費方式。而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特殊群體,既是當前消費主體之一,也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消費觀念與消費模式,對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消費文化的構建都會產生及其重要的影響。為真實瞭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大學生構成科學、理性、禮貌、職責的消費理念,我課題型教學小組在全校範圍內展開了一次以“那一年我們真的很有錢——如何看待大學生的消費觀”為主題的調查。經過調查我們得到以下結果:

1.在校期間平均月消費:

各個消費水平段的數量大體相同,其中1000-1500居多。

2.生活費來源:

大約70%的人選擇了全部來自家庭,也就是說,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費大多數還是靠家中補給,依靠父母。

3.每月用於食堂就餐的費用:

將近一半的人選擇了300-500,而根據現如今的消費水平,學生一日三餐一個月所要花的錢至少一千元,所以大多數學生都有過在校外吃飯或訂外賣的情景。

4.購物的方式:

現如今網路日益發達,網購也成為很常見的消費方式,大概80%的人經常網購,所以,多數人由於時間或懶惰的問題而放棄實體店購物。

5.每月購置生活用品及衣物的費用:

過半的人花在生活用品及衣物上的費用在100-500之間。

6.與同學或朋友聚餐的頻率:

大多數的人一般一月一次到兩次出去聚餐,很少數的人從來不和同學和朋友出去聚餐,

這也十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規律與時間安排。

7.是否會主動給父母購買衣物食品:

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會主動為父母購物東西,可是也有三分之一的人很少或者從不為父母購置衣物或食品,說明很大部分的大學生會去主動關心父母,但仍有一部分的人對父母的關心不足。

8.認為自我的生活費:

9.每月在戀愛方面的支出:

首先說明大學生單身與戀愛的比例基本維持在1:1的比例,並且情侶之間的花費處於一個分級的狀態,各個消費水平比例接近。

10.月消費大多用在哪些方面:

說明大學生的主要花費還是在飲食上,花銷最大,其次就是生活用品與購置衣物上,這其實與現今網路購物的盛行,有很大的聯絡,同時娛樂旅遊,日常交際,交通通訊三方面較平衡,也佔有必須的消費比例。

11.每月生活費有餘時,會把它用在:

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生會選擇把有餘的生活費存起來,而有些人也會用作吃喝上的花銷及旅遊,用作其他方面的人相對較少。

大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 篇10

調查目的: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提高,大學生的消費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來越大,大學生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特殊消費群體。本次調查主要是瞭解目前我校大學生消費狀況及消費心理,分析學生的消費構成,引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調查物件:在校大學生

調查資料:學生收支情景,學習支出情景,一是消費情景,電子通訊情景,電子通訊消費情景,消費觀念。

調查方法:採用問卷調查形式,針對在校大學生可能出現的消費現象設計問卷調查資料,並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結果與分析:

1、月消費總額有必須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城市佔比重較小,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於400元或多於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40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本事與普通學生差距較大。

2、飲食方面開銷大。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佔了絕大部分,這是貼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在校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佔41.5%,10元~50元佔49.5%,50元~100元佔6%,100元以上佔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並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4、通訊網路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群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00元以上。電腦的普及率在學校中也是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學校網費預算,每月收取網費20元,沒有電腦的同學每月的上網費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當手中有餘錢時最願意選擇的消費專案。吃喝,旅遊,穿著打扮佔比重最大,30%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我的穿著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女生中購買化妝品衣服的比重較大,男生用在交際娛樂方面佔比重偏高些。

6、在校大學生在購買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識有所增強,更多的學生願意購買品牌較好的用品,異常是女生對衣飾化妝品方面。這也證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整體上有所提高。品牌雖然很重要,可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們要結合自身的情景,以自身的需求為主,以質量為主。

7、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裡供給。其中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十個百分點。而有些學生對於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有更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整體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學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__元居多,有8%還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結果:調查發現目前大學生消費情景呈現出這樣兩個主要特徵: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大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表現為數量和結構兩方面的變化;二是大學生群體內部的消費情景存在明顯差異。

