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職場指南>HR管理>

中國歷史上的九大管理定律(八)

HR管理 閲讀(1.73W)
權大欺主定律

中國歷史上的九大管理定律(八)

這個題目是我從一本題為《蔣黨真相》的書中看來的。

書中説,清末權臣袁世凱,為大清帝國送了終,人稱"權大欺主".蔣介石從這件事中吸取教訓,其"御下之術"是,暗中支持和挑唆各個派別和山頭(黃埔系、cc系、政學系)相爭,各派彼此爭鬥、鉗制,需從蔣那裏尋求支持,於是蔣超越各派之上成為無法撼動的最高領袖,云云。(早年讀過的書,印象十分模糊了。)

幾千年的中國歷史,有一個難解的結始終困擾着歷代的政治家,那就是"權大欺主".

歷史上"權大欺主"的事屢見不鮮。楚成王兒子商臣,逼迫成王自殺;吳國公子光派專諸刺殺王僚;西漢末有王莽篡漢;晉有"八王之亂";三國時期有曹操、司馬昭擅權;隋有楊廣弒父殺兄;唐有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宋有趙匡胤"黃袍加身";明有朱棣"靖難"之變等等。

在封建皇朝,存在着兩種大搏弈。一種博弈發生在皇帝和皇儲(太子)之間,另一種博弈發生在皇帝和權臣之間。皇帝和皇儲,親生骨肉,也會為了權力生死相搏。虎毒尚且不食子,帝王家庭內,卻會上演父(母)殺子,子弒父,或兄弟相殘的慘劇。皇帝和權臣間更有説不盡的恩怨。"君臣一日百戰",君權和相權較力,外戚或宦官擅權,朝堂和皇宮從來都是權術和陰謀的演練場。皇儲和權臣是中國歷史上最危險的人物。説他們危險是因為他們存在的本身就是對君王權力的威脅,他們自身也因此時刻處於危險之中。這種危險狀況有時會演變成危機,甚至發生大的動亂。

如何防止"權大欺主"是中國古代政治學最大的課題之一。

我的專業是《園藝學》。我們有一個名詞叫頂端優勢。當一棵大樹中心幹上的分枝高過中心干時,其生長勢會強於中心幹,最終取而代之。

取而代之,是因為"生長勢"的對比發生了變化,終於成為"強枝弱幹".在帝國的朝堂上,當帝王與臣下"權勢"的對比發生變化時,也會有"取而代之".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一樣,對優勢地位的競爭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項羽見到秦始皇出遊的儀仗時説,"彼可取而代也".劉邦則説,"大丈夫當如此也。"我想人羣之中心生羨慕的應當不止是這兩人。人們常説,"打江山,坐江山。"何謂"坐"?"坐"就是享用。把一個大餅送給一個飢腸轆轆的窮漢,窮漢會"享用"賜給他的美食。一個皇帝,他所"享用"的並非一個大餅,皇帝打下了"江山",他"享用"整個國家。無數美女,多少美麗與温柔,還有各種奇珍異寶,山珍海味。這樣的"享用",怎不令世人羨慕?

現時的人把權力叫做"公共權力",認為"主權在民",古代人的觀念則完全不同,他們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芸芸眾生只不過是一羣馴順的綿羊,皇帝和官吏執長鞭鞭笞天下,他們是牧羊人。一切權力歸於統Zhi者,是統治者的私有物。正是這種權力私有的特性,導致了無休止的爭奪。象是一個金蘋果,被眾人搶來搶去。"高才捷足"者從血泊中搶到它,然後"坐天下",享用整個國家。

西方資本主義也有爭奪,他們爭奪的是金錢,物慾橫流,我們稱之為"拜金主義".

中國的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中國人更看重權力。有了權力就有了一切,我將其稱為"拜權主義".

人們常説,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也。人之慾望,難道僅僅只有食慾和性慾?**時期,我感受到人世間還有一種慾望,超越食慾和性慾。那樣的飢渴,那樣的迫不及待,那樣的不顧一切,那樣的不知羞恥,那樣的不擇手段,那樣的心毒手狠,心心所念,只是為了權力,這就是"權欲".人世間居然會有這種東西,如此強烈,令我驚奇,

古代權力私有的特性,更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拜權主義",兩者疊加,在中國歷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血腥的連續劇。

還有一種原因導致"權大欺主",有人將其稱為"權力結構的不穩定性".

《左傳》雲"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僕臣台。"

這句話,清晰地勾勒出封建社會的基本結構。其主要特徵是"一級壓一級",形成一種壓力—穩定結構。整個系統的穩定,取決於壓力的梯度,越往上去,壓力越大,權越重。根據韓非子的學説,處於這種壓力結構最上端的君王,必須具有一種強大的"勢"(以勢壓人),君王一旦失去其"勢",整個壓力系統就會崩潰。一般開國的君王,熟諳權術,具有鐵腕,擁有某種強"勢",下面的人攝於其"勢"而不敢有非分之想。這種鐵腕和強"勢",在其後人那裏卻難以為繼,甚至出現像晉惠王這樣昏聵的白痴,或像溥儀這樣幼年登基的小皇帝,強"勢"蕩然無存,於是出現"強枝弱幹","權大欺主","取而代之".

"權大欺主"是封建社會始終沒有解開的一道難題。(聽風識冷暖)

來源:中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