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工作計劃>工作計劃精選>

國小語文“學困生”輔導計劃(精選3篇)

工作計劃精選 閲讀(6.34K)

國小語文“學困生”輔導計劃 篇1

一、輔導思想

國小語文“學困生”輔導計劃(精選3篇)

為了落實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在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中,科任教師除了傾注愛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學困生要因材施教,抓好複習和預習工作外,還要注重學困生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的的培養,運用恰當而有效的方法。

二、學困生形成原因情況分析

1、不良的學習習慣

學困生課前不預習;課堂上心不在焉,遊戲教學時,偶爾也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但很快便消失了;作業不完成,如有完成也是為了應付,往往用抄襲來矇混過關;課後更談不上覆習,一下課就什麼都扔到一邊。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惰性。

2、缺乏學習動機,目的不明確

國小階段語文課時安排多,許多學生認為語文很乏味,而對學習不夠重視。部分學生認為語文沒多大用處,這些學生一開始就無動力,失去了目標,自然就成了學困生。他們沒有樹立起“我要學”的思想。這導致他們對語文的興趣不濃厚,甚至不願學而放棄這門功課。

3、意志薄弱,缺乏毅力

學習優秀的學生一般都具有堅強的意志,他們能夠克服困難,戰勝自我,從而達到目的。而學困生則不然,他們在經歷一、二次默寫或考試失利後就垂頭喪氣,一遇到困難,就向其低頭,失去學習信心,對學習興趣產生動搖。很少去尋找原因,反而懷疑自己學習的能力,從而失去了信心。還有些甚至因貪玩,不能靜心學習,也就是經不起玩的誘惑而不能控制自己把學習堅持下去。

4、學習方法不當

學困生往往學習自主性差,課後,他們總以完成作業為鞏固所學知識的唯一途徑,他們疏忽了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知識歸類,系統總結等科學的學習方法。他們不知從何入手,該如何學,無法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如:課文死記硬背,常常是過目就忘;讀課文從不去理解課文意思及其深層含義,一遍讀完,也不知讀些什麼,知識無法鞏固;還有一部分學困生雖學得賣勁,可就是沒有效率。

5、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

學困生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他們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其結果也帶來了注意力的不穩定,從而使他們的學習效率比其他學生差。

6.其它智力因素

不少聰明的學生怕吃苦,怕經受挫折,經受磨難,一遇困難就打退堂鼓,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喪失信心與勇氣,甚至產生變態心理,總認為老師、同學看不起自己,自己萬事不如人,於是破罐子破摔,自己不學,也不想叫別人學,最後走進雙差生行列。

三、補差策略

(一)打好基礎,減少分化

國小語文由於課時較多,教學任務又多,我們很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總是加快教學步伐,減少了一些鞏固環節。這種做法對於那些學習緩慢獲得者來説,往往是某些知識並未掌握,又被迫學習新的知識,這些新知識也就失去了依附的基礎,形成了“夾生飯”。即使以後再有時間反覆複習,也往往是事倍功半。

因此,教師在一開始的教學中,要放慢進度,及時反饋,強化矯正,哪怕少講些內容,但每一堂課學生要掌握的東西必須掌握。這樣堅持從實際出發,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可以減少分化現象。

(二)以“愛心”喚起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對某門學科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是與這門學科任課教師聯繫在一起的。教師的情感力量產生強烈的吸引力,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願望,去克服一個個困難,獲得學習的成功。我們要利用情感去感化差生,用“愛心”來喚醒他們內心裏對學習的渴望。

(三)善於發現“閃光點”

學困生們畢竟是十來歲的孩子,教師一個寬容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一個會意的眼神,一個輕微的觸摸都會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我們做教師的要善於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加以表揚,以鼓勵增強他們的上進心,讓他們感覺到教師的關懷,能融化其心靈的堅冰,鼓起他們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學困生得到別人讚許,往往能從中找到自我,從而找回學習的信心。

(四)創造愉快的課堂氛圍。

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教師應圍繞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諸如猜一猜、演一演、比一比、唱一唱等遊戲活動,吸引差生的注意力,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為了在遊戲中獲得成功,他們會自覺投入到課堂學習。

為了發展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並改變他們當中有些人缺乏學習紀律的現象,上課時應使學生處於積極工作的狀態,吸引他們參加學習活動。

五)教給學生方法

我們對學生不僅要“授之以魚”,更應該“授之以漁”。要想根本改變差生,還要教給他們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其在學習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歸納指導法。使用歸納法完全符合國小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教師可讓學生反覆接觸某一語言現象,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感情認識,然後引導學生加以歸納,要求他們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或共同的東西。

