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條據>辦法>

七擒孟獲的故事讀後感

辦法 閱讀(1.61W)

通過閱讀《三國演義》中的七擒孟獲故事,裡面將諸葛亮和孟獲的性格特點刻畫得栩栩如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擒孟獲的故事讀後感,分享給大家!

七擒孟獲的故事讀後感
七擒孟獲的讀書體會

在三國演義中,經典戰役不少: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六出祁山等,但我認為,其中最精彩的、最扣人心絃、最值得回味的,當數七擒孟獲是也。

剛看完這個故事時,我竟頗有些不解:諸葛亮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只要有贏的機會就不會放過,那他又為何一次又一次的釋放孟獲給他戰勝自己的機會?他是不是頭髮昏了?

公元220xx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後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準備撤軍的時候,南方彝族某部落的首領孟獲糾集了被打敗的散兵來進攻蜀軍。諸葛亮從手下那裡瞭解到孟獲不僅作戰勇敢、意志堅強,而且豪爽仗義,在彝族中深得人心,所以想把他爭取過來,為自己日後“平定中原,興復漢室”掃清障礙。

孟獲雖然很勇敢,但不擅用兵。第一次上陣,見蜀軍敵不過自己,就不顧一切衝上去,結果闖進埋伏圈被俘。孟獲本以為會被諸葛亮處死,沒想到諸葛亮不但給他鬆了綁,還把他放了。但孟獲並不服氣,當夜,他組織500名刀斧手偷襲蜀軍兵營,不料伏兵四起,孟獲再次被俘,但孟獲還是表示不服,要求給他機會再戰,雖然蜀軍將領們都認為不如把死不悔改的孟獲殺了算了,但諸葛亮力排眾議,微笑著又把他放了。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直到第七次被擒,孟獲不得不對用兵如神、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心服口服,遂心甘情願率部眾歸順了蜀漢政權。

其實答案已經蘊含在故事中了,諸葛亮的七擒七縱應該是高瞻遠矚之舉。孟獲是南蠻的傑出首領,在眾部落中威望很高,感動了孟獲,就能感動他的族人。只有通過這樣,才能使南方少數民族真心臣服於蜀漢,才能永久平定南方。因為當時蜀國離這個地方很遠,再加上還有魏國、吳國要對付,難得分身,只有安撫住少數民族地區,減輕紛擾。一勞永逸的事情,諸葛亮何樂而不為呢?再說“西和諸戎,南撫夷越”也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早就給劉備制定的治國方針,他怎麼會忘記呢?

在這場戰役中,《三國演義》將諸葛亮和孟獲的性格特點也可以說刻畫得栩栩如生。諸葛亮的老謀深算、深藏不露與孟獲的淺薄無知、魯莽無禮形成鮮明對比。比如說,在孟獲第一次被放回去前,諸葛亮帶孟獲參觀了蜀軍兵營,兵營裡全都是些老弱殘兵(大軍已埋伏起來),諸葛亮富有深意地笑了笑,特意問孟獲:“這兵營佈置得怎麼樣?”這足以看出諸葛亮很有謀略和心計,而孟獲卻不以為然,輕率地說:“如果你的兵營是這樣子,要贏你並不難!”這可以看出孟獲雖勇敢,但很輕敵,不知是詐,缺乏謀略。果不其然,當孟獲為晚上偷襲蜀軍軍營的計劃洋洋得意時,卻不知蜀軍早已做好準備。晚上孟獲一來,蜀軍伏兵四起,孟獲再次被擒。

而且,除了這場戰役外,《三國演義》裡幾乎沒有其他的戰役能擒縱如此多的次數。我認為,這已經不是一場戰役,更是對首領膽識的考驗、心理的考驗。諸葛亮的非凡膽魄和寬廣的胸懷使我不禁肅然起敬;而孟獲作為一個失敗者,他那種屢敗屢戰的精神和豪爽仗義的品質也是令人佩服的。

這場戰役最精彩的地方還是在諸葛亮運用的策略上。首先帶孟獲看兵營,讓他掉以輕心,然後等著他中埋伏,真可謂欲擒故縱,實為上策啊!還有,在孟獲營裡快斷糧之時,諸葛亮又答應借孟獲糧食,但需要孟獲親自出來,和蜀軍將領一對一比武,結果一連幾場蜀將都敗下陣來。蜀將當即傳達諸葛亮的命令,讓盂獲回去,並把糧食搬走。這既給足了孟獲面子,又使孟獲為諸葛亮的寬容大度所感動,一箭雙鵰,真不愧為諸葛孔明是也。

