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演講稿>發言稿>

衞生局在醫政工作會上的發言

發言稿 閲讀(2.15W)

這次全國醫政工作會議是在我國應對國際經濟金融危機,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即將全面啟動的特殊歷史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開好這次會議對於指導今年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醫政工作,促進醫療衞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利於統一思想,振奮精神,明確方向,全面開創醫政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講三方面意見。

衞生局在醫政工作會上的發言

一、進一步提高對新時期醫政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醫療衞生事業關係到千家萬户的幸福安康。發展醫療衞生事業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衞生行政部門作為政府的重要組成部門,必須全力以赴履行職責。

自新中國和衞生部成立以來,醫政司一直是衞生部的主要業務部門,醫政工作一直是衞生工作的核心業務之一。幾十年來,全國醫政系統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與醫療機構和廣大醫療衞生工作者共同努力,初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醫療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標準、規範,為保障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社會對醫政管理,人民羣眾對醫療服務又寄予了新的期望,黨和政府也對醫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情況下,進一步定位醫政工作,提高對醫政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就顯得猶為迫切。

(一)經濟社會發展賦予醫政工作新的使命。

第一,黨和政府高度關注人民羣眾的健康問題。xx要求將人民羣眾的健康和生命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並對醫療服務提出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人民羣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衞生服務”的明確要求。黨的xx大把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奮鬥目標之一,明確提出了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為我國衞生事業改革發展指明瞭方向。黨的xx屆三中全會要求統籌城鄉衞生髮展,基本醫療衞生服務必須儘快惠及全體農民。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按照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改革、重民生的要求,各級黨委政府更加重視人民健康,把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推動醫療衞生事業發展作為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改善國民綜合素質、增強羣眾消費信心、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有力措施,大力增加投資,建設公共衞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強化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改善醫療衞生機構設施、設備等硬件條件,提高醫療機構的標準化水平。

黨和政府對醫療衞生工作高度重視,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這就要求醫政戰線上的同志們必須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踐行黨中央的指示精神,抓住有力時機,採取有效措施,因勢利導、乘勢而上,促進醫療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把黨和政府對人民羣眾健康權益的關懷真正轉化為人人享有的基本醫療服務。

第二,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工作即將全面啟動。黨中央和國務院已經原則通過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五項改革重點的實施方案,相關配套文件也會盡快出台。按照xx總理的要求,這次醫改是要“真正做到讓老百姓得到實惠,讓醫務人員受到鼓舞,讓監管人員易於掌握”。當前和今後相當一段時期,尤其是從現在起到XX年,衞生部門將着力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工作,全力推進五項重點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到XX年,醫療保障覆蓋面要提高到90%以上,同時提高保障標準,其中,XX年的新農合要提高到人均150元。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以及新農合和醫療救助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國將進入具有廣泛覆蓋的全民醫保國家的行列,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同時,沒有健全的保障制度,就談不上醫院的發展,醫療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就永遠得不到解決。黨中央國務院下決心解決了這個根本問題。

二是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要澄清基本藥物只治小病,只用在基層的認識誤區。基本藥物既針對常見病、多發病,也針對重大疾病,是防治必需、療效確切、質優價廉、數量充足、人民羣眾可以公平享有的首選藥。例如,胰島素已經列為基本藥物,糖尿病患者不論收入、民族等等,都能公平獲得。其它如抗癌藥和一些抗心腦血管病、胃腸道疾病、神經精神疾病等的新型藥物也列為基本藥物,以滿足醫療需要。另外,管理部門和醫院的院長還要明確基本藥物是醫療機構規範診療中的主打藥物,要保證一定的使用比例。

