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专题>热点专题>

教师关于描写乡愁的散文:土灶

热点专题 阅读(2.87W)

最近,单位周边的大小宾馆饭店几乎不约而同推出了一款叫做“奥灶面”的美食,细探之下,原来就是用类似农家土灶大铁锅煮面条。这真是纯粹炒作了,煮面条可不是土灶的擅长,甚至有点短板。

教师关于描写乡愁的散文:土灶

土灶还真离不开土,砌灶主要就是用粘土和熟石灰粘合砖块,强度更好的水泥反而不适用,而砖块也是土烧制出来的。农家一般将土灶砌在厨房间正对门的角落,一侧倚墙,背面距离后墙约两尺,宽窄位置大致与门对应,便于灶膛进风助燃。灶膛一般两个,灶眼根据铁锅大小而定,通常一大一小,两锅之间还会安个小巧的铁质水罐,常年注满水,利用灶膛余温加热。烟囱从灶的背面顺势逐渐收缩为正方型棱柱直升出屋顶,在出口正面覆盖瓦片,四侧镂空,雨水不能倒灌而炊烟可出。灶体多孔洞,正面中间长构一窑形空洞,冬天晚饭后将白天走湿的鞋袜垫子塞在里面,第二天早上保管干爽暖和;灶膛边的方形孔洞是存放火柴的最佳场所,便于取用而且常年干燥;烟囱侧旁的长方孔洞通常收着香烛,也存储怕潮的蔬菜种子。

土灶的爆炒功能远远没法和猛火灶相比,最适合的是炖、蒸、煎。土灶保温,燃烧后的草灰闷在灶膛余温很难尽散,不适合炖煮的食材出锅稍晚就可能破坏口感,但对于农家鸡鸭猪羊等肉类食材再好不过,通常还会换用火力更持久的柴火。土灶锅大,升腾起来的蒸汽也猛,过年蒸馒头总是围着土灶转,平常蒸鱼蒸鸡蛋直接在做米饭时放个蒸屉就能搞定。生煎馄饨土灶铁锅最好,只用蘸水将馄饨依次贴满,盖上锅盖烧几把秸秆,静待焦香飘逸就有美食出锅,味道比浇油的生煎包子好得多。

锅盖土话叫“釜冠”,名儿就透着悠久历史,釜者,古时锅也;冠者,古时帽也,以“釜冠”称呼锅盖,绝妙好词。土灶通常给铁锅配木制“釜冠”,木材有一定吸水能力,做饭做菜盖着“釜冠”,既能提升热量吸收率,还不会使水蒸气滴落饭菜中影响口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土灶加热不快的缺点。木制“釜冠”有时直接作砧板使用,就着切些葱蒜直接下锅佐菜很方便。

土灶最大的麻烦是烧火。生火就带有一定危险性,须一手持草把,一手擦着火柴,将草把点燃后慢慢塞进灶膛,草把烧得太旺烫手,火势过低塞进去容易熄灭,这个度还得根据草把的干湿程度进行调整,没有啥既定标准,完全凭经验感觉。烧火的过程也很烦,须不断添加柴草,但是过多过少过快过慢都容易熄灭。还需要将积在灶膛的灰烬及时清理,用火钳伸进灶膛搅和,将其拨漏到灶底,确保灶膛有充分的燃烧空间。铁质火钳很容易被烧烫甚至烧红,草灰容易扬起,经常搞得灰头土脸,有时甚至烫坏衣裤。炎炎夏天里,烧火更是煎熬,得到冬天才会补偿,烧火取暖的同时,顺便可以烤个红薯犒劳一下。

柴草燃烧的后遗症须要及时处理,首先是蒙在铁锅底部的厚厚炭灰,严重阻隔了铁锅受热,于是刮锅便应运而生。晨光熹微,主妇从灶眼取下铁锅,用抹布隔着抓住锅沿,提到屋外路边,一手倒扣着提住,一手持小铁锹,从锅底向锅沿刮去,“嚓……嚓……”尖利的金属摩擦盖过一村的鸡啼。路边留下一圈外围漆黑的圆形印记,俨然成了孩子们的陷阱,一不小心摔在上面可是真难处理,对于《西游记》中孙悟空用锅脐灰治好了朱紫国王病症的典故,我们深表怀疑。但是,锅灰的用处还是有的,那时候农家盖瓦房,描画屋脊屋檐的黑色颜料就是它。只是刮锅留下的不够也不便收集,最好的方式是通烟囱。砍一根长竹子,顶梢留三两根竹枝,爬到烟囱出口,揭开正面覆盖的瓦片,从顶梢开始将竹子伸进烟囱,再使劲搅动几下,灶膛口就会积上一大堆漆黑的锅灰,烟囱也更加通畅了。

伴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这些年农家土灶随着老房子一起拆除,新建农家小楼也不再砌灶,不曾想它却悄然移植繁华都市,不由不心生感慨。