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與社會發展逐漸接軌。從調查中可至,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遊、通訊網路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逐步得到認可和理解,可見,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群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理性消費仍為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方面,而娛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明白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而不會沉迷於玩樂。由於消費本事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為謹慎,儘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為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溫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為飽讀聖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餘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為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調查中,極少數的大學生會有規劃自我的消費組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地追隨了流行於學校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必須的規劃。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都感覺錢不夠花,有許多的東西需要購買,僅有少數的學生能夠有必須的積蓄。

對策與提議

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費,提出如下提議:.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做好開支計劃,控制自我的消費,養成節儉的好習慣。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正視自身消費現狀,養成良好的消費心態,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把握消費時機,學會利用很多大商場換季時衣服的低折扣銷售。生活費由父母按月給,不至於開學第一月就成為“月光族”。

如果自我是控制不住花錢欲的人,出門前最好根據當天需購品的大致價格帶定量的錢。理性消費意識需加強,學會合理利用銀行卡,相對限制住自我的盲目消費。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高品位”,這會引起高消費,不適合學生的實際。

大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 篇11

一、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群體,有著不一樣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據調查,我們能夠甦醒的看出大學生消費存在著以下特點。

1、消費觀念複雜,感性消費佔上風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本錢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構成完全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本事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引誘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30%具有手機但對手機的消費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具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份有通訊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答應;另外一部份有通訊需要,可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景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份是既無通訊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範效應,攀比心理致使的。

2、學生對品牌的虔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必須程度上會相信自我的真實體驗,假如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漸構成固定偏好,終究構成使用習慣,堅持對此產品良好的虔誠度。比如洗髮水,感性熟悉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往。

3、消費偏向多樣化

21世紀是物資生活與精神生活日趨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文娛、運動、手機、電腦和新型的IT產品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門。大學生的消費已顯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假如經濟條件答應,大部份學生會往旅遊,往歌廳、酒吧消費,或是購買電腦,手機、MP3,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學校、融進社會、具有高質量生活的渴看。調查報告範文

二、大學生消費的結構和層次分析

大學生的錢“從哪裡來,到哪裡往”經過調查發現,在生活費來源方面,有75%的同學依託父母,13%的同學依託貸款,8%的同學取得了獎學金,9%的同學經過打工補貼平常開消,另有1%的同學還需減免學費。因而可知,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但來源趨向於多元化。但生活費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等,要是這個“大頭”加上往,來自父母的比例將更高,能夠這麼說,大學生基本上還是以一個純消費者的身份出此刻社會的舞臺上。

對大學生的消費往向題目,調查證明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於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其實不含在其中。而手機已成為大學生主要消費品,這從下頭分析中能夠看出。

手機已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換工具,高校學生是手機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調查證明,煙臺大學有47.2%的大學生具有手機,年級越高,手機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剛進校唯一6%的學生具有手機,而大四學生中具有手機者已高達82%,遠遠高於社會群體手機均勻具有率。約有83%的大四學生明確表示,購買手機主要是為了方便找工作。固然手機的`主要功能是通話,但大學生們使用最多的是短訊息功能。在選擇手機時,他們以為價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間的手機最受青睞。

所以,大學生消費結構顯現出類似於正立錐形的結構。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位於錐形的上端,他們具有電腦、名牌手機等珍貴物品;家庭清貧的同學則處於錐形的下端,他們常常要靠勤工助學或貸款來維持大學正常生活;其他同學則位於錐形的中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水平居中。同時,從以上的分析能夠甦醒的看出,從錐形的上端到錐形的下端順次下降,這也鮮明的體現了大學生消費的層次性。

三、大學生消費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著家庭。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均勻每一年約一萬元的用度對一個家庭來講,可謂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來講,滿足一個大學生一年的消費將花往家庭收進的大部份,異常對農村的家庭而言,愈甚。固然由於經濟的發展,農村和城市居民的收進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於大學生消費的比重普遍降落,但降落緩慢且比重之大已是某些家庭所難以承受的。一個大學生的消費佔到城市家庭收進的45%左右,異常是農村,可佔到80%~90%。無疑,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已給學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異常一些貧困家庭,在調查中我發現,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學需要經過申請助學貸款來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他們連自我的生活都難以保證,更不用說這近萬元的用度了。由於山東省經濟算中等發達,其居民收進水平比大學生家庭的收進水平還要低一些。所以實際比重可能比這個數目還要偏高一些,影響可謂深遠。