三是健全基層衞生服務體系。這是為了真正解決人民羣眾看病就醫問題和普及公共衞生服務。隨着人民羣眾醫療需求的增加和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如果不提高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能力,大醫院人滿為患的局面和醫護隊伍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就不會改變,大醫院就無法支撐下去。眾所周知,健康守門人的制度只有強化基層才能做到。過去,以農村為重點的衞生工作要求,沒有得到很好落實,再加上過度依靠市場機制,導致了醫療資源向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市的中心區集中。此次改革要加強縣、鄉兩級醫療衞生服務機構,而且特別強調縣醫院的建設,把縣醫院納入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四是促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之一是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這項工作要抓緊、抓好。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還包括公共財政支持的老年人定期體檢,三歲以下孩子生長髮育的定期檢查。還有一些重大工程,如,我們要用三年的時間,通過計劃免疫,把“肝病大國”的帽子扔到太平洋裏面去;再如,通過孕產婦住院分娩,進一步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

這四個基本是改革方案的主體部分,既講保障,又講服務;既講治療,又講預防;既講城市,更講農村。這是一個全面的系統的改革措施,是以實際行動落實總書記“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的要求。

五是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這些年,衞生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績,但也積累了很多問題,看病就醫很多矛盾的焦點集中在醫院。公立醫院是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在把最緊要、最薄弱的環節----農村和基層基本醫療衞生問題解決後,就要集中精力解決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問題。同時,公立醫院改革還沒有清晰的路徑和現成的經驗,其他國家的經驗也無法簡單移植到中國來,完美的制度在任何國家都還沒有建立。我們要通過試點,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公立醫院的發展道路。

(二)醫政管理是醫療衞生工作的基石。

醫政管理核心內涵是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目標是為人民羣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醫政工作的性質和內涵,決定了在醫療衞生事業改革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這是因為醫政工作直接關係到醫療服務體系的結構、佈局、運轉,關係到醫療服務的發展,關係到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關係到滿足羣眾醫療需求,也關係到妥善應對和處置各種突發公共事件,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XX年,正是在醫政系統同志們的不懈努力和帶領下,全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全體醫務人員,團結奮戰,共克時艱,為戰勝冰凍雨雪災害和5.12汶川大地震及成功化解問題奶粉引發的公共危機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我們永遠不能忘卻的歷史,承載着中國醫療衞生系統白衣戰士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因此,做好醫政管理,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有保證,醫療服務宗旨的實現才有基礎,人民健康才有保障。

(三)醫政管理關係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的全局。

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是醫療工作的永恆主題和核心內容,也是醫療衞生事業賴以生存和發展之根本。沒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醫療衞生工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近年來,在個別地方醫患矛盾突出,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沒有得到有效保障。

今年醫政工作要點發布後,社會各界很關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立即進行報道,新聞頻道進行反覆、多次滾動播報,中國新聞網等很多媒體和網站進行了專題報道,詳細介紹醫政工作要點,就是因為今年的醫政工作圍繞着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主題明確、重點突出、措施得力。説明醫政部門工作重點選得準、抓得實,契合了政府要求、羣眾期盼和醫療衞生事業發展方向。醫政工作做得好就會贏得人民羣眾和整個社會對醫療衞生事業的認同和擁護。

醫政系統的同志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保障人民羣眾健康和生命安全,既是維護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體現,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建立完善醫療質量保障體系,創新體制和機制,充分總結和借鑑國內外有益做法,包括制定醫療質量和醫療服務管理的政策和標準、單病種質量控制標準、臨牀路徑等,這是在醫政進入“細節決定成敗”階段的今天,必須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從而加大醫療服務管理力度,確保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四)醫政管理是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成功的重要基礎。

新一輪醫改的啟動,預示着衞生事業包括醫政工作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了。面對當前國內外的宏觀經濟形勢,中央決定把關注民生、調整結構、擴大內需有機結合起來,為了支持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在今後三年裏面,要增加公共財政投入8500億元,用於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和醫療衞生系統的建設,以提高醫療水平,改善衞生狀況,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這次全球面臨着上世紀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峻的一次金融危機。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國務院決定3年投入8500億元,即每年投資2800億元以上,這是在經濟困難,財政緊張情況下的投入,用好這筆資金,衞生部門的責任重大!

