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专题>热点专题>

有关困难岁月的文章:困难年月二三事

热点专题 阅读(3.87K)

本站:曾经的困难岁月不应该被忘记,记住曾经的困苦才能更好的珍惜现在的美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困难年月二三事》。

有关困难岁月的文章:困难年月二三事

我们四O后是饱经沧桑的一代,酸甜苦辣都尝过。想起“三年自然灾害”的挨饿感受,那饥肠辘辘的滋味至今难忘。

1961年秋天是最难熬的日子,我正在北京南苑一所学校读书。我们都是十八九岁的青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天到晚处于饥饿状态。为了填饱肚子,大家挖空心思想办法,有三件小事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罐头筒崩稻粒。

北京南苑是有名的“南苑稻”产地,校园旁有一块稻田,农民收割完稻子后,我们就在课余时间到田里拾稻穗,确切地说是拾稻粒,因为那年月农民能有几个稻穗会丢在地里呢。晚上回到宿舍,我们用砖头架起铁皮罐头筒,点燃捡来的干树枝,把拾来的稻粒放到罐头筒里烧。“少年不识愁滋味”,在飘散着轻烟和稻粒香味的寝室里,我们一边崩稻粒,一边谈笑着。眼看着一颗颗胀开的稻粒,在有节奏地撞击着罐头筒,那叮当叮咚的音符伴着稻粒欢快地蹦跳着,撩逗得我们嘴中涎水一口一口往嗓子眼儿里吞咽。尽管几粒米花对空荡的肠胃是杯水车薪,但那香喷喷的味道胜过今天吃巧克力啊!有一次我感冒了,几个同学接连三天把崩好的米花都给我一人吃了,今天想起来还没忘室友的深厚情谊。

反复排队买糨粥。

那时为有饱腹感,大家都喜欢喝粥。学校大食堂用半人多高的大木桶盛粥,半稀不干的粥自然上面清汤下面稠了。不少同学为喝糨一点儿的粥都反复排队,排队快到粥桶时,一看粥太稀,跑到队尾重新排队。那年初冬的一天,上午有体育课,我中午特别饿,反复三次排队买粥。第一次排队到一半时,看同学买回来的粥太稀,转到队尾重新排。第二次排队快到粥桶时,半桶粥上面是清亮的,又第三次排队。第三次排队时,我后面已没几个人了。排到粥桶,卖粥的大食堂炊事员看了我一眼,似乎看到我排两次了,十分善意地多给我舀半勺,我接过一饭盒近似干饭的粥,用眼神向这位炊事员表示了深深的谢意,心里的高兴劲儿,没有挨过饿的人是无法体会的。我三下五除二把一饭盒糨粥扒进嘴里,急忙往教学楼跑,一踏进教室门,上课铃就响了。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我感觉浑身上下都非常暖和。

碗底抹粥粘饭票。

那个年代纸张粗劣,印饭票的纸又黑又薄,有的炊事员把收回的饭票随意放在售饭窗口内的台子上。不知谁的“发明”,如果把碗底抹上粥汤,买饭时假装无意把碗放在零散的饭票儿上,趁炊事员不注意,一下就可以粘回几两饭票。做这事要手急眼快,而且风险很大,一旦被发现是很丢脸的,但还是有人敢做。我们班有一个身高1米8的男同学,比一般同学吃的多,每月定量20天就吃完了,月月向女同学借饭票,他做过这种事,后来被卖饭的炊事员反映到辅导员那里。辅导员是部队转业的,曾经当过黄继光连连长,很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在班上不点名地批评了这个同学,并用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吃一口炒面、吃一口雪的艰苦作战精神和黄继光的英雄事迹教育了我们。班上同学都心知肚明,但没有一个谈论这件事。

时间已过去56年了,如今人们不仅吃得饱,并且讲究吃得好,然而浪费粮食的现象非常普遍,也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但愿我这三个小故事,能给没有挨过饿的人们有一点儿有益的启示吧!

公众号:天府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