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行為決定了大學生消費的影響不只侷限於家庭,市場上的很多消費都與大學生息息相干,大學生消費已直接影響著整個消費市場和國民經濟。目前,大學生消費市場已構成,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它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份,隨著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有關大學生消費的幾點提議

大學生消費不單單關係到自我、學校,並且還是關係到整個社會的題目。現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應對大學生消費提出幾點提議。

(一)對大學生而言,要建立自我公道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我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我的消費要斟酌到家庭的經濟狀態,父母的承受本事,還要有自制本事,不能盲目地墮入感性消費的誤區。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於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很多大學生沉迷於網路遊戲,這將大大增加自我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我,以致影響到自我的學業。另外,大學生也要具有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進進大學,已開始漸漸地融進社會,社會中欺騙消費者的各種不法行為屢禁不止,應對紛紛複雜的社會,大學生要學會維護自我的正當權利。

(二)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構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和課程設定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干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展開,從而也難以到達真實的指導目的。

(三)對社會而言,要進取開闢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一樣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範市場秩序,為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不管從哪方面講,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它已嚴重影響著高校四周地區經濟的發展。

(四)對大學生來講還應加強公道儲蓄的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和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本事。”在調查時,當問及對理財的熟悉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景如什麼時候,大部份同學都安然承認自我的消費已超越計劃範圍,乃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他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僅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大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 篇12

在二OO八年經融危機危機席捲全球中,全球的企業導閉似秋風掃落葉般哀敗。工人下崗一時沸沸揚揚,特別是一個龐大人口的中國,就業本來就吃勁,經融危機這一波過去,大學生就業更顯得履步難行、日趨嚴峻。據國家相關資料統計顯示,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和往屆待就業的大學生共計800多萬人次還沒有工作,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也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在中共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援和號召下,大學生返鄉就業及自主創業已成現實的拉開了中國教育與就業的新篇章。

為了解和掌握大學生返鄉就業的最新動態,我和三位同學專門組成社會實踐調研小組在暑期對陝西榆林的大學生返鄉創業進行了一次調研,現就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實踐過程簡況

榆林市中國能源的富集區,現在正走在西部大開發熱潮的前列,許許多多的大中型企業紛紛踏之而來進駐榆林。在榆林能源名揚四海的同時,榆林農業的潛力也隨著工業帶動,初開花樣。但相對而言農業還是落後,技術條件差等一系列障礙因素直接制約了這裡農業的輝煌發展。我想這與大學生的‘孔雀東南飛’有內在的聯絡。榆林的就業渠道是好,但是就業行業過於的單一。我們在掌握了這些基本區域情況的基礎上開始了具體的分工調查。榆林共轄11縣1區,這樣我們每個人負責抽樣調查3個縣區,每個人的調查任務包括‘至少2例大學生返鄉情況跟蹤報告’、‘關於群眾對大學生返鄉的看法和建議調查填表至少60份’、‘當地政府部門的相關配套政策實施效果調查至少3份’。分工完畢後,我們決定利用15天的時間到個縣區進行實地調查。為了提高本次調查的效率、減少調查費用和時間,我們按照縣區的地理位置分工。分別將府谷縣、神木縣、榆陽區劃為一人負責調查,佳縣、米脂、吳堡三縣由一人負責,子洲、綏德、清澗三縣由一人負責,靖邊、定邊,橫山三縣有一人負責調查。

次日清晨,我們四人在榆林汽車客運站告別 ,分別踏上了自己的調查區域,我負責調查的是神府榆三縣區,我登上前往神府的汽車,汽車一行駛進入神府區域,道路兩旁一眼望去就是高大的工業廠房,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大開發的繁榮景象。此時,我的心不由得為之一振----15天的實踐活動到底能否成功,能不能得到調查物件的大力支援和積極配合?三四個小時的車程過後抵達到了府谷縣城。此時已將近中午,按照預先計劃安排,我先走訪調查了府谷縣開發區的幾家企業。午飯過後,正值上班族下班的時間,我又在各條繁華街道發放了群眾意見調查表,第二天又通過市民介紹,走訪了大昌汗等幾個鄉鎮對一些留在農村進行農業創業的大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在返回的路上又對沿途一些村子的農民群眾進行了調查。