醫政系統的同志們肩負着合理規劃、科學構建、落實不同級別和類別醫療機構功能的重任。要下決心、花力氣對現有醫療資源進行必要的整合,有保有放,鼓勵引導大型公立醫療機構成為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主力軍,帶動基層醫療機構共同發展,提升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我們要指導幫助公立醫療機構,明確服務宗旨,履行社會義務,落實公立醫療機構的公益性質。對公立醫療機構的特需服務要加以限制,不搞“一刀切”,但不能超過10%。

醫政系統的同志們按照醫改的要求創新思維,積極探索在大衞生體制下,實行管辦分開的途徑和方式,提高公立醫院的效益,發揮現有資源的最大效果。這些年經過探索,管辦分開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值得深思的問題。管辦分開不能在衞生管理體制外進行,因為這違反了客觀規律。醫院是衞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質醫療資源的工作平台,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基地,醫院按照公司運作,不僅違反了規律,也不利於公益性的落實。在衞生部門大的體系下面,成立相對獨立的醫院管理中心或者醫院管理局是一種好的方式。由衞生、財政、發改、社保部門、醫院管理專家、財務管理專家和民意代表組成管理委員會或者理事會,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才是醫院法人治理結構的合理模式。香港地區有成功的經驗,香港醫院管理局就是設在衞生局下面的相對獨立的管理機構。內地也有一些地區在衞生體制內進行了管辦分開的探索,為下一步推行積累了經驗。

醫政系統的同志們也要充分認識到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是醫藥衞生改革的主力軍,要採取有效措施,切實調動和保護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為醫療機構和醫務衞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空間,這是保證體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但是,調動積極性不能簡單地搞多收多得,要搞績優勤酬,醫務人員通過提供優質的服務,獲得較好的報酬。

評價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之一是看人民羣眾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特別是人民羣眾到大醫院看病的感受。第一,疾病預防工作非常重要。對於預防和醫療,我們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工業化、老齡化、生活方式改變的情況下,慢性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已經建立全民醫保的國家,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疾病治療的費用不堪重負,有引起醫保崩盤的可能性,所以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醫院在預防中承擔着極為重要的作用,周恩來同志早就説過“擴大以醫院為中心的預防”。第二是費用,在保障水平還很低的情況下,診療不適當,造成支付過多,患者就不會滿意。第三是方便程度,如果患者到醫院通宵排隊掛號,看病卻只有幾分鐘,患者不會滿意;在超負荷運作下,有的醫生的態度有時可能不十分好,患者也不會滿意。所以説,“金盃、銀盃不如羣眾的口碑”,人民羣眾希望醫藥衞生改革得到良好的服務,衞生事業也希望改革使廣大醫務人員受益。這就要求醫政系統的同志們堅持基本醫療服務的公益性,使中央的政策落到實處,使人民羣眾看得見,摸得着,真正受惠於醫改。

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醫政管理的許多內容都是基礎性和根本性的。通過加強醫政管理,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就能為建立基本醫療服務體系,探索公立醫院改革,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實現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奠定基礎,也能夠為形成多元辦醫格局爭取空間。

(五)醫政管理關係羣眾看病就醫的重大需求。

醫政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其直接關係到羣眾看病就醫,如,根據羣眾的就醫需求,調整健全醫療服務體系,完善醫療服務網絡,提高醫療服務可及性;探索建立雙向轉診制度;大力推廣適宜技術的普遍應用;規範醫療行為,控制醫療風險;優化醫療流程,方便羣眾就醫;確保醫療服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實現醫療服務信息共享等等,這些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一)近年來醫政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近年來,在衞生部黨組領導下,醫政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全國衞生工作重點,立足於與人民羣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看病就醫問題,着力構建醫療服務體系,加強醫療行業管理,規範醫療服務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障患者就醫安全,紮實工作,穩步推進,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是醫政管理法律體系基本建立。《執業醫師法》、《獻血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和《護士條例》等一系列醫政管理法律、法規的頒佈實施,建立了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執業許可制度,實行了醫師資格考試、執業註冊和護士執業註冊制度;建立了血液管理制度;建立了醫療事故處理、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部分醫療技術准入等制度,這些制度與其他有關醫療服務行為管理和質量控制的規章、規範等共同構成了醫政管理的基本法律體系。