(六)使用正確的學習策略

1、制定一個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它能幫助差生朝着這個方向前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為有計劃就不會打亂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時間,恰當分配精力。有計劃就有了學習目標,也就有了學習動力和努力方向,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一個“跳一跳,才能夠得着”的長遠目標,還要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課型確定每節課或每一個單元認知小目標,讓學生不斷受到目標的激勵,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2、做好課前預習工作。

課前自學可以發現疑難引起思考,減少聽課的盲目性,增強聽課效果。在學會學習的前提下,課前自學應改變仍停留在單詞識記及課文閲讀的程度上,我們要求學生自己查詞典,自己記例句,自己用新詞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達法進行模仿,自己找句子進行詮釋,自己找出課文中的難點,在充分利用課本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語文,保證學生的課前自學程度,特別注意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學的方法,並進行有目的的指導。

3、及時複習。

這是提高學習效率、鞏固學習成果的重要環節。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過知識後的短時間內遺忘很快,而往後遺忘的速度減慢,因此複習要及時,要在學後當天進行,教師要督促差生在課後及時完成作業,在家裏回顧一天所學,以免造成新的更大的分化。

4、加強練習

語言是在使用中學會的,交際能力只有在交際中得到最有效的訓練和培養,教師應引導學生爭取各種訓練機會反覆練習,以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如:在課堂上、在課後多閲讀多練寫。

如果這些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做到,他們對語文學習自然就更有信心,興趣更濃。但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定時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所以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常規常抓不懈。可以在平時的作業,課堂抽查中及時反饋並表揚。明確的學習動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會給學困生帶來很大的進步。

(七)鼓勵互幫互學,加強個別輔導

學困生是因為無法消化所學知識而慢慢落後於其他人了。為了幫助學生及時消化鞏固知識,每天早晨我安排成績好的同學義務幫助他們複習舊的知識點,他們覺得其他同學與他們是同甘共苦,老師和同學都在關心他們,所以平時學習就會努力很多。

此外,根據學習程度的不同,把全班分成四人合作小組。利用小組的形式,相互檢查,背誦,分角色表演,糾正讀音。在課堂上、課外就增加了許多小老師來幫助指導學困生,大家在互教互助中得到共同提高。

(八)感情上與家長溝通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的實施,只依靠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課後複習和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家長來配合老師,幫助、輔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家長陪讀,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年齡偏小的學生,更需要家長的參與,常與老師溝通。在能力學習方面,有的學生進度可能會慢一些,家長不要心急,因為,學生的基礎不同、性格不同,學習效果也會不同。特別是在閲讀方面,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平時就不愛説話。如果突然讓他大聲的去讀,可能會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我們也要尊重學生,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習,而不是強制學習。在學習中重要的不是學習進度,而是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習進度自然就會進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有專人陪讀,這樣家長能夠跟上學習進度,瞭解學習情況,以便在課後更好地幫助和輔導孩子。當然,農村的家長可能自己都不會,但是沒關係,只要陪着孩子學,聽着他讀看者他寫,幫忙監督學生作業,就已經是很大的配合了。因為只有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國小語文“學困生”輔導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提倡任務型教學模式,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

二學生情況

本學期我繼續任教四年級三個教學班,由於班級人數比較多,雖然我運用了多種辦法,兢兢業業,但是四年級各班還都存在差生面的問題。由於各班人數比較多,對教師課堂上的操練和課後的培優輔差都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然而,學生對英語的學習還是存在很大的興趣。作為教師,我們可以抓住這一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才能有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除了要培養學生的“四會”能力外,還要注意對學生的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的培養。特別是那些學有餘力的學生,教師還要對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進行更高層次的提高。

三、教材分析

第八冊共有10個模塊。在各模塊有兩個單元,每單元設計了以下幾個部分:首先是listen,pointandfind“Iwant…”。在這部分學生會看到本單元的基本故事,書中的小朋友在用英語互相交流。學生要認真聽,認真看,理解他們在幹些什麼,説些什麼,然後努力去學着説。然後是Listenandsay。這部分是對重點句型的練習與鞏固。接着是practise。這部分設計了一些課堂活動。學生可以按照書中的範例,運用前面學到的表達方法進行交流,進一步鞏固和提高用英語聽、説、做、玩、演的技能。第二單元還專門設計了sing。在這裏,同學們可以結合本單元的內容,唱一唱,説一説,玩一玩,做一做,動動腦筋,使英語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在繼續培養學生的聽、説、寫的基礎上,繼續側重學生閲讀理解方面的能力,同時也繼續要求學生在寫能力方面進行要求,引導學生寫出簡單的小短文。比如書信,海報等。繼續對出現在每一個模塊中的語法點進行形象的,生動的講解。做好國小階段的複習工作。在複習階段,應該注意區別優秀生和學困生,加大練習量,讓學困生吃飽的同時,優秀生吃好,複習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和複習重點:複習框架如下:

1、單詞複習:總結歸納三年級上冊至六年級下冊的單詞,分為水果、蔬菜、顏色等二十七個版塊,根據內容的多少,平均每天覆習兩個版塊,循環式複習。

2、語法串講:在語法串講中,重點講一下學生易混淆的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式,通過試題訓練讓學生對於英語中的時態又更深層的瞭解。

3、寫作練習:每兩週至少一篇英語作文,學生練習,教師認真批改並及時反饋給學生。

4、試題練習:只有理論學習而無實踐不利於學生的掌握,精選幾套會考試題讓學生進行練習,通過做題找出學生容易出錯或難理解的題反覆練習、講解讓大部分學生真正能掌握。四單元重點難點分析:

1.複習一般將來時的運用;2.複習鞏固過去時;3.複習現在進行時;4.複習鞏固特殊疑問句:(1)What do you want to eat?(2)What’st he matter?(3)Why are you scared?(4)Who rethey talking about?5、繼續學習動詞的過去時態;6、學習簡單的一般將來時態的表示方法。

四、教學方法

1.提倡任務型教學,讓學生學以致用。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一些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支配感;鼓勵學生們將語言看作是工具,而不是最終的產品,讓學生們將注意力集中到充滿合作和競爭意識的活動中,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等方式或者運用他們所能的語言(模仿、動作、關鍵詞、圖畫等)來交際解決問題、完成任務並彙報結果,從而達到“用英語做事情”的目的。

2.儘可能為學生學習語言創造情境。利用圖片、模型、實物、簡筆畫等教具,利用自己的手勢、動作、表情等體態,利用CAI課件、錄音、錄像等現代教學設備,使英語教學變得生動、形象,為英語教學提供各種教學語境和真實的交際場合,營造英語交際情境和氣氛。

3.實施趣味性教學,精心設計遊戲、競賽、猜謎、音樂、詩歌、扮演角色等活動,使教學情趣化,給學生以愉快的情緒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向着目標不斷進取。

五.學困生轉化措施

“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教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無論是多麼優秀的班級,都會存在“學困生”,英語課堂亦是如此,因此,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作為一名教師,要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他們,用真誠的愛心去理解、關心他們,用無比的耐心去幫助他們,從而使他們的學習不斷的提高。

經過觀察和分析,我總結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學習目的不明確

英語學習受不穩定的情緒支配,學習熱情冷熱無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英語學習中的學困生。

(二)學習基礎不紮實

學困生在國小啟蒙階段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基礎不紮實,思維不活躍,接受能力差,從而影響了其以後的英語學習。

(三)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不當

學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不主動,課堂上不能全身心的投入。

(四)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沒有良好的家庭環境,缺乏家長的正確引導也是形成學困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因此,作為教師就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他們個人的具體水平情況,儘量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穫。

(一)保護自尊心

(二)樹立自信心

(三)提供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就必須教會他們一定的學習方法

國小語文“學困生”輔導計劃 篇3

一、輔導思想

為了落實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在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中,科任教師除了傾注愛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學困生要因材施教,抓好複習和預習工作外,還要注重學困生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的的培養,運用恰當而有效的方法。

二、學困生形成原因情況分析

(一).學困生形成的家庭原因

父母的不良言行舉止直接影響着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監管不利。

(二).學困生形成的學校原因

教師思想教育不力以及片面追求成績。對學困生輔導不及時,缺少有效的方法,他們自己放鬆要求。

(三).學困生形成的社會原因

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隨着潮流在不斷變革,思想意識使部分學生受到金錢至上、享樂主義、讀書無用等錯誤思潮的影響,偏離了健康成長的道路。

(四).學生因素

1、不良的學習習慣

學困生課前不預習;課堂上心不在焉,遊戲教學時,偶爾也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但很快便消失了;作業不完成,如有完成也是為了應付,往往用抄襲來矇混過關;課後更談不上覆習,一下課就什麼都扔到一邊。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惰性。

