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专题>热点专题>

宗祠感想:参加李氏宗祠上梁典礼有感

热点专题 阅读(2.56W)

【1】

宗祠感想:参加李氏宗祠上梁典礼有感

我家从侯洞搬到大坪子,有一百多年了。一百年间,和侯洞关系时断时续,渐渐失联。爷爷奶奶也回侯洞居住过。前几年经过侯洞,还能找到我家以前房子的地基、墙根。

我在大坪子长大。大坪子李家繁衍了几代,现在也有五户人了。五户人其实就是一家人。五户人在一个都是姓王的村寨里,是小姓。一个小姓在一个宗族观念非常强的村寨里,容易受欺负。王姓村邻觉得,他们是本地人,我们是外地人,我们从外地过来抢占了他们的土地,山林,做官机会等各种资源。有这种想法,就有争斗、争执。本来王姓村邻也不团结,但一和我们争斗,就都站到一起欺负我们。我小时候听过最多的话,就是叫我们滚回侯洞去的话。说这话的,有大人,也有小孩。小孩懂啥啊,都是大人教的。

也不是所有王姓村邻都这样,其实极端的也就那几个。但就是那几个,让我深恶痛绝。我国小三年级的时候在坪义国小被一个高年级的村邻打,打得很惨。我妈来了,那人连我妈也骂。他哪来的气焰?仗着的,无非就是他姓王,且刚好生在一个多数人姓王的村寨里。我那时候非常弱小,打不过他,但我不屈服,当着所有人的面发誓长大了一定会报仇。我这样说,那人当着我妈面,都跑过来踢了我几脚。

这事我记得很久。后来我真长大了,就觉得和这样一个人计较特别没意思,也无所谓仇恨了。

我小时候对部分村邻是非常记恨的,现在也都放下了。觉得他们也是无知,狭隘,一辈子也就这点出息,犯不着计较。真有大出息的,不会恃强凌弱。

我知道我们一家人曾经在这样一个地方活得不容易,也常听父辈们讲他们受到的欺凌。他们的讲述曾经激发了我好胜的欲望,总想着出人头地,扬眉吐气。

后来读书,消解了不少胜负心,但一回老家,村里人的势利眼还是让人不大舒服。

我对故乡情感复杂,又爱又恨。也比较敏感,譬如有人仗着家族强大就欺负人。这算我的逆鳞。我至少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在我身上发生。

【2】

家里长辈们一直教育我们,做人不能忘本。要记得一个人的根脉,要敬祖宗。也一直给我们讲述先辈到大坪子打铁并落脚在此处的故事。

那年大伯帮着三关陈忠伍大哥他们寻祖,最终认祖归宗,陈忠伍大哥他们现在也都改了李氏名姓。那天早上宗族祠堂上梁,看到他们兄弟几个都在,我为之兴奋,也为之动容感怀。

大伯热心家族事务,又一次整理族谱的时候,我们开始和李氏家人又联络起来了。

面对这些家人,我是有一种亲近感的,也有一种自豪感。我对家族事务并无贡献。只是偶尔闲下来,会想一些问题。想得最多的,是家族的现代意义以及其发展思路。

在现代,家族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是组成一个团伙抵抗别人的欺负或者说去欺负别人吗?是内部相互攀比谁谁谁更牛谁谁谁特差吗?是拿出去吹牛逼炫耀说我是某某宗族族人吗?还是结党营私谋利谋权?

显然都不是。所以,现代社会,一个家族如何处理好家族与其他家族的关系,家族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家族内部亲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处理不好对外关系,家族就是众矢之的,别人看我们笑话,对我们敬而远之,我们就成了一座自吹自擂的孤岛;处理不好内部关系,家族就成了乌合之众,内部相互攀比,嫌贫爱富,色厉内荏——表面一片祥和,内里一团乱麻——种种教条也形同虚设。

一内一外,搞好了,家族兴;搞不好,家族衰。

【3】

怎么搞?这当然是大问题。

我觉得首要的,还是在于一个“礼”字。懂礼,讲礼,传礼。自己要懂礼,更要守礼讲礼,更要把礼传递给家人朋友。

礼是宗族关系、社会关系的核心。没这个礼字,一切就乱套了。爹不像爹,儿不像儿;兄不像兄,弟不像弟;夫不像夫,妻不像妻……不懂得做人的本分。

对老该怎样?对幼该怎样?对亲该怎样?对友该怎样?这些都是礼规定的。

在现代社会,讲礼,迂腐吗?我觉得礼有礼的价值,不迂腐,很实用。

懂了礼,言行举止就有了规矩。对内对外,都能和睦相处。

懂礼是外用,修身是内功。所以说,人除了懂礼,更要修身。如何修?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格物致知,意诚心正。要知止,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知道目标在哪,边界在哪。要行止有度。修身是天大的事情:至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修身是一辈子的事情,未必人人能成,但人人可学。

就我的认识,这些古老智慧蕴含了无穷能量,果然要复兴家族,就不能不先从守礼修身开始。

在这个基础上,经商的经商,从政的从政,游艺的游艺,打工的打工。虽各行其是,但有一套严密的礼节管束着,不乱。

自己能立身,还能帮助家人,帮助社会,对社会有正向的推动力,这才是一个家族存续的意义。

【4】

宗族修祠堂,每个人都很热心。有更多人奉献了太多精力,时间,钱财,殚精竭虑,出谋划策。这种精神非常感人。

从策划,到执行,到上梁,有太多感人的故事。虚的不谈,谈奉献,所有付出的人都值得好好学习,相互勉励。

那天早晨我们早早到场,目睹了上梁的过程,看着众亲人济济一堂,突然有了一种难得的归属感。

丁酉

农历八月十六

【本文作者:李日白 (微信公众号:日白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