二是以公立醫院為主體的醫療服務體系已經形成。公立醫院成為醫療衞生服務體系的骨幹力量。目前,我國有醫院1.9萬家,其中公立醫院約1.4萬家,業務量佔90%,2100餘所縣醫院是農村醫療服務體系的龍頭。在城市初步形成了社區衞生服務機構與省、市級醫院相銜接的醫療服務體系,在農村形成了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的雛形。

三是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高。通過強化基礎質量、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培養人才骨幹隊伍、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提供多種診療服務等,不斷加強醫療服務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能力,滿足患者醫療需求。XX年全國醫院診療人次16.9億,入院人數6800萬人次。公立醫院的300多萬醫務人員是我國醫療衞生工作的主力軍,在抗震救災中是不穿軍裝的人民健康衞士。因此,要為13億人民服務,就要建設一支強大的醫療服務隊伍,不能把醫療衞生隊伍與13億人的利益對立起來。公立醫院服務不足時,政府可以購買民營機構的能力參與公共服務,但是公立醫院提供公共醫療衞生服務是其天職,這是任何金錢也買不來的。在抗擊“非典”中,首批病人中的三分之一是醫護人員,他們是為了搶救患者生命,奮不顧身而倒下的,這是金錢買不到的!抗震救災中,很多醫務人員留下遺書,冒死去搶救傷員,這也是金錢買不來的!在醫藥衞生體制改革中,可以借鑑一些市場經濟方面有用的做法,借鑑一些企業的管理理念。但是,醫院決不是企業,絕對不能追逐利潤最大化,要既保服務量,又保醫療質量和安全。我高興地看到,XX年前3個季度的出入院診斷符合率是98.5%,這在發展中國家是處於領先地位的,一些醫療質量指標也已經接近發達國家。

四是血液安全形勢明顯好轉。特別感謝醫政系統的同志們在血液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與十幾年前相比,血液供應和血液安全都有了很大好轉。無償獻血已基本能夠滿足臨牀用血需求,特別是自願無償獻血已達到了99%以上。建立了一批固定的自願無償獻血隊伍,大批的無償獻血志願者活躍在這一造福患者的崇高事業中。血站的軟硬件建設得到了改善和提高,特別是保障血液質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不斷加強,血液安全基本得到保障。臨牀合理用血水平不斷提高,人員素質不斷加強,信息化、體系化的建設初見成效。

五是護理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護士隊伍不斷髮展壯大,整體素質顯著提高,而且通過《護士條例》的實施,護士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通過教育、培訓和管理,臨牀護理水平持續提高。“三分醫療七分護理”,護士的工作很重要,特別是在基層和社區,護士要發揮更大作用。但是這支隊伍的規模、水平還不夠,還需要大力發展。

(二)加強學習,全面提升醫政管理水平。

第一,要宏觀把握醫政管理工作。經過多年努力,醫政工作雖然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但是距離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們的要求和人民羣眾對我們的期盼以及形勢發展的需要,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醫政管理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醫政工作的抓手還不夠實,方式和手段還比較單一等等。所以,醫政部門的同志們要進一步強化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做到頂層設計、系統謀劃、整體佈局,做到科學預見,勇於創新。要全面梳理、認真分析當前工作中的空白點,明確需要進一步完善的領域,積極探索長效管理機制。在當前,要制定路線圖和時間表,完善醫政管理法制體系,制定醫療質量和醫療服務管理政策,構建控制力強的醫療服務要素(機構、人員、技術)的准入和管理體系、醫療質量管理控制體系和血液安全管理體系,大力推進護理事業的發展。

