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工作總結>社群工作總結>

**社群黨建工作總結

社群工作總結 閱讀(8.75K)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從90年代初開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城市化程序的推進,作為我國城市基層社會結構主體的社群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加強黨對社群的領導,充分發揮社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成為新形勢下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近兩年來,我縣社群黨建工作緊緊圍繞增強社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大力改善社群黨建的硬體設施,不斷提高社群工作者的整體素質,不斷建立健全社群黨建的領導體系和工作機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社群黨建工作總結

一、我縣社群黨建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洞口的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改造整治工作成效顯著,在經濟建設和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社群黨建工作也取得了長足發展。主要表現為:

(一)社群黨建的領導體系和工作機制基本形成。在探索發展社群黨建工作中,縣委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學習和借鑑兄弟省市縣的先進經驗,先後制訂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加強社群建設和社群黨建方面的措施。各鎮按照有利於服務和管理,有利於資源開發,有利於社群自治的原則,以原有居民區為基礎,以地緣關係、居民認同感和歸屬感為紐帶,科學合理地對全縣居民區進行調整定位,將居民委員會改稱為社群居委會。同時,按照《黨章》的有關規定,全縣各社群都成立了黨組織,構建了以社群黨組織為領導核心,社群居委會在社群黨組織領導下,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社群組織體系。在社群黨建的探索實踐中,按"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思路,打破了社群與社群單位黨組織條塊分割的狀況,逐步形成了"以鎮黨委為核心,社群黨組織為基礎,社群黨員為主體,社群群眾共同參與"的社群黨建工作機制。把黨建工作物件向社群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延伸,把黨建工作重心向社群共建和社群管理服務轉移,把黨建工作觸角向"三新"組織和社群各階層拓展,使社群黨建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突破。

(二)社群工作者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在社群調整中,各鎮按照"人員縮減、待遇提高、素質優化的原則,採取了向社會公開招聘、鎮黨委下派、適當選擇留用等辦法選拔社群工作者。經過競爭上崗和民主選舉,調整充實了一大批社群工作者。據統計,全縣各社群公開招聘社群工作者30人,佔社群工作者總數的36%。鎮黨委下派5人,佔社群工作者總數的6%。原有留用40人,佔社群工作者總數的48%。全縣社群工作者由原來的122人,減少到75人,淨減47人。平均年齡40歲,其中30歲以下的15人,佔總數的18%。大專以上文化程度5人,佔總數的6%。黨員35人,佔總數的42%。社群女工作者40人,佔總數的48%。社群工作者隊伍的年齡、文化結構得到明顯改善,整體素質有了進一步提高。

(三)社群黨組織的覆蓋面不斷擴大。一是黨的基層組織向新經濟組織、新民辦非企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延伸。在全縣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非公有制企業中,單獨建立黨組織的比例已達60%。二是縣、鎮群團和科協工作向社群延伸。在縣、鎮有關職能部門的指導和社群黨組織的領導下,各社群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開社群組建工、青、婦、科協等群團組織工作,積極組織廣大工會會員、團員青年、協會會員開展各具特色、生動活潑的社群建設活動。三是黨建工作向社群單位在職黨員延伸。全縣已有1202名在職黨員到社群登記報到,各城區建立了在職黨員參與社群建設活動的《雙向聯絡登記冊》,廣大在職黨員在社群亮身份、樹形象、作貢獻,在社群和群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四)社群黨建的硬體設施有所改善。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加大了社群建設的投入力度,在人、財、物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政策規定,為開展社群黨建工作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

(五)社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明顯加強。以服務居民群眾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各種形式的黨員服務組織,全方位、多崗位開展文明建立和為群眾生活服務活動。各城區根據社群黨員的特點和群眾的需求,陸續組建黨員志願者服務中心,黨員互助與奉獻服務小分隊,黨員專業服務小組(參政議事組、資訊提供組、宣傳教育組、扶貧幫困組、治安巡邏組、民事調研組、環境衛生組、文化娛樂組)等組織。據統計,全縣已建有60支黨員志願者隊伍。有1000餘名黨員自願參加。設定了黨員奉獻"雷鋒角"、牆門黨員責任區和黨員維繫社群先鋒崗,"實話實說"意見箱和便民聯絡箱,廣泛開展"凝聚力工程"、"幸福工程"、"希望工程"、"黨員十旗百崗"、"千名在職黨員社群奉獻日"、"千名黨員情繫社群走訪"、"社群民意大徵集"、"樹好黨員一面旗(用我的時間、認一個崗位、獻一計之長、作一份貢獻)"、"四進家門"(法律進家、醫療進家、綠化進家、教育進家)、"五個一"(當好一名聯絡員、帶好一幢居民樓、幫好一家困難戶、出好一個金點子、辦好一件社群事)活動。同時,各城區在社群黨建工作中,抓典型、帶一般,認真總結和推廣一批先進社群黨組織的工作經驗。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調動和激發了社群黨員的積極性,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係,充分發揮了黨員在社群中的先鋒模範作用,增強了社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六)社群資源的整合功能逐步得到發揮。在縣委的統一部署下,各城區的社群共建工作生動活潑,富有成效,社群共建做到了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目前,全縣28個新建社群與74個縣、鎮機關、企事業單位、駐地部隊結成了共建對子和黨建對子,形成了上下聯動,運作有效的共建網路。縣、鎮先後作出了"配套、調整、收回、置換、購租"以及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無償或低償向社群開放服務設施等項規定,採取了"調查核實、督促落實、限期到位"的措施,使社"五室三站二欄一樓一場所"的硬體配套設施建設有了根本保證。有條件的社群還與共建單位共同建成了一批社群黨建基地、社群居民學校、社群服務中心、文化健身場所。部分社群在社群單位的資助下,設立了"社群建設基金"和"凝聚力工程基金,為社群基礎設施改造、環境整治、公益事業提供了資金保證。

二、當前社群黨建中的幾對主要矛盾及其原因

(一)社群黨建的快速推進與對社群黨建思想認識滯後的矛盾。突出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社群黨員認同社群黨組織的思想淡薄。近幾年來,隨著改革的深入,進入社群的黨員數量急劇攀升。在社群內,真正進入社群,受社群黨組織直接管理的黨員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