就這樣,我連續調研了府谷縣、神木縣、榆陽區三縣區。由於我所走的是榆林市比較富有的三個縣區,這裡不僅交通便利而且還得到了群眾的積極配合,三縣區走訪調查比較順利。我僅僅用了9天的時間就將自己所負責的區域調查任務完成,然後我就開始整理所獲得的材料,對本次調查實踐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的歸納總結。由於各方面條件的差異,其他三位同學分別以11天、13天、14天的時間預期順利的完成了本次調查任務。

二、對調查材料的分析總結

1、由於榆林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故導致南北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差距拉大。北六縣大學生返鄉就業總體比南六縣好,不僅工作環境好,而且工資待遇也高,政府相關政策傾斜也比較大,但是在艱苦創業方面難六縣普遍好於北六縣。

2、大學生返鄉創業朽敗意識較強,不能真實的去考驗自己,而是藉助返鄉創業的幌子來套取政府的政策性資本,或有些大學生藉助金錢和關係網不擇手段的不求公職。

3、據調查有86%的大學生不願意到基層、農村去創業,而是一擁而上的去報考公務員。只是存在城區大學生過剩而基層中小企業嚴重短缺人才的現象。

4、待就業的大學生多數具有就業錯位觀。總是眼高手低,找工作不與自己客觀看齊,總是放不下大學生的架子,對自己的薪酬預期值評估過高而形成了嚴重的就業色盲。

5、有真正從艱苦奮鬥中去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最終卻普遍從在著困境。政府扶持資金不到位,相關制度不完善,社會經驗不豐富------為此在調查中,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都顯得很無奈、很迷茫!

三、我的幾點建議和本次調查心得體會

通過調查分析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作為畢業大學生應該擺正心態,放下大學生的架子,從基層做起,踏踏實實的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同實踐結合起來從最艱苦的崗位學起、做起。

第二,大學生應擺正自己的就業觀,有客觀準確的衡量自己、評價自己。

第三,政府部門應將相關政策進一步清晰化、系統化、嚴格化。將政策和政府本意工作落到實處,為那些赤手空拳真正奮戰在艱苦創業一線的大學生保駕護航。

第四,大學生返鄉創業應該轉變思想,著眼長遠,艱苦創業,大膽拼搏。

再本次調查中我也有許多收穫,作為一名還未畢業的大學生,首先能在關注就業問題上而主動參與社會實踐調研活動,就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和鍛鍊。並且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社會溝通能力和組織策劃能力,讓我體會更深的是就業的確很難,從中讓我明白在大學期間有力的積極提升自己,用知識武裝自身來解決自身就業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雖然我們的調查時間在整個社會中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但是我們還是真誠的希望通過我們的調查能夠對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起到一定的進步作用。也真誠希望能夠看到我國教育與就業這一事業早一日得到解決和良性發展!

大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 篇13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伴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從1998到__年,短短7年,中國大學生僅總數就從108萬激增到__多萬。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愈加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出現。同時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文化知識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群體,具有表率和示範的作用。他們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輕人消費觀的新變化,又具有不一樣於同齡人的消費觀。重視大學生消費的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不僅僅有益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會對社會消費的正確引導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所以全面細緻地瞭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已成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則成為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的重點。

當代大學生不僅僅消費本事在提高,並且在消費結構方面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外,當代大學生會選擇將越來越多的支出用於網路通訊、交際、戀愛等諸多方面。針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較高的現象,太原師範學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對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個學生做了一項在校大學生月生活費多少的調查,調查發現,月費用1000元以上的人佔20%,月費用500—1000元的人,佔50左右%,月費用500元以下的人,佔30%左右。在他們班的學生當中,超過35%的學生擁有電腦、約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所以網路與通訊費用支出較以往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中佔據了更大的份額。