第二,要加強規劃管理,構建運轉好、功能清、定位準、質量優的醫療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的規劃和建設對於發揮醫療系統的整體功能和效率,滿足人民羣眾多層次、多方面的醫療服務需求,保證醫療質量,控制醫療費用,減輕患者就醫經濟負擔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部分地區沒有對醫療服務體系進行有效的行政干預和科學的市場調節,一些經濟效益不好而公眾基本醫療服務急需的機構和專業日見萎縮;而另一些大型公立醫療機構盲目擴大規模,導致黑洞效應,出現虹吸現象,影響了中小醫療機構的發展和功能的發揮,區域內的醫療服務能力沒有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因此,各級衞生行政部門特別是醫政部門要認真研究思考轄區內醫療機構的整體佈局,科學確定區域醫療中心的數量,明晰當地醫療服務體系中公立醫療機構的功能任務,形成大中小醫療機構分工協作、技術支持的良性互動格局。對轄區內的現有醫療資源要以改革和發展的思路盤活存量。通過精細化到專業人才、診療項目、設備設施的配置與醫療需求的合理配比,實現醫療機構的功能、任務與診療項目、人力配備有機銜接,構建職責清晰、運轉高效、質量優良的服務體系。要使醫療服務體系遵循醫療衞生事業的發展規律,與我國國情、人民羣眾的醫療需求和醫療支付能力以及醫療保障水平相適應。

第三,要加強醫療機構科室建設和管理,提高專業服務能力。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醫療技術水平是不斷提高的,醫療服務能力持續改善,部分專業和技術水平已經進入或接近國際先進行列。但是,我國總體醫療技術水平和醫療服務能力還有待提高,尤其是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還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協調等問題。這些不協調不平衡的問題,也和市場機制衝擊及利益驅動有關。譬如兒科、傳染、精神、病理、康復和臨牀營養等部分學科專業隊伍縮小,技術水平落後,服務能力降低。現在有的患者病理診斷還未明確,就大量使用進口的高檔藥品;手足口病和問題奶粉事件的處置中,暴露了兒科醫療能力的不足;全國精神科醫師才2萬人,而需要精神科醫師的診療和諮詢服務的人員達1600餘萬人,服務能力嚴重缺乏。如何對待這些學科,既是醫院管理問題,也是對能否堅持科學發展觀,能否做到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檢驗。

第四,要配合人事部門做好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三級醫院要在公共財政投入下承擔起為基層培訓住院醫師的責任,而不能僅為自己培養人才。住院醫師是一個培訓階段,而不是一個工作崗位,經過3到4年的培訓後,大多數到中小醫院去工作。這樣社區、縣醫院,甚至是鄉鎮衞生院都有經過大醫院培訓的醫師,患者才能在基層獲得公平的基本醫療服務,公立大醫院要在這方面做貢獻,做表率。

(三)抓住機遇,科學發展,提高醫院管理水平。

建國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醫院在醫院規模、技術能力、裝備條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醫院管理者應該抓住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醫院管理水平。

第一,要發揮醫院功能。城市大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在醫療服務中佔有主導地位,要在兩個方面發揮功能:一要在提高綜合能力的基礎上發揮專科特色,解決疑難重症的診斷治療問題;二要開展對基層、社區的培訓和指導,通過與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建立有效合作機制,將大醫院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社區,並建立便捷的雙向轉診體系,引導常見病、多發病和康復患者到社區和基層就醫。城市大醫院還應該開展對基層醫師的規範化培訓,保證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醫師在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上,在基本醫療服務能力上,具有相同水平,使患者在基層得到及時有效診治。

第二,要加強內涵建設。大型公立醫院自身的發展建設應當以醫療為中心,強化臨牀教學和科研,重點解決疑難重症,追蹤國際先進診療技術,引領我國醫療衞生事業發展方向。其中,學科體系是醫院構成的主體及體現功能的基石,是醫院內涵建設的靈魂。提高醫院辦院水平,必須在醫院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上下功夫。必須堅持以臨牀為中心,醫療、教學、科研全面發展的辦院思路,構建龍頭學科、重點學科、特色專業三級學科體系;必須加強學科隊伍建設,重視學科制度的建立,完善學科發展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要通過加強內涵建設,增強醫院實力和發展動力,規避醫院遠期發展乏力的風險。