正是因為這場戰役的非同凡響,七擒七縱已成為一個歷史典故,也是一個成語,並常為後人所沿用。其實,這當中也蘊含著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只有讓別人對你心悅誠服,才是真正的戰勝了別人,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七擒孟獲的學習心得

諸葛亮五擒五縱孟獲之後,攻克三江城,直抵良都洞、銀坑山,孟之妻祝融夫人見情況危急,在銀坑山前與蜀軍交鋒,蜀軍失利,蜀軍張飛、馬忠兩位大將被擒,趙雲主動請戰,定要生擒祝融夫人,諸葛亮認為不可,硬拼不行,必須智取。諸葛亮略施小計,一舉擒獲祝融夫人。諸葛亮為感化夫人,親自給夫人鬆綁,並設宴款待,放了祝融夫人。祝融夫人回去後,孟獲借木鹿大王的力量與蜀軍對壘,蜀軍未見識過木鹿大王的青獸陣法,只好退兵回營,向諸葛亮報告,諸葛亮安慰眾將,此次失利,只因青獸陣法特殊,諸葛亮心中早有破陣之法。次日,諸葛亮親自上陣指揮,孟獲大敗,無家可歸,祝融夫人勸孟獲投奔烏克國王,孟優建議投奔蜀軍,孟獲堅決反對。帶來洞主獻策假降,身藏暗器,趁機刺殺諸葛亮。陰謀沒有得逞,被諸葛亮識破了他們的詭計,將他們一舉擒獲,孟獲不服,諸葛亮曉之以理。孟獲說:“這次是我自己來送死,所以不算。”諸葛亮說:“我已六次擒你,這次不可再放你走了!”孟獲說:“兩川之地,原本夷人所有,你主恃強奪之,今又犯我南邦,實屬貪得無厭,我世居此地,豈能將大好河山拱手送人。”諸葛亮憤怒的說:“強詞奪理,一派胡言,向來天下以得人心者得之,當年割據紛爭,黎明塗炭,是先帝一統西蜀,恩澤兩川,爾等卻興兵鬧事,殺戮朝廷命官,滋擾地方百姓,屢犯邊庭。義師南進以來,你又屢次自言其語,窮兵黷武,使狼煙遍燃沃土,陷夷民於水火之中!罪孽深重、天下共怒!再不歸順,你將有何面目見南邦父老?!”孟獲雖有感動,但內心仍有不服,說:“孟獲仍有良策,可破蜀軍。如若再敗、不服,當斬孟獲全家。”諸葛亮說:“既然不服,我再放你回去,忍看硝煙之地重生煙火,痛惜負傷之兵再舉刀槍。此皆你之罪也!諸葛亮為使孟獲心悅沉服,歸順蜀國,竟然給孟獲鬆綁,全數釋放。孟獲重整旗鼓,並請烏克國王在桃花寨擺開戰場。諸葛亮指揮各路將士,奮勇破敵,儘管孟獲請來藤甲兵,諸葛亮巧用火攻,孟獲以慘敗告終。第七次被擒,在諸葛亮一再教化下,終於歸順蜀國,從此南中太平。

諸葛亮奇才也,他上懂天文,下知地理,兵法嫻熟,用兵如神,有安幫治國的雄才大略。他平定南中後,揮師北伐,與吳國孫權休好結盟,共討魏國曹丕,匡扶漢室,以投實現先帝劉備的遺願。諸葛亮的才能來自於勤奮、刻苦學習,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我要向諸葛亮學習,多讀書,讀好書,牢記“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立志長大後成為國家有用之材,報效祖國。

七擒孟獲讀後感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對別人,有時並不一定要用武力去征服而是可以先獲得他們的心……這是我對《七擒孟獲》的感悟。

劉備死後,劉禪接位,諸葛亮為了平定南蠻,便點兵南征,不費吹灰之力就抓住了南蠻王孟獲。孟獲不服,諸葛亮便放了他,還好酒好肉的招待他。後來,一次又一次……最後在第七次,孟獲他感動了,便歸順了諸葛亮,從此諸葛亮便平定了南蠻。三國的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諸葛亮一次又一次放了南蠻王孟獲,如此這般七次,諸葛亮有著麼笨嗎?其實諸葛亮擒到的並不是人,而是心。從表面上看來這招並不強大,但為什麼卻成了三國演義裡最讓人稱道的一段佳話?

其實,諸葛亮最厲害的並不是他的兵法而是他那一顆能包容萬物的心,讓大家都臣服於他的麾下,怪不得大家都佩服他!!

讀了《七擒孟獲》之後,我非常佩服諸葛亮,我以後要向他多多學習,他的智慧能讓我在生活中受到更多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