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专题>热点专题>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笔记

热点专题 阅读(1.69W)

下面是本站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笔记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笔记

一、南开古代文学学科特色:

文学与宗教、文学思想史、小说研究、词学

二、关于参考书目: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南开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复旦章培垣、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古代文学作品选》(我用的是朱东润先生主编的,平时早晨、傍晚花点时间来朗读,重点是唐诗、宋词,了解其大意,诗词鉴赏题出的诗词基本上都是名作,我去年考的是《锦瑟》,当时就用到了叶嘉莹先生的一些解读。)

南开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读本》(这本书先读一遍,然后平时和作品选一样可以拿出来读读,对《毛诗序》《诗品序》《文选序》《童心说》等重点篇章要非常熟悉,要知道那一段话出自哪一篇,然后对其核心意思要有把握,极有可能出名词解释和句读概括题,而且今年复试两道题都和文论相关。)

三、怎么准备古代文学(古代文论)

1.笔记(分文体、抓重点作家、“史”——发展、继承、扬弃)

2.背诵(要点化、模式)

3.真题(前期了解真题题型、后一到一个半月做真题,掌握答题技巧,尤其是重复率较高的题)

四、中国文学的几大内容:

家国情怀:

1.儒家的政治观,强调的是集体,“博施于民”,《王风·黍离》《小雅·采薇》,也就是说家国情怀在《诗经》、楚辞(南方巫觋文化与北方中原文化的交融)时代就已经确立。

2.家国情怀更多地体现在民族认同上,在乎华夏蛮夷的区别,神话:黄帝战蚩尤。传统的士大夫将这种民族的认同寄托在君王之上。

3.故土之思。一定程度上与山水文学产生关系。杜甫《春望》、《秋兴八首》

爱情友谊:

1.民间的爱情:《诗经》到乐府民歌(吴歌、西曲)到明代民歌。

2.文人笔下的爱情:含蓄、深化;一方面理想化,带有浪漫的情调;另一方面加入悲剧色彩,增加了爱情的厚度(社会与个人的斗争)。

3.友情:不是两个人的事情,反映的是知识分子所认同的伦理准则,惺惺相惜的感觉,多为行旅怀思、临别赠答之作。元白酬赠之作、顾贞观《金缕曲》。

人生感悟:

1.从自我出发,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对功名与利禄的轻视。

2.从《古诗十九首》到阮籍《咏怀》、陶潜之诗文,到唐代杜牧的“二十八字史论”,咏史实则感叹人生,再到苏轼《赤壁赋》,再到晚明小品文以恬淡的生活情趣传达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有一个由直接而含蓄地表达过程,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山水文学得到很大的发展。(浪漫的诗歌文学)

3.从现实出发,小说、戏剧则大多数融入了作家的伦理判断与宗教因素,以故事的形式来阐释真善美,引导受众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形成。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是诗的文学,不仅在于形式上的,而是在内容上的。总在集体与个人之间游走,有着“兼济天下,独善其身”的传统。

五、中国文学的诗性:

1.比兴手法与香草美人象征系统的确立,树立了中国文学审美的标杆。

2.形式上而言,与汉语一字一音有关,形成了独有的韵文文学,律诗绝句的成熟,文学与音乐的交融,宋词元曲的兴盛,在独有的形式之上拥有了我们的诗意。

3.内容而言,无论是韵文还是散文,或是小说、戏剧,中国文学都非常善于意境的创造,比较喜欢抓感觉,并不直露,甚至连文论批评都善于创造优美的意境,严羽《沧浪诗话》:“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张炎《词源》评论姜夔之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六、文学艺术的起源:

劳动、模仿、游戏、巫术、情感。

(文学理论简答题,要重点介绍劳动说,因为这是符合马克思的,但是一定要说明,文学是一种多元的人文现象,绝不会起源于某一单一的要素)

七、神话

1.简答:神话的特点及其与传说的区别:

a.幻想;

b.解释与说明,神化之生活;

c.愿望;

d.时代之产物(神话的终止与历史的开始);

e.区别:早于传说、原型与社会化、非理性色彩与人间伦理。

2.简答:我国神话的类型:

a.保存情况(楚辞、《山海》、《淮南子》);

b.分类+解读+举例。创世神话,是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3.简答:神话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意义与影响:

a.神话是人话;

b.英雄气概(以上两点也能很好地说明家国情怀心理的形成);

c.文学三要素:情感、形象、想象,因此,神话奠定了后世一切文学的最根本的因素;

d.提示方向:为人生的主题,成为主流;

e.题材源泉。

八、《诗经》

1.名词解释:采诗、献诗、删诗。

2.名词解释/简答:六义、六诗、四始(风雅颂、赋比兴),乃至于变风、变雅(风雅正变),要注意出处、经典定评(如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

3.名词解释:诗言志(《毛诗序》)、赋诗言志(断章取义、外交辞令)

4.名词解释:四家诗、三家诗

5.简答/论述:《诗经》的内容:

a.社会政治诗:

表达平民对上层统治者的讥刺,对治国政策的批评。 (一是揭露宫闱丑行,描绘统治者恶心的行止,如《邶风·新台》讽刺卫宣公霸占儿子的新娘;二是民众对贵族的荒淫无耻予以严厉的指斥,如《鄘风·相鼠》;三是写沉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如《王风·君子于役》写徭役使夫妻别离的困苦,《豳风·东山》则直接描写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四是对劳动分配不公表示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表达官吏对政治的不满。 (一是出自小官吏之首,抱怨劳逸不均。如《小雅·北山》;二是忧国忧民、指斥统治者之作,如《小雅·正月》)