調查表示,在中國,一向都是再窮也不能窮孩子,孩子考上大學了,就要錢給錢,要物買物,這不僅僅導致部分家庭財政透支,還容易使孩子養成大手大腳花錢、貪圖享樂的壞習慣。他的研究發現:大學生消費中的趨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由於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們由於自身的群體化特徵,往往採取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消費行為,多數同學在消費過程中從眾性較強,這也就是大學生消費時的趨同心理。趨同心理表現為消費者看到別人購買某種物品時,哪怕這一物品自我本身並不那麼需要,也會隨大流購買,以保證自我與群體的一致性。而趨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就會發展成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價值的自我虛構,表此刻對物質生活的高慾望追名牌、追流行。許多大學生就是這樣以擁有各類名牌(而不是用優異的學業或特殊的才華)作為炫耀的資本。

張志祥則認為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呈多樣化的現象:第一種是是早熟消費:消費水平和質量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費,消費資料過多過快,向高檔型消費傾斜;第三是豪華型消費,追求不切實際的奢侈、氣派;第四是炫耀消費,把高消費當做現實社會優越感和虛榮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懸空消費,追求一種脫離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個人消費承受本事的消費;第六是情緒化消費,把對消費品的佔有、享樂作為彌補精神空虛的手段。

大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 篇14

摘要:為了解當代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狀況,對商丘工學院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研究,主要從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奢侈品觀念、奢侈品消費心理和看法等方面展開,並且針對大學生消費現狀提出自我的看法和提議,引導大學生用正確的消費行為和觀念應對奢侈品。

關鍵詞:商丘工學院在校大學生;奢侈品;消費情景;調查報告

一、前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在大眾傳媒影響力日益擴充套件的背景下,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中一個比較特殊的消費群體,具有比較特殊的消費心理。他們既是當前消費主體之一,有著獨立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特點,也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他們的消費觀念更為直接的受到名人影視作品等的影響。大學生針對奢侈品的消費特徵通常被認為具有雙重性:一方面,他們在佔用社會資源方面居於劣勢,經濟本事尚未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另一方面,又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和相對超前的消費觀念。這兩方面的矛盾使得他們的消費行為存在不少問題。大學生的奢侈品消費狀況、消費觀念與消費模式,對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奢侈品消費文化的構建都會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為真實瞭解當代大學生奢侈品的消費水平、狀況,把握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大學生構成科學、理性、禮貌、職責的新消費理念,促使他們成為“新消費運動”的踐行者、推動者,具有進取的現實意義

二、調查目的

大學生消費問題正逐年為高校及國人所重視,作為收入很少的學生群體其購買力卻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風日益增長,其消費結構和消費本事是否合理發人深省,我既是以此為出發點,以問卷調查及採訪等形式確定“高校大學生奢侈品消費情景調查與分析”為課題的社會實踐,其意義和目的在於經過對部分高校的實地調研及調查、研究、分析。

三、採訪概況及分析

為了對大學生奢侈品消費情景有比較全面準確地瞭解,我們開展了研究。並對商丘工學院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奢侈品消費情景的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5份,收回有效問卷45份,有效率為100%。其中男性大學生佔53%,女性大學生佔47%。

調查問題主要包括客觀選擇題,設計費的經濟來源、月消費狀況、消費支出情景及其消費觀等多個方面。旨在讓同學們瞭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理財。本次調查雖然抽樣比例較小,但我們能夠窺一斑而知全貌。現將我們對商丘工學院的大學生消費的基本狀況調查總結如下。

經過上表能夠看出,在關於在校大學生月平均花銷狀況一欄的調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必須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必須程度上得到改善。

經過上表看出,在支配生活費方面,有7人認為自我很節儉;16人認為自我剛好;15人認為自我有些浪費;而4人認為自我嚴重超支。在購買奢侈品資金來源方面,有16人是自我掙錢購買;9人家長購買;8人有活動獎勵經歷;12人屬於其他來源。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研究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一樣,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我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我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5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本事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我們會盡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有一部分同學追求時尚會購買一些奢侈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們不會研究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們比較注重自我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必須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我們十分關注的資料。

在購買型別方面,衝動型的佔38%,理智型的佔44%,盲目型的佔18%,這說明大學生並沒有完全清楚自我的消費結構和狀況,沒有這個習慣的制約,使大學生的盈虧狀況不一樣,見到熱衷的東西,半數以上的人卻表現出較弱的自我控制性。當然畢竟是同齡人,消費中自然也表現出了不少相同點。