為引導醫院走內涵建設的道路,衞生部決定開展臨牀重點專科建設工作,評比創建一批全國知名的臨牀重點專科。醫政司最近召開了有關工作的研討會,各級衞生行政部門、醫院管理者和學會、協會等中介機構都積極支持和擁護這項工作,認為這項工作抓得準、抓得及時,意義深遠。醫政司還要就如何做好這項工作進行調研和論證,進一步完善方案和措施。臨牀重點專科建設是三定方案賦予醫政部門的重要職責,對於醫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大醫院要積極予以配合。

第三,要提高工作效率。目前,隨着人民羣眾醫療需求的增加,大醫院的業務量逐年上升,且有繼續快速上升的趨勢,醫院的就診壓力將不斷加大。應對這種情況,單純靠擴大面積、增加牀位等方式是沒有止境的,解決辦法也是比較膚淺的。必須研究可行的、有效的、長遠的解決方案,要通過引進先進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挖掘內在潛力,調動職工積極性,合理設計工作流程,縮短平均住院日,雙向轉診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滿足羣眾就醫需求。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建設為我國醫院的下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前,全國上下高度重視醫療衞生事業,有利於醫院改革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也陸續出台,各醫院要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進一步提高綜合實力。

(四)加強醫政隊伍建設,提高駕馭醫療事業發展的能力。

醫政部門的同志們要擔當起改革創新,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開創醫療工作新局面的歷史使命,必須加強學習實踐,提高駕馭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的能力。

提高駕馭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的能力要做到勤思考、多實踐。廣大醫政幹部要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以及五項改革重點的實施方案,深入思考加強醫政工作,提升管理水平的新方法新舉措。要注重實踐,通過實踐發現規律、通過實踐檢驗和發展對規律的認識,通過探索和實踐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醫政管理制度。要不斷提高從宏觀和戰略上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應對複雜局面、有效處置的能力;提高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和指導醫院、管理醫院的能力;提高科學決策的能力。也要注重加強醫政隊伍工作作風建設,按照衞生髮展規律辦事,説實話,求實效,埋頭苦幹,真抓實幹,注重細節。

三、堅定信念,勇於擔當,做好新時期醫政工作

醫政工作十分重要,是我國醫療衞生工作的基石,無論業內還是社會都十分關注。大家一定要堅定信心,勇於擔當,全力以赴,心無旁鶩,主動作為,圍繞醫政管理體系建設,全力做好新時期醫政工作。這是衞生部對大家的要求和期望。

下面,我重點強調幾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完善醫政管理法制體系建設。

加強醫政管理法制體系建設是實施我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依法行醫的必然要求。目前,醫政管理的法制體系仍不完善,還有一些空白和薄弱環節,比如醫療質量管理有關政策、規章、制度、規範等,要儘快制訂完善。把醫療服務的各種要素和每個環節都納入法制管理中,以保證醫療服務的結構質量、環節質量,並最終保證醫療服務的終末質量。

(二)加強准入管理體系建設。

要制訂完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和醫療技術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並確保貫徹實施到位。在機構准入方面,要嚴格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准入,落實各個醫療機構的功能和任務,保證醫療機構的基本設備設施條件和人員配備,人才結構和人員資質以及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範,能夠滿足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需要。隨着社會的發展,城市和農村都需要新建醫療機構,民間資本投資醫療機構,形成多元辦醫格局的積極性也很高,醫療機構的准入關一定要把好。

在人員准入方面,除貫徹實施《執業醫師法》和《護士條例》,做好醫師護士的准入管理外,還要研究建立其它醫技、藥劑人員的准入制度,保證每一個進入醫療機構為患者服務的衞生技術人員都經過了嚴格考核,具備所需的醫療服務技能。

