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专题>热点专题>

让人性在情感中绽放(三):通往德性,绽放人性

热点专题 阅读(1.5W)

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对于人而言很多时候都被当作评判一个人是否为人的标准,有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似乎就是在说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就与草木无异,不具备做人的资格;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说一个不能利用自己的理性的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也是没有作为完整的人的资格。虽然这都是两个极端的标准,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个人非常深刻问题——究竟作为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让人性在情感中绽放(三):通往德性,绽放人性

不管是拥有感性还是拥有理性,我们都不能随意以任意一方否定一个人作为人的资格。当孟子在到处问别人“看到有人掉进水里,你是否会毫不犹豫的去营救”时,偶然的发现所有的人都毫不犹豫的说“会”,于是他就得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结论,这个结论的得出具有很大的价值倾向,它默认的就是“善”是好的,而相当的“不善”就是一种不好的,是得不到人们的认可的,就失去了一个作为人的平等的待遇——我们现在却认为这样的结论是不言而喻的了。

无论是中国的圣人、君子,还是柏拉图哲学王,都不约而同的强调一个人的德行,尤其是亚里士多德更是对德行进行详细的论述,显然这种不约而同恰恰预示了一种重要的评价人之为人的标准——德性。到康德,则认为只有一种定言命令——人应用自己的理性将自己的规则推之四海,若皆准则是可以的,唯有如此多才可以有德行,从而说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德性,最后判定这个人是否为完整的人。显然,这里是画出了一条有理性经过德性,最后通往完整的人的道路,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其中的关系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的不能连接的点——首先,理性具有自足性,这种自足感使得其不能很好的与它自身之外的存在进行沟通与交流,而德性必然是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得到彰显的,如果不能顺畅的进行沟通与交流,如何确保德性的凸显呢?其次,因为理性的自足,使得我们不能和情感一样推导出其具有永恒性,如果不具有永恒性,我们就不能确定它何时起作用,何时退居幕后,那么我们如何判断某一行为有德与否呢?最后,理性具有稳定性,即一成不变,这就意味着其目标具有单一性,而这样的单一的目标是指向未来的,对于未知的事物,我们根本无法判断,那么同样的也就无法判断它是指向一个有德性的行为,还是一个并不是很有德性的行为。因为这三个障碍,使得这条路走不通了。

如果德性指向完整人的道路被阻断了,那么还有其他的道路吗?自然而然的思路就是,既然以理性为基础的德性是走不通的,那么与之相对应的感性为基础的热情是否可以呢?很少人尝试这条道路,但是我们也不妨试着走走——当我们看到一个激情澎湃,活力四射(当然感性并不一定意味着这样)的人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很难说这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但是如果我们可以深入的分析一下,也会发现,此路同样是不通畅的。首先,感性就意味着在做某事之前容易被瞬间的冲动左右,而这样的冲动是否是指向我们要到达的目标是一个未知数,对于这样毫无把握的判断,不能随随便便做最后的决定;其次,感性就意味着在做某件事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为容易受到各种影响,也就是变幻无穷的,那么其目标也就是不确定的,对于一个完全不确定的结果和一个未知的结局有什么区别呢?最后,感性往往容易与个人的好恶结合,而个人的好恶只是个人的价值判断,无法验证其普世性,能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就成了巨大的阻力。由此看来此路依然不通。

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看看通过理性与感性之间的情感,是否可以解决这些难题了。虽然处于两者之间,可能同时吸收了两者的弱点,但是更重要的是同时吸收了两者的优点,一方面情感不是自足的,具有交流与沟通、完善的可能,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它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是完全的冲动使然。这样的路似乎就好走一些了,但是他通过的路径并不是德性的路,更是一条人性的道路。这三条路线,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简图简单的理解:

但是我的目的并不是寻找一条通往完整的人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希望以此可以看到,在我们平时行动的过程中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就如我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完人,而是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道路。我们可以明白的看出,完全处于感性的行动,其后果未必是好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道路;完全出于理性的行动,可以保证其目的的合理性,但是其践行的过程非常艰巨,而目的也是不可检验的,同样是吃力不讨好的;那么我们出于情感的行动呢?一方面可以保证杜绝行动的随意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行动过程中的充足的动力,至于结果我们可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如此还不够吗?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避免完全的原始冲动的控制,横冲直撞;另一方面要避免理性的束缚,尤其是工具理性的御使,在行动的过程中彰显出人性的光辉。也许有人对“人性”这个概念感到很为难,那么何为人性呢?就是瞬间绽放的永恒。由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何情感是借助人性的道路,通向完整的人了。只有情感是瞬间爆发的,而在这爆发的一瞬间就以为这一个永恒的价值在那里闪耀着光辉。他不同于德性的至始至终的永恒性,也不同于热情的瞬间流失,而是在原始发生的那一刻是完全的瞬间生成,而在当下和未来体现的价值却是永恒的。由此通往完整的人的道路似乎就畅通了……

对于这样玄乎的述说,很难让人理解。具体而言,在当下的社会,当我们面对在马路上摔倒的老人,我们绝对不能无动于衷,任其自生自灭,这绝对是丧失人性的做法,(但是这不是理性计算得失之后的选择吗?)我们必须抛弃这种冷冰冰的利益得失的算计,而不是抛弃那一抹不愿瞑目的人性;当我们面对一个摔成重伤的人,也不至于凭借接人的冲动不问青红皂白的就去插手帮忙,也许我们的处理不当会导致这个人的死亡,此时我们就需要冷静下来,相处一个周全的处理办法,尽可能的挽救生命;当我们听到日本购买钓鱼岛之后,不是群情激昂去砸中国人的日产车,也不是抱着毫不相关的态度,对政府或者他人进行冷嘲热讽,难道没有更好的方法吗?

如果,人人都可这样,我们的世界就不会毫无人情味,到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同时也不会因一时的冲动引发冲突导致社会混乱。如此沐浴在情感的社会,难道不是我们希望生存的世界吗?如此任性的光辉四射的世界,难道是不是适合我们生活的世界吗?让任性在情感中绽放,生命与生活在情感的照耀下变好!

箫爻

风雨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