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专题>热点专题>

关于文学的美文欣赏:道德经智慧之无可言说的背后

热点专题 阅读(1.16W)

编者按:《道德经智慧之无可言说的背后》讲述了作者在学习《道德经》的过程中,联想了很多,比如诗歌,国画,还有为人处世。

关于文学的美文欣赏:道德经智慧之无可言说的背后

年少轻狂孤芳赏早已在岁月的底片上泛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惜春之意自然被天凉好个秋取而代之,时光的纵深处,逐渐看清了自己性格上的短板,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善良率性,而智慧昏昧。所以在经历了人生的潮起潮落,千回百转后,终于明白了像宝钗为什么需要服冷香丸来驱散体内的热毒一样,人到中年,我也自然而然地看些哲理方面的书了,让自己看问题时能更清楚透彻,期望能够“不畏浮云遮望眼”,让身心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

在从小读了很多文学方面的作品之后,已经非常有必要把这些散乱的珍珠用一条线串起来,于是对文学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接触《道德经》也是这样的情况。读了史书,发现历史的发展,朝代的兴替,都无一例外地揭示了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的动态变化规律,包括人事变迁,命运起伏,也莫不如此。冥冥之中似乎总感觉有双悲悯的眼睛注视着自己,那是一双是透过浩如烟海的典籍、穿过哲人先贤的们的背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动声色,默默无闻地用目光来牵引着自己沿着一条看似无形却不会偏离正确方向的路向前走。细细品读了《道德经》才明白,这就是神秘不可捉摸的道。它无形、无相、无声,无法感知,无法触摸,它永恒地演绎着,不知疲倦地指导着天地万物,人类社会的运动变化。明白了这些,感觉自己已经从自我的小我中走了出来,把自己置身于社会的大背景下,甚至置身于茫茫的宇宙空间,一下子明白了自己原来不过是尘世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草芥,沧海中的一滴水珠,漫长人类历史的一个匆匆过客而已。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圆缺亏盈,节气的顺延,时序的变迁,自己也不过只是跟着茫茫然跟着旋转。那双眼睛也在警醒着我,万变不离其宗,“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遵循大道做事,躬身践行,就不会跑偏。

在学习《道德经》的过程中,越发惊叹于距今已经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对于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和思索积淀出的智慧,关于人性修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等依然高屋建瓴地指导、印证我们的现实生活,同时也引领着我进行深入的思考。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代表的是实质与表象之间的关系,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会发现语言表达的局限性。正如佛家的“不可说”,禅宗里讲不执着于文字一样的道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中国的诗歌自古以来就看重“含蓄”二字,讲究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的婉约朦胧意境,恰似那海外有仙山,飘渺云雾间,亦真亦幻,淡淡如烟的只可自愉悦,不可与言说的美妙景象,又好比余音绕梁三日而袅袅不绝,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浅唱低吟,萦绕在心头的挥之不去拂还来的仙乐阵阵。古代诗歌字字珠玑、句句隽永,除对内容的凝练浓缩外,更多的是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揣摩品味。有道是“诗在言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否老子的不可言说的“道”与“名”,成为历代文人作诗作文讲究含蓄的源头呢?

中国画讲究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这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的智慧,给予欣赏者以遐想和发挥的空间。我们观齐白石的虾,能感受到水的清澈;赏徐悲鸿的马,能体味到风的速度,画面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书法中也常常讲究留白,把一个个方块字合适地放在格子中,起转腾挪,纵横开阖;黑白相间,虚实共济;白黑之间,相辅相成,尽显汉字美的韵味。无论国画、书法、其实都是通过留白的方式,让欣赏者参与进来,进行互动,对于作品进行再创造,各自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与愉悦的心灵感受。把留白艺术再推而广之,我们的生活也需要留白。留白是一种处事的智慧,是一种悠然自得生活的方式。适度的留白,可以在生活的不同方面显现出运筹帷幄、游刃有余的能力,懂得留白,才会遇事处变不惊、淡定从容。

青年男女一次偶然的相遇,彼此见面的一刹那产生的好感,一定是源自对方身上有吸引自己的气质,这是用心捕捉到的,无需语言去做注,而只是用目光去关注。“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更是无言的表白,无尽的思恋,不思量,自难忘。夫妻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灵契合无需过多的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传达的是点点滴滴的关爱。书法家启功先生对夫人章宝琛坚守70年的爱情被传为佳话。启功夫人文化程度不高,但是非常贤良,陪伴着启功度过生命中最黑暗最艰难的日子,没有做到“有福同享”,始终是“有难同当”,妻子去世后20xx年启功没有再娶,恐怕他对妻子的怀念追忆之情也是语言所无法表达的吧。知己之间那种高山流水的相知契合、心有灵犀,也一定是因了两颗心之间的会意而结下的,管鲍之交、子期伯牙,陆抗羊祜、李白杜甫的相交相知,都是超越了语言文字、贫富贵贱甚至政治立场的友情佳话。“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访友友不遇而别有所获的小惊喜,王徽之雪夜乘兴访戴安道,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的其中意味,都值得品茶一样仔细玩味琢磨。

语言(口语和书面语)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一套意义的符号,它是有限的,无法将无限的事物和人的微妙心理完全表达出来,正因为如此,语言的有限也给了人们心领神会心照不宣的机会,给了人们“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美好心境,也给了人们的更为丰富浩瀚精神境界。

作者:欣然

公众号:衡水正德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