據調查,37.40%的同學在拿到一個時期的生活費時,不會做什麼安排,隨意取用。佔調查調查人數的大多數大學生無預期的計劃和目標。從未思考過錢應當怎樣花、花多少,並且消費的隨意性很強,應對有獎銷售、打折等促銷手段容易衝動,不知不覺就把錢都花了。在調查中,僅有24.39%的大學生選擇先存必須數額的錢,剩下的當作此時期生活費,所以說大學生儲蓄觀念並不強。

由調查不難看出,城鎮比鄉村的大學生消費要高些,但這主要決定於城鄉傳統的家庭收入落差,由此能夠看出制約其消費的是家庭經濟狀況。另外,城市大學生遇到自我想買的東西但沒錢會向家裡要或找朋友借,而農村大學生則乾脆不買或存錢自我來買。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對不一樣物品的選擇反映了其不一樣的心理。在對消費的態度和顧慮方面,“農村”大學生的行為也體現了中國的老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消費原則多是能省則省,10人一個月要進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費;13人三個月會進行一次;9人一年進行一次;也有13人要經過長久的計劃後才會做出是否要進行消費的決定。

四、調查結果

經過調查得知,現實消費來源31人為其他來源(包括家庭供給、獎學金、半工半讀等),而同學們夢想的消費來源為兼職的只14人,那裡面有幾個原因:1,兼職不容易找到。2,有些同學認為花父母的錢天經地義,此刻大學生最主要的是學習,並不是出去做兼職,這一部分人忽略了一點:在大學裡做兼職不僅僅能賺錢補貼自我的生活費,還能夠在社會上學習很多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鍛鍊了自我的社會實踐本事,何樂而不為呢

我組也同時採取了訪談法的方式進行調查,對大一同學進行隨機採訪。我們其採訪資料包括月平均消費水平、經濟來源、消費用途、消費習慣、奢侈品消費理念以及對自身奢侈品消費的看法等。經過調查得知,他們平均一月消費大約在550元左右,這其中包括了日常生活用品、伙食費、零食費、電話費、交通以及上網的費用,其中三分之一人並沒有用於奢侈品的花銷。這是一種良好的消費心態,他們對消費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堅持勤儉節儉,該買的就買能省的就省,不買奢侈品,“科學消費”“綠色消費”。

五、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狀況原因與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奢侈品消費觀念。當前大學生在奢侈品消費的錯誤觀念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有關。今日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學校裡,全方位的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家長教師及學校領導的正確引導,容易構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家庭能夠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潭門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是,有些家庭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我的消費慾望及心理,做出一些有悖社會道德設定是違法的事。另外也有一些原因決定了當代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的觀念與行為:

其一,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

其二,社會建設範疇中缺少大學生勤儉節儉生活消費觀的資料。

其三,大學生深受社會影響其深、大部分學生消費屬理性

(一)在校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結構的特性:

1)奢侈品消費結構的地區不平衡性

2)年級不一樣而導致奢侈品消費觀和消費結構的不一樣

3)性別不一樣導致奢侈品消費結構的差異

(二)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結構中存在的問題:

1)消費差巨拉大,出現兩極分化

2)奢侈品消費結構不合理,存在攀比心理

3)人際交往奢侈品消費增多

4)奢侈品消費趨勢的不合理性(例如:“攀比心理作怪”)

六、問題分析及解決

針對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結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改善和解決:社會方面、學校方面、家庭方面、個人方面。

(一)社會方面

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我國大學生的理財仍是一個十分薄弱的環節。大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持幣的額度越來越大,支配金錢的空間愈來愈寬泛。然而,對於大學生而言,一方面他們絕大部分人還不能擁有更多的金錢,另一方面他們的消費慾望則越來越大。可這二者之間的矛盾以及理財觀念的淡薄,通常使他們對待金錢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於科學理財更是知之甚少。

(二)學校方面

學校重視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消費意識和理財觀念社會:

(1)學校可設立專門的理財教育課堂,對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進行輔導和培訓,讓他們早日樹立正確科學的理財觀念。