2、缺乏學習動機,目的不明確

國小階段英語課時安排不多,許多學生認為語文數學很重要,而對英語學習不夠重視。部分學生認為英語沒多大用處,這些學生一開始就無動力,失去了目標,自然就成了學困生。幾乎所有的英語學習學困生對學習外語的動機不明確。他們沒有樹立起“我要學”的思想。這導致他們對外語的興趣不濃厚,甚至不願學而放棄這門功課。

3、意志薄弱,缺乏毅力

學習優秀的學生一般都具有堅強的意志,他們能夠克服困難,戰勝自我,從而達到目的。而學困生則不然,他們在經歷一、二次默寫或考試失利後就垂頭喪氣,一遇到困難,就向其低頭,失去學習信心,對英語學習興趣產生動搖。很少去尋找原因,反而懷疑自己學習英語的能力,從而對英語失去了信心。還有些甚至因貪玩,不能靜心學習,也就是經不起玩的誘惑而不能控制自己把學習堅持下去。

4、學習方法不當

學困生往往學習自主性差,課後,他們總以完成作業為鞏固所學知識的唯一途徑,他們疏忽了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知識歸類,系統總結等科學的學習方法。他們不知從何入手,該如何學,無法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如:記單詞死記硬背,常常是過目就忘;讀課文一個單詞一停頓,從不去理解課文意思及其深層含義,一遍讀完,也不知讀些什麼,知識無法鞏固;還有一部分學困生雖學得賣勁,可就是沒有效率。

5、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

學困生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他們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其結果也帶來了注意力的不穩定,從而使他們的學習效率比其他學生差。

4.其它智力因素

不少聰明的學生怕吃苦,怕經受挫折,經受磨難,一遇困難就打退堂鼓,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喪失信心與勇氣,甚至產生變態心理,總認為老師、同學看不起自己,自己萬事不如人,於是破罐子破摔,自己不學,也不想叫別人學,最後走進雙差生行列。

三、補差策略

(一)打好基礎,減少分化

國小英語由於課時較少,教學任務又多,我們很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總是加快教學步伐,減少了一些鞏固環節。這種做法對於那些學習緩慢獲得者來説,往往是某些知識並未掌握,又被迫學習新的知識,這些新知識也就失去了依附的基礎,形成了“夾生飯”。即使以後再有時間反覆複習,也往往是事倍功半。

因此,教師在一開始的教學中,要放慢進度,及時反饋,強化矯正,哪怕少講些內容,但每一堂課學生要掌握的東西必須掌握。這樣堅持從實際出發,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可以減少分化現象。

(二)以“愛心”喚起學生的積極性

國小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對某門學科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是與這門學科任課教師聯繫在一起的。教師的情感力量產生強烈的吸引力,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願望,去克服一個個困難,獲得學習的成功。我們要利用情感去感化差生,用“愛心”來喚醒他們內心裏對學習的渴望。

(三)善於發現“閃光點”

學困生們畢竟是十來歲的孩子,教師一個寬容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一個會意的眼神,一個輕微的觸摸都會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我們做教師的要善於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加以表揚,以鼓勵增強他們的上進心,讓他們感覺到教師的關懷,能融化其心靈的堅冰,鼓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勇氣。學困生得到別人讚許, 往往能從中找到自我, 從而找回學習英語的信心。

(四)創造愉快的課堂氛圍。

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教師應圍繞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諸如猜一猜、演一演、比一比、唱一唱等遊戲活動,吸引差生的注意力,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為了在遊戲中獲得成功,他們會自覺投入到課堂學習。

為了發展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並改變他們當中有些人缺乏學習紀律的現象,上課時應使學生處於積極工作的狀態,吸引他們參加學習活動。例如,做遊戲時,多讓他們參與一些只需説一些簡單口語的活動。

如:在Play a guessing game 中,教師讓他們上講台拿卡片,其他同學猜,或者讓他們簡單地問:“What’s this in English? / Guess!”回答: "Yes/ No."又如在Guess, what day is it?這一遊戲中,教師可邀請他們上講台轉動一週七天的卡片,並問:“What day is it?”。在對話表演時,可讓學困生説一些簡單但有趣的台詞。這樣,學生就不知不覺地參加到英語的學習活動中來了。並且,初步的成功,將使他們對英語學習饒有興趣,從而變得更集中注意,更守紀律了。