在技術准入方面,要建立醫療技術臨牀應用的准入和管理制度。醫療技術和所有技術一樣都是雙刃劍,具有兩面性,科學合理使用才能保證醫療安全,造福人民羣眾。否則,無論是不成熟醫療技術應用於臨牀,還是成熟技術的濫用、亂用,都會對患者造成傷害。

(三)進行醫療質量管理控制體制和體系建設。

為加強醫療質量管理,要着手醫療質量管理控制體制和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對醫療服務提供者的行為、相關要素、各個環節進行控制和檢查,建立醫療服務提供主體在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應當遵守的執業規則;逐步建立完善國家和省級專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充分發揮各級質量控制中心的控制和管理作用,提升醫療服務品質;要完善醫療服務標準體系,制定單病種醫療質量控制標準和重點部門醫療質量管理和醫療質量控制標準,規範醫療服務行為,並與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形成良性互動。目前,醫院越來越多的收入來自醫保,醫保基金是政府組織的用於醫療保障的資金,隨着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建立,將會越做越大,而且會成為醫院收入的主體來源,所以把診療規範做好,既能保證質量,規範程序,又能夠控制費用。如果這種規範是衞生部門和醫保部門共同認可的,醫院和醫保部門的關係就會更加和諧。

在此,我想着重講一下制定完善臨牀路徑的問題。臨牀路徑是美國衞生界人士在80年代提出來的,第一個目的是減少隨意性,規範行為,防止小病大治。第二個目的是為了控制費用。我國的一些醫院也很有積極性,在這個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醫政司已經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起草了相關疾病的臨牀路徑,指導一些醫療機構進行了試點。我們希望通過幾年的努力,組織有關的專家或者委託一些機構分批逐步研究常見病和費用高的診療項目的臨牀路徑,爭取每年都制訂出台一批,並在實踐中逐步完善,促使在診療服務行為中採取適宜技術和使用基本藥物,避免不合理治療。臨牀路徑還可以突破技術勞務價格調整的瓶頸,醫療和醫保部門研究採取單病種付費方式,才能解決醫療價格長期偏低的問題。今後,醫務界要不斷提升衞生經濟學的意識,逐步改善醫療事業的投入產出比,以促進醫療衞生事業可持續發展。

(四)強化安全意識,保護患者安全。

醫療安全事關人民羣眾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如何強調都不為過,在這方面,我們有教訓,衞生部已經作了通報。要把醫療安全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警鐘長鳴,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完善並貫徹落實各項醫療衞生制度的崗位職責,減少醫療安全事件的發生。

今年是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具體實施的第一年,指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推進醫療服務體系和醫政管理體系的建設,完善醫院制度,持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任務十分艱鉅和繁重,醫政部門和醫院的同志們要有所準備,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堅定信念,迎難而上。我們要認真學習xx在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領會30年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醫療工作的成績是主流,遇到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都在不斷地解決。30年衞生改革開放總體上是成功的,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要抓住人民羣眾和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迎難而上,迎接挑戰,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積極投身到醫療衞生體制改革的偉大事業中。

二要有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醫療工作責任重於泰山,來不得半點馬虎和鬆懈。醫療質量工作必須常抓不懈,醫療工作必須居安思危。

三要樹立全局觀念和羣眾觀念。醫政工作是衞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民羣眾身體健康和切身利益直接相關。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自覺把醫政工作納入到整個衞生事業改革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之中去謀劃、設計和把握。鄉鎮衞生院的診療行為,也是醫療服務的組成部分。現在有的鄉鎮醫院還存在“三素一湯”、過度用藥的問題。鄉鎮衞生院的臨牀技術指南和規範以及行業監管的問題要加快研究,儘快落實。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醫政管理,促進我國醫療衞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任落到我們身上,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醫政部門到了建功立業、大有作為的時刻。當前必須重點解決好基本醫療服務問題,同時為適度發展高端醫療服務設計好接口。做好醫療衞生體系的建設,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提高服務水平,這都是展示我們能力和水平的好時機,我們一定要不辱使命,緊密團結在以xx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大、xx屆三中全會和全國衞生工作會議精神,求真務實,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