(2)對追求時髦和趕潮流的學生,應給予高度重視。

(3)對於貧困的學生,學校要多關心,多供給勤工助學崗位,多關注生活狀況,學習狀況。給予幫忙,不歧視,塑造和諧學校生活。

(三)家庭方面

家庭應變“無私奉獻”為“適度供給”,父母擴無私奉獻’’助長了有些大學生奢侈浪費之風。過分溺愛,導致自理本事低下,過分依靠他人。做到勤儉持家。

(四)個人方面

強化大學生自身的管理和監控

(1)錢要花在刀刃上。

(2)學會記帳和編制預算。

(3)遵守必須的生活消費和理財原則。

(4)嚴禁杜絕攀比、追星、過分追求時尚與個性。

七、結束語

經過這次調查,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奢侈品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於家庭情景的不一樣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本事、科學的價值觀和信用概念應是當務之急。總之,我們期望所有大學生都能靜下來想想自我的消費合理嗎,有多少用於購買奢侈品,這些奢侈品對我們有什麼進取意義嗎更期望社會各界都能從實處關心大學生,用社會的力量引導大學生健康合理的奢侈品消費,為我們未來棟樑的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大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 篇15

中國扶貧基金會21日在北京釋出《20xx年度大學生公益現狀調查報告》稱,20xx年度,九成以上大學生參與過捐款、捐物、獻血、志願服務等公益活動,志願服務成為大學生參與度最高的公益型別。

中國扶貧基金副祕書長陳紅濤在當日召開的第四屆全國高校公益論壇上釋出《20xx年度大學生公益現狀調查報告》時說,此次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涉及中國大陸所有省份的大學在讀學生,範圍涵蓋大學一年級至研究生,主要調查高校大學生20xx年年度的公益現狀。

報告顯示,20xx年度,44%的受調查大學生實際參與了捐款, 參與捐款大學生的年度捐款平均額為149元人民幣 , 受調查大學生的年度捐款平均額為66元。

報告顯示,大學生對中國公益充滿信心。58%的大學生認為中國公益出於上升期,35%大學生明確表示有意願畢業後從事公益工作。

報告稱,志願服務型別理想與現實存在一定的差異。調查顯示35%的學生最希望參與的志願服務型別是支教志願者,而在現實中參加的志願服務中,參與支教志願者的比例僅有16%;慰問弱勢群體在志願服務型別理想中排第五位,佔27%,但卻是大學生現實當中參與志願服務最多的一項,佔38%。

報告顯示,在大學生公益活動組織者中公益機構、企業等校外社會力量參與不足。大學生通過公益機構、政府、企業參與公益活動的佔比分別為18%、3%、1%。

據介紹,近年來,隨著大學生社會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日益提高,高校公益社團蓬勃湧現,呈現燎原之勢,吸引了許多大學生參與進來。高校公益社團培養了一大批青年志願者,已成為中國從事志願服務隊伍的中堅力量,甚至有些學生將投身公益事業作為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選擇。

中國扶貧基金會祕書長劉文奎表示,該會一直致力於支援大學生公益發展,20xx年啟動新長城大學生自強專案,目前已在高校指導成立104所新長城自強社。20xx年啟動公益未來專案,通過該平臺支援高校公益社團發展,從而帶動更多大學生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目前平臺入駐社團已超過600個。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江紹高說,作為公益未來專案品牌活動,全國高校公益論壇已成功舉辦了三屆。論壇邀請業界專家和愛心企業的代表,通過觀點和思想的碰撞、討論,形成內容豐富、觀點鮮明、成果豐碩的理論成果,開拓高校公益社團學生參與公益的思維,促進青年大學生了解公益慈善,培育現代公益理念,促成更多的企業可持續地助力高校公益,從而推動中國公益未來的發展。

大學生金錢觀調查報告 篇16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總體情況: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說:“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報告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儲存著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接受採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乾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有人說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乾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係,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著我們獻血來搶救呢!”從我們的調查資料中也顯示,對於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1%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0.06%的同學認為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二者之和佔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6.22%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73%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80.21%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14.06%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另外,對於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20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