(五)教給學生方法

我們對學生不僅要“授之以魚”,更應該“授之以漁”。要想根本改變差生,還要教給他們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其在學習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歸納指導法

使用歸納法完全符合國小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教師可讓學生反覆接觸某一語言現象,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感情認識,然後引導學生加以歸納,要求他們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或共同的東西。

例如: 在教學動詞現在進行時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複習了許多動詞原型。然後,我出示了幾個詞組進行時的單詞卡片,並讓學生反覆跟我朗讀單詞,再放到句型中造句。之後,學生根據操練的內容自己歸納出動詞現在進行時的特點和應該注意的方面。這樣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現在進行時的用法要好得多。

(六)使用正確的學習策略

1、制定一個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它能幫助差生朝着這個方向前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為有計劃就不會打亂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時間,恰當分配精力。有計劃就有了學習目標,也就有了學習動力和努力方向,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一個“跳一跳,才能夠得着”的長遠目標,還要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課型確定每節課或每一個單元認知小目標,讓學生不斷受到目標的激勵,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2、做好課前預習工作。

課前自學可以發現疑難引起思考,減少聽課的盲目性,增強聽課效果。在學會學習的前提下,課前自學應改變仍停留在單詞識記及課文閲讀的程度上,我們要求學生自己查詞典,自己記例句,自己用新詞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達法進行模仿,自己找句子進行詮釋,自己找出課文中的難點,在充分利用課本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英語,保證學生的課前自學程度,特別注意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學的方法,並進行有目的的指導。

3、及時複習。

這是提高學習效率、鞏固學習成果的重要環節。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過知識後的短時間內遺忘很快,而往後遺忘的速度減慢,因此複習要及時,要在學後當天進行,教師要督促差生在課後及時完成作業,在家裏回顧一天所學,以免造成新的更大的分化。

4、加強練習

語言是在使用中學會的,交際能力只有在交際中得到最有效的訓練和培養,教師應引導學生爭取各種訓練機會反覆練習,以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如:在課堂上、在課後、在各種英語俱樂部、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練習英語、使用英語,培養真正的交際能力。

如果這些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做到, 他們對英語學習自然就更有信心, 興趣更濃。 但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定時間,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所以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常規常抓不懈。 可以在平時的作業,課堂抽查中及時反饋並表揚。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一定會給學困生帶來很大的進步。

(七)鼓勵互幫互學,加強個別輔導

學困生是因為無法消化所學知識而慢慢落後於其他人了。為了幫助學生及時消化鞏固知識,每天早晨我安排成績好的同學義務幫助他們複習舊的知識點,他們覺得其他同學與他們是同甘共苦,老師和同學都在關心他們,所以平時學習就會努力很多。

此外,根據學習程度的不同,把全班分成四人合作小組。利用小組的形式,相互檢查,背誦,分角色表演,糾正讀音。在課堂上、課外就增加了許多小老師來幫助指導學困生,大家在互教互助中得到共同提高。

(八)感情上與家長溝通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的實施,只依靠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課後複習和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家長來配合老師,幫助、輔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家長陪讀,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年齡偏小的學生,更需要家長的參與,常與老師溝通。在能力學習方面,有的學生進度可能會慢一些,家長不要心急,因為,學生的基礎不同、性格不同,學習效果也會不同。特別是在閲讀方面,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平時就不愛説話。如果突然讓他大聲的去讀,可能會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我們也要尊重學生,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習,而不是強制學習。在學習中重要的不是學習進度,而是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習進度自然就會進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有專人陪讀,這樣家長能夠跟上學習進度,瞭解學習情況,以便在課後更好地幫助和輔導孩子。當然,農村的家長可能自己都不會,但是沒關係,只要陪着孩子學,聽着他讀看者他寫,幫忙監督學生作業,就已經是很大的配合了。因為只有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四、結論

有效地改善國小英語學困生的學習面貌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工作,因為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後進生現象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轉化他們的工作也不會是立竿見影的,並且在轉化原有後進生的過程中還會產生新的後進生。我們做教師的應該轉變觀念,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用深厚的愛去感化他們,用科學的方法去引導他們,改變對他們的態度,給他們更多關愛,對他們付出更大耐心,保證他們的學習自尊和自信,讓他們保持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減少和其他同學間的差距。堅持“預防為主,防範與轉化”相結合,持久地、踏實地努力工作,後進生的問題終究是可以基本得到解決,終究能夠達到理想的境地——懸殊很小的相對後進生的存在。國小的英語教學質量也定會大幅度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