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专题>热点专题>

大学联考作文题目全国卷

热点专题 阅读(1.05W)

大学联考中占据着“半壁江山”的作文,学生却并不擅长,目前的大学联考作文,语言表达大多数表现为空疏干瘪、枯燥乏味、呆板僵死、空话套话较多,缺乏活力,更无美感可言。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xx大学联考作文题目全国卷,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大学联考作文题目全国卷
20xx大学联考作文题目全国卷篇1

尼采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巴黎大学的围墙也刷着“生活在别处”的字样。我曾经长久地喜欢这些闪光的句子,它们无不阐述着一个道理:生活需要乐观,需要微笑。

悲观者愁眉苦脸,认为他们从天空飞过,天空却没有留下他们的痕迹,他们看到的只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乐观者微笑生活,认为天空没有留下他们的痕迹,但他们已经飞过,他们看到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打来,在它的身上,脚下碎开”,在那段红色动乱的文化大动荡中,艾青被扣上反动的帽子,受尽折磨,但他却始终微笑着。在大兴安岭,你常常可以看到正在劳动却依旧哼着歌的他。即使前路是无尽的黑暗,但他始终追寻着心中的光明。他说:“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所以,纵然他被困在窗台,却依旧能够构想着海洋。他说:“生活需要微笑,我便微笑。”

是的,生活需要微笑。亚历山大市的海蒂在实验室里度过了她23岁的生日。这个女孩,从一出生就待着科学家为她制造的无菌室里,因为她有一种奇怪的病,她的皮肤对外部环境过敏。她从出生开始,母亲没抱过她一次,她也不能哭泣,因为咸咸的泪水会腐蚀她的皮肤。多么孤独的人啊,但是她笑着说:“我喜欢上网,那里有我喜欢的天堂。”

因为不可以哭泣,海蒂选择了微笑。然后,那个写下“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顾城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却因为不会微笑而走上了极端的自杀道路。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看见什么取决于你的心态。同样是半杯水,悲观者说:“只剩下了半杯水。”而乐观者则会说:“还剩半杯水。”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人生的际遇也许会因此而不同。

乐观,就像是寒冷季节的一丝阳光,就像是炎热夏日的一缕清风,给予你的永远是希望、信心和勇气。生活需要微笑,那么便微笑面对生活,怀揣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即使遇到空谷,你面对的不再是悬崖峭壁,而是栈道桥梁——越过空谷,通向新生活的途径。

微笑是一块磁铁,吸引并感染他人;微笑是一把号角,使你振作起来勇敢面对生活。我很想告诉米兰?昆德拉,我见过一种微笑,比上帝本人还要美。

20xx大学联考作文题目全国卷篇2

明代公安派作家有着这样的为文之风:“为文必独具一格,不拘性灵,非以自己的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在我看来,这便是对“言为心声”的最好诠释。

你心中汩汩然流淌着的是什么,你笔下流淌出的也应是什么。怪侠金圣叹有二十四个“不亦快哉”流传于世,那便是他的心中所想着的人间愉快。但现今社会或者说是古今社会上总有艺术家不能使其为人与作品相称的现象,究其根源,原因大致分为两种。

一类是作家在虚名浮利之中失去了自我,沦为了全为稻梁谋的“作家”。李绅因为写《悯农》而闻名内外,却不想他后来竟成了一个奢侈无度的豪绅,他的为人也就不能与诗中所云相称。另一种情况便是难言了,虽有“物不得其平则鸣”之说,但在一定的社会压力下,有时“鸣”却是极为困难的。李贺诗中雄奇的想象,奇诡的诗风看似另类,却恰恰包含了他怀才不遇之悲愤。至于晚唐李商稳,其眼中的蜡烛泣泪也是他的胸中之苦闷,只是无法直接诉诸笔端。

曹丕《典论·论文》中有言,“大丈夫见意于篇籍,寄身于翰墨,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句声自附于后。”在科技发达言论自由的今天,我们应强调“我手写我心”,而不是无病呻吟或是穿蠹经史,一个现代公民应能够并且能够恰当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用文字指点江山。

现今社会已基本没有“难言”的限制,我们要做的便是守住一颗本真的心,不沉浸于蜗居虚名,而忘记文字本身所具有的唤醒人类良知的作用。作家陈远曾在访谈中这样说道,美的本质是真,倘若过分追求美以致失了真,便背离了写作的方向,先有真然后有美,我手倘若写的不是我心,而是一些矫揉造作的故事,那么美就不会存在于这些文字之中。

先为真人,后为真文,此美之所源也。韩愈笔下的李愿使为一真人,他穷居而野外,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于是他成就了隐士的美名。我想,真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而且,这种真实的灵气也会通过文字展现出来。

我手写我心。长杯芳草,喜木美竹,皆可入心,皆可入文。不必拘泥于外在而含真,穿过重重花径,自有云白山青。

20xx大学联考作文题目全国卷篇3

动中静,稳中变水流动着,轻盈地前行,舞蹈般地跳跃,叮咚地预告着她的游移。那流线般的身体,时而成片地起伏着,时而分散成剔透的液珠欢腾着,时而聚成丝线般纷纷扬扬地洒落着。她那变幻无穷的行走姿式,那永无定态的柔和的身体,总那么难以捉摸,却又是美的象征。

山沉稳地、岿然地屹立,从不改变他站立的方式,他亦不行走,为他怀中的生灵提供着安定而温暖的家。他坚实的身体、沉着的姿态,安抚了无数依靠着他生灵。像是某种无声的永恒,坚定博大。

可是,水没有定性的形态,却有着始终如一的颜色,蓝的浩瀚与广阔,坚定而永恒;山岿然不动的庞大的身躯,却有着变化无穷的颜色,这样的神秘、这样的诱人。

山水的个性,在某些地方又归复到统一,都带来美的享受,稳中的变,动中的静,让山和水显得更奇妙、更动人。

自然中的山与水,环绕着我们,孕育着我们,那来自山水的性情,我们又怎能不被感染呢?

可曾记得,人群中我们有说有笑,开朗又乐观;可是,随着夜幕的降临,我们独自一人,突然心如止水,安静地思考种种困惑,甚至孤独和寂寞也来侵蚀,带上了一丝悲伤。

可曾记得,我们对儿时的玩伴信誓旦旦,拉钩说永不分开,可是为什么,今天在我们的脑海中只剩下他们依稀的轮廓,还有些残留于脑中的记忆碎片。那些曾经以为会永远拥有的人和物,真的就这样离开,消散了吗?

又可曾记得,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我们用满是汗的小手紧紧握着车把,紧张地注视前方,可是,车依旧不听我们的使唤,一下倾斜——只剩车轮在滚、鲜血在流。我们痛、我们恨、我们怨。但是,没有多久,当我们轻松地骑在车上的时候,心情不是又很得意而开心的吗?

同一个自己,有着不同的侧面;以为的不变和永恒,就在我们的念念不忘中慢慢消散;曾经历的痛,过后又以另一种方式带给我们欢乐……

山和水,看似的沉稳中有着难以捉摸的变化,表面的灵动背后又有着不变的永恒。

我们的生活亦和这山水一般,所有的一切都是变化着又转化着的,没有永久的变,也没有亘古的不变。正因为此,才有了我们的绚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