表达人生的郁结与感慨。 如《桧风·隰有苌楚》《魏风·园有桃》(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王风·黍离》(其家国哀思,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赞美执政者之诗。 如《召南·甘棠》《鄘风·定之方中》等。

b.爱情诗:

青年男女之恋爱。(一是风格直爽、大胆而浪漫,如《召南·摽有梅》《郑风·绞童》;二是温文典雅,如《邶风·静女》《秦风·蒹葭》《陈风·月出》;三是如《郑风·溱洧》写春月男女恋爱的风俗。)

描写婚姻生活之诗。如《周南·桃夭》写女子出嫁;《郑风·女曰鸡鸣》写夫妻缠绵的情爱;《郑风·风雨》则是写夫妻久别重逢。

反映婚姻及社会问题之诗。(主要是弃妇诗,以《卫风·氓》《邶风·谷风》为代表,一个决绝,一个留恋。此外如《郑风·将仲子》写恋爱的不自由。)

c.史诗、农事诗:

《大雅》之中的史诗。(a.《生民》《皇矣》《公刘》《绵》《大明》;b.周人史迹传说;c.抒发爱戴之情;d.对先祖神化的记述;e.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治国经验。)

歌咏农业活动,表现周人生产情状。如《豳风·七月》《周颂·载芟》《小雅·信南栅》等。

反映周人礼俗、观念之诗。如《齐风·南山》《小雅·斯干》

6、简答/论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a.抒情与写实的统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抒情方式坦白直率;叙事性诗作中也饱含感情)

b.赋、比、兴。(《诗经》中是如何运用赋比兴手法的?)

c.语言与结构上的特色。(民歌美、建筑美、音乐美、词汇丰富)

7、简答/论述:《诗经》的地位及影响

a.开创抒情诗传统。(源头、抒情诗特别发达)

b.“风雅”精神。(关注现实,强烈的政治倾向与社会责任感、对个体的关注)

c.比兴手法。(艺术思维特征,香草美人)

d.诗歌体裁与语言艺术。(四言诗、五言诗、铭、传、赞等;词汇、双声叠韵、重章)

九、楚辞

1.名词解释:楚辞(新的诗体、楚文化的产物、西汉、代表作家与作品、《楚辞章句》)

2.简答:楚辞与汉赋的关系(继承,差别:体式、性质、“楚辞尚神理,汉赋尚事实”)

3.简答:楚辞是如何产生的?

a.楚文化的产物:宋人黄伯思语(p124)

b.楚歌、楚声,与音乐的关系

c.与民间巫歌的关系(浪漫的形式、神异的题材)

d.语言、内容的地方化(“兮”“些”)

e.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思想上受中原先进文化影响、文风上受纵横铺饰文风的影响)

4.简答:楚辞文体的特点?

a.楚辞文体的体式:一是类于《诗经》加以改造(非典型楚辞体);二是“骚体”,有以下特点:

b.诗风:铺排夸饰、想象丰富;

c.体式:篇幅增长、句式参差;

d.语言:楚地风物、方言词语。

5.名词解释:《九歌》《九章》《天问》《招魂》、香草美人

6.简答:《离骚》的内容:

a.屈原自述生平的长篇抒情诗。

b.(以丰富奇幻的想象)

c.“美政”理想与深沉的爱国情感。

d.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与嫉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7.简答:《离骚》的艺术特色

a.激情与想象。(与楚文化有关;前半部分想象;后半部分激情与想象)

b.竣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c.对《诗经》比兴手法的拓展。(喻像的丰富、比兴的连续使用、象征意义)

d.结构与语言。(篇幅开阖抑扬、民歌形式、散文笔法、主客问答、草木虫鱼、双声叠韵)

8.简答:《离骚》(楚辞)对后世文学的贡献:

a.浪漫(想象、神话、香草美人、对辞赋创作产生影响)。

b.屈子人格精神。

c.诗歌史上个人大规模创作的开始。

d.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耸立的高峰之一。

9.简答:宋玉的楚辞创作

a.宋玉其人及作品流传情况。

b.《九辩》(思想上不及屈骚,艺术上描摹圆融、刻画描写、造语用词)。

十、先秦历史散文

1.名词解释:《尚书》《逸周书》、铭文、《春秋》三传、《国语》

2.《左传》的艺术特色:

a.先秦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b.文学性的剪裁与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的斗争,作者仅用五百余字,就把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和尾声叙述得明白生动。剪裁详略得当。

c.人物性格的刻画,立体感。

d.生动的场面描写与传神的细节描写。《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

e.善于描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f.影响:对叙事文学,尤其是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

3.《左传》的叙事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a.褒贬分明的倾向性。

b.奠定了我国古代叙事性作品的叙事结构。(按时间顺序安排事件,串联情节)

c.刻画人物的手法已经初具规模。(多细节、言行,少外貌、心理)

d.古代小说和戏曲对历史题材的重视。

4.《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a.内容

b.风格:铺张辩丽,夸饰恣肆。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对后来辞赋有影响。

c.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

d.人物刻画

e.引譬设喻